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深浅-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衔角,迎面开来一辆敞篷吉普。吉普后座上坐着几名大呼小叫的男女。他们把我从街边拎上吉普,说要带我去干一件大事。我问他们出了什么事。他们说这城里的〃有线电爱好者〃和〃无线电爱好者〃已经各自武装起来,准备开仗。他们现在就是去打仗的。我问他们属于哪一派。他们说他们属于〃有线电爱好者〃一派。我问他们为什么把我拉入〃有线电爱好者〃。他们说你天生就是个〃有线电爱好者。〃吉普车开进工人体育场我认出来了,就是工人体育场。体育场里人山人海,但并非所有的人都是来打仗的。好像大多数人只是观众。我破带进巨大的足球场。足球场正中有一口半个排球场那么大的四方井,从井口可以望见下面一层城市的街道和汽车。所谓有线电爱好者和无线电爱好者之间的战斗,并非互相砍杀,而是要把对方推下那口四方井,仿佛这打斗的地方是天堂,而下面是地狱。在我被推下四方井的一刹那,我醒在我的床上。我睁开眼,大汗淋漓,窗外天空微明,四周一片寂静。我自问我刚才去了哪里,一个念头令我心慌:我是进入了巴别塔,对,是巴别塔,而巴别塔就是我们的世界。我们何必拘泥于〃塔〃这个字来理解〃巴别塔〃?〃塔〃这个字就不能指一个球体比如地球吗?事实上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巴别塔之中,不在变乱之中。我们修造巴别塔,不是从外部而是从内部修造,就像蚂蚁和蚯蚓,而我们自身就是变乱。 

  1999.3.28 





 

您所在的位置:登陆网站>深浅>正文回目录
解放未来(一)
作者: 西 川

  通过解放过去而解放未来* 

  1.那是我们父辈和祖辈的身影,他们游荡在我们意识中的小径上。有时一阵大风刮过,他们荡然无存;有时万籁俱寂,他们重新出现。记忆:时间过去的血肉和形式。在记忆的家谱中,已然写就了现在与未来。时间过去与时间未来以不同的方式作用于人们;人们可能会趋向于一个共同的未来:或善的实现,或高科技伦理学,或大同世界,或共产主义,或毁灭,或天堂。大乘佛教《无量寿经》有言,在极乐的天堂里,连人们的长相都会完全相同。然而,在此世界,个人区别于另一个人,却不是由于他们的未来,而是由于他们的过去;同样,一种文明区别于另另一种文明,从而发生对立、冲突、交流、融合,都可以从现实利益的需要追溯到遥远模糊的过去。 

  一、记忆怎样通过抵抗暴力而获得神话的合法性,继而也转变为暴力 

  2.在现在与过去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是〃死亡〃吗?但〃死亡〃一词太黑暗,太沉重,太绝对。我更倾向于称之为〃死别〃。〃死别〃并不立即指向死亡,它意指无法重聚的别离。在情感上,它激起伤感。死别终止了我们和过去之间的利益冲突,死别赋予过去以审美意义和道德意义,死别在使过去走样的同时把过去变成知识和坐标。这知识和坐标给我们抚慰。在中国,追溯过去乃是获取智慧的主要途径。孔子回望过去,看到秩序的星辰以及星辰照耀下的仁 

  *本文系为德国柏林《写作国际》杂志与魏玛1999欧洲文化城组委会全球征文活动而作。征文题目为〃从过去解放未来?/从未来解放过去?〃。在有123个国家约2500份论文用七种语言(中、英、俄、法、德、西、阿拉伯)参加的这次全球论文竞赛中,本文名列第七。 

  爱和礼仪。他不是一个心满意足的人。他向过去追索生命的超越性和道德的超越性。他不似后来的秦始皇,由于在人间暂时取胜而自命拥有对于世界的命名权。为了刚刚建立的帝国的未来,为了免受记忆的颠覆,巩固其合法性,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下令焚毁记忆之诗与记忆之书,次年复将460余名保存记忆的文人坑杀在他的宫墙之外。这两件事被后人合称为〃焚书坑儒〃。以孔子和秦始皇作为对待记忆的两极,我们看到,孔子面向过去而成为〃万世师表〃,秦始皇面向未来却恶贯满盈!本来秦始皇面向未来不错。但其结果的糟糕令我们不得不视之为文化寓言并有所思考。 

  3.秦始皇以其政治暴力破坏记忆,但他的破坏还不足以与那淹没世界的大洪水,或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的小行星相提并论。这个自相矛盾的人甚至没能破坏掉他自己的记忆。在他四处封山刻石以铭秦德的活动中,一方面显示出他贪婪记忆之〃德〃,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他急于进入历史记忆。可是与此同时,他又竭力推迟自己进入记忆的时间。他向海上派出术士寻找仙药以求长生。术士们攫走了他的黄金和童男童女,却再也没有回到他的宫廷。而他本人以及他的帝国,最终被记忆所击倒。记忆属于每个人。若非遇逆向力量,记忆便会渐渐褪色。这符合力学的基本原理:水流遇障碍而汹涌,风筝遇逆风而攀高。秦始皇焚书坑儒一案表明了这一点:记忆经政令的暴力破坏而成为非法,可这非法的记忆却由此被人们提升到神话的高度,从而获得神话的合法性。公元前201年汉王朝建立。其开国皇帝与一个流氓相差无几。他不得不借助对于记忆中的政治体制的部分恢复而获得其现实的合法性。汉王朝取代秦王朝,既是一政治事件,也是一文化事件:中国文化中的道德方向、思想方向、知识方向从此被确立:逐字注释残破的古籍经典,搜幽掘秘,体悟微言大义,恢复对经典的记忆,从此成为中国文人的首要工作。文人们以记忆这优雅的武器抵抗政治暴力,不时梦回往昔。尽管历史顺时针演进,可是回到往昔的努力在中国文化史上从未间断过。从道义和道法自然的角度,中国人视历史为一个〃退步〃的过程,因而当以理性、科学为核心的〃进步〃的历史观借助技术之力登陆中国,并在社会大动荡中一再得手之时,大学者王国维不忍与过去做一死别,甘愿变做记忆的幽灵,自溺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这件事发生在1927年。 





 

您所在的位置:登陆网站>深浅>正文回目录
解放未来(二)
作者: 西 川

  4.自那以来,昆明湖四周的世界已被革命和现代化这两把铁铲铲得难于辨认,甚至天空也已不复旧日的天空。但即便如此,记忆是否已被彻底清除?旧日的皇宫依然原封未动,金碧辉煌,只是其中再无人居住,因而成为记忆幽灵的栖居之所。幽灵是赶不走的,我们内心深处的过去比我们的生长主力要强大得多。记忆幽灵将进入我们不能抵达的未来。通过改造建筑风格,进而改造居民的生活方式,进而改变居民的价值观念,显然是以〃进步〃为旗号。天底下没有顺乎自然的进步。进步以对人类自性的克服为前提。这正好忤逆了支撑〃进步〃历史观的形而上学。可是,自从欧洲工业革命造成事实上的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进步就成为社会发展的正当借口。在此借口的装点和在现实利益的驱动下,进步化身为工业暴力、资本暴力、技术暴力、消费暴力扫荡记忆。这种可以被简单地称之为〃现代化暴力〃的进步手段比秦始皇面向未来的政治暴力毫不逊色。于是记忆不得不再次捍卫其神话的合法性,并将记忆与生存、记忆与未来的关系更进一步推向了思想的聚光灯下。 

  5.如果仅将古代和今天的政治暴力与今天特有的现代化暴力当作政治问题与社会问题,则大大降低了它们的思想意义。它们与记忆的关系,关系到我们是否需要一个统一的未来,是否愿意领受这未来的压迫,以及个人如何把握和面向未来等诸多问题。根据现代文明的原则,暴力务去,但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必须听命于记忆?毫无疑问,不断受到暴力剿杀的记忆浸透到我们精神的各个方面(连行使暴力本身也成了记忆的一部分),它有助于我们在文化上自我确认,它甚至是我们存在于世上的理由和根据。但是,正像一个人无法绕到自己的背后,记忆对记忆本身所包含的荒谬亦无法自我纠正。记忆确能加增身份,身份确能转化为权力,而权力必定要标示文化。'记忆幽灵自诩真理在握,教养有加。他们日趋简单化的通过维护记忆而维护权力的努力这时也抬起一张布满皱纹的暴力面孔,宣布一切可能性为非法。记忆暴力与政治暴力、现代化暴力各执一词,为人类的自相矛盾再添一笔。 

  二、记忆幽灵从不承认 

  他作茧自缚,反对未来 

  6.我从不在一般意义上反对记忆。如前所述,它甚至是我们存在于世上的理由和根据。但就记忆与未来的关系而言,问题则不像一碗清汤那样简单。我们从未听到过记忆幽灵承认他作茧自缚,反对未来。的确,在过去中蕴含着未来,蕴含着道德目的和价值目的。而人们从未停止过寻求这双重目的的实现。因此,面向过去的人也并非不面向未来,只是他所面向的是惰性的未来、过去预设的未来,但却也是获得了神话合法性的未来。此一面向未来的方式似乎并不局限于儒教文化圈。而在儒教文化圈内,秦始皇因独标异道而臭名昭著:他强迫别人接受他的未来,与此同时,他又没有足够的想像力为未来做出明确的设计,于是便以自身冒充了未来。他的蒙昧主义、他所保护的政治现实作为一种对未来的隐性设计在以后的岁月里性质转变,变成文化遗产。过去对于未来的预设不一而足:从语言到生活方式,从宗教到社会风俗,从认识论到方法论,从道德准则到串,美趣味,而过去对于未来社会形态的预设可谓总和其成。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人类智力的惊心动魄的表演。秦始皇只是一个特例,他不可能仅以政治暴力埋葬一切过去对于未来的预设。历史最终以自己的方式报复了他,使他那辉煌的现在最终变成历史的可能性之一。如果我们把世界历史上的思想家统统比做时装设计师,并将他们区分为两类,那么第一类设计师可算时尚的推动者。他们关心近景未来而不是远景未来;他们关心以实现合理性为目的的设计方。案能否在此世界兑现。而第二类设计师则具有高级想像力,信奉诗性之美与诗性正义。他们不大在乎他们设计的太空时代的怪模怪样的服装能否被人们穿着走上街头。对他们而言,未来具有彼岸意义,是远景。 

  7.在此我且将视野推向第二类〃时装设计师〃。他们对未来的预设更明确、更极端、更具有诗歌意义上的精彩,并且也足以说明第一类〃时装设计师〃在预设未来时所遇到的问题。在世界文化的历史档案中,我们大致可以找到四种对于远景未来的预设:第一种,出自维吉尔《牧歌》(Eclogues)的阿卡狄亚(Arcadia)式的未来。用中国的说法,是陶潜(365…427)桃花源式的未来。这种农业性的未来淳朴、闲适、典雅、优美。在阿卡狄亚或桃花源,时间几乎不存在。第二种,出自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的建立在对于资本掠夺批判背景上时乌托邦未来。这种未来孤绝在大海中或高山上,其残酷的秩序极具精英主义之美,被社会主义者夸张为天堂,被自由主义者贬损为专制。第三种,出自《圣经·启示录》的千年王国(millennium)式的未来,被认为具有诺斯替教派(Gnostics)的色彩,伴随千年王国论的末世论指向现实和思想的革命。在东方文献中,回应千年主国论的是《大般涅檠经》中弥勒佛的千年王国。据考证,弥勒佛(Maitreya或Metteya)就是弥赛亚(Messiah)。第四种,出自中国先秦思想如《礼记》,后又被康有为(1858…1927)重新论述过一遍的大同世界。这大同世界并非孤岛或山上城市,也非专指农业社会,也不必经末世,而是中国先人坚信人性善必然结出的硕果。在大同世界,政治民主,社会有序,人各守其位,人各尊其义。有趣的是,这种未来存在于神话般的过去,为孔子所企慕,为秦始皇所厌弃。从某种意义上说,此四种对未来的预设都具有神话的合法性,都具有强制性,都排斥了人的肉体之我,当然,并不为肉体之我所排斥。 





 

您所在的位置:登陆网站>深浅>正文回目录
解放未来(三)
作者: 西 川

  8.上述四种预设至今不曾有任何一种得以实现。但是,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期,它们被珍视, 

  被发展,被付诸行动。那些与世无争、渴望退隐的坦荡君子无不心向阿卡狄亚或桃花源式的乡村社会;在面向城市化的世俗生活时他们成为道德的批判者。即使那些不那么坦荡,称不上〃君子〃的人们,也会为了生活的多样性而赞成保留或开辟一处桃花源或一块阿卡狄亚。在这方面,好莱坞的造梦工厂与中南海中种辣椒的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