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秘与应用-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烦头痛,病在膈中,过在手巨阳少阴。”

(五)脾脏

脾藏营,营舍意,脾主肌肉,开窍于口,其荣在唇,与胃相表里,在体为肉,在色为黄,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味为甘,在液为涎,在志为思,思伤牌,脾恶湿,饮食大饱则伤脾。甘走肉,肉病勿多食甘。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甘补之,苦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脾与胃,主中央土,中土运化木、火、金、水四方。胃土为水谷之海,脾土转输水谷以散精气而营养全身为生长后天之本,故从古达今的良医对治疗五脏六腑之病,无不注重脾胃和联系脾胃用药立方,主要由于中土是木、火、金、水的中枢核心。如《素问·太阴阳明篇》云“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於三、六、九、腊的辰、戌、丑、未之月各取十八日,而每一昼夜亦有辰、戌、丑、未之月亦属中土时辰)所以脾与胃、是人体后天的生化本源之核心。

脾胃不调:多为饮食不节所伤,引起中脘食积痞满,暧气呃逆甚则呕吐,腹痛绵绵不思饮食,宜健脾消食和胃。

脾胃中气下陷:为左肝右脾气机下陷,两脉口在正运之时而两寸部动脉特别显象虚而无力,肠鸣腹泄,气往下堕,呼吸短气懒言,饮食减少,四肢倦怠乏力,宜补益中气。

脾胃湿热:由湿热蕴郁中焦,院腹胀满,身重体困,面目暗黄,大便糖,小便黄而不利,或发热口渴。宜清热利湿。

脾肾两虚:形体畏寒,四肢清冷,腰酸腹痛虚满时轻时重,大便稀薄,脉象沉小,或下肢浮肿。宜温肾健脾化水气。经言:“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又言:脾气虚则四肢不用,实则腹胀。
(六)胃腑

胃是容纳五谷之府,人以胃气为本,胃消化五谷以养人,故胃是人体最根本的生命资源。

胃寒:脘腹疼痛绵绵喜按摩,口常吐白沫清诞,舌苦白腻,喜热饮食嗜好香燥。治宜理中温胃。

胃热口渴喜凉饮,胃脘嘈杂,多食善饥,或反胃呕吐,舌红苔黄少津,治宜清胃泻火。

胃虚:脘腹虚满时胀时消,消化不良,饮食减量,大便泄,百质淡苔薄白。治宜补脾健胃。

胃实:目臭舌干,晚腹疼痛胀满按之痛增,大便干数日一便。脉象:两脉口的尺部沉而有力:两人迎的以动脉浮沉有力。治宜消导。经言:“腹满(月真)胀,支膈胠胁、下厥上冒,过在足太阴阳明。”

(七)肺脏

肺藏气,气舍魄,肺主皮,开窍于鼻,其荣在毛,与大肠相表里。在体为皮毛,在色为白,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味为辛,在液为涕,在志为优,忧伤肺,肺恶寒,形寒饮冷则伤肺。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肺苦上气,急食苦以泻之。

肺脏主气,为诸脉朝会之所,司行呼吸节奏开阖上、中、下三焦的气机,以肃清内外通调周身而推陈致新,故肺脏喻为相傅制节的称号。肺脏若失去正常的气机生理,即产生疾病,病症表现多为呼吸道以及表皮的反映。经言:“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

肺寒:肺如受到风寒外束,周身可发生肌肤疼痛,鼻塞无汗,呼吸气粗,咳嗽喘促,吐出清痰,脉当浮紧,治宜发汗解表。

肺热:若邪气入侵蕴肺多日化火,以致温邪内炽,咳嗽气喘,胸痛引背,咽喉肿痛,口干舌燥,甚则咳唾脓血有腥臭气味,脉当滑数。治宜泻肺清热清痰。

肺气虚证:肺气虚弱则生理功能减退,呼吸气短,咳嗽无力,痰液稀清白沫,畏寒怕冷,倦怠无力。或因肺气久虚导致心火移肺刑金而成肺痿,干咳短息,虚烦盗汗,手足心热、午后低烧,甚则痰中带血,声音嘶哑。前者、右脉口的寸部脉当不及。治宜培土益气化痰饮;后者,左脉口当浮数无力,右脉口沉数无力。宜滋阴降火益脾肺。经言:“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

(八)大肠腑

大肠为传导转输之府,由于饮食入胃,下转小肠,又由小肠转入大肠,再由大肠将食物渣滓章排除体外。

虚寒证:大肠受家则腹痛肠鸣。大便清稀,好温热饮食,不能久立,喜曲腿侧卧。治宜温中散寒理气。

湿热证:大肠感染湿热秽浊之气,起病陡然腹痛,里急后重,大便频数,暴注下迫,或泄痢脓血,脉当滑数。治宜清热理气解毒。经言:“咳嗽上气,厥在胸中,过在手阳明太阴。”

(九)肾脏

肾藏精,精舍志,肾主骨,开窍于耳,其荣在发,与膀胱相表里。在体为骨,在色为黑,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味为咸,在液为唾,在志为恐,恐伤肾。肾恶操。强力举重则伤肾。苦走骨,骨病勿多食苦。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肾处下焦为先天之本,主骨髓藏精液,内藏真水真火,左肾属真水,右肾属真火,若真火真水不亏,人体即十分健康,如二者有损即导致疾病。

肾阳虚:形寒肢冷,精神无力,面色淡白,头昏耳鸣,腰脊酸软或痛,或阳萎早泄遗精尿频,妇女则宫寒不孕,脉当沉小无力。宜温补肾阳填精。

肾阴虚:肾阴亏损虚阳上浮,舌干口燥,头昏耳鸣,潮热盗汗,虚烦难眠,小便色黄,大便秘结,脉当阴阳俱浮寸旺于尺。治宜滋阴以降浮阳。

肾不纳气:劳伤久病肾气摄纳失调致使气不归元,咳逆短气汗出,动则喘促尤甚,腰以下寒。治宜摄纳固肾。

肾虚土衰,腰酸腹痛虚满按之痛减,食少四肢无力,常在早晨滑泻大便,完谷不化大便稀溏。右脉口当沉弱无力。治宜温肾补脾。

肾水凌心:心中悸动不宁,多唾吐嗜睡,四肢厥冷,面色鲜明有水气,甚则四肢振振而动。脉当左脉口脉浮而迟,右脉口脉沉而迟。治宜宁心温肾化水气。

(十)膀胱腑

膀胱为洲渚水府之官,化气则能出矣。由于膀胱主行津液化水气,病症表现多在于小便。膀胱实证:膀脏内湿热蕴结,导致小便淋漓不利,则尿急、尿频、尿痛、尿白浊等淋病,甚则尿血,日久可酿成结晶如砂石而引起腰痛,或小腹痛,大致疗法宜清热除湿利小便。

膀胱虚证:形体畏寒怕冷,腰膝酸软,小便多而频数,或遗尿尿精,脉当沉迟,宜温摄补肾壮阳以温蒸水气。经言:“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朋巨阳。”

(十一)三焦腑

人体六腑之中的“三焦腑”生理特殊,其胃、胆、大肠、小肠、膀胱等五腑,都是有形有质的腑器,唯独手少阳三焦腑,在上肢上有经脉路线,但在胸腹之内却没有“腑器”的形质。亦类似无形的“十二经脉”结构一样,在人体之内有它的实际功能但没有实体,根据三焦腑的独特生理而综合归纳其认识如下:

1、《灵枢·本脏篇》云:“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放手少阳三焦经,虽然在上焦与手心主相协调表里阴阳的运动,但与下焦的肾脏和膀脱还有联络功用。故经云:“少阳属肾,(是指手少阳三焦经而言)肾上连肺”这充分说明手少阳三焦经实隶属于下焦的肾脏,并又牵连着上焦的肺脏,因“肺脏主皮毛”故以上经云:“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这以上证明,手少阳“三焦经”与“上焦”和“下焦”都有联系,但虽然未言及中焦而中焦亦包括在内,所以称之为“三焦经”。

2、按三焦腑病的症状《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曰:“三焦病者,腹气满,小腹尤坚,不得小便,窘急、溢则水留为胀,候在足太阳之大络”,放手少阳三焦经的合穴“委阳”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联系。

3、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厥阴肝经的“上巅顶之脉”和督脉的“百会穴”都有联系。如《灵枢·经别篇》云:“手少阳之正,指天,别于巅,入缺盆,下走三焦。”根据以上对三焦经特别的喻名为“指天”尊称,就足以说明手少阳三焦经在人体施行动用而与其它的五腑大有不同。

4、《素向·灵兰秘典论篇》云:“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因肾属北方为“水脏”,与膀既经相表里以施行化气行水利水道,如果没有心火下济于肾,肾脏即缺乏化气行水的蒸腾能量。其三焦经与手心主相表里,主相火,并且其“手少限届肾”,所以手少阳三焦经能使心君之火,向下转移入肾,以协助北方肾脏化气,行水、利水道,因此手少阳三焦经,实是协助肾脏、膀脱之强有力的“化气行水之腑。”

5、由于手少阳三焦经,在人的体内生理功能特别,故而给它以特别的“孤府”之称号。关于这“孤府”的称号认为有两义:

一是其它的五脏、五腑皆有脏、腑配偶,唯独“三焦腑”无正当的配偶之腑,而重配偶干“手心主心包络。

二是三焦腑所施行功用与众不同而称它为“孤府”,因古代的帝王,才称孤道寡,故认为古圣人对“三焦腑”书以“孤府”的称号,是形容“手少阳三焦经”有统率人体周身上、中、下三焦之运输水道的特别功能,因人的生存,全依赖阴、阳、水、火转输以维持生命。按三焦经的病证表现。《灵枢·经脉篇》云:“是动则病手心热,臂肘挛急,腋肿,甚则胸胁支满,心中詹詹大动,面赤,目黄,喜笑不休。是主脉所生病者,烦心、心痛,掌中热。

如用针法治疗三焦经的疾病,当根据脉、症的虚实给予合理的调治。

若用药物治疗三焦经的疾病,如果调平了“脉口、人迎”的寸、关、尺脉象,即是调治了“三焦经”疾病,因为手少阳三焦经、与上、中、下各阴阳系统都有联系。
黄帝内经十二经脉秘与应用 …》  十五、五脏六腑混元统一论    
    
笔者在前面对五脏六腑分别作了简略的辨证,根据“十二经脉”是混元统一的阴阳正负机能运动的道理,并结合人体的生理结构,特概述对五脏六腑的混元统一理论认识。

“现代医学解剖证明,隶属南方的“心脏”有左右心房和心室,并形成四个运行血液的器官。笔者认为,北方的肾脏,有左右肾脏两枚和左右正副睾丸两枚(妇女有左右卵巢)亦是形成四个以精化气的运行器官,就形成南、北两极遥相对应的人体两极磁场,故人体之内有生物电和磁力。

心为南极的枢机、其作用在于运行血液以循环周身;肾为北极的枢机,其作用在于以精化气而运行周身。心与肾是南、北方位的直经,肾主冬,心主夏,是子、午方位相对立的。但是,心、肾二脏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是相互为用的。经言:“苦味人心;咸味入肾”,其入心之苦味能走骨;人肾之咸味能走血,故可证明它们是心肾水火相交的。

肝脏届东方木,肺脏属西方金,虽然肝与肺表现有青、白的颜色不相同,但肝脏与肺脏的外型是同形状的。肝主藏血,肺主藏气,各司运行阳气东升西降以及阴气西升东降的气血周流循环。肝与肺,是东、西方位的横纬。肝主春,肺主秋,是卯、酉方位相对立的。但是,肝、肺二脏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是相互为用的。经言:酸味入肝:辛味入肺”。其人肝之酸味能敛肺,又能补肺;人肺之辛味能疏肝。又能补肝,故能证明它们是肝肺金木合并的。(水、火、金、木、达到正常的生理就相合;反常的变态即相克)。

诸如以上所论述的东、西、南、北遥遥相隔而能取得四方共济,全依赖于中宫之脾、胃的转输才能取得四方共济,例如我们玄门阴阳人卦的核心是以中土五数为“太极”,故道祖太上老君著《道德经》云:“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即言中土的五数“太极”,有协调木、火、金、水的养身功效。这虽然是恬虚无修身养性的教导,但为医者,也应当了解这混元一体的捷径道理而诊疗疾病,定能取到良效。

南方乃手少阴心火藏神;北方乃足少阴肾水藏精;东方乃足厥阳肝木藏血;西方乃手太阴肺金藏气,这精、神、水、火、气、血乃是人体生命的根本。

心与肺、相互关系在上焦起着运行作用。肝与肾,相互联系在下焦起着运动作用。下焦的肝、肾之腑胆与膀胱都是袋囊形状,其功能上济,胆、上输胆汁,膀脱、化气上蒸。上焦的心、肺之腑大肠和小肠,都是上下通畅,其功能下达,小肠,在向下运行中而吸收营养,大肠,下达排便。中焦的脾胃,升清于上,全赖脾阴;降浊于下、皆靠胃阳。三焦、化水道行气以运输左右上、中、下三焦的周身水气。五脏六腑共合起来配合人体左、右手足的三阴三阳正负机能运动,即成为一个混元一体。这说明人体之内的阴、阳结构的统一性,所以我们祖国医学在诊、疗方面不能像西方医学将人体分成几大系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