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悍戚-第3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荀谌、辛评、田释和沮鹄坐在他左手边,而诸葛亮、徐庶、卢毓则坐在他右手畔。

“我本打算休整一段时间,可现在看来,恐怕时不待我。”

刘闯的意思,非常明白。

在座众人,也全都了然于胸。

袁绍活着的话,说不得能够为刘闯抵挡一下曹操的兵锋。而刘闯也可以趁此机会,设法和袁绍修补关系,而后图谋休整。幽州今年的成果不错。虽然说刘闯频频出战,但大都是在域外作战,虽然给幽州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可战火毕竟没有烧到幽州。所以影响并不恶劣。

似官渡之战,河洛几乎十室九空。

苍亭之战的时候,即便是青州也遭受到了波及……

相比曹操袁绍在战争中所受到的损失,幽州的损失并不是很大。

特别是秋收时节。朝鲜半岛的占城稻喜获丰收,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幽州的压力。同样,自年初便推行各种农耕政策以来,幽州这一年可谓风调雨顺,所以收成也算是不差,足以维持幽州来年的计划。要知道,刘闯计划要在来年为幽州增加五十万到八十万人口,这可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工程。整个幽州都在为此而忙碌,这战略储备粮食的必要性也随之增长。

也就是说。幽州需要休养生息。已承受不起太大的战事。

从建安五年到建安六年。连番大战结束,刘闯手下的军士,也都感到了疲乏……

按照刘闯的计划。是希望能在来年秋收过后,再对冀州用兵。但现在看来。时间恐怕不够!

荀谌抿了一口温酒,突然看着诸葛亮问道:“孔明,你怎么看?”

不知为什么,听荀谌说出这句话来,刘闯总会有一种莫名的违和感。

这句话,不正是他之前最喜欢问诸葛亮的话吗?

诸葛亮倒是没什么感觉,微微一笑道:“老大人已有对策,又何必为难孔明呢?”

“呵呵,我只是想听听你的想法。”

一双双眼睛,都停在了诸葛亮的身上。

这屋中,除了荀谌和辛评两人之外,其他皆青年俊杰。年纪最大的沮鹄,也不过三十而已,年纪最小的卢毓,还不到二十。司马懿也饶有兴趣的看着诸葛亮,想要听听他的见解。

而今,司马懿执掌黄阁,已初见成效。

他的心思,也渐渐从和诸葛亮争锋上面转移,全力打造黄阁。司马懿知道,也非常清楚诸葛亮在刘闯心目中的位置。如果说诸葛亮是刘闯的大脑,那么他就要做刘闯的眼睛、耳朵,和爪牙。

相比之下,司马懿在刘闯心中的份量,未必就逊色于诸葛亮。

在众多目光的注视下,诸葛亮显得沉稳有度。

他想了想道:“袁绍一死,天下格局势必随之变化。

二袁绝非曹操对手,而曹操此时,想来已经把目光落在主公身上……亮以为,操贼接下来必然会加快对河北的征伐,避免主公趁机发展壮大。此前,主公一直是联曹抗袁,但接下来,恐怕要改变一下策略,联袁抗曹,以争取足够更多喘息之机,恢复元气,方能对抗操贼。”

建安四年,刘闯立足辽西,根基不稳。

当时袁绍气焰嚣张,随时有可能对刘闯产生威胁,所以刘闯制定下了联曹抗袁的对策。

现在,局势已经发生变化。

昔日最为强大的袁绍已经不在,袁尚袁谭非曹操对手,更何况兄弟阖墙,勾心斗角……在刘闯的记忆当中,袁谭在黎阳遭遇曹操的时候,袁尚念在兄弟之情出兵相救。可是后来,又因为这立嗣之事,主动攻击袁尚,致使兄弟关系彻底破裂,而后又与曹操结为亲家,引狼入室。虽则最后袁谭在曹操围困邺城的时候再次反叛,却最终被曹操诛杀,满门灭绝。

袁谭此人,不足以与之谋。

说好听一点,这个人目光短浅,心胸狭窄。要难听一点的话,袁谭反复无常,实乃一小人。

刘闯和袁谭共过事,对袁谭颇为了解。

想当初,袁尚被泰山贼围困,袁谭派刘闯去救援袁尚,却不与刘闯兵马。

最终刘闯偷袭般阳,大败泰山贼。袁谭又因为这件事,对刘闯心生敌意,后来更是百般刁难。

如此心胸,就算是袁绍把河北交给他,他也休想保住。

相比之下,刘闯对袁尚的感官,似乎更好一些……

“联袁抗曹吗?”

刘闯看了看其他人,见众人纷纷点头。

毫无疑问,和袁氏合作,共同抗击曹操,是刘闯目前最佳选择。

袁氏兄弟若能抵挡住曹操的攻击,哪怕是半年时间,刘闯就能够借此机会恢复元气。可问题是,他和袁氏早已反目,袁氏会愿意和刘闯合作吗?这个问题,才是刘闯要考虑的关键。

司马懿突然道:“主公不必担心袁氏不从。

而今的局势,由不得他袁氏选择……操贼狼子野心,早有吞并河北之意。袁氏若不与主公联手,必败无疑。相信用不得多久,袁氏就会派人前来邀请主公,到时候主公自可与之相谈。”

刘闯忍不住笑了!

司马仲达而今终究还不是后来的冢虎,更没有练成宠辱不惊的本领。

三国演义中,他和诸葛亮斗法,诸葛亮送了一件女人的衣服给他,司马懿却毫不在意,反而询问诸葛亮的饮食状况,从诸葛亮的一些生活细节,便推测出诸葛亮的身体不好,命不久矣。

不过现在,他还是年轻气盛。

虽执掌黄阁,但还是有些看不得诸葛亮出尽风头。

司马懿如今执掌黄阁,其耳目早已渗透进了邺城,对邺城的风吹草都,都可谓是了若指掌。

他这么说,相信邺城方面肯定已有了这样的传言。

司马懿也是在用这种方式,向刘闯展现他这段时间的成果。

的确,从辽东之战开始,司马懿远不如诸葛亮那样出尽风头。柳城一战,更被司马懿以为耻辱。鲜卑人那么大的动作,他身为黄阁之主,刘闯的耳目,居然事先一点消息都未得到。这绝对是一种失职!司马懿更因此,而感到羞愧不已……也正是因为这件事,两年来司马懿都埋头苦心经营黄阁,而今终于是初见成效。这次刘闯相召,也是他汇报成绩的时候。

自从为人父之后,刘闯感觉自己的心境与之从前大有不同。

他当然看得出来司马懿的想法,但也正合了自己的心思……

刘闯看重诸葛亮,但也需要有人来节制诸葛亮,以免诸葛亮成为历史上那样一个权臣。

“仲达所言,确有道理。”

刘闯看了一眼诸葛亮,又朝司马懿点点头,“既然决定与袁氏合作,那咱们便要为此而做好准备。

不过,袁谭不可与之谋,此人志大才疏,目光短浅,反复无常。

仲达可加强对袁三公子的打探,设法把咱们的这个意思传到他的耳中,让他主动前来求和。

这件事,我们绝不可主动!”

荀谌也微笑道:“主公有孔明和仲达,倒是相得益彰。”

诸葛亮和司马懿相视一眼,并没有任何交流。

第315章新格局(下)

二人之间虽无深仇大恨,可因为刘闯有意无意的指使,令二人不知不觉便形成了对立格局。

而今,诸葛亮因车骑将军掾的身份,与刘闯手下的将领关系不差。

而司马懿则因为执掌黄阁,在麋芳的协助下逐渐淡化陈宫的影响力,也自成一脉……刘闯对两人之间的比斗,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两人竞争。他只要能掌握其中的‘度’,便可以稳定局面。

送走诸葛亮众人之后,刘闯只留下了荀谌。

“丈人,今温侯坐镇受降城,塞北鲜卑人也争斗不休,你看咱们何时可以进入五原?”

刘闯早就图谋五原和朔方两郡,特别是朔方,地处河套,土地肥沃,更让刘闯垂涎不已。

那朔方,原本就是汉室所辖。

当年南匈奴走投无路,归附汉室,朝廷将河套地区划给了南匈奴休养生息。

刘闯一直希望把朔方夺回来,一来可以作为自己的粮仓牧场,二来也能节制住南匈奴的发展。哪怕南匈奴和刘闯而今是盟友的关系,可刘闯对呼厨泉并不信任,相信呼厨泉也是这样的心思。南匈奴而今,方经历一场动荡。左贤王刘豹被杀,虽让呼厨泉声威暴涨,但同时也造成了不小的波动。南匈奴现在也处于休养生息之中,可一俟他们恢复元气,必成祸害。

荀谌也清楚这一点。更明白刘闯想要夺取朔方的迫切愿望。

“孟彦的心思,我清楚。”

荀谌想了想,轻声道:“不过而今还不是和呼厨泉翻脸的时候。

若逼迫太甚,这家伙很可能会与鲜卑人勾结。到时候反而会造成整个塞北局势的改变。孟彦现在,需小心维系塞北局势,在鲜卑人内斗不止的情况下,设法割裂南匈奴和鲜卑人的联系。

所以。现在进入朔方,为时尚早。

不过孟彦可以慢慢向朔方渗透,分批向朔方迁移流民……待时机成熟后,可一举将南匈奴吞并。”

荀谌,竟存了吞并南匈奴的想法?

这让刘闯颇为吃惊,但同时又感到非常高兴。

他最怕荀谌会有什么‘天朝上国’、‘仁德治理天下’的想法。

不过现在看来,荀谌并非那种腐儒可比,他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攻击性,恐怕比之刘闯更甚。

“此事。非同小可。需有合适人选进行操作。”

“孟彦莫非已有人选?”

“温侯霸则霸矣。然手段略显强硬。

他坐镇受降城,可震慑鲜卑匈奴,但若说到经营。还远远不够。我倒是有几个合适的人选,请丈人代我选择。”

“说来听听。”

刘闯伸出三个指头:“陈宫、徐庶、孟公威。”

荀谌眉头一蹙。沉声道:“公台多智,然少于机变。

他和温侯相处最久,也最了解温侯之心思,可以配合得当。只是公台性情,和温侯颇为相近,都是强硬之人,不晓曲直之变,非适合人选。最重要的是,他而今坐镇平岗,维系大鲜卑山之安危,更兼顾辽东安危,不可以轻动。所以我以为,公台主持此事,非合适人选。”

“那元直呢?”

“元直手段高明,且机智百出,最为适合。

只是元直此前在受降城一战时,已建立威势……他身份过于敏感,一举一动都会为呼厨泉所关注,所以也不太适合。我倒是认为,孟公威才是最适合的人选。一来他声名不显,不会为呼厨泉所关注;二来他才干不俗,也知晓变通之法,进退得当,即便是温侯也对他称赞不已。

公威此人,或无运筹帷幄之能,但若说主持朔方之局,却是最好人选。”

按照刘闯最初的想法,徐庶才是最为合适的人选,孟建为辅。

可是听荀谌这么一分析,他也觉得,徐庶的目标太大,很容易引起呼厨泉的警惕,的确不太合适。倒是孟建,才干和见识都有了。而且在朔方也有些时日,的确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既然如此,明日我便使子翼前往,密令于孟建。”

“对了,此前苏威传信,他已经与张燕取得联络……却不知孟彦你打算如何来解决张燕之事?”

刘闯眉头一蹙,露出一丝苦笑。

说起来,自从苏威和他说过张燕的事情之后,刘闯便命司马懿把张燕的情报汇总过来。

这张燕本名褚燕,冀州常山真定人氏。

黄巾之乱的时候,此人聚合少年为群盗,在山泽之间转战。后又在真定聚众万人,起兵造反。时博陵人,也是黄巾军北方大帅张牛角亲自招揽张燕,并将之收为义子,悉心调教。张牛角临死前,叮嘱部下,要跟随张燕,并对他的部下道:“要想活下去,一定要听从褚燕调派。”

张牛角死后,张燕感激张牛角的厚待,故而改名张燕。

此人剽悍,敏捷过人,故而黄巾贼多称之为‘飞燕’,也有人唤他做‘燕帅’。

根据司马懿整理的情报,张燕这个人眼光极为毒辣。

黄巾失败之后,他便知道黄巾没有前途,故而改黄巾之名,号黑山军,聚众百万之多。后来他还派人前往洛阳,向当时的汉帝,也就是汉灵帝请降。当然,他也是走了十常侍的门路,汉灵帝接受了张燕的请降,还封他为平难中郎将之职。在当时,张燕已经算不得盗匪山贼。

可惜,随着董卓入朝,天下大乱。

二十二路诸侯起兵讨伐董卓的时候,张燕也曾率部前往。

可由于他当年走的是十常侍门路,所以他那个平难中郎将的职务。并不被诸侯所接受,更极为排斥。

张燕无奈之下,只得离开联军,返回河北。

袁绍夺取冀州后。雄踞河北。

他因为先后和于毒等人为敌,所以对黑山军更极为反感,并且在初平四年,也就是公元193年的时候。与吕布联手和张燕在常山展开激战。双方苦战十余日,张燕死伤甚重,而袁绍军同样疲惫不堪,最终只能双方罢兵撤走。张燕为避免和袁绍再起冲突,于是退出冀州。

他率主力大军,屯驻上党发鸠山,并将发鸠山、羊头山、乃至天井关一线完全掌控起来,可毫不费力的进出河内、太原、常山各郡,其声势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