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聊斋鬼故事-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宗湘若诺诺受教,继而狐女起身离去,宗湘若苦苦挽留,狐女道:“自从经历上次劫难,我已领悟大道。再也不会迷惑男子,公子请自重。”语毕,消失不见。
次日,宗湘若前往南湖,万顷波涛之中,果然有一位垂髫少女,身披白纱,容华绝代。宗某划船近身,少女忽尔不知所踪。拨开荷叶一看,真的有一株短茎红莲,荷叶杆长不及一尺。宗湘若更不犹豫,轻轻将荷花折断,带回家中。
进门后,宗湘若将荷花放在桌面,取来烛火,正准备烘烤。蓦然回头,莲花已化为一名佳丽,宗某惊喜交加,伏地拜倒,少女说道:“痴情书生,我乃狐妖,你就不怕我害你吗?”宗湘若摇头道:“不怕。”女子叹气道:“是谁教你这样做的?”宗湘若道:“我自己有能力找到姑娘,何须别人教?”
说话间伸手去拉少女手臂,少女随手倒地,变成一块怪石,高约尺许,八面玲珑。宗湘若将石头捡起,恭恭敬敬摆在桌案之上,焚香祝拜。转眼到了深夜,宗某关门锁窗,深恐少女逃脱。次日天明,起床一看,石头又变成一件白纱,纱衣上香气扑鼻,远远就能闻到。
宗湘若将纱衣抱在怀中,上床安歇,脑中回思少女风采。到了晚上,宗湘若起身点灯,再次返身之时,纱衣已重新变回少女,宗湘若大喜若狂,生恐少女变来变去,口中苦苦哀求,希望能一亲芳泽。
少女笑道:“孽缘!不知是谁多嘴,泄露我踪迹,眼下被你纠缠,真是头痛。”当下不再拒绝。两人上床缠绵,云雨之时,少女似乎不堪挞伐,屡次求饶,宗湘若不听。
少女怒道:“再不放手,我走了。”宗湘若心中畏惧,这才停战。自此后二人同居,感情融洽。家中金银不绝,也不知是少女从何处弄来。少女不太爱说话,与家人见面,只是点头微笑而已。
十月之后,少女肚腹隆起,临盆在即。自己计算日子,到了生产那一天,夫妻两躲在房中,关好门窗。少女拿出一把尖刀,剖开肚皮,将婴儿取出,接着用丝绸包扎伤口,过了一晚,伤口便即愈合。
转眼又过六七年,少女跟宗湘若说:“你我缘分已尽,自此分别。”宗湘若潸然泪下,哭道:“姑娘嫁给我之时,家中贫困交加。全赖娘子扶持,家境才逐渐富裕,刚刚过上几天好日子,何以突然就要离去?况且娘子并无亲属,孩儿长大之后,倘若不知生母是谁,岂非一大恨事?”
少女叹气道:“有聚有散,此乃人之常情。儿子福星高照,相公也有百年寿命,更有何求?贱妾原本姓何,如果哪一天想我,只须将纱衣拿出,口中呼唤‘荷花三娘子’,我自然会现身。不用再留,我去了。”
宗湘若惊讶之间,少女已腾空而去,宗某大急,一跳而起,伸手去拉妻子,仓促间只脱下一只绣鞋,叮地一声响,绣鞋坠地,变为一只石燕,红如朱砂,内外晶莹。
宗湘若将石燕珍藏于木箱之中,以后但凡思念少女,便拿出纱衣,口中呼唤“三娘子”,纱衣应声而动,摇身变为女郎,姿容相貌,一如往昔,只是不能说话。





    正文 第二百二十三章 绛妃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2…4…18 9:08:15 本章字数:1009


康熙二十二年,我在毕刺史家教书,寄居在绰然堂。毕府花草茂盛,闲暇之余,流连花丛之中,美不胜收。这一日,我从花园归来,倦极而困,脱鞋上床。睡梦中忽见两名女子,身着艳服,上前请安,说道:“奉主人命,请先生赴会。”
我心中愕然,问道:“你家主人是谁?”回答说:“绛妃。”我满脑疑虑,恍惚不明究竟,只得跟随二女上路。
俄尔,来到一处大殿之中,高楼耸峙,直入云霄。大殿下铺着大理石阶,层层而上,共有一百多级。台阶之上,朱门洞开,门内走出三两名婢女,热情相迎,将我带到一间大厅。
大厅内金碧辉煌,光明耀眼。上首一名丽人,锦衣玉镯,雍容华贵,说道:“劳烦先生大驾,这里先行谢过。”说话间敛衽行礼。我还了一礼,说道:“在下草莽之躯,得蒙王妃相邀,受宠若惊。不知绛妃娘娘召我前来,所为何事?”
绛妃笑道:“正事且不忙说,先喝酒。”双手轻拍,酒席流水般送将上来,山珍海味,极尽豪奢。
酒过数巡,绛妃说道:“实不相瞒,贱妾并非人类,而是花神。举家都居住在此,常被封家丫头欺辱,摧花折叶,不堪忍受。如今决定背水一战,与姓封的斗法,请先生替我写一篇征讨檄文。”
我有些惶恐,起身离席,说道:“在下才疏学浅,恐怕难当重任。不过绛妃娘娘有命,不敢不从。”绛妃大喜,当即准备笔墨,我沉思一阵,泼墨挥毫,瞬息间写好战书。说也奇怪,我这个人,平时并不是很聪明,此刻落笔,却是才思泉涌。
檄文写好,绛妃细细看了一遍,说道:“写的好,有劳了。左右,送先生回去。”回到住处,我一惊而醒,因此事太过奇怪,所以那篇檄文,至今仍记得大半,内容是这样的:
封家女子,飞扬跋扈,嫉妒成性。含沙射影,品行卑劣。帝舜受其迷惑,冷落娥皇女英;楚王受其唆使,罢免贤臣将士;汉高祖有她,胆颤心惊;汉武帝有她,提心吊胆;陶潜归乡,衣裳被她吹起;孟嘉登台,锦帽被她摘落;封氏横行无忌,若张口呼啸,则玉器碎裂,若手足展动,则翻江倒海。海豚受其欺凌,大雁受其污辱;恶女所过之处,风筝落地,海鸟窜逃。鲜花枯萎,柳叶萧条。
封氏不灭,天地不宁。花神一族,虽是女子,但惩恶除奸,人人有责,理应联合一气,共抗强敌。众志成城,鸟雀可以为兵;万众一心,蜂蝶可以为友;兰桂之树,可做船桨;桑柳之木,可制旗杆;同仇敌忾,洗千年之冤屈;上下联合,销万古之仇恨。
(这篇檄文共有九百多字,辞藻虽然华丽,但并无实质性内容,也不好翻译,凑合凑合,就这么着吧。)





    正文 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力将军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2…4…18 9:08:15 本章字数:1778


査伊璜,浙江人。清明时分,路过一家寺庙,进去玩赏,只见大殿中一只巨钟,重量不下千斤。巨钟上抓痕宛然,留下一条条手印。査伊璜心中疑虑:“谁有如此神通,竟能在铁钟上抓出指印?”低头观望,只见钟内一只竹筐,直径数尺,容积八升,也不知有何用处。
査伊璜好奇心起,当即指挥手下“将巨钟举起来瞧瞧。”七八名仆人一拥而上,齐心合力,奋力上提,却是蜻蜓撼石柱,巨钟纹丝不动。査伊璜愈发骇然,当下席地而坐,一边喝酒,一边等待主人归来。
过不大会,一名乞丐慢悠悠走进庙中,手上一个破碗,满满一大碗饭。乞丐左手伸出,抓住钟环,轻轻一提,巨钟离地数尺,那乞丐微微一笑,将碗中米饭倒在竹筐之中,并不向众人瞧上一眼,重新放下巨钟,转身离去。
如此来回四次,竹筐内米饭堆积,那乞丐卷起袖子,左手提起巨钟,右手伸进竹筐内,手抓米饭,大口吞食,顷刻间将米饭吃得干干净净,伸手擦擦嘴唇,打了个饱嗝。査伊璜见他神力惊人,饭量巨大,问道:“阁下大好男儿,何以行乞?”
那乞丐笑道:“在下饭量如牛,吃得太多,没人敢雇佣我。”査伊璜劝道:“阁下一身本领,何不投戎参军?”乞丐叹气道:“可惜没有门路。”査伊璜道:“这一点不用担心,我来想办法。”当下请乞丐一同回家,替他换上新衣新鞋,好生款待。
乞丐食欲奇佳,饭量是普通人五六倍。住了几天,査伊璜拿出五十两黄金,赠予乞丐,说道:“我已替你报名参军,分别在即,就此告辞。”乞丐也不道谢,收下银两,径自去了。
这一去,杳无音讯,眨眼就是十年。
十多年后,査伊璜侄子在福建上任,官至县令,有个叫吴六一的将军登门拜访,两人互通姓名,交谈甚欢,言语之中,吴六一问道:“县令大人与査伊璜先生有何关系?”侄子说道:“査先生是我叔父,将军认识他吗?”
吴六一道:“那是我恩师,一别十多年,时常想念。麻烦您给我传个口讯,请査先生前来寒舍一叙。”侄子含糊应承,心想:“叔父乃一代名儒,弟子怎么会是武夫?”
凑巧査伊璜有事路过福建,侄子将此事详细转告,査伊璜闻言,满脸迷茫,左思右想,始终不知吴六一是谁。不过眼见他十分热情,心中欢喜,当即备好马匹,前往吴府拜访。
吴六一收到刺帖,亲自出门迎接。査伊璜凝神打量他,素昧平生,并无印象,心想:“将军肯定认错人了。”
吴六一执礼甚恭,客客气气将査伊璜请到家中,转过三四道门户,忽见内室中女子往来穿梭,査伊璜心知是将军家眷,男女见面不便,于是驻足不前。吴六一连连作揖,说道:“先生不是外人,请进,请进。”
来到大厅之中,放眼所见,丫鬟云集,卷帘的,搬椅的,斟茶的,倒酒的,清一色全是年轻少女。査伊璜眼花缭乱,定一定神,斯斯文文在椅子中坐下。正准备询问吴六一来历,吴将军轻轻一声咳嗽,双手轻拍数下,一名婢女手捧官服,恭恭敬敬放在桌上。
吴六一穿上官服,众婢女替他系好纽扣,佩上腰带,悉心伺候,无微不至。吴六一目视査伊璜,说道:“得罪。”话刚说完,两名婢女一跃上前,各自按住査伊璜一条手臂,令他不能动弹。
吴六一正襟肃容,面朝査某,屈膝拜倒,跪地行礼,有如臣子叩见帝王,举止恭敬。査伊璜满脸愕然,不知其故。跪拜完毕,吴六一重新换上便服,笑道:“先生不记得昔日寺庙中乞丐吗?”査伊璜茅塞顿开,霎时间恍然大悟。
继而酒席满座,大厅中鼓乐齐奏。饭后,吴六一替査伊璜安排住处,命令几名侍妾“好好伺候先生。”拱手请安,告辞离去。
次日,査伊璜因为醉酒,贪睡不起,吴六一接连在门外问候三次,査伊璜知晓此事,内心很是不安,准备告辞返乡。吴六一微笑不许,取走钥匙,将大门锁闭,不让査某离去。
査伊璜无奈,只得在吴府闲居,每日见吴六一清点家产,奴婢骡马,衣服器具,房屋田地,一一登记造册。心想:“这是将军自己家务事,不必多问。”
一日,吴六一手拿账本,跟査伊璜说“不才能有今日之成就,全靠先生当年帮忙。家中财产,一婢一物,不敢独享,愿与先生平分。”査伊璜道:“不可,此事万万不可。”拒不接受。
吴六一不听,拿出万两黄金,一分为二,一半强塞给査某。家中古玩玉器,绫罗绸缎,婢女仆人,一一与査某平分。众仆人收拾行礼,将财物搬入马车之中,请査伊璜上车,一行人跃马扬鞭,高高兴兴返回浙江。
后来査伊璜因为明史一案,受株连入狱,吴六一出钱出力,疏通官府,最终査伊璜无罪释放。





    正文 第二百二十五章 白莲教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2…4…18 9:08:15 本章字数:730


白莲教首领徐鸿儒,得到旁门左道之书,能够驱使鬼神。小试牛刀,威力惊人,旁观者尽皆骇然,纷纷投入门下,趋之若鹜。
徐鸿儒洋洋得意,于是意图不轨,准备造反。他拿出一面镜子,跟手下教徒说:“此镜神通非凡,能够照出未来之事,是贫是富,一照便知。”说话间将镜子悬挂在庭院之中,众弟子各自上前照镜,镜中幻影,有的布巾缠头,有的头戴纱帽,或锦衣,或俊秀,形态各异,不一而足。
众弟子大觉怪异,争相传颂,一传十,十传百,上门央求照镜之人,摩肩接踵。徐鸿儒眼见时机已到,说道:“凡是镜中幻影,身穿官服者,都是龙华会中英豪,如来佛祖手下,奉神仙命令,下凡拯救苍生的。来日封侯拜相,不在话下。大家应努力建功,不可退缩。”
一边说话,一边走到镜子面前,揽镜自照,只见镜中幻影,身穿龙袍,头戴皇冠,俨然有如帝王。众弟子面面相觑,惊奇不已,纷纷跪倒在地,口呼“万岁,万岁。”
徐鸿儒成功收揽民心,当下竖旗造反,众弟子欢呼雀跃,誓死跟随,一个个想着来日发达,荣华富贵。数月之间,徐鸿儒手下便聚齐一万多人,匪寇所过之处,滕州,峄山一带官府,望风披靡,不战而逃。
后来朝廷派兵围剿,清兵中有一位彭都司,是长山人,武艺纯熟,勇猛绝伦。双方交战,徐鸿儒派遣两名女将迎敌,两名女子都是十三四岁,手持双刀,锋利无匹。坐下铁骑,乃高头大马,愤怒嘶吼,神骏非凡。
双方你来我往,此拒彼迎,从早晨一直杀到黄昏,胜负未分。彭都司不能取胜,两名少女也不能克敌。如此连续三日,彭都司持续交战,筋疲力尽,哮喘病发作,一命呜呼。
后来徐鸿儒兵败被杀,官府审讯贼党,方知双刀者,木刀也,骏马者,木马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