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切准备停当之后,玛妮雅在车站的月台上,再一次拥抱父亲,依依不舍地
向父亲道别,她说:“我不会离开很久……至多三年!我一学完学程,考完
几次考试,立刻就回来,我们再住在一起,而且我们一定永远不再分离……”
玛妮雅终于登上开往巴黎的列车,她绝没有料到此去竟是她生命重要的
转折点,她从此告别了平庸乏味的生活,献身于伟人的科学事业,并且取得
辉煌成就。
三、求学巴黎
玛妮雅来到巴黎,这里的一切都使她感到新鲜有趣,最使她兴奋的是她
终于实现自己梦寐已求的夙愿,坐在巴黎索尔本学院的教室里听课,她终于
成了这所著名大学理学院的一名学生。她内心的快乐无法形容。她在报名单
上填写的是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此后人们便习惯地称她为玛丽。在最初
阶段的学习里,玛丽遇到不少困难。首先是教师用法文讲课,玛丽虽然懂得
法文,但当教师讲得太快时,她仍然听得不太明白;其次是她过去自学获得
的知识比在巴黎学校毕业生的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为了弥补她在数学及物理
知识方面的欠缺,她必须加倍努力学习。因此,每天上课,玛丽总是到得很
早,总是选择离教授很近的座位坐下,摊开笔记本,聚精会神地听讲。有一
天,穿着硬礼服的阿佩尔教授走上讲台,这个平静严肃的学者讲起课来是那
么从容自信,仿佛他是世界的主宰:“我拿起太阳,再扔出去……”多么了
不起的气魄呵!玛丽带着赞叹的微笑听着,她心底涌起快乐的冲动:要向科
学无极的山峰攀登!她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校里,
只有晚饭时才回到姐姐布罗妮雅家里。姐夫名叫卡西密尔·德卢斯基,出生
于波兰较为富裕的家庭,曾在彼得堡、敖德萨、华沙念过书,后因有同谋暗
杀亚历山大二世的嫌疑,逃出俄罗斯,先到日内瓦,后又来到巴黎学医。他
精力充沛,朋友很多,与布罗妮雅感情很好,对姨妹玛丽照顾也很周到。他
生性活泼,喜欢娱乐,有时,当玛丽吃过晚饭正在屋里专心读书时,他会突
然闯进去,拉着玛丽和他们一块去听音乐会。有时玛丽还参加波兰青年组织
的聚会,这里有香喷喷的华沙菜,还有戏剧表演。在一次由雕刻家瓦新科夫
斯基预备的爱国宴会中,玛丽还被选为活动影片“波兰打破枷锁”的主角。
在与父亲通信中,玛丽将自己参加聚会,扮演女主角的成功告诉了父亲。斯
可罗多夫斯基在给小女儿的回信中表示:“你最近的一封信使我很忧虑,我
惋惜你那样积极参加组织那次戏剧表演。”父亲的态度提醒了玛丽,她很快
意识到这种娱乐活动对她没有多大意义,她应该远离这些活动,因为她历尽
艰辛来到巴黎不是为参加几个戏剧表演,而是寻求知识。同时她也意识到姐
姐家的环境不适合她专心读书,因为姐夫时常要与朋友聚会,而病人时常会
搅乱这所住房的安静,特别是从姐姐家到索尔本路上要花费一小时,如果乘
马车,天长日久,又嫌开支太大。所以,经过反复思索,在征得姐姐姐夫的
同意后,玛丽决定搬到靠近大学、实验室、图书馆的拉丁区居住。当时布罗
妮雅正身怀有孕,但她坚持亲自替妹妹打点行李,又和丈夫一起陪着玛丽去
看一所又一所的出租阁楼。
玛丽找到一所价格便宜的小房子,开始自己独立生活。她屋子中的陈设
… Page 9…
用具十分简单,只有一张折叠铁床、一个火炉、一个蒸锅、一张桌子和一把
椅子。为了节省费用,她自己打扫房间。她的煤钱更是少得出奇,她一冬只
从商人那里买回一两袋煤块,然后一桶一桶运上七层阁楼。她的灯用得也很
少,每当天黑时,她便跑进“圣日内维埃尔图书馆”,在那里学习到晚间10
点,图书馆闭门后才回到自己的房间,点上油灯继续学习到凌晨2点,直熬
得两眼发红,才躺到床上。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她把一切分心的事都免去,
不参加朋友聚会,不与别人接触闲谈,她甚至不愿意花费一点时间学习作牛
肉汤。在她看来,物质生活毫不重要,她宁愿把学习烹调的时间用在读物理
学书籍或是在实验室里作一个有趣的分析。玛丽的生活是清苦的,她的饮食
极其简单,没钱进饭馆,又不肯花半小时去做肉片,所以一连几个星期,她
只喝茶,吃抹黄油的面包,至多有时去买两个鸡蛋、一块巧克力或几个水果。
这种不近人情的生活损害了她的健康,她的身体很快变得极度虚弱,经常昏
倒。有一次玛丽在同学面前晕倒,那个女生马上飞报给她的姐夫,当医生的
姐夫赶到玛丽住处时,脸色苍白的玛丽却又在读书。当姐夫得知玛丽连续工
作十几个小时,只吃了一把罗卜和半磅樱桃后,十分生气,不由分说把她拖
回自己家,在他监督下,吃掉一大块带血的烤牛肉和一盘煎脆的马铃薯。连
续几天,布罗妮雅亲自照料妹妹的起居生活,玛丽的体力恢复了。她掂记着
即将开始的考试,又回到七层阁楼,开始简朴的生活。由于刻苦努力,玛丽
进步很快,不久,李普曼教授交给她一些研究工作去做,有机会展示她的能
力,这使玛丽很快乐。她非常喜欢索尔本的物理实验室,喜爱那样一种宁静、
特殊的气氛。她穿着揉皱的工作服,站在烟罩前面,专注地看着烟罩底下被
火管扇得沸腾着的溶解材料,她沉醉于这些科学实验。她给自己定的目标相
当高:考取数学和物理学两个硕士学位。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她抛弃了一切
物质享受,也不去结交朋友,尽管许多男孩对她非常友好,而且她身边也有
不少爱慕者,但玛丽和他们始终保持相当的距离,她只埋头于自己的学问,
没有时间去谈恋爱。她唯一的消遣就是设法挤出一点钱去看一次夜戏,或到
城外去散步,她最喜欢到巴黎郊外的树林中去,那里鲜花盛开,空气里也弥
漫着花香,她常常采一些花带回住处。
1893年7月,紧张的考试开始了。一连几天,玛丽和同学被关在考场,
她有时紧张得甚至看不清试卷上的文字。考完之后,便是焦虑的等待。那个
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来到了。按照惯例,考试合格者的姓名要在学校大讲堂
里依据成绩的先后宣读,玛丽和同学及部分学生家属挤在大讲堂里等候宣布
成绩,结果她第一个便听到自己的名字: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她起初一
愣,随后在一片祝贺声中跑出讲堂。一年多的奋斗终于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玛丽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物理学硕士学位。她现在可以轻松自在地回波兰度
假,与久别的父亲团聚。
三个月的假期转眼便过去了,玛丽开始为自己返回巴黎的费用发愁。自
己的积蓄已经用光,父亲为了帮助她,放弃了最微小的享受。如何筹划这笔
钱财?就在玛丽感到有点绝望的时候,忽然传来好消息,曾经多方关照过玛
丽的迪金斯卡女士,认为玛丽是个前途远大、才智出众的女子,她费了九牛
二虎之力,为玛丽争得“亚历山大奖学金”。总共600卢布,这够玛丽维持
15个月的生活。得到这笔意外的救助之后,玛丽再度回到法国继续学习,她
开始不间断地研究数学。她在给哥哥约瑟的信中说:“我们的生活似乎都不
容易,但是那有什么关系?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我们必须相
… Page 10…
信,我们的天赋是用来作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么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
亚历山大奖学金无疑是雪中送炭,它使玛丽得以继续在索尔本学习,实现她
崇高的理想。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几年之后,国家实业促进委员会委托玛
丽做一项专门研究,她从这笔研究报酬中硬是挤出600卢布,送交亚历山大
奖学金委员会的秘书。这位秘书面对此举很是吃惊,因为从未有人归还过奖
学金,而玛丽一直把这笔奖学金看作借款,她不愿搁太久,她认为早归还便
可去救助其他贫寒的女学生。
在巴黎求学的4年里,玛丽以非同凡响的毅力过着一种贫寒却高尚的生
活,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漫长的冬季,住在顶层阁楼中的玛丽因
寒冷而无法入睡,她便从箱子里取出所有的衣服穿在身上或盖在被子上,有
时她甚至把椅子拉过来压在被子上取暖。对科学知识无止境的追求,使她忘
记物质上的困窘,她似乎被一种神奇的力量驱使着,在科学的海洋里漫游,
不知疲倦,永不停歇。为实现自己的抱负,她放弃一般年轻女子的快乐享受,
过着与世隔绝的枯燥生活,萦绕在她头脑中的只有学习和工作。她对自己的
要求始终很高,她不满足一个物理学硕士学位,她还要争取获得数学硕士学
位,她不断鞭策自己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奋勇向前。就是凭着这种坚韧不拔、
永远进取的顽强精神,才使她在科学领域里逐渐显露头角,并且最终成为一
颗耀眼的明星。
四、与居里结婚
玛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之中,至于恋爱结婚都抛在脑后。就在
她专心于学问之时,有一位杰出的青年闯入她的生活,这就是比埃尔·居里。
比埃尔·居里于1859年5月15日出生于巴黎的医生之家。他的父亲额
任纳·居里虽然以行医为职业,但对科学研究极其热心,他曾经做过巴黎博
物馆实验室里的助手,并且撰写过有关结核症注射的书籍。比埃尔从小便迷
上科学,满脑子都是新奇的思想,父亲以为他不适合接受系统、正规的学校
教育,便决定对儿子实行自由教育,先是自己辅导他,后又把他交给一个非
常好的教授马霁罗先生去指导。比埃尔18岁便获理科硕士,19岁已经是巴
黎大学理学院德山教授的助手,他和哥哥雅克一块搞科学试验,不久,兄弟
俩便发明一个有多种用途的新仪器——压力电石英静电计,它能把分量极微
的电气精确地度量出来。
1883年,雅克赴蒙培利埃大学任教授,比埃尔到巴黎市立理化学校任实
验室主任,负责该校学生实验教学工作。他继续自己的实验研究,很快便发
明一种非常精确的天平——居里天平,后来又从事磁性研究,发现一种基本
定律——居里定律。比埃尔·居里不仅在科学研究上硕果累累,而且人品高
尚,对于荣誉从不去尽心追求,学校有一位教授即将辞职,旁人劝他申请这
个位置,结果被他坚持拒绝,后来理化学校校长提议给他学院棕榈勋章,也
被他婉言谢绝。1894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比埃尔·居里与玛丽·斯可罗
多夫斯卡相识。事情是这样的:波兰籍科学家科瓦尔斯基先生是瑞士福利堡
大学的物理教授,他同妻子婚后到法国旅行,来到巴黎后参加了物理学会的
集会。他询问玛丽的近况,玛丽告诉他国家实业促进委员会委托她研究各种
钢铁的磁性,为此她必须分析各种矿质并搜集各类金属的样品,这需要一套
复杂的设备,她所在的实验室无法容纳这种设备,她发愁没有地方做她的试
… Page 11…
验。科瓦尔斯基先生听了玛丽的诉说后,建议她去求助比埃尔·居里。这样,
第二天晚饭后,在科瓦尔斯基先生的寓所里,两个不同国籍的物理学家第一
次见面。一见面就对玛丽产生极大的兴趣。他觉得这个小他8岁的年轻女子
与众不同,她不仅仪态娴雅,而且思维敏捷,没有丝毫矫揉造作。在他与玛
丽见面之前,他已零星得知这位年轻女子的一些事情,她已获得物理硕士,
今年在准备考取数学硕士,她因不知怎样安置实验设备而焦急。他感觉这是
个奇特的女子,他用众多的专用名词和复杂公式向她讲述自己的研究工作,
她不仅能很快理解,甚至还能与他探讨某些细节。能够与一位年轻女子进行
科学对话,这真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情!比埃尔产生了和她再次会见的强烈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