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军事欺骗-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饵必须对敌有极大的吸引力和诱惑力。随着战争的发展,以物作诱饵的情况已不多见,更多的以战术上的“便宜”作为诱饵。例如,以小股部队作诱饵,诱敌来歼;以放弃阵地为诱饵,诱敌来占;以有利地形为诱饵,诱敌分兵:故露空隙和破绽,诱敌来钻,都是常用的诱敌示形之法。1947 年10 月,我刘邓大军连克长江北岸望江、武穴、团风等重镇,控制了长江北岸三百余里的广大地区,形成了随时可以渡江南下的声势。蹲在庐山的蒋介石惶惶不可终日,急令第40 师及82 旅,迅速追踪我军南下。刘邓首长经过一番计议,决定利用贪利的弱点,用“散兵游勇”把这股敌人诱到地形险要、便于设伏的高山铺地区集中歼灭。为了迷惑敌人。诱敌上钩,我军派出一批侦察人员,穿上各式各样的便衣,背着“汉阳造”、“老套筒”、“三八式”之类的破枪,在公路两旁隐蔽,待敌人大摇大摆地过来了,他们乱打一阵冷枪,扭头就跑。然后,换个地方再打、再跑,就这样,敌人一步步地被诱至高山铺、清水河一带,钻进了我军预先设置的包围圈。高山铺一仗全歼敌第40 师及82 旅共12000 余人,震动了大江南北。
  示弱诱敌。两军对阵,为了诱敌决战或追击,常用强而示弱之法。汉朝初年,高祖刘邦为解除北方匈奴的威胁,派遣使者到匈奴察看虚实。匈奴首令冒顿得知这一情况后,把精壮士兵和肥壮牛马 隐藏起来,示之以赢弱之形,欺骗使者。使者把所见所闻向刘邦汇报以后,刘邦以为可以进击,于是亲率32 万兵马向匈奴开战。兵至平城,冒顿率领40 万精锐骑兵应战,把刘邦围困在白登山上整整七天七夜。后来采用陈平的离间计,才得以突围脱险。冒顿所用的就是示弱诱敌之法。
  佯攻诱敌。当敌集中驻止时,兵力众多,工事坚固,戒备森严,不易歼灭。可以一部兵力对敌要害之点、虚弱之处实施虚张声势的攻击,诱使集中驻止之敌分兵驰援,然后集中主力歼敌于运动之中和不备之时。这种诱敌方法,在我国古代战争中运用颇多,在我军革命战争实践中又有新的发展。我军创造的“围点打援”、“攻点打援”、“拔点打援”等诱敌方法,极大地丰富了孙子“攻其必救”的谋略思想。刘伯承就是善于运用这种诱敌方法的高手。
  1938 年2、3 月间,他曾两次运用此法诱歼日军:2 月22 日,刘伯承针对日军一处受袭、它处出援的行动规律,以一部兵力于拂晓袭击井(陉)平(安)公路上的日军重要据点旧关,以主力在井陉、旧关之间的长生口附近设伏,诱歼援敌。日军果然中计,派出快速部队200 余人,分乘8 辆汽车驰援,被我歼灭130 余人,击毁汽车8 辆。3 月16 日,刘伯承以一个营的兵力奇袭日军后勤保障基地黎城,吸引潞城之敌经神头岭出援;以三个团的兵力在黎城和潞城之间的神头岭三面设伏,激战2 小时,歼灭援军1500 余人。运用佯攻诱敌方法应注意把握三点:①佯攻之点应是敌必救之点。如果攻击矛头指向敌人无关大局的次要之点,敌失之不会伤筋动骨,我得之无助于改变战场格局,就难以诱敌出援,②佯攻之点应是敌虚弱之点。佯攻部队应能给敌造成强大压力,使敌感到是真攻而不是虚张声势,才能把敌人调出来。为此,佯攻部队要以优势兵力临敌,并且攻击要猛,声势要大,真正打痛当面之敌,震撼敌人主力,迫敌定下出援决心。③选择有利于出击援兵的战场,秘密完成伏击准备。攻敌必救,意在打援。打援意图如果泄露出去,援敌是不会上钩的。因此,打援的准备工作必须秘密进行。此外,当援敌过于强大,难以一口吃掉时,可派出一部兵力进行袭扰箝制,增大敌后顾之忧,使其不敢全部出援。
  佯败诱敌。当交战中处于不利态势时,诈败佯输,诱敌来追,待撤至有利地形或条件有利时再与敌交战,是佯败诱敌之法。战国中期著名的“马陵之战”是佯败诱敌的一个范例。当时魏军与韩军己成胶着状态,齐军为解韩军之围,直趋魏都大梁。魏王闻讯急调庞涓所率的伐韩大军向齐军扑来。来势汹汹的魏军与齐军一交战,齐军首领田忌便听从军师孙膑的建议,佯败而退。庞涓见状,挥师紧追不舍。孙膑逐日减灶,第一天做饭时垒十万锅灶,第二天垒五万锅灶,第三天垒三万锅灶。庞涓追击三日,见齐军锅灶逐日减少,认为齐军逃亡过半,于是把步兵舍在后边,只带轻装精锐骑兵加速追赶齐军。齐军退至马陵,利用有利地形,选择技术精良的弓箭手万余名,设伏于道路两侧。庞涓的追兵进入伏击地区后,齐军万箭齐发,魏军大乱,死伤甚多,齐军乘胜追击,大败魏军,歼灭魏军十万余人。
  运用佯败诱敌之法应注意三点:一是掌握好败退的火候。当敌占明显优势时,可一经接触即败;当与敌势均力敌时,可稍事激战再行败退。二是退却时要控制好部队,既要作出溃败的假象,又要预留掩护兵力,以免给敌造成可乘之隙。三是以一部兵力与敌保持接触,且战且退,主力迅速后撤,做好应敌准备。
  (四)以骄纵敌人为目的的骄敌示形
  骄兵必败,这是军事斗争的一条规律。一般说来,强兵易骄,胜兵易骄。之所以如此,主要是为将者头脑膨胀,不能正确地分析和认识敌我双方的力量,过高地估计自己,过低地估计敌人,在作战指导上陷入了盲目性。这样
  指挥部队作战,是不可能不打败仗的。因此,高明的将帅,不仅自己不骄不躁,而且能够采取有效的办法骄纵敌人。骄敌,意在乱其心,夺其谋。骄敌之法很多,譬如能而示之不能,有备示之无备,兵锐示之兵弱,兵众示之兵寡,以及“卑词厚礼”,对敌将歌功颂德等等,都可以起到骄纵敌人的作用。《三国演义》中描写的东吴袭取荆州之战,战前东吴所采取的示形即为骄敌示形。当时,镇守荆州的蜀将关羽在水淹七军大获全胜之后,被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致使后方守备空虚。东吴抓住这一时机,先是驻守陆口的东吴大将吕蒙佯装有病,回到建业,继而让陆逊给关羽修书一封,并送去东吴的名马、新锦、美酒等物,对关羽极力颂扬恭维。这两招使出以后,关羽对东吴更加下放在心上。他在两面作战的态势下,毫无顾忌地“撤荆州大半兵赴樊城听调”,完全解除了对东吴的戒心,结果为后来东吴袭占荆州造成了可乘之机,“名震华夏”的关羽终于落了个兵败身亡的下场。东吴的骄敌示形之术之所以取得成功,一是关羽“意骄志逸”,给对方以可乘之隙:二是综合运用了各种示形手段:吕蒙托病辞职,能而示之不能,属于政治示形;陆逊修书送礼,极尽谦恭,可以称之为外交示形;军事上无所作为,是为军事示形。三管齐下,终于把关羽推到了骄傲轻敌的顶峰。
  说到骄敌示形,有一个战例不能不提到,这就是被称为拿破仑军事杰作的奥斯特里茨战役。在这次战役中,拿破仑“故意示弱,以纵其骄”的策略运用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1805 年11 月,拿破仑率军沿多瑶河而下,占领了维也纳,准备与俄奥联军决战。当时,法军有七万兵力,俄奥联军有九万之众,而且支援俄奥联军的普鲁士十万大军正向战区开进。为避免腹背受敌,法军必须在普军到来之前打败俄奥联军,结束这次战役。然而,俄奥联军总司令库图佐夫却执意在援军到达之前不采取积极行动。拿破仑率军从西面追赶,库图佐夫便率军东撤,拖延战局,避免决战。拿破仑见找不到决地机会,便用假象欺骗敌军,派人四处散布法军兵力薄弱、士气低落、供给困难的谣言。刚愎自用的俄皇亚历山大果然信以为真。他自认为联军兵力雄厚,可以稳操胜券,全然不顾库图佐夫的劝阻,坚持要联军转入反攻。拿破仑看到撤退的俄奥联军突然停了下来,断定联军内部的决战派已占上风,便命令部队停止追击,前哨后撤,向对方请求罢战媾和,并立即派代表同俄方谈判。拿破仑把自己装扮成张惶失措、软弱无能、害怕决战的样子,使俄皇亚历山大更加骄心大发。他坚信现在正是消灭法军的最有利的时机,于是,坚决否定了库图佐夫的意见,贸然回师与法军决战,结果钻进了拿破仑的圈套,被法军打得溃不成军,损失三万五千余人。
  骄敌示形能否奏效,不仅要看方法本身是否巧妙,而且要看欺骗对象是否有骄傲轻敌的意向。一般来说,对于怯懦软弱之敌,是很难使其骄狂起来的。骄敌示形的对象应是有一定骄傲倾向的敌人。这种敌人虽有骄傲情绪,但因程度较轻,对指挥活动影响不大。骄敌示形的本质就是以谦恭卑下、软弱怯战的假象,促使此种敌人向着“骄兵”的顶峰发展,使其盛气凌人,不可一世,头脑发胀,目空一切,进攻时孤军冒进,防御时漏洞百出,授我以可乘之机。
  (五)以麻痹敌人为目的的懈敌示形
  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帝国主义发动突然袭击的战例可以看出,现代条件下的突然袭击,固然是飞机、坦克、现代化舰船等突击兵器高度发展的
  产物,但是,任何一次突然袭击的达成,都离不开遭受袭击一方的麻痹、轻敌这个前提。正是由于对即将到来的危险失去警觉,对敌人的作战准备视而不见,见而不疑,才使敌人顺利地达成了突然性。由此看来,欲达成战役、战斗乃至战略上的突然性,就必须重视以各种方法麻痹对方。以麻痹敌人为目的的懈敌示形方法主要有三种:
  示拙。即故意装出愚笨无能、软弱无力的样子,叫敌人看不起自己,疏忽懈怠,然后伺机制敌于死命。示拙,亦即《孙子兵法》上说的“能而示之不能”。《三十六计》上的假痴不癫一款,也是一种麻痹敌人、待机而动的策略。古人运用此法者颇多。一般都是在不利于己的形势下,大智若愚,以退求进,后发制人。例如,三国时魏曹芳登基以后,司马懿做了太傅,实际兵权落入大将军曹爽手中。司马懿为夺回兵权,便称病在家,装成衰老病重的样子,麻痹曹爽。待曹爽对其放松警惕以后,司马懿乘曹爽随魏主曹芳外出狩猎之机,举行兵变,夺回了兵权,为日后司马氏篡魏铺平了道路。又如,西晋未,羯族人石勒占据黄河以北许多州郡以后,进而想鲸吞割据幽州的王浚。他抓住王浚希望四海归附,急于自立为王的心理,表示忠心归顺王浚。当王浚派使臣答谢他时,他将精兵调出城外,只留下老弱残兵、破甲瘦马,以示自己实力弱小。并把王浚所赠的拂尘供在客厅,一日三拜,以表示自己的归附之心。他还写信给王浚的亲信使臣,请其劝王浚封自己为并州牧、广平公,表示他胸无大志、别无他求。石勒示拙的这几招完全蒙骗了王浚,使王浚把身边的这只老虎当成了“绵羊”。后来,石勒趁幽州发生水灾、民怨沸腾之际,亲率精兵攻打王浚时,王浚还以为是为其登基壮威。直到石勒领兵包围了宫室之后,王浚才知中了石勒示拙之计。两军相对,故意摆出拙劣、蹩脚的阵势,显示自己不会用兵,从而骄敌心,懈敌志,也是战术上常用的示拙方法。示拙是为了积蓄力量,等待时机,麻痹敌人,创造战机。因此,不能不看情况,不计条件,一味示拙,甚至为拙而拙。
  假死。假死复活是欺骗敌人的手段之一,运用得当,确能收到奇效。日俄战争时期的旅顺争夺战中,曾出现过这样一个战斗场面:日军为攻占东鸡冠山北堡垒,先后对在堡垒内顽强坚守的俄军发动了数十次猛烈攻击,战斗异常激烈。一天,日军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投入强大攻击力量,再次向俄军发动猛攻。开始,日军遭到了象往常一样的顽强抵抗,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然而,随着攻击的深入,日军出现了转机,防守的俄军阵地上,抵抗逐渐软弱,枪声慢慢稀疏下来,最后停止了射击。久攻不下的日军见此情景,以为俄军被全部歼灭了,数千名士兵毫无防范地蜂涌而上,争先占领最高峰。就在此时,俄军堡垒内突然枪声大作,日军被来自四面八方的交叉火力打得措手不及,死伤惨重,败下阵来。原来,俄军停止射击是有意以假死吸引日军冲锋,然后近距离歼灭日军有生力量。
  利用假死或假降麻痹对手,一般是处于劣势情况下或危急关头运用的一种示形方法。其运用之妙,一是假死要死得合乎情理。时机不当,装得不象,就会被对手识破。二是复活要适时、突然。假死是为了麻痹敌人,创造战机,复活意在歼灭敌人。错过时机,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