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欧阳修听了,哈哈大笑。
以情感人
被告江琴琴原是女知青,在插队时被同村农民杨某强奸。事后,杨抓住江羞于声张,忍辱偷生的弱点,不断对江随意玩弄和摧残。江于1970年返沪与王某成婚,婚后第八天,杨某又追踪上门,逼江限期离婚。江无计可施,示意其弟及丈夫动手,打死杨某。此案一度轰动上海,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且有一定民愤。在法庭论辩时,江的律师李国机作了一段感染力很强的陈述:“审判长、公诉人,现在站在法庭上的被告,是故意杀人犯江琴琴。
她与被害者是什么关系?现在是杀人犯与被害者的关系,而过去,是知青与农民的关系,是被侮辱者与侮辱者的关系,是被损害者与损害者之间的关系。
当年江琴琴孤身落户异乡,无亲无眷……岂料杨对江心怀歹意后,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潜入江的简陋卧室,将其强行霸占……一个远离亲属的懦弱女子遭到平生最耻辱的打击后,其悲痛欲绝之状是可想而知的,……江琴琴落实政策回沪后,认为从此可以摆脱杨的纠缠了。但游手好闲的杨某又追踪寻至,以张扬两人隐私生活要挟,逼江服从其意。江为了维护一个姑娘的脸面,惟能饮泪就犯。有时江身感不适、有意躲避杨时,杨待夜深人静。就用碎石敲击江卧室,她怕惊动四邻,被父母察觉,只好违心开门,让杨发泄兽欲之后离去。江被杨折磨长达数载,实无办法解脱……。为了摆脱杨某的纠缠,江琴琴选择了与别人结婚的办法。但就在新婚的第三天,杨某竟要江支走丈夫与其同居。江惧怕杨的淫威,极为错误地同意了。杨一步得逞,步步紧逼。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惨案终于在被告婚后第八天发生了……这就是本案的内部背景。本律师均有确凿的证据,之所以要谈这些事实真象,目的是供法庭量刑时作必要的参考。“
釜底抽薪
某监狱长C,国庆节前的一天上午召开全监干部会议,布置国庆节安全保卫工作。布置完毕,会议进入讨论阶段,C和一位同志D到家里拿香烟,见门紧闭,里面门锁上了保险,敲不开。C从门缝中一看,惊叫起来,他看到妻子倒在地上,便将门踢开,抢先冲进去抱着妻子的头喊叫。然而他的妻子早已气绝身亡了。书桌上留着一封没写完的信,屋后窗户大开。经检查在窗外拾到一把小锤,上有血迹,并无指纹。窗台上未留有踩踏的足迹。
据分析是趁死者写信不备时一锤将其击毙,而后越窗逃走的。窗外不远处是劳改犯人出没的场所,故怀疑是劳改犯报复杀人案件。
事情出乎人们意料之外,侦查部门将监狱长C拘捕起来了。C是老侦察员出身,预审人员A是他的老战友,在如何审讯犯罪分子的手法上,两人都是内行,内行审内行,确实十分困难。
预审员A深知C一向气质稳重,性格倔犟,沉默寡言。A第一次审讯,开门见山指出被告人犯罪的性质,但C只是说:“我的妻子被杀,我是原告人,现在倒变被告人……”说完只是不服从地摇头,不再回答。预审员A知道不抓住关键,审讯是很难深入下去的。于是以全部精力放在证据分析、检验上。一切准备就绪,依靠证据,运用“釜底抽薪”的计谋进行审讯:问:“你9点05分讲完话离开会议室到哪里去了?”
供:“到厕所大便。”
问:“什么时间回到会议室的?”
供:“大约9点15分。”
问:“你近来身体有病吗?”
供:“没有。”
问:“既然没有病,为什么改变了你大便的习惯时间?你的习惯时间应该在早上起床之后,这个习惯你已经保持20多年了。你的这一习惯也是大家都了解的呀!你借此扯谎,能够掩盖真相吗?”
供:“这只是你的分析。”
问:“你也是内行,根据死者胃内残食的检验,死亡时间,应该在9点25分左右,罪犯行凶时间,正是在9点15分左右,这也是你离开会议室的时间,你回到会议室的正确时间是9点20分。由会议室出来到你家里,来回时间只需要六七分钟,你在家里呆了8分钟,这8分钟足够你与死者周旋了。”
供:“你对我个人时间的安排,完是分析。”
问:“你这上衣胸前的血是从何而来?”
供:“这有人证,是我进入现场,心情激动,抱着她呼叫沾上去的血呀!”
问:“沾上去的血迹,应该是块状,喷溅上去的血迹,根据不同的物质,分有爆炸点状和群点状。这点常识你也是懂得的。你这件黑色毛呢制服上,有你故意沾上去的块状血迹,为什么又有喷射点的血迹呢?”
C无言答辩,绷紧嘴唇,合闭双眼。继而要求预审人员A,看在老战友的情份上,关照一下他的孩子,便交代了谋杀妻子的全部罪行。
原来,C长期怀疑妻子与他人有奸情,暗中监视,企图捉奸,未有结果。两个人感情逐渐恶化,经常吵架。女方不愿与C同房,使心胸狭窄的C对其妻更加怀疑和痛恨。终于在9月30日的会议中途,以解大便为由,溜回家中乘妻子写信给表哥时,用准备好的犯人用来锤碎石的小铁锤,将她打死。C反锁上门,从后窗跳出溜走了。因他注意安排现场,窗台上下都没有明显痕迹。又故意将小铁锤丢在窗外,以示是向劳改犯人住宿的方向逃走的。
但在C锤击妻子时,妻子的血却喷射到他的呢上衣上。不过他穿的黑毛呢料制服,不注意是看不见的。10点以后C约人同去他家拿烟,是来破坏现场的,并有意抱着妻子的头喊叫,让她的血污染自己的上衣,谁知经不起对物证的检验,在块状血迹中暴露了喷射状血迹。审讯人员抓住了关键,根据C作案的致命弱点,使得被告人的防御阵线彻底崩溃。
这个案例证明,无论多么复杂的问题,其中心有一个关系重大的核心,找到了它,就把握住了决定全局的关键。学会排除枝节因素的干扰,洞悉主要矛盾所在,就可以主动控制全局。
郑扳桥审石头
乾隆七年(1742),郑板桥任山东范县知县。他上任后一直不去拜望该县的大财主大绅士和那些地痞流氓,而喜欢到乡下去明察暗访。这些土豪劣绅们于是就串通起来捉弄郑板桥。
一天,郑板侨出外办公务,回衙门的时候,已经傍晚了,当他的轿子刚到衙门口就走不动了,只见街两边吵吵嚷嚷拥过来一帮人,他们一边高喊:“县大爷来了,闲人让开,闲人让开!”一边又在起哄,反把衙门口堵了个水泄不通。原来这街两旁有摆小摊子做生意的,有卖煎饼、油条的,有卖针头、麻线的,还有修桶的、补锅的。他们一见那些不三不四的家伙吆喝着拥过来,知道准没好事,手脚快的赶快收起摊子就躲开了,不巧有个卖粥的老汉没来得及躲开被挤到墙边上,那粥罐子“叭”的一声撞到一块大青石上,被摔得粉碎。忽然一个满脸大麻子的家伙,跳到老人面前,上去“叭叭”
就是两耳光,把老人打得鼻青脸肿,旁边看不顺眼的人就出来为老人打抱不平,于是这些流氓趁机大吵大闹起来。
郑板桥心想我今天倒要好好看看这出戏:他一声“落轿”!不慌不忙地从轿里走出来,问道:“你们聚在衙门口大吵大闹,成何体统!是何道理?”话音刚落,那大麻子就揪住老人的衣襟窜上前答道:“禀告老爷,我们在衙门上接您,这老头儿却故意捣乱。把粥罐子砸了拦您大驾,请老爷严加问罪!”郑板桥喝叱麻子把手松开,这位忠厚的老汉颤颤兢兢地分辩说:“回老爷,我全家五口,全靠卖粥为生。今日刚上市一文钱还未卖到,就被人有意绊倒在地,粥罐子也砸烂了。小人被冤枉,求老爷作主。”这时一个胖财主上前说道:“老爷在上,小人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作孽的是块七棱八角的大青石头。这倒要请老爷明断是非!”胖财主的话音一落,一批地痞恶棍七嘴八舌附和说“这话不错,老爷身为父母官,理应给百姓作主,查个清楚,断个明白。”
郑板侨看着可怜的老汉脸上被打的青一块,紫一块的,心里有数,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然后,故意显得郑重其事他说道:“既然大家都说这块大青石是惊扰我县大爷的罪魁祸首,那么,我就开堂审理这件案子,而诸位都说亲眼所见,就一齐到大堂上作证吧!你们如若不去,我审石头,它赖账,这案子怎么好断呢?”财主恶棍们暗自好笑,心想这位老爷真是个怪物,自古哪有审石头的?我们不妨去看看他如何审法。
一会儿,大堂正中太师椅上坐着县大爷郑板侨;堂前一边跪着卖粥的老汉,一边是五花大绑的石头,两旁站着胖财主、大麻子等一帮证人。堂上气氛严肃,鸦雀无声。
“叭!”惊堂木猛地一敲,郑板桥指责石问道:“好个可恶的石头,你因何无事生非,将老汉粥罐砸破?快快给我如实招来。如若不招,将你砸个粉碎,扔进粪坑!”连问三遍,石头不语,郑板桥又惊堂木一敲,喝道:“来人!给我将它重打四十大板!”
衙役们举起大板“叭哒,叭哒”就打,嘴上还一五一十地数着,这时候,站在两旁的“证人”一个劲地挤眉弄眼,暗自发笑。
坐在堂上的郑板桥看得真切,突然大吼一声:“你等证人,不好好听我审案,暗中捣什么鬼?”大麻子赶忙回答:“老爷,小的怎敢捣鬼,只是想笑,笑这石头是没嘴的哑巴,就是审上三年五载,打上千儿八百,怕也供不出话来!”“怎么这石头是哑吧?”郑板桥故作惊讶问。众人答道:“千真万确,石头不会说话!”“没有嘴巴不说话,它可会去动?”郑板桥又问。
“老爷,石头又没长腿,怎么会走呢?”众人笑道。
“住口!”郑板桥猛地把惊堂木“叭”地一敲,霍地站起来喝道:“你们明明知道这青石头一不会说话,二不会走路,它能欺负这卖粥的老汉,成为砸碎粥罐的罪魁祸首?这分明是你等存心不良,嫁祸于石,欺骗本官。
欺官如同欺父母,我今天对你等决不轻饶!“这一下子可把财主恶棍吓得屁滚尿流了,他们原打算寻衅闹事捉弄郑板侨,没想到反而被他”捉“了。平时这伙人耀武扬威,可现在要尝那板子的滋味,一个个全部软了,扑嗵一下全部跪到郑板桥面前,如同鸡啄米连连磕头求饶。
郑板侨自然有他的算盘,惊堂木一拍“打!”等有人挨了十大板,又说:“你们既然磕头求饶,本官也不为难你们,但还差三十板子是继续打呢?还是留下赎罪钱,放你们回去?”这些贪生怕死的家伙心想,这四十大板打下来皮开肉绽,不瘫也得瘸。一个个都说:“老爷开恩,我们给钱,给钱。”
财主,恶棍走了,留下满满一箩筐的钱,郑板桥把那个卖粥的老汉扶起来,将满筐的钱全给了他,还安慰了老人一番,又派人送他回家,老人感激万分,逢人就说范县来了个郑青天。而那些豪门财主,地痞恶棍收敛得多了,再不敢明目张胆地欺侮百姓和算计郑板桥了。
真正的爱情1978年,一位已婚农村青年考上大学,毕业后到法院申请离婚。其理由是“妻子文化水平低,与自己没有共同语言。”针对这个命题,法院工作人员与他展开了辩论。
A:你的妻子与你文化知识有了差距,你认为没有共同语言,这能成为你离婚的理由吗?
B:没有共同语言,就意味着失去了爱情,需要去寻找真正的爱情。
A:如果你离婚,再同一个女大学生结婚,以后你又考上研究生怎么办?还去寻找真正的爱情吗?
B:……
A:假如过几年你当上了讲师,升了副教授或者成为国内外知名专家……那么,你需要寻找多少回“真正的爱情”呢?再结几次婚呢?
法官智判“学费之讼”
关于普罗特塔戈拉和他的学生爱瓦特尔“学费之讼”。师生之所以闹到法庭上,是因为爱瓦特尔拜普罗塔戈拉为师学习法律时。双方签订的合同规定:学费分两次交付。毕业时付一半,另一半学费在爱瓦特尔赢得第一次讼案后再付。谁知学生毕业后,迟迟不出庭打官司,老师收费心切,便向法庭提出诉讼,告爱瓦特尔不付另一半学费。
法庭受理了这件案子。在法庭上,老师得意地宣称:请法官径直宣布被告败诉,付钱给我。因为:他若官司打输了,他自应按法庭判决付我另一半学费;他若官司打赢了,按照合同规定,他也应付我另一半学费;总之,他都必须付我一半学费了。
谁知学生毫不示弱,站起来说:“请法官直接宣布原告败诉,因为:这场官司我若赢了,按照法庭判决,自然不会付老师另一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