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398-复仇记-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大,挂在了黑色的林梢上了,它已停散热量,大地放出冷气,汗溻过的衣服冰凉地贴在背上,父亲打了一个寒噤。战场上火光在南边闪烁,燃烧他,焦躁他,他叫着:“不许停顿,快赶,只剩下二十里路了!”叫着,骂着,队伍的前进速度照样如僵蛇过路。怒从心头生,他舞着驴尾,逢人打人,逢驴打驴,呱唧呱唧的皮肉声中,夹杂着民夫的哀号。    
    终于,反抗开始了。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夫子脊梁上挨了父亲的驴尾之后,便猛地摔掉了车把子,直起腰来,伸手抓住了驴尾巴。他的双眼喷吐着仇恨的光芒,脸庞痛苦地扭曲着。    
    父亲说:“你要干什么?”    
    中年夫子道:“豆官,你当了豆大一个官,就这么霸横?都是爹娘生的皮肉,你打一遍也罢了,不能翻来覆去打!”    
    父亲说:“为了送军粮,挨点打算什么?”    
    那夫子一把扯过驴尾,在手里调换一下,抡圆了,抽了父亲的脸一响。    
    父亲忍痛不住,手自动捂脸,嘴自动出声,“哎哟”一声后,说:“还真痛!”    
    父亲夺回驴尾,别在腰里,大声说:“弟兄们,我错了,我不打你们了。大家说怎么办?剩下二十里路,要么我们咬牙熬到,完成任务,吃米吃肉,要么在这里等死。”    
    指导员拼着命滚下车子,鼓动着民夫。    
    沉沉暮气中,民夫们都铁青了脸。    
    父亲从司务长那里要来了自己那份驴肉,高举着,说:“这是我那份肉,大伙儿每人吃一小口。”


《复仇记》第三部分父亲在民夫连里(16)

    驴肉在人手上传递着,传到尽头,还剩下驴粪蛋儿那么大一块,父亲很感动,把那块肉给了那位中午分肉时吃了亏的小伙子。    
    指导员坚持不坐车子,拄着棍子,与父亲并肩行走。民夫们鼓起了最后的力气,推着车子,帮毛驴拉着车子,向着火光前进。    
    天越走越黑,路却渐渐变硬。半夜时分,不远处的天一片红光,照耀着地面和队伍。爆炸声不断传来,夜空中有飞机的轰鸣,道路两边的田野里,影影绰绰有人影活动,指导员兴奋地说:“同志们,努力啊!”    
    民夫们没人吭气,跟着感觉走。    
    终于,他们看到了那个大村庄,看到了村庄里闪烁光明的风雨灯。    
    民夫连到达村头路口,听到了一声响亮的喝问:“站住,你们是干什么的?”    
    指导员用他能发出的最大声音回答:“我们是渤海民工团钢铁第三连,为解放军送军粮来了。”    
    岗哨揿亮一支手电筒,一道光柱扫过来。    
    岗哨问:“你们应该把军粮送到储运站呀。”    
    指导员问:“这不是贾家屯吗?”    
    岗哨说:“你们早过了贾家屯啦,往回走吧!”    
    父亲大怒,骂道:“混蛋,我们快累死了,你还让我们推回去。”    
    岗哨说:“你这老乡,怎么张口骂人呢?”    
    父亲说:“骂你怎么啦,我还要揍你呢!我们千里迢迢从山东把粮食推来,你敢让我推回去!”    
    父亲抽出驴尾巴就要往前冲,几个岗哨哗啦啦推上子弹,厉声喊:“站住,再走就开枪啦!”    
    指导员一把拉住父亲,低声说:“不要胡闹!”    
    这时,几个骑马的人从村子中跑来,马蹄得得,说明村里街道平坦而坚硬。一个骑马的人问道:“怎么回事?”    
    岗哨向骑马的人汇报:“报告首长,有一个从山东来的民夫连,走过了军粮储运站。”    
    几个骑马的人从马上跳下来,走到父亲和指导员面前,问道:“谁是领导?”    
    指导员跨上去,一个立正,说:“报告首长,我是渤海民工团第三连指导员!”    
    首长问:“车上运了什么粮食?”    
    指导员说:“六万斤小米,颗粒无损!”    
    首长说:“好啊!山东人民好样的!刘参谋,你回去找一个向导,把他们带到军粮储运站去。”    
    首长握了握指导员的手。    
    父亲愤怒地说:“你这首长不够意思,我们一路拼命,饿得半死也没动一粒军粮,都说见了解放军吃顿饱饭,可你连口水也不让我们喝就要赶我们走!”    
    首长怔了怔,问:“你们还没吃饭?”    
    父亲说:“我们三天没吃饭啦!”    
    首长道:“刘参谋,带民夫同志们到村里去,赶快让炊事班搞饭吃!”    
    父亲说:“这才像个首长样子!”    
    那首长笑着说:“小伙子,你好大的胆子!”    
    父亲说:“不是我吹牛,首长,十四岁时我就打死过日本鬼子一个少将。”    
    指导员说:“豆官,不要放肆!”    
    那首长说:“哟,不简单!刘参谋,带他们进村!小伙子,明天我找你问话。”    
    首长跨上马,向火光闪烁的地方驰去。


《复仇记》第三部分红耳朵(1)

    几十年前,我们巴山镇曾出过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有关他的传说,我初懂事时就听老人们说过;后来在政协的文史资料上,又看到过好几篇关于这个人的文章。这个人究竟是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还是个精神病人,那些写文章的人也说不清楚。    
     1 王十千,诨名:红耳朵、王疯汉、王神仙。他生着两只像小蒲扇一样的招风大耳,这是他最有名的生理特征。我认为这对耳朵决定了他一生的命运,他的一切不被常人理解的行为都与这两扇大耳有关,这是我在王十千研究中的独到见解。我的观点在“王十千讨论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赞同者少,反对者多,但无论赞同者还是反对者都被我的观点新鲜了一下子。    
    王十千七岁那年的初春,镇上王家祠堂前的大槐树下,来了一个牵着一匹单峰骆驼的相面先生。许多闲人正坐在墙根晒太阳、抓虱子,相面先生手中铜铃清脆,立即把闲人招过去。正在闲人堆里厮混的王十千也跟着过去,他抽着两条黄鼻涕,蓬着一头刺猬毛,穿着破棉袄,趿拉着破草鞋,挤进里圈,与相面先生对着面。    
    他应该闻到了骆驼嘴里喷出的腐草味儿,相面先生的鹰钩鼻、元宝嘴,犹如两柄尖刀,插在他的记忆中。    
    闲人们腰里无钱,围上来是为了看热闹,并不是要相面。内中有一个叫孟中宝的,嘴尖舌怪,以刁钻刻薄闻名乡闾,此时自然不甘寂寞。他与相面先生搭上话,说:“先生给我相相,相对了我给你钱,相不对你给我钱,各位乡邻作证。”相面先生扫了孟中宝一眼,撇撇嘴说:“本该出将入相,却成了地痞流氓。”孟中宝一撸袖子,怒道:“我是堂堂君子,怎是地痞流氓?!”相面先生笑嘻嘻地说:“皆因一笔风流账,官运财运俱消亡。坑蒙拐骗全在行,你不流氓谁流氓。”相面先生几句话,把众人说愣了也说乐了,原来这孟中宝早年在军阀队伍里当过副官,因为勾上了上司的姨太太,险些丢了小命,幸亏有朋友帮助,才逃回家乡。他黄着脸说:“放你娘花椒麻辣屁,老子今日手懒,要不定宰了你的骆驼抠了你的眼!”言罢,悻悻地溜了。    
    众人都感到相面先生道行不小,七嘴八舌道:“先生反正闲着没事,何不相相我们,看看可有个真龙藏着?”    
    相面先生缓缓运动目光,把众人扫描一遍,失望地说:“一群凡夫俗子,连个像样的地痞流氓都没有。”    
    众人道:“你再好好相相,兴许漏了贵人。”    
    那时,恰逢着王十千从相面先生面前站起来,瞪着两只黑溜溜的小眼,举起袄袖子,擦唇上的鼻涕。相面先生拍额头,慌忙站起来,说:“该死,该死,果然把贵人漏了!”    
    众人听相面先生说得邪乎,便问:“哪个是贵人?贵人在哪里?”    
    相面先生指指十千,说:“这小官人注定了是人中龙凤。”    
    众人不由得大笑起来,看那王十千,抽着鼻涕蓬着头,脸上的灰垢有半寸厚,两根袖管上沾满鼻涕,亮晶晶的像盔甲一样。说也奇怪,他的脸上脖子上沾满了灰垢,那两扇大耳朵却是粉红雪白,在太阳下显得生动鲜明,十分可爱。    
    相面先生仔细端详着十千,又是摇头又是咋舌,不知心里转着什么圈儿。围观者道:“先生说这小童是个大贵人,他究竟贵在什么地方?能贵到什么程度?求先生给俺们批讲批讲。”    
    那先生说:“这小童儿贵在这两扇大耳朵上。”    
    闲人中有捣乱者说:“照先生这说法,圈里的猪该是最贵了?”    
    相面先生有些生气地说:“你以为圈里的猪不贵?吃饱了睡,睡饱了吃,无衣食之忧,无筋骨劳累,可谓大贵,只怕你比不上圈里那些猪!”    
    那人本想逞逞嘴上功夫,没想到栽了个大跟头。又有挑衅者问:“你说他耳朵生贵,总得有个批讲。”    
    相面先生道:“相书云:‘耳白于面,名满天下。’”    
    挑衅者道:“相书也云:‘两耳煽风,卖地的老祖宗。’究竟以哪条为准?”    
    相面先生道:“卖地就不能成为贵人吗?竖子不可教也,竖子不可教也!”    
    相面先生收拾起包袱,在闲人们的起哄声中,拉着骆驼走了。临别时他对十千说:“小兄弟,好自为之,日后发达了别忘了今天的事。”    
    王十千正一心研究着骆驼背上那个肉疙瘩,相面先生的临别赠言没引起他的兴趣。


《复仇记》第三部分红耳朵(2)

    2 十千是巴山首富王百万的儿子。王百万本名王柏国,家有良田三千多亩,家里开着烧酒作坊,在县里还有两个店:一个卖杂货,一个卖布匹、绸缎。他家的堂号名“积善”。所以十千也就是积善堂的公子,而且是唯一的公子。    
    十千是王百万五十岁时得到的儿子,是三姨太太所生。三姨太原是河北保定府大户人家的使唤丫头。民国初年王百万去保定贩卖布匹时,与那大户人家主人相识,结为把兄弟,盘桓在主人家吃酒。那使唤丫头侍候酒宴,被百万一眼看中,竟鬼迷心窍般地跟大户讨要,大户一慷慨,就把她送了百万。三姨太姿色不错,又是当丫环出身,侍候人有经验,所以很得百万欢心。后来她就怀了孕。百万虽有万贯家产,但后继无人,前边两房,大房生了两个女儿便不再生养,二房干脆不生,所以这三姨太太身怀六甲,实在是一桩大事,连前边二房太太也整夜焚香,祷告三姨太能为老爷生出一个儿子。三姨太果然不负众望,怀胎九个月,产下一个男孩,这男孩就是王十千。    
    写到这里,读者诸君可能会提出疑问:王百万五十得子,一定视若掌上明珠,应该食珍馐,衣锦绣,读诗书,写文章,怎么会让他像小叫花子一样在闲人堆里厮混?    
    王十千本该是王百万的掌上明珠,没成明珠反成弃儿的原因在于:    
    三姨太妊娠期满,腹中剧动,底下见了红,百万忙差人把接生婆搬来。接生婆进去了,百万一人在暖厅里焦急踱步,把脚都踱麻了,托人进去问,说是难产。百万跑在祖宗牌位前,点了三炷香,虔诚祷祝一番,磕了三个响头,爬起来,坐在雕花紫檀木太师椅上。他有些累了,便吩咐丫环烫了一锡壶黄酒端过来,一个人独酌。那是清明节后十几天光景,春阳景和,院子里几株桃树红花怒放,宛若几簇烈火。阳光照过木格子,洒到他的身上,使他筋酥骨软,不觉迷蒙了眼。似睡非睡之间,见一满身脏污,生着两只格外显眼大耳朵的叫花子手拄要饭棍闯了进来。他急忙起身去拦挡,拦挡不住,叫花子直冲到三姨太太的产房里去了,这里,大太太二太太正在他身边说:“恭喜老爷!恭喜老爷!老三生了一个儿子。”    
    王百万从梦中惊醒,满脸热汗。他看到了大太太和二太太猫一样的媚脸,听到了三姨太产房中传出来的颇为雄壮的婴儿啼声。    
    前来贺喜的亲朋把人间所有的恭维话都说遍了,王百万心里却疙疙瘩瘩的,那大耳朵叫花子的形象像驱赶不走的鬼影,无时无刻不在他的眼前晃动。这件事他压在心头,没对任何人说。他强装出欣喜的样子,应酬亲朋。他一直没进三姨太的房去看儿子。三姨太自知今后必定因子而贵,在这个家庭中的地位已经不可动摇,自己也尊重起来,老爷不进房,她也不邀。    
    满月那天,高朋如蚁。积善堂摆开了流水宴席,反正自家开着烧酒锅,有的是酒。王百万应酬着,欢笑着,心中却忐忑不安。    
    贵子抱上席,让众人观赏。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