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要控制我].controlling.people-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当这些功能遭到削弱的时候,就会发生人格分裂。  



                                                                          21 


… Page 22…

    每个人生来具有四种功能:感觉、知觉、直觉和思考。这些功能使我们产生自我感。  



    教育者、雇主和职业顾问,都是以这四种功能为基础,设置各种测验,来评估被测 



试者的人格类型、职业素质和学习能力的。  



    例如,一个人走进一间屋子,他可能会感受到屋子的温度、气味和颜色(知觉),注 



意到屋子里人们的情绪(感觉),当把现在的情形和过去相似的聚会对比(思考),他觉得 



一个不常到场的朋友可能会随时出现(直觉)。   



    虽然,我们出生的时候这四种功能俱全,但如果我们不去用它们,汲取经验的能力, 



对自身与周围世界的理解,都会遭到削弱,因为这四种功能,为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提供 



了必要的信息。  



    例如,婴儿对知觉做出反应。他们知道自己湿、冷、饿还是不舒服。他们通过看、 



听、闻、触摸、品尝来感知周围的世界。他们有感情,会高兴、难过、惊恐——这是由 



他们的感觉功能来提供的。他们甚至可以通过直觉感受到妈情绪的变化。很多妈妈说: 



 “我要出门的时候孩子能够感觉到。”  



    在孩子自己能够明确意识到这一切时,他们的内心体验是真实存在的。  



    我们需要这些功能给我们提供有意义的信息。我们的生存依赖它们。  



    如果没有知觉,我们就不知道是否受伤,生病,或疼痛。如同知觉让我们保持健康 



一样,在没有其它可用信息的情况下,我们依靠直觉引导我们避免危险。直觉就像在你 



耳边轻声细语,“别去那儿”或“别干那事”。  



    我们与别人的感情交流是以感觉功能为主导,再辅以其它几项功能。因为我们的感 



觉、直觉和知觉给了我们种种直接经历,所以它们是我们获取信息的源头。  



    我们的感觉功能,不仅能帮助我们辨别屋子里的气氛,也能让我们知道,自己所经 



历的是开心还是厌恶,是悲伤还是愉悦。通过感觉功能所体验到的情感,使我们明白我 



们是谁,我们是什么,什么对我们有益,什么对我们有害。  



    与直接经历不同的是间接经历:思考。我们对经历和面对的信息进行加工,形成抽 



象的概念。对于其他三种功能传递来的信息,我们通过思考对它们进行归纳整理、分析 



理解,造就一个与外部世界和谐而精彩的内心世界。  



                                                                           22 


… Page 23…

    切断这四个功能中的某一个,都会引起许多麻烦:肌体不平衡、疾病,严重的会使 



人神志不清。比如阿尔茨海默病,会破坏人的生理和神经上的“连接”,患者失去记忆, 



最后会失去其他精神和肌体的功能。  



    许多在这些功能上存在不同程度障碍的人,实际上是受到分裂教育形成的。  



    被动式人格分裂——父母对孩子不断的心理扭曲  



     杰克 3岁时,他的父母,迪克和简,带他到城里给他买冬天的衣服。走走停停了 



一个小时,时间有点晚了,于是他们急急忙忙地从商店里出来吃饭。杰克有点累,结果 



一不小心摔倒了,膝盖很痛,他开始大哭了起来。  



    他的父母急忙拉起他,几乎同时说道:“你又没有受伤,哭什么。你就是想引起别 



人的注意,别浪费时间了,也不怕别人笑话。”这些话影响了杰克的感受,扭曲了事实。 



杰克的经历对他自己产生了负面作用,他的内心体验,被父母从外在的表象所曲解。  



    杰克可以从这次的摔伤中痊愈。但如果杰克不断面对这样的遭遇,慢慢的就无法体 



验自我、认识自我了。  



    如果我们“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定义,就会相信他们的评价更真实。  



    用别人的观点来认识自我,这种从外向内认识自我的逆向方式,只能使对自我的认 



识更加模糊。  



    在那次购物事件中,杰克听了他父母的话后,开始相信他膝盖疼痛是不真实的,或 



是不存在的,“我没有受伤”,这样他将渐渐失去知觉认知。他会觉得流泪一钱不值, 



 “我没什么可哭的”,这样他将会失去情感认识。同时,他觉得这样做很不好,“我是 



想引起别人的注意”,他将会失去对坏事的直觉。如此这般,他被教育成相信事实的另 



一面。  



    另一个例子仍然是母亲和孩子之间的故事,但类似的争论也经常发生在成年人之 



间。  



    有一天,我和朋友正在一家咖啡馆喝咖啡。一位女士,贝蒂,和她的女儿,苏茜, 



一起走了进来。女儿 7岁左右。  



    她们看着玻璃柜台下的各种冰淇淋。“你要哪种冰淇淋?”贝蒂问女儿道。  



                                                                           23 


… Page 24…

    “我想要香草的,”苏茜说。  



    “有巧克力的,”妈妈说。  



    “不,我要香草的。”  



    “我觉得巧克力的更好一点。”  



    “不,我就要香草的。”  



    “你不应该要香草的。我知道你喜欢巧克力的东西,”妈妈说。  



    “我现在想吃香草的。”  



    “你怎么这么倔,真够怪的。”她妈妈说。  



    随着母女俩的对话不断深入,母亲的话越来越让我听着不舒服。她的话让母女俩之 



间的沟通越来越对立。贝蒂只知道自己的喜好,并不知道女儿对什么感兴趣。可贝蒂的 



所作所为,就好像她知道苏茜喜欢什么似的。  



    苏茜的个性遭到否定,她被迫忽视自我需求。她被明确地告知,她内心的想法—— 



她自己的选择——是错的,而别人说的——妈妈的臆断——才是正确的。她还明白,真 



实的自我想法(想吃香草冰淇淋)并不为自己的妈妈所接受。  



    贝蒂的动机是好的,她想给女儿买好吃的冰淇淋,但她实际上侵害了她女儿的精神 



边界。  



    孩子的边界,是对一切教育开放的  



    不管怎样,苏茜没有接受她妈妈的独断专行,她似乎可以抵挡这个小小的攻击。她 



没有被说服,她并不认为妈妈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内在想法。但是许多女孩都会屈服于 



父母的权威。如果苏茜的妈妈认为,她可以在女儿的爱好和选择方面拿主意,她肯定有 



很多类似的行为。  



    尽管母亲一再坚持,但苏茜保持了自我,及对个人爱好的清醒认识,这是难能可贵 



的。苏茜身边很有可能有一个对她影响很深的人,他不断地支持和帮助苏茜保持自我。 



没有持续的肯定,一个孩子很容易接受父母的判断而放弃自我。  



                                                                           24 


… Page 25…

    一个孩子的边界是对一切教育开放的。对孩子来说,父母是神圣的。但是,这些神 



圣的父母,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会把孩子搞得无所适从。对特定情境的虚构和疏忽, 



使许多成年人自己都很困惑。  



    自然本身不会逆规律运行的。即使是一棵树,也是在土地滋养、阳光维持下从内到 



外成长的。植物知道它们生长需要什么。并且它们自己会去寻找。它们的枝叶朝向太阳, 



根须则扎进泥土之中。  



    孩子们也一样,期望从父母那里得到成长所需要的东西。地球的重力作用指挥一棵 



树哪部分“向上长”,哪部分“往下伸”。对于孩子,父母的作用也像“重力”,他们 



教导孩子识别真假和是非。  



    杰克的父母混淆了真假。他们根本不考虑杰克的感受。随着一些看似不经心、平常 



的话灌入杰克的耳朵,比如“你没有受伤”,杰克被教导成不再信任自我。他逐渐学会 



与感觉、知觉、甚至直觉分裂开来。如果他完全丧失了自信,他就会放弃思考,不假思 



索地根据别人的想法,或听从别人行事。甚至他可能拒绝思考,完全地感情用事,而根 



本不理会自己的思想。  



    贝蒂表现得就好像她知道苏茜的需要,迪克和简也表现得似乎他们明白杰克的行为 



和感受;他们行为的方式是相同的。他们表现得好像他们进入了孩子的精神边界,并且 



知道他的个性——而事实上并没有。他们没有觉得这么做有什么不妥,因为他们根本没 



有注意到,自己的所作所为产生的负面效应。  



    不是自己的真正感受却要被别人说成是自己的感受,这不是很荒唐吗?有谁能比我 



们自己更清楚自己的感受呢?如果我害怕,我自然会感到恐惧,难道会觉得愉悦吗?  



    父母经常随便给孩子下定论,会使孩子失去自我  



    迪克和简想做称职的父母,是什么扭曲了他们良好的愿望呢?  



    他正在关闭内心体验的大门,向相反的方向敞开了一扇门――对自我非常扭曲的反 



映。然而,他依然存在自我,只要不受到大的创伤,他还是会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只 



是对自己的想法和选择有些困惑与不安。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他们学会总结归纳自己的经历,通过思考并赋予它们不同的意 



义。但是,如果他们和自我“分裂”开来,他们就会失去这种有价值的技能。  



                                                                           25 


… Page 26…

    正如我们在平滑的镜子中,才能看清自己一样,当我们的个性,不加扭曲地呈现在 



我们面前时,我们才能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那些在养育者的培养、支持下,自 



由地表达自我的孩子,都可以清楚地“看见”自己。  



    只要一个人给别人下定论时,扭曲现象就出现了。例如,如果我说,“我饿了,” 



有人却反过来对我说,“怎么可能呢,你刚吃了没多久。”他们扭曲了我的感受,我就 



好像站在一面哈哈镜前。  



    即使我们的父母真正了解我们的内心世界,其他因素也会影响我们,使我们与自我 



分裂。我们会发现自己不由自主地失控。我们的家庭或者文化环境,对我们的表现和行 



为都起着限制作用。“你都老大不小了。”“不要做得太过分。”“坚强点。”  



    所有的分裂只是个程度问题。下面是一些孩子被反向的定义限制了人生体验和阻碍 



自我认识的例子:  



     人们认为女孩应该是“乖巧”的,而男孩则被认为应该“有点淘气”。如果一个 



女孩不跑不跳、不乱攀爬,大家就会说她像个女孩子。一个男孩如果又跑又跳、爬上爬 



下,人们就会说他像个小子。   



    在童年,我们依靠别人的反映来了解我们内在体验。当别人确切表达的时候,我们 



学会了描述和接受它们。例如,有人很同情地对我们说:“看起来你好像受伤了,让我 



瞧瞧。”实际他是在对我们的体验下结论。这样我们就能清醒地了解内心感受。否则我 



们就不知道如何理解自己的感受,我们甚至会把虐待当作正常的事。  



    我有这样一个客户,他并未丧失自我,但很忧郁。当他搞清楚经常辱骂和殴打自己 



的父母,其实是在控制他时,他才明白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情绪。虽然以前他并不知道自 



己遭受了侮辱和虐待,但他在自我感觉上从来都是畅通无阻的。和杰克不一样,他很清 



楚自己的感觉,即使是伤感。  



    他是个极端的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