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
煮酒侃三国 作者:灿烂海滩
目录
小议“孟德献刀”
窝囊的陈宫
爱美惹来的杀身之祸
从张飞的艺术才华说开去
“至止”和“莫与为对”
刘虞—三国前期最杰出的政治家
王朗的死法
关羽的出身和姓氏
话说青龙偃月刀
侃侃“面如重枣”
如果曹丕将废帝送给了刘备。。。。
诸葛亮的三次锦囊妙计
两个千里走单骑两个结局
谈谈廖化
话说孙坚
从哪里蹦出来的周仓…兼与丘振声先生商榷
三种打督邮 三种意境
论刘焉
“不毛”是实指还是虚指
说说“桃园三结义”
汉献帝刘协的悲剧人生
关羽的妻子是谁
伤脑筋的貂蝉
倒霉的曹操
论陶谦
一代能臣——刘表
刘虞公孙瓒这一对冤家
基诺族与诸葛亮
“滚滚长江东逝水”是谁写的
掩卷而泣叹王允
生子莫如袁公路
一分为二的吴国太
是诸葛亮害了马谡
吕布诛董的背后
刘备之功挂在诸葛帐上
罗贯中的败笔
吕布杀丁原的另外两个可能
谈谈“降汉不降曹”
小议“孟德献刀”
笔者在“《煮酒侃三国》之:倒霉的曹操”一文中曾经提到:“罗贯中根据“拥刘贬曹”倾向的需要,把曹操这个在历史上很有作为的人物,完完全全写成了一个奸雄,多次有意的丑化曹操。”对于这样一个小说中的反面人物,罗贯中的刻划是非常成功的。他并没有对曹操一味的贬低,在深刻揭露其“奸”的同时,也充分肯定了曹操的“雄”,有时候为了表现曹操的“雄”甚至特意杜撰出一些事件来。象“孟德献刀”就是一例。
《三国演义》第四回介绍:东汉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东汉小朝廷名存实亡。公元189年,董卓带兵进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开始独揽大权,引起朝廷很多大臣的不满。司徒王允苦思无计,“掩面大哭。绝不说起胸中心事,突然放声大哭”。正在无可奈何之际,曹操自告奋勇,借得王允的七星宝刀,主动去行刺董卓。在董卓府中曹操机智的支走了吕布,眼看计谋成功,不料“董卓仰面看衣镜中,照见曹操在背后拔刀??????时吕布已牵马至阁外”,曹操灵机一动,谎称献刀,得以逃出生天,飞马出京。
这段情节可谓活灵活现,写的也是非常精彩。不过证诸史料却是子虚乌有。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期间并未发生过献刀之事。《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书》曰:“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 期间并未发生过献刀之事。
这段情节的设计,体现出罗贯中对历史上曹操性格的了解和把握。少年时期的曹操虽然放荡不羁,然而“少机警,有权数”,《三国志?武帝纪》注引《曹瞒传》中就提到:
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喎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已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
《世说新语?假谲篇》中也提到了另外一个故事:
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失道,坠枳棘中,绍不能得动。复大叫云:“偷耳在此!”绍遑迫自掷出,遂以俱免。
从这两段记载来看,历史上的曹操性格中就有机警、灵活的一面,罗贯中在参考史料的时候应该注意到了这一点,特意把曹操的这一基本性格特征加以升华,杜撰出了“孟德献刀”的情节,把曹操在历史上恶作据的事件中所表现出来的性格提升到汉末董卓乱政这个重大背景进行刻划,无疑使曹操这一人物形象的艺术表现力增色不少:当王允等百官放声痛哭之时,惟有曹操“抚掌大笑曰:“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否?””,体现出曹操对这些所谓朝廷重臣无能的一种嘲弄,显然曹操一早就想好了刺杀董卓的办法,毛宗岗点评到:“袁绍致书,孟德献刀,一样愤激,而操更壮。”献刀未果,曹操马上又能及时脱险,足见作者对曹操的一种赞赏。毛宗岗点评到:“袁绍致书,孟德献刀,一样愤激,而操更壮??????推托马羸,未必不为此时地也。奸雄妙算如神。”中国古典作家写作手法的高明之处于此也可见一斑:善于利用一些很细微的地方对人物形象进行塑造,这一点是很值得学习的。
窝囊的陈宫
地点:白门楼
人物:胜利者甲 失败者乙
对话:
甲:以前你老兄总是说自己智计有余,怎么今天会落到如此田地呀?
乙:都是吕布这个孬种没用,给他出了那么多好主意,他就是不听,要不然谁胜谁负还两说呢。如果吕布要能听我的,那现在没准我能把你活捉了甲:事已至此,你看我怎么处理你好呢?(看在大家这么多年的交情上,我看你干脆投降吧。)
乙:好处理呀,我为人臣而不忠,为人子而不孝,你应该把我拉下去和吕布一样斩首。
甲:如果我真的把你杀了,那你母亲怎么办?(给你一次机会)
乙:我听说以孝治天下的人,不会杀害别人的父母,,我母亲能不能活下来,要看你的了。
甲:那你的老婆孩子又该怎么办?(再给你一次机会)
乙:我听说施仁政于天下的人不会杀害别人的后代,她们能不能活,也要看你的。
甲:。。。。。。(怎么你就不明白呢?又是孝又是仁的,别捧我,放了你是不可能的,你说投降就行了。)
乙:老弟,你就别犹豫了,快点把我拉出去杀了,以明军法。
以上场景发生在公元198年,主人公分别为曹操和陈宫。事情的起因还是在公元194年,张邈、陈宫联合吕布在兖州叛乱,曹操经过四年的浴血奋战,才彻底消灭了吕布集团,取得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也才出现了上面提到的场景。
要说陈宫这个人,还是有点能力的,也曾经帮过曹操的大忙。兖州刺史刘岱被杀后,陈宫为了让曹操能当上兖州牧可没少出力。又是找曹操提建议,又是说服兖州的大小官员。可见能力、名望都有。从上面白门楼的一幕看,曹操和陈宫以前的交情也是不错的。可曹操却怎么也没有想到陈宫会反叛,而且这一打还打了四年,可谓损失惨重。陈宫更是没捞着什么好,连脑袋都搬了家。总结起来,给他的评价只有两个字:窝囊。
公元194年,名士边让被杀,引起兖州士族阶层的恐慌。边让之死,据说是因为“讥议”曹操,说的是什么?不知道。但可以肯定,说的很过分。以曹操占据兖州仅仅一年多时间,根基未稳,如非言语恶毒、流传甚广、影响极坏,曹操应该能忍住。不过不管是什么理由,曹操把边让给杀了,这事做的的确不怎么样,而且负面影响极大,“由是兗州士大夫皆恐惧”。后来张邈、陈宫反叛,“诸县皆应”,都是明证。不过这和陈宫的关系应该是不大的。如果说仅仅是因为“自疑”,怕有一天自己也落得个边让的下场,实在是没有道理。想那边让名声虽有,但也不过是一个乡绅,而陈宫此时却是曹操的部将,完全不是一个阵营的,边让出事和陈宫八杆子打不着。再者说,曹营里象边让这样的名士也有好几个,怎么就不见他们叛乱,偏偏是陈宫?我看问题还是出在陈宫自己身上。史书上说陈宫本来就是东郡人,年轻是就喜欢和知名人士交往,象边让这样鼎鼎大名又近在咫尺的名士,想必陈宫一定不会错过交往的机会。陈宫“自疑”的原因很可能是边让这种名士们在一起“讥议”曹操的时候,陈宫在场却事后没有向曹操打小报告。等到边让被杀之时,陈宫害怕受到株连,整天心神不定,所以乘着曹操东征陶谦挺而走险,伙同张邈等人其兵叛乱。这实在有点庸人自扰。曹操当时和陈宫的交情和派陈宫镇守东郡等情况看,曹操并没有怀疑陈宫,所以才会放心大胆的把陈宫和曹操视为心腹的张邈放在兖州而进行二次东征了。
张邈、陈宫叛乱后,形势十分有利,陈宫对张邈说:“今雄杰并起,天下分崩,君以千里之众,当四战之地,抚剑顾眄,亦足以为人豪,而反制于人,不以鄙乎!今州军东征,其处空虚,吕布壮士,善战无前,若权迎之,共牧兖州,观天下形势,俟时事之变通,此亦纵横之一时也。”应该说陈宫这次的选择也是用心良苦(有点类似后来的诸葛择主)。欲借助吕布的神勇和当时良好的局面迅速占据兖州,成为天下豪杰,所以等吕布到了兖州后被推为兖州牧。不过从事后看,陈宫的这次选择是失败的,实属有眼无珠,窝囊的很。吕布为人反复无常,在当时的名声就不好,加上既无纵横天下的抱负,又无识才用贤的头脑,对待陈宫显然没有象后来刘备对待诸葛亮那样的礼遇,使得陈宫不久就意识到自己的失误。史载陈宫“为布画策,数谏于布,布每不从其计”,想象的出陈宫此时的心态。不仅如此,吕布对陈宫的忠诚有一定的怀疑(吕布最终败亡,由此可见一斑)。吕布手下郝萌反叛失败以后,吕布曾经追问郝萌的同谋者。曹性的回答是:“陈宫同谋。”当时陈宫“在坐上,面赤,傍人悉觉之。”脸色非常难看。虽然当时吕布没有深究,但对陈宫还是产生了一定戒心的。吕布被困下邳之时,陈宫曾献御敌之策:“曹公远来,势不能久。若将军以步骑出屯,为势于外,宫将余众闭守于内,若向将军,宫引兵而攻其背,若来攻城,将军为救于外。不过旬日,军食必尽,击之可破。”主意是不错,吕布表面上也答应了,但吕妻的一番话立刻就让吕布转变了:“昔曹氏待公台如赤子,犹舍而来。今将军厚公台不过于曹公,而欲委全城,捐妻子,孤军远出,若一旦有变,妾岂得为将军妻哉!”说到底还是不相信陈宫,从这短短一席话,我们可以想象陈宫在吕布手下的窘境。这也注定了不久以后的白门楼兵败被杀的结局。郝萌反吕,陈宫会是同谋吗?我看不象。以陈宫“刚直烈壮”的性格、后来在白门楼对吕布的指责和慷慨赴死的态度来分析,显然有点“怒其不争”的意味。
陈宫之死,非常悲壮。曹操对陈宫的大度是显而易见的。三番五次暗示陈宫投降,陈宫却是一心求死。不过,所谓“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和“将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这一席话,也隐约之间透露出陈宫对曹操的期望。之所以一心求死,可能是显示名士气节:与其摇尾乞怜而遭人唾骂,还不如大义凛然、慷慨就义,陈宫这样做也符合其“刚直烈壮”的性格。(不过这话又说回来,在当时的环境下,所谓名士、勇将投降变节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并没有什么值得唾骂的,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
最后,陈宫自己迈向了刑场。估计此时的他在总结自己一生的时候,会说出这样一句话:“真是窝囊!”
爱美惹来的杀身之祸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本来没有什么错。不过有时候太爱美了,对自己也不是什么好事。记得小的时候,有一位师姐就是因为要减肥而天天吃白菜,最后终于因为营养不良晕倒在路上。在三国时期就有这么一位爱美之士…张裕,因为爱惜自己的胡子,把胡子修理的又浓又密,很是漂亮,不能容忍别人拿自己心爱的胡子来开玩笑,结果还被人怀恨在心,后来还惹来了一场杀身之祸。而这个杀死张裕的人居然就是一直以宽厚仁爱著称的刘备。
据《三国志?周群传》记载(笔者稍微用上一些调侃来介绍):刘备入川和刘璋见面的时候,张裕当时曾经作为刘璋的下属在场作陪。可能是当时刘备心情特别好(本来嘛,天上掉下来了一个大馅饼,刘璋主动把自己请到益州,自己以前还在发愁找什么理由才能来呢,换谁谁不乐呀),居然开起了玩笑。他一看在座的张裕的胡子是又浓又密,顺口就来了一句:“我以前居住的老家涿县,姓毛的特别多,东南西北都是毛呀,当时我们的县令就经常说许多毛绕着涿县住。”本来这只是开个玩笑,也就是说张裕的胡子多,可没想到张裕一听火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