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挑战世界首富的网络巨子 作者:泷田诚一郎-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顶情略七斗(站在最高处环视四周的变化,尽可能搜集情报,研拟战略,只要有七成的胜算,立刻采取行动)

  说明:“一流攻守群”、“顶情略七斗”与“风林火山海”的海,都是我创造出来的。所谓“顶情略七斗”,主要是用来分析自己的智慧。

  当我在采取攻势时,首先站在山顶环视四周的变化,才不会“见树不见林”。掌握整体环境之后,再彻底搜集情报,拟定战略。等战略拟定后,只要有七成的胜算,便毅然投入战斗;若只有五六成的胜算,则不求战。只要我判断有七成的胜算,一定会投入战场。

  问:听起来,与其说是“智慧的分析”,不如说是战前的精神准备?

  答:智慧与战争,也许给人相反的印象,但我个人认为智慧就等于战争。任何人都可以像评论家一样在台面上发表空谈,但这是美智慧吗?我认为这只不过是空想的智慧罢了!至少不是实践的智慧。所谓智慧,应该是以实战基础为前提的实践智慧,层次较空想智慧更高。

  例如,看电视上的高尔夫球赛转播,解说者会在一分提出许多的意见,说什么“啊!不能这样打!”或是“应该把目标定在那里!”等等。然而,实际到球场去,感受风向与紧张的气氛来挥杆的话,绝对与坐在播报台上看着荧光幕来做判断,大大不同。通过实际战斗所取得的智慧,才是最有价值的智慧。

  问:到目前为止,您的一切行动是否都有七成以上的胜算呢?

  答:我是以这个基准来判断行动与否,但是即使有七成的胜算,一旦实际去做,失败的几率还是有三成。既然我不是用五五比,而是用七比三的胜算去发展事业,而目前公司仍在持续成长,我想我的策略应该是成功的。

  如果非得等到有九成或九成五的胜算,才愿意采取行动的话,我的事业绝不会像现在那么成功。过于慎重,可能会错过许多战胜的机会,你所瞄准的目标,容易被其他人捷足先登。因此,非得有九成胜算才行动的人,会被以七成胜算为行动依据的人打败。

  以概率来说,九成胜算当然要比七成胜算理想,但是在实战上,情形刚好相反,前者容易错失良机。就以赛马为例,选择优胜几率较高的马匹投注,所分得的奖金自然比较少。换言之,以九成胜算为目标的人,掌握成功的几率也相对较小。

  再以棒球为例,以九成胜算为目标的人,站在打击位置上,或许有九成的几率可以击出安打。但是他必须在有击出安打可能的情况下,才会登上打击位置。如此一来,他的打击次数将会减少,总打点或全垒打的数量也会跟着减少,因此七成胜率是我认为最理想的目标。

  从相反的角度看,七成胜率意味着风险不可超过三成。将蜥蜴的尾巴切掉3/10,它还能够继续存活,断掉的尾巴也会再长出来。若是将蜥蜴的尾巴切掉一半,它一定会死掉。由此可知,只能在切除后仍可存活的范围内切掉蜥蜴的尾巴。换言之,必须将风险控制在失败后仍可重生的范围内,才可采取行动,而失败的最高限度就是三成。

  风林火山海(海一侵吞之势如海潮)

  说明:风林火山是武田信玄的名言,也是出自《孙子兵法》。武田信玄在读过《孙子兵法》后,从中挑选出风林火山四个字做为他个人的旗印。

  风林火山是战斗的方式。《孙子兵法》尚有“动如雷霆”、“难知如影”等词汇,但我认为“侵吞之势如海潮”要来得更重要。因此我才会刻意将悔,并列于风林火山后面,以侵吞之势如海潮来形容。

  为什么会选择海?因为我认为海可以将挑起战争的火种吞噬,制造和平,终止所有的战斗,这才是真正的胜利。

  战后一片燎原,升起了熊熊烈焰伴着浓烟,对很多人而言,这可谓打了一场胜仗,但我个人却不认为如此,在一这种状态下,不知何时还会爆发其他的战争。打胜仗固然是一件大事,如何在战后缔造与维持和平,更为重要。

  日本的战国时代,是由织田信长统一天下,再由丰臣秀吉接手,最后在德川家康手上,才建立了尔后300年和平的基础。我认为德川家康是三人当中最善于“海”的。

  兰契斯特法则

  “兰契斯特法则”为战胜竞争的科学法则。发明这项法则的兰契斯特,原是汽车与飞机工程师。兰契斯特法则可惜由工程师的观点与手法,让我们明确掌握两军对峙中,敌军的兵力与战果的相互关系。

  兰契斯特法则是由“第一法则”(攻击力一兵力数X武器性能)与“第二法则”(攻击力二兵力数的平方X武器性能)所构成。

  第一法则又称“一对一法则”。在局地战或接近战,或是只能使用弓箭类兵器一个个击倒敌军的场合,便可以“攻击力二兵力数*武器性能”来评估。如果双方的武器性能相等,兵力数的差距即是攻击力的差距。

  根据第一法则,兰契斯特发展出“弱者战略”。所谓弱者战略,就是在兵力数上远逊于对方的场合下,可将战局诱导成局地战或接近战,再将兵力集中,进行一点突破。

  孙正义进一步说明:“软件银行创立后不久,我发行了《Oh!PC》与《O!MZ》两本机种别的个人电脑资讯杂志,就是运用弱者战略。当时,市面上已经出现《ASCll》《I/O》《MY 》等综合信息杂志,我们根本没有兵力去与这些杂志正面冲突,因此才会把焦点摆在机种别上,以集中兵力。

  “当时,公司内外对出版机种别信息杂志有许多的反对意见;但对我而言,这却是站在弱者的立场所应采取的战略,也是相当正统与合理的战略。那时候的软件银行还是弱者,通过弱者战略,可以在有限的领域内获得压倒性的胜利。

  “第二法则又称“集中效果法则”,适用于广域的综合战。或使用先进武器的概率战争。在上述这些战斗场合,兰契斯特认为“攻击力二兵力数的平方X武器性能”。在武器性能相同,兵力数为3:是的情况,攻击力将变成9:1的差距。

  “第二法则是“强者战略”。重点在避免局地战或接近战,而将战争引导至广域的综合战,以压倒性的兵力来进行短期决战的战略。”

  孙正义说:“日本史上的桶狭间战争,织田信长使用奇袭战法击政令则的大军,这就是弱者战略。乍见之下,这是一场毫无胜算的战争,尽管如此,织田信长仍然打赢这场战争。

  “相对于两万兵力的今川军,织田军只有两千名兵力,兵力差距为101。按兰契斯特法则来看,兵力差距将拉大为1”:呈,织田军根本不可能打赢今川军。因此,织田信长挑选今川军队转变为细长队形的惟一机会,袭取主帅的项上人头,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

  “日本人一向不喜欢奇袭战法,或以小博大的战略,一提起组田信长,一般人便想到桶狭间之役。事实上,织田信长在弱者战略的运用上,也仅止于桶狭间一役而已。尔后,他所运用的战略,均属于应胜而胜的强者战略。

  “我认为战争就应如此,以极少的兵力打败敌方大军而自吹自擂,尚不足以称大将之才。最重要的还是应胜而胜、不战而胜等强者战略的运用。”

  通过孙正义的经营手法,软件银行在1994年上柜。他的战略完全属于强者战略。他通过购并,不战而胜,并以猛烈的攻势,积极拓展全球事业版图。

  想当初躺在病床上读着《孙子兵法》与《兰契斯特法则》,从卡耐基、洛克菲勒、松下幸之助、本田宗一郎等成功人物故事中,寻找自我的孙正义,还只是个25岁左右的“弱者”。

  但年轻的孙正义借由“孙氏双乘兵法”的实践,在短短十年后,就摇身一变成为一代“强者”。








孙正义挑战世界首富的网络巨子第八章 宿命之敌西和彦






第八章 宿命之敌西和彦

  个人电脑天才西和彦

  生于1956年的西和彦,与1957年出生的孙正义,两人在30岁以前,分别被称为个人电脑天才与个人电脑神童。在这两个称呼的背后,隐含着较劲的意味。

  两个都具有洞察先机的性格,只要看到良机便展开积极攻击,也都属于誓为第一的大将典型。因此,他们在个人电脑的商务世界里,经常产生冲突,针锋相对。但一般鲜少听到孙正义正面对西和彦提出批评与指责,西和彦对孙正义极尽批评、挪揄之能事,甚至口出诽谤中伤之语。

  我们不知道孙正义八面玲珑的心中,究竟在想些什么,但可以确定的是,西和彦对孙正义的感觉很强烈。

  西和彦曾经被誉为日本的比尔·盖茨,然而自从软件银行在1994年上柜,孙正义的资产一夜之间突然暴增为2000亿日元以上后,媒体开始称孙正义为日本的比尔·盖茨。同一时期,西和彦所积极推动的多角化路线面临危机,造成资金周转不灵,公司组织也正处于重整阶段。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境遇下,西和彦的自尊受到伤害,情感也受到扭曲,自然对孙正义产生了敌意。

  西和彦出生于兵库县神户市,祖父为私立须摩学园创办人,祖父母与双亲都在该校担任教师,西和彦便是这个教育世家的第三代长男。小时候,住家隔壁的学校便是他的游戏场所,他就在这种学术气息浓厚的环境中长大的。后来,别人问他为什么从事教育工作,西和彦总是千篇一律地回答:“因为我出生在教育世家。”曾任东京大学与东京工业大学讲师的西和音,一直是以他身为血统纯正的教育者为荣。

  西和彦曾经两次挑战东京大学入学考试,都名落孙山,饱受挫折之后,于1975年进入早稻田大学理工学院就读。

  1976年10月,在CQ出版社《Interface》杂志编辑星正明(现为工学社总经理)邀请下,与郡司明郎、说本庆一郎共同创办《I/0》杂志,这是一本以“玩家电子信息杂志”为号召的月刊。

  这本集合小型电脑玩家所创办的,创刊号只有薄薄的40页,售价300日元,出现在秋叶原电脑商店与书店后,立即销售一空。这个以星正明为发行人、西和彦为主编的组合,所编出来的第二期。第三期杂志,也是只要上架,转瞬间就被消费者抢购一空。

  对星正明与西和彦而言,这样辉煌的成绩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讽刺的是,星正明与西和老之间的友情也因此而破裂。

  受到杂志畅销激励的星正明,辞掉CQ出版社的工作,专心于《I/O》的出版事业。另一方面,因《I/O》杂志的销路极佳,感觉个人电脑杂志可为的西和彦,则决定自行创业。

  1977年5月,西和彦无意中从父亲处取得300万日元,与郡司和孩本一起成立ASKI出版(现为ASKI),并在一个月后推出强调“小型电脑综合杂志”的月刊《ASCll》创刊号。

  以类似革命方式创办新公司的西和套,实际接触出版业务只有一年多。ASKI出版公司成立一年后,西和彦的兴趣已不在出版,他的脑中突然兴起一股想要自己制造电脑的欲望。西和彦在大学的图书馆中看到一本学会杂志,里面有一篇文章是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写的,教人如何合作“Basic”设计个人电脑用软件。读到这篇文章,西和音意识到软件将会引发一场个人电脑世界的革命。受到这个直觉的驱策,在《ASCll》创刊一年后,1978年6月,西和彦远渡重洋到美国,与比尔·盖茨见面。

  英雄惜英雄

  1955年10月18日,比尔·盖茨出生于美国华盛顿州的西雅图。父亲盖茨二世是律师,拥有一家律师事务所。母亲玛丽出身富裕的银行家家庭,大学毕业后一度担任教职。

  比尔·盖茨在11岁那年进入雷克塞(InkeSide)私立男子学校就读,在学校的电脑教室中第一次接触到电脑,就深为软件世界所吸引,俨然成为少年电脑迷。

  比尔·盖茨从湖畔中学毕业后进入哈佛大学,与友人保罗·艾伦开发出世界第一套个人电脑程序“Basic”接着就在1975年休学,创立微软公司。

  凭借着几乎所有个人电脑在初期都采用的“Basic”、取得16位元电脑业界标准的MS-DOS,以及席卷全球个人电脑市场的视窗等软件商品,微软在短短几年间就以快速的成长击败所有竞争对手,建立强大的软件王国,比尔·盖茨也因此跻身世界富豪之列。

  如今比尔·盖茨已成为ZI世纪少数最具代表性的成功创业家,也是成功人物故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至于在比尔·盖茨故事中第一章或第二章一定会出现的人物,就是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