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美食最乡思-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140年的风雨傲然守立江边。下游的山脚,江堤上排布着5个炮台,剩下一个完好,四个残缺。感慨之间,我发现山顶有土滑坡,裸露一个人工建筑,糯米石灰造的圆弧依稀现出红土,就攀援上去,果然是又一个古炮台,拿出钢卷尺测量,其直径9米,内面被填土,种了三厢雪里蕻菜,人立其中,仍有齐腰深。一个糯米、石灰、黄砂土筑成架炮的圆池,壁上有固炮的铁栓,铁栓是固定在凿成长方形中有圆孔的岩石上,岩石则固定在糯米、石灰、黄砂土筑成的池壁上。站在炮台上看长江,就觉得长江水从蕲州与兴国间阔大的江面悠悠而来,至半壁山与田家镇之间忽然急收向东转去,气势浩大,洪流疾进,波涌浪急。返身去富池。想来是古战场要燃起生命的那一缕豪情罢?忽然间渴望豪饮一场,可以醉眼看江涛。    
    半壁山在富池大闸以东,自古是一个吃的好去处,那儿且有甘宁墓。我曾经作过一联,上是“阳新流富水”,下是“大冶跑金牛”,横是“吃无止境”,甚是得意。大冶是阳新的邻县,常被人读作大治,金牛人特别会做豆腐之“千张皮”。就开饮,以浩荡之势表述,或与酒有深仇大恨,欲吞而快之。酒肴上得走马灯的快,印像中就烙下了藜蒿炒腊肉、红烧小鳜鱼和苕粉丸子,前二是我意欲品尝者,鄂省近几年流行藜蒿炒腊肉,但以洪湖与富池藜蒿为上品,而鳜鱼则是富池大闸所产为极品了,半斤一尾的小鳜鱼是为极品中极品,味道鲜美,肉质细嫩亦柔韧清糯,我喜欢。酒在胸中垒起来,愈渐滚烫,就忽然发现,苕粉丸子是好吃的,有弹性,或曰张力。这个苕粉丸子,是用苕粉、鲜河虾仁、花生米、香菇、猪肉、糯米、香干、香芹八样材料制作而成,呈铁黑色,直径约5公分,扎扎实实将一干吃料紧包裹在内。我就发现,富池的苕粉丸子口感特别好,以前吃的苕粉丸子,只添加猪肉、香干、花生米和香芹的,富池的苕粉丸子是增加了鲜河虾仁、香菇、糯米等,味道就丰富多了,糯米给了丸子向心力,即时感味以及回味皆有了多重性,口感是弹、爽和有粘力。吃的时候,满脑海里又都是半壁山糯米工事,驱之不去,农业时代的一种复合型的高强度建筑材料,它标准化地制作成陶钵状的圆形炮台,承炮发威140年前,数炮在此,便可扼守浩浩东流长江。就忽然发现,苕粉丸子实在是太像历史上那铁球似的炮弹了,那黑乎乎圆形的炮弹内中有火药、铁碎片、铁丸、瓷片等,那样的爆炸是有威力的,而美食的苕粉丸子居然同理,味道的杀伤力竟然也是多元的呢。想到这历史、战争和苕。苕为川鄂话语,在鄂语中有愚蠢之意,苕还有甘薯、蕃薯、山芋、山药、地瓜、白薯、红薯之称,为旋花科一年生植物,鲁人称其地瓜、川鄂人称红苕、冀人称白薯、闽人称红薯、鄂兴国亦称其为薯子。苕的品种十分多,形状有纺锤、圆筒、椭圆、球形;皮色有白、淡黄、红、黄、紫红;肉色有黄、杏黄、紫红、白诸种。以产块根为主,块根是由不定根二次肥大而成,长于表土25厘米深处,株能生产数个块根。苕原产美洲,欧洲第一批苕(红薯)由哥伦布于1492年带回,经葡萄牙人传入非洲,亚洲则由太平洋群岛传入。中国是明代万历年间引进苕的,福建华侨陈振龙到吕宋(今菲律宾)经商,发现吕宋出产的甘薯产量最高,习其种法,将薯种带回福州,经陈氏推广在全国普遍栽种。苕富含糖、蛋白质、纤维素和多种维生素,其中胡萝卜素、维生素E和维生素C尤多。特别是赖氨酸,为米、面所缺,红薯与米面混吃,可得全面的蛋白质补充。欧美人赞它是“第二面包”,前苏联科学家说它是未来的“宇航食品”,法国人称它是当之无愧的“高级保健食品”。《本草纲目拾遗》说,苕(红薯)能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苕粉丸子的制作到底与古代炮弹有无关系,无考。但是,枪弹和炮弹的制作,借鉴过食品中的丸子、汤圆的制作方法是可以想像的,尤其是在半壁山古战场发生这个联想,那巨大的,圆黑色的,内中包有火药、铁片、铁丸等内容的炮弹,与苕粉丸子是多么的相似呢?半壁山“铁索沉江”一战曾国藩重创太平军,改写了曾国藩遇太平军战而不胜的历史,加速太平天国的覆没。那个《天朝田亩制度》终也随着太平天国的覆没烟消云散,所谓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就留给了后人去想像了,奋战14年,纵横18省,威震海内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运动宣告终结。就又想,苕粉丸子内面是包裹着历史呢,历史有无限多的味道,酸、甜、苦、辣、麻等等,历史需要这样一种结实、弹性、张力和有粘力的包裹,食之,令人感觉到津津有味。


第四部分  东坡山雉汤第49节 莲藕

    提到莲藕,总是要引发我年少时的一些记忆。在潮湿的南方的夏天里,正是莲花开放的季节,莲花总是开放在荷叶间,它柔嫩而冰清玉洁的花瓣仿佛是探出荷叶的一份惊喜。我读到《荷塘月色》这篇文章的时候,心中是蓦然的一惊,这是将我的荷塘给写去了啊?我的房头,恰是有这样的一个荷塘,也是在这样朦胧的月光下,圆圆的荷叶在夏风里拂摇,小小的莹火虫悄然从荷叶上飞过,青蛙蹲在伏水的荷叶上呱呱地鸣叫,草丛上被惊起的红蜻蜒震颤着薄翼发出沙沙的声音,因为夜露的缘故,这声音已然有了些湿闷。我只是不解,那看月色的人何以要专门的披了衣衫去荷塘边?    
    北京的圆明园,自然也是有这样的一个荷塘,今夏我去到那里,却已经找不回那份感觉,我知道它已经不是我房头的那个荷塘。重要的是,我居然没有看见这里有蹲在荷叶上的青蛙,没有青蛙的荷塘,那还算得上是荷塘么?    
    荷塘里生长的就是莲藕。在已经被岁月漂白的记忆里,荷花谢去,就会留下一个周身围着花蕊儿的嫩绿的莲蓬,莲蓬慢慢长大,我们就会把铁丝钩子绑在竹竿上去勾那莲蓬,剥嫩的莲米吃。嫩的莲米,它有清水的清甜。或者将大的荷叶中间挖一个洞,套在脖子上当坎肩,头上再戴上一顶撕得小了的荷叶尖帽,看上去活脱脱一个小清兵。    
    但江南的人,忆念里仍是红泥小炭炉上煨的莲藕排骨汤。那滋补着我们的生命与滋补着我们的记忆的莲藕排骨汤,即便我在京都回想起来,却也是极其向往的。江南的人家,不煨莲藕排骨汤的似乎没有,不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知识分子,亦不论是斗大字不识一升的工匠力夫,喝莲藕排骨汤的愿望是相同的,甚至连砂罐也是那样的相同。    
    莲藕排骨汤对人的滋补,于我们是深信不疑的,体力劳动者甚感疲乏时,便要说起:唉,该煨排骨藕汤喝了。如是脑力劳动者忽然的感受到神经衰弱,便也是如此这般说:看来,不喝排骨藕汤不行。就是这样子,我们都对莲藕排骨汤寄托着无限的希望,它祛寒退热,解乏生精,十分的神圣。煨排骨莲藕汤,大多数的人喜粉藕,粉藕丝多,吃起来且粉,亦要拉出很多的藕丝,成语中藕断丝连,自是指这样的一种粉藕。粉藕的皮表呈铁锈色,样子不及甜藕白嫩与粗壮。粉藕的汤,色泽要深,如浅墨。甜藕脆嫩,味道甘甜,故藕丝不是很多,也有人喜欢用甜藕煨排骨汤,我们把甜藕叫做菜藕,也多半用它切丝或片炒菜。一般来说,做藕夹也是用甜藕,中间夹了肉馅,上下夹藕片,藕片上糊上面粉,油炸了凉干,随时可以蒸了、煮了吃,自然也是可以浇上肉汤吃的。    
    用藕丝炒肉,其实味道并不错,放一点红辣椒青大蒜,藕是脆甜的,肉是芳香的,色泽也不差。炒藕片呢,可以糖醋,糖醋藕片也不差,但这都必须用甜藕,粉藕做菜,其味如锯末,实在是糟蹋了材料。也就是说,甜藕可以做菜,也可以煨汤,而粉藕只可以煨汤。如是在市场看走了眼,偏做菜买了粉藕,煨汤买了甜藕,人是会嚷嚷起来的:怎么搞的嘛!江南的人,在今日也仍保留着煤炉、砂罐这种煨汤的炊具,因为不便,商家就专门生产一种砂罐的电饭煲,在一些地方,用砂罐的电饭煲煨汤的日渐多了起来。当然,在忙乱的日子里,也有不惜使高压锅煨汤的,那汤自然是不入流了。    
    莲米也是可以做汤的,比如莲米乌鸡汤,再加上大红枣,据说有大补。或者莲米炖猪膀,也不是很差。但以莲米炖龙眼做成莲米龙眼羹消夜者,却是多多。打扑克或者打麻将至夜深,主家就端出这样一碗莲米龙眼羹,用小汤匙舀了喝了,精神大振,大和常和,码七对的热情高涨。    
    至于那青青的荷叶,你怎么可以放弃它?熬大米清粥,如是在上面盖上一枚小的荷叶,粥是呈翡翠色的,青青的荷香弥漫,对于在阳光下劳作的人,实在是可以祛除那份暑气。拿荷叶包了排骨清蒸,做荷叶清蒸排骨,那味道也是别具一格,柔嫩不腻,又清芬可口。但是好的蒸排骨,还是要采了莲花,用那冰清玉洁的荷花瓣包起排骨,然后搁在竹子的蒸笼清蒸,那味道是独一份的,有清露与月光的淡淡芬芳沁心。


第四部分  东坡山雉汤第50节 湖畔之炊

    读艾芜的《南行记》,我就抑制不住心底的喜欢,并且十分渴慕艾芜式的流浪,心里面生出心思,想快快地长大,或者也能踏上艾芜式的旅程。想想大西南神秘的森林、马帮、刀客、土著的山寨、浓稠的糯米酒和清脆的山妹子的山歌,这些事物想想就叫人激动。不幸的是,我后来流浪却到了北京,我反倒是京人中的乡客,口音重得像放了一把品质很好的海盐。    
    关键的是,我的确很喜欢野炊,在厨房里做的菜食,无论有几多好,难敌得上一次有意味的野炊。有一段时间,我疯狂地迷上了野炊,还自己制作了一只小型的酒精炉。这酒精炉子,只略比开水瓶的铝盖大不了丁点,是先用薄铜皮焊起一个小罐,又在内面焊上一层,成为一个有夹层的罐子,然后在端口的外围钻一排小孔,将酒精倒进去点燃,上面坐上锅,就逼迫酒精的火苗从那排小孔燃出来。有一瓶五百毫升的工业酒精,加上这么一个酒精炉子,燃具燃料已然是够了,再带上一只小铝锅,对于一个人的野炊足以应付。    
    记得我去湖畔钓鱼,就带上这样一套炊具。坐在旷野的湖畔,能听得见很远的村落传来的鸡鸣犬吠,甚至老黄牛懒散拖沓得很的叫声。但我情愿听老黄牛的叫声,而不喜欢水牛的叫声,水牛叫尖小短促,你想那么大的块儿,却无端叫出这么小的声音,岂不是故意叫人失望?湖风在夏日里,捎来鸣蝉的骚扰,却也柔凉,把湖水的微腥气息弥漫到旷野。此时上好钓饵,打上窝子,就执竿等着鱼儿上钩。鱼儿是水底的巡游者,如是它们没有到来,那浮筒是断然不会动的,浮筒在湖水上跃动,眼睛盯得久了,会产生一种幻觉,以为浮筒向着湖心奔跑,但是在我这样的老钓手面前,是不会把幻觉当真实的。    
    湖野的鱼杂,各式的鱼都有,只是要分什么季节,如是油菜花开时,鲫鱼会到湖边的草丛里产籽,产籽的鲫鱼,它们要经过一场爱的风波,因此比较疲倦,自然更是饥饿,上钩率奇高,故好钓鲫鱼。不过这时候的鲶鱼、黄咕丁子鱼也是爱上钩的,它们也照例来到湖边的草丛里共筑爱巢,跟少年人爱成双往树林子跑是一码子事。自然,下钩的地方又不能是在草丛里,一来会把钩给挂住,二来钓饵隐藏在草丛里鱼儿不易发现。得找上一块湖底空白的地方下饵,那样就十分方便鱼儿来咬钩了。    
    既然是野炊,当然是要见到好的鱼种才点火生灶的,一般而言,我喜欢一种叫做红尾鱼的鱼,这红尾鱼的尾是红的,也不是完全的红,靠尾部有一段金黄,在金黄色里渐渐地泛红,红到尾部就十分的红了。红尾鱼的身体属流线型,像跳高选手的身材那么苗条颀长,它的通身的鳞也隐隐地泛着淡淡的金红色,重要的是它的肉质鲜嫩、厚实,味道有那么一点清高,根本不像土头土脑的鲤鱼和笨头笨脑的鲩鱼(胖头也笨,但它素食一般得太阳从西边出的时候才肯咬钩),红尾鱼只有一条直肠子,往往是腹内空空。钓起了红尾鱼,赶快把它去鳞去肚,拿裁纸刀把它切成数段,然后点火架锅,将鱼放锅里煮。对吃鱼不甚讲究的人有所不知,最好吃的鱼,是要从哪里钓起的(自然也可以是网,是捉)就用哪里的水煮。酒精火猛烈,很快水就会开,一段段的清洁的鱼肉在水中翻滚,渐渐鱼汤成乳白色,湖畔也开始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