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毛泽东的艰难决策-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俘虏了美24师师长迪安。北方兴高采烈,认为南方指日可下,胜利在握了。你们怎
么看?”
    未等大家发言,他又说:“形势不容乐观呀!我觉得不要头脑发热,不要一厢
情愿,头脑要清醒,冷静。”
    周恩来说:“南北朝鲜实际上是二战以后美苏分治的结果,美国人不会答应北
方统一朝鲜半岛。”
    毛泽东喝了一口茶,口中还嚼着茶叶,说:“还在朝鲜人民军在大田战役胜利
后,将全部力量投入发动洛东江战役时,我和恩来就预料到,如果朝鲜人民军打不
过洛东江,美军增援部队运来了,很可能在朝鲜后方登陆。现在朝鲜人民军已在洛
东江打了近半个月了,还没有突破洛东江美军的防御,美国增援的部队已到了日本,
人民军从东西海岸迂回的战术都未成功,中线也难突破。朝鲜是个半岛,三面临海,
看来麦克阿瑟很可能会用他善于登陆进攻的拿手戏,从朝鲜后方实施登陆作战。这
样,一方面可以将朝鲜人民军主力截断,从其后方进攻。同时乘虚向汉城、平壤进
犯。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那么朝鲜战局将会急转直下。朝鲜人民军将处于极不利
的态势。”
    周恩来站起来,走到地图前,指指朝鲜半岛的蜂腰部,说:“仁川这个地方离
汉城很近,是美军看好的地方。”
    仁川位于汉城附近,是一个港口。
    这个港口航道狭窄,潮汐涨落之差高达30英尺,而且一个满潮期只有两三个小
时,如果遇上不利情况,超出这段时间,登陆舰队就会在泥滩上搁浅失去战斗力。
    聂代总长对毛泽东说:“这个港对于进攻的一方条件不是很理想。”
    毛泽东点点头,说:“但仁川离汉城很近,应防守仁川这个重要的据点,以防
不测。”
    周恩来说:“可以给倪志亮发个电报,提醒一下友人。”
    毛泽东说:“立即发一个电报。我意朝鲜人民军应该作短暂休整,调整军队的
部署,在蜂腰部应部署后备力量。调整后,再接再厉,最后一鼓荡平,彻底解放朝
鲜全境。”
          第八章  中央电令边防军由高岗主责
    周恩来对大家说:“邓华给军委有一个报告,他仔细研究了朝鲜半岛的形势。
他认为,朝鲜人民军战线南伸而延长,美军凭借其海空军优势,在朝鲜东西海岸蜂
腰部铤而走险的可能性大为增加。而且朝鲜人民军以弱小的后方留守陆军,阻止美
国从两翼而不是正面的陆海空三位一体的登陆作战企图是很困难的。朝鲜三面环海,
东、西海岸线长,中间山高林深,给人民军集中带来不便。从现在情况看,朝鲜人
民军在洛东江前线决战与东、西海岸的防守,在兵力配备上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
毛主席看过邓华的这份报告,认为这个分析很有见地。”
    周恩来最后说:“看来邓华与我们的看法是一致的。”
    毛泽东最后说:“如果美帝得胜,就会得意,就会威胁我。对朝鲜不能不帮,
必须帮助,用志愿军的形式。时机当然还要适当选择,我们不能不有所准备。”
    聂代总长最后又说:“据外电报道,麦克阿瑟7 月31日到我台湾岛去了。”
    毛泽东抽着烟点点头,说:“我看到材料了。具体谈了些什么不清楚。我看无
非是联合蒋介石反攻大陆吧?这表明美国是要与我们为敌到底了!”
    聂总说:“外电说,美国与蒋介石之间正在结成联盟。”
    毛泽东说:“不知道麦克阿瑟的观点是否可以代表杜鲁门、艾奇逊的观点。这
与他们驻联合国大使奥斯汀的言论是不一致的。”
    周恩来对聂荣臻说:“告诉情报部,注意收集麦克阿瑟远东军司令部的情报,
要作为重点方向之一。”
    周恩来考虑3 个野战军昼夜不舍驱兵直进的情况下,刚刚确定新的边防军班子
人选还未到东北,边防军各部队到东北集中后,由谁来负责指挥部队进行作战准备
呢?他考虑只能由东北军区司令员高岗负责。会上,他与聂荣臻商量后报告毛泽东,
毛泽东同意,然后,以军委名义于8 月5 日给高岗同志发出指示: (一)边防军
各部现已集中,8 月内可能没有作战任务,但应准备于9 月上旬能作战。请高岗同
志负主责,于8 月中旬召集各军师干部开会一次,指示作战的目的意义和大略方向,
叫各部于本月内完成一切准备工作,待命出动作战。务使士气旺盛,准备充分,部
队中的思想问题必须予以解答。我们当令肖劲光、邓华、肖华参加这次会议。
    (二)在上述方针下,部队的集结部署由你按情况酌定。38军以调驻四平铁路
沿线为利。
    后来,东北边防军的指挥机构没有正式建立,边防军部队统归东北军区指挥。
    8 月6 日,酷热难耐,没有一丝风。邓华将军的衣服被汗水浸透了。他刚刚从
林彪驻地回到帅府园,就接到通知,聂代总长要见他。他来不及换衣服,就又上了
车。
    来到居仁堂楼前,从小车上下来,走进聂荣臻办公室,敬礼:“聂总。”
    聂荣臻从办公桌后站起:“啊,是邓华。”
    邓华:“我接到命令,马不停蹄就赶来了。”
    “来得好,来得好。”聂荣臻边说,边走到沙发前坐下,“朝鲜半岛形势突变,
毛主席决定成立东北边防军。军委考虑你们兵团部到东北边防是经过慎重考虑的。
15兵团与13兵团机关对调也是应该的。”
    邓华不住地点头。
    聂代总长继续说:“你是林总、罗总点的将。你对东北情况是了解的。你去东
北是合适的。”
    邓华谦虚地说:“只怕我不能胜任。”
    这时秘书进来送文件,放到写字台上,出去了。
            第九章  邓华要了洪学智
    聂荣臻说:“13兵团部设在安东。你要迅速到13兵团去,把作为我军战略预备
队的这个兵团抓紧时间训练好,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做好战争的一切准备工
作。这几个部队都是我军的老部队,是我向毛主席、周恩来建议的。”
    邓华:“聂总呀,现在部队的状况可是不尽如人意。”
    聂荣臻“啊”了一声,表示疑问。
    邓华说:“4 月份,中央军委、政务院决定精简部队,复员100 多万人,争取
国家财政经济形势好转,减少军事开支。现在部队正在落实中央的决定。从目前的
560 万减到400 万,各方面的工作很繁重,很复杂。部队的主要军政领导精力都集
中到复转工作上了。”
    聂总点头,说:“是呀。正当我们适应财政经济形势,大量裁减部队的时候,
朝鲜半岛形势突然发生了变化,爆发了战事。”
    邓华说:“我国解放战争一结束,部队和平思想就滋长了,战斗骨干都转业了。
尤其是团营连干部转业多,有的干脆变成生产部队了。都想老婆孩子热炕头了。”
    聂荣臻说:“你们现在,一是要让部队转弯子,回到准备打仗的轨道上来;二
是要健全组织,配好战斗骨干。各部队迅速把团营连干部配齐配好;三是边教育,
边训练;四是人员武器装备的补充要抓紧,包括后勤保障方面的问题都要理出来,
报军委研究决定。总之,时不我待,抓紧,再抓紧。”
    “我想要一个人。”邓华说。
    聂荣臻问他:“你要谁?”
    “洪学智。”
    聂荣臻感到突然,问:“他不是在广东另有任务吗?剑英同志不是把他留下了
吗?”
    邓华说:“我觉得他到东北比较合适。我们两个很合得来。”
    聂荣臻沉思地瞅着邓华,然后说:“这件事,你同林总、叶司令商量去。另外,
你还要等一等,毛主席、朱老总还要跟你谈谈。”
    邓华正在军委招待所小憩,忽报毛主席召见,他立即随同前来传令的叶子龙驱
车前往中南海。
    “海南岛一仗,要是晚打两个月,很可能变成第二个台湾。”毛泽东感慨地说。
    邓华说:“是这样,主席。”
    毛泽东知道邓华是个老烟客,递给他一支烟。待他点燃后,提高了声调说:
“军委决定你到13兵团去。你这次到东北,任务是保卫东北边防,要准备同美国人
打仗,准备打前所未有的大仗,还要准备他打原子弹。他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
抓住他的弱点打。就是要用手榴弹,打败他们的原子弹!”
    邓华边听边记,兴奋地回答:“是的,主席。美军最怕的是联络切断、分割、
包围、打近战、夜战。他打他的优势,我打我的优势。”
    邓华善于思考问题,从受命以来,他研究了许多美军资料,也研究了人民军在
洛东江的形势,有许多具体的想法。
    这当然使毛泽东高兴。他微笑着点头,强调说:“我还是那句老话,在战略上
藐视他,当作纸老虎;在战术上重视他,当作真老虎。”
    毛泽东最后交代说:“8 月内可能没有作战任务,但应准备于9 月上旬能作战。
我们刚刚给高岗拍了电报,要他们于8 月中旬召集边防军各军师干部开会,指出作
战的目的、意义和大略方向。务必在本月内完成一切准备工作,待命出动作战。你
和肖劲光、肖华他们去参加这次会议。”
            第十章  洪学智进京汇报
    时值盛夏,骄阳似火。
    8 月9 日,洪学智在蒸笼一样的车厢里一路摇晃着来到北京。叶剑英派他到北
京是向军委请示广东军区同15兵团合并事宜的。洪学智从去年2 月南下离开北京一
年多,北京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成为新中国的首都,再也不是旧北平了。
    前门火车站破烂不堪,闷热得像个罐头盒似的。洪学智热得满身大汗,汗水顺
着脸颊往下流。在火车上呆了两天,洪学智生了一身大白疱疮。此时,不少疱蹭破
了皮,流着白色的浓水,汗水一浸,又痒又疼。他走下火车,正在站台上轻轻擦拭
白疱疮时,忽然听见有人在背后大声地叫:“老哥(湖南的习惯语)!”
    洪学智一看是邓华,眼睛中露出一阵惊喜:“是你呀?”两个人激动地握着手,
右手使劲儿地摇,左手还拍打着对方。
    他们是老战友、老伙计了。1946年在沈哈线上,从铁岭开始节节抗击国民党的
孙立人新1 军、廖耀湘新6 军、陈明仁71军等。林彪在前线指挥,邓华和洪学智在
林彪指挥部里当大参谋(洪学智开玩笑地说当“听用”)。保卫四平,铁与火的锤
炼,他们两人在前线指挥,结下了深厚的战斗情谊。从四平城撤出,他们二人带着
警卫员,坐汽车一路北撤到农安,又从农安坐铁路上的压道车到了白城,与黄克诚、
陶铸会合到一起。
    途中,在前郭旗,刘震让他们吃了一顿面条,特别解馋,印象深刻。以后,他
们两人又被林彪委以重任,洪学智是6 纵司令,邓华是7 纵司令,在松花江畔,四
平城下,辽西走廊,一起配合作战。1948年4 野南下,在九江成立15兵团时,邓华
任司令员,洪学智任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尔后,在湘东赣西打“广西猴子”,
深山巨壑,天雨难行,兜了几次,没兜住敌人,“广西猴子”主力向西窜去。他们
解放了江西,然后拉开粤战序幕,10月16日夜,他们一起乘坐中吉普进入珠江边上
还有零星枪声的国民党蒋介石的最后一个巢穴广州市。
    岁月峥嵘,天移地转。5 月初,刚刚结束海南岛战役,7 月初,中央调邓华担
任了13兵团司令员。这不是,才几天,老哥们儿又在北京见面了。
    洪学智纳闷地问:“伙计,你不是到东北去了吗?怎么还在这儿泡蘑菇呢?”
    邓华眨着眼睛微笑着对他说:“我还没去呢。”
    洪学智:“怎么还没走?不是说任务十分紧急么?”
    邓华诡谲地说:“我不走当然是有事情了。”
    洪学智问:“你到车站是接谁的?”
    邓华:“接你呀!”
    洪学智瞪大眼睛:“接我?”
    邓华神秘兮兮地说:“是呀,老哥,你来得好呀,来得非常及时呀!”
    洪学智摸不着头脑,问:“怎么了?”
    邓华说:“有很重要的事情,一会儿林总要同你谈。”
    洪学智惊愕地问:“林总同我谈什么问题?”
    邓华笑着说:“军机现在还不能泄露。”
    “不知道你老兄鼓捣什么?”
    “你肯定高兴。会动心的!”
    洪学智又问:“你怎么知道我今天到北京?”
    邓华说:“我鼻子下面长着嘴,不能打听吗?好了,你别没完没了地问了,快
上车吧。”
    说罢,邓华拽着洪学智上了一辆美式吉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