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过去的大学 作者:钟叔河-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报告指出:现有医学校的经费、设备条件(包括医院、实验室和仪器等)和教员人数皆感缺乏,而且外国教员在教学和专门化方面的准备不足,难以跟随时代的前进发展。但另—方面,也指出了一些教员的热情、诚恳和刻苦钻究精神,等等是可嘉的。
  分析了各方面的情况和条件之后,报告建议在北京和上海各办一个医学校;大概是因为有先后成立的考虑,故对北京的新校提了更多的具体意见和作法。
  在医院方面,调查团参观访问了八十八个(当时知道的有二百四十四个)医院,研究了他们在地区、社会、政治上的差异,房舍布局,人员配备,设备,经济,内部设计,清洁,化验室,多见疾病(结核、梅毒、钩虫、麻风等),护士和医生培,养等等情况,报告除了指出经济、房屋,设备、人员等方面的不足而外,特别强调了化验室的需要。




胡传揆:协和的创办(2)



  调查团建议(后来付诸实现),对北京和上海拟新建的学校,直接有关的以及可能间接有关的现存学校和医院,进行经济援助。其用途有如下述:中外医师的薪金补助,聘请外国护士和总务长,增添医用设备、诊断化验室和图书室,护士的培养,进修住院医师的薪金,聘请专家讲座,以及送教会师务人员到国外进修等。这些办法在后来新办的北京协和医学校也实行过,而且范围还扩大到中国医师方面,从而也扩大了这个学校(通过人员和学术交流)在国内外的地位和影响。
  在生活待遇方面,教会的外国人(教员和医师)的工资一般最高不超过年俸一千五百美金,并供给宿舍;同时教会也有诺言,当这些人员遇到死亡或残废时,家庭将受到照顾。在一般地区,这些人都是专职,唯上海生活费用较高,哈佛医学院有四人准许用部分时间作私人开业。在中国的生活费用确实比在美国低得多;据反映,虽然在过去十五年中生活指标上升50—75%,但一千五百美元也还是足够维持他们的舒适生活的。
  在房屋建筑费用方面,比在美国要便宜得多,因为在中国的物价和劳动工资都比较低。例如建筑砖结构每立方尺在纽约需三毛,而在长沙则仅需一毛二分,但在上海则要多些。
  根据上述的具体情况和社会历史背景,报告对即将建立的新校提出了某些原则性意见,大体上都被采纳贯彻了。下面几点:我想是比较重要的。
  (1)再一次赞同在中国办医学教育事业,提出的地址是在北京和上海,并且建议在可能的条件下与已有的教会学校合作。关于选择北京的理由是:北京是有历史意义的首都,交通方便,又是文化教育中心,易于吸收全国各地的学生;而且当时的教育部正努力于统管全国的教育政策;另外认为旧协和有一定的基础,而且是被中国政府承认的学校——这是一个很大的优点。关于选择上海则指出人口多,需要医师,其他方面未作详述。报告还建议在建立两地新校以前,即对两地和其他地区,特别是可能与有关新校进行合作的医学院及各种医院,给予经济援助,例如在上海及其附近和广州的机构,以及今后认为有需要援助的其他机构。经济援助的用途与前面所述相同。
  (2)关于新的北京协和医学校的标准问题,调查团曾广泛地征求意见,有两种看法。一种主张标准可以低一些,以应目前的急需;另一种主张从长远利益出发,要求办高标淮的学校,以便培养高级人才,将来可以占重要的领导地位,发生更大的影响和作用。调查团认为应该办高标准的学校——这与后来的学制及办预科是有联系的。报告还强调了女医师和护士的迫切需要,这与新校招收女生和办护士学校(高级)也是有联系的。
  为了高标准的要求,在学校和附属医院的房屋建筑和设备投资、学校规模、学生与病床的比例,以及教育计划等方面都可从实际调查的报告中得到一些概念。
  (3)根据高标准和发展的要求,报告明确地提出了教学以英语为主;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书刊少,另一方面也考虑到与国外科学技术上联系和学术发展的需要。
  (4)此外,调查团不主张建立独立的医学研究机构;并认为在公共卫生方面作大量的投资的时期尚不成熟。
  新旧协和学校的交接
  北京旧协和医学校是一九○六年首先由伦敦会(LondonMissionarySociety)创办的,但不久即另有五个教会加入办理,即长老会(AmericanPresbyterianMissions)、美以美会(AmericanMethodistEpiscopalBoard)、内地会(AmericanBoardOfmissionersforForeignMissions)、伦敦教会医学会(LondonMedicalMissionaryAssociation)和英格兰教会(theChurchofEnglandMission)。在这六个教会机构中,英美两国各占一半。在中国的医学校中,这是第一个由英美医务人员合办的学校。
  旧协和医学校创办时期的组织者是伦敦的ThomasCochrane医师,他得到了慈禧太后和某些中国高级官员的支持,并在中国政府立了案。它有些很好的教师和医师,例如Dr。H。V。Wenham就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一九一○年东北鼠疫流行时,两名高年级学生在参加防疫工作中牺牲了生命;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时期,有不下三十二名的学生参加了红十字会的工作。
  罗氏驻华医社于一九一五年与伦敦会协商后达成了接办该校的协定。除了原价购买原有房屋地皮设备等财产外,由同年七月一日起,罗氏驻华医社担负该校的一切开支。
  一九一五—一九一七年可以说是新旧学校的过渡阶段,亦为新校的筹备改组时期,但业务工作皆未停顿。接管后的学校于一九一六年一月二十四日成立新总务部,接管旧校的一切行政事务。同年秋,将旧校三班低年级的学生转入山东齐鲁大学医学院肆业,以便改组和准备招新的学生,按新计划进行教学;旧校二班高年级的学生留本校实习。到一九一八年,他们皆次第毕业。
  一九一六年二月二十四日纽约大学管理部发给这个新校办理医学教育的凭证(即毕业生将拿到纽约大学的毕业证书)。同年由纽约罗氏医学研究所调来了马克麟医师(FrancisC。Melean)任新校长兼内科主任教授。




胡传揆:协和的创办(3)



  新校和医院房屋的设计建筑皆由美国人负责;设计师CharlesAolidge于一九一六年由波斯顿到过中国,另有建筑师HarryH。Hussey,CharlesE。1ane等参加了这项工作。这个学校和医院的建筑工程进行了四年之久(一九一七—一九二一),所费为五百万美元。到一九二一年,除了学校和医院的建筑外,还新建、改建了宿舍和附设单位房屋五十五幢。
  除了前面所述的新旧学校交接和新校及医院建筑以外,在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罗氏驻华医社为新校物色了一批人员,他们多数来自英、美、加拿大,其中也有一部分中国人。这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学校的质量。从接办到一九二一年期间,共聘请了一百五十一名高级人员,其中包括预科教员十五名,本科教员五十七名,护士三十一名,行政和技术人员四十八名——外国人共占一百二十三名,在中国人中有二十五名是在国外受过教育的。
  关于医预科的问题:学生入本科以前必须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语文(特别是英语)的基础;中学毕业之后尚需进一步学习化学、物理、生物、英文和中文,这些主要课程(另有一门第二外国语——德文或法文)的学习,共需三年时间。基础不打好,自然会降低本科毕业生的质量;这个问题受到了充分的重视,同时也是这个新校的特点之一。这些课程也有可能在综合大学学习(如后来将预科转到燕京大学办理),或学习一部分(创办初期也有少数学生在综合大学学习一年,然后考入本校办的预科二年级),另外则是自办三年预科(一九一九年以后,新生基本上都是从第一年级开始)。由于当时的综合大学的课程,特别是自然科学课程不够理想(有一两门课强,而在其他方面太弱),因此决定自办三年预科。但是,与此同时,又对某些学校进行了帮助,既便于扩大招生来源,又为将来停办预科打下了基础。
  改组到开幕阶段
  通过交接和改组之后,一九一七年聘任了预科教员,并以物理学科主任WilliamW。Stifler博士为预科教务主任;同年开办预科,是为新校的开始。当年有学生七名,第一班于一九一九年毕业,到一九一九年共有预科学生三十四名,其中一年级二十一名,二年级八名,三年级五名;同年收两名女生。一九二○年,本科临床教员大体任定,该年本科学生共有七名。护士学校于一九二○年开办,学制定为四年;除校长AnnaD。Wolf外,同年有八名护士由美国来校,并开始学习华语。
  在这四年中,虽然在经济开支上,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主要是美金与中国银币价格的比率大大降低,另外是海运价格的上涨)而大有增加,但新校、医院及附属房舍的建筑,一直是在按原设计和计划进行,到一九二一年才告完成,同年举行了盛大的开幕典礼。同时期内,也决定了原拟在上海办的新校(地皮虽已购妥)不再进行建筑。
  新校和医院的地址是在东单三条胡同,即豫王府旧址,占地面积约十公顷,与旧校舍毗邻;新旧校址和附属单位(都集中在学校附近)的建筑共占地二十二点六公顷。新校和医院的建筑质量要求最高标准,例如砖、琉璃瓦、木料都是特制和高标准的;结构是独特的。外表采取中式以与故宫比美,内部则采取西式,使工作方便。当我一九一九年来校时亲耳听到檐下廊上的油画每平方尺的费用为五元,有许多高级技术工人(包括为清宫做过工的老工人)参加了此项工程。
  新建筑有十四座主楼(按英文字母编号A至N),除礼堂(A楼)外,皆有走廊连接互通。各楼一般连地下室为三至五层。现将各楼名称和布局简述如下:
  A.礼堂——可容三百五十人。
  B.解剖教学楼。
  C.化学楼——第一层为校长办公室及图书室,第二、三层为生物化学教学用房。
  D.生理和药理教学楼。
  E.特别病房楼——地下层为营养室、办公室及西餐室;上三层作病房。
  F.医院行政楼——第一层为办公用房,第二层为住院医师宿舍。
  G.外科病房——三层,每层二十五床位。
  H.内科病房——三层,每层二十五床位。
  I.病理楼——地下层有尸体解剖室、尸体室;第一层为病理实验室、寄生物实验室;第二层为微生物实验室;第三层为传染病房。
  J.门诊楼——地下层为营养室、冷藏室、餐厅;第一层为门诊部;第二层为放射科、临床诊断室及教室;第三层有研究室和各科办公室;第四层为手术室。
  K.入院楼——地下层有住院处、急诊室、药房;第一层为妇儿门诊、社会服务部、病案室;第二、三层为妇产科和小儿科病房。
  L.护士楼——原拟作护士学校及宿舍,但实际上变成图书馆专用楼。
  M.机器房——下面为机器设备室,上面三层为洗衣房及工人宿舍。
  N.动物室及总务部门办公室和仓库等用房。
  在这里应该说明,上述房屋的使用从开幕时即有些调整,后来也还有些变动,但总的说来变动是不大的。另外,教学部门都有教室、示教讨论室、标本室或学生实验室,以满足教学的需要。还应该补充的是,神经科、皮肤科病床是设在内科病房,而骨科和泌尿科病人则收入外科病房,因此科别是比较齐全的,但从行政角度上看,科室的管理是按大系统的(如内科包括小儿、神经和皮肤等科室;外科包括普通外科、骨科、泌尿等科室;病理包括微生物、寄生虫等科室),这样也有一定的好处——办起事来比较简便灵活,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实际情况,即当时学校的规模是小的;当学校发展时,科别也还作过一些调整,这也是因为工作上的需要(如病理与微生物后来就分开了)。  




胡传揆:协和的创办(4)



  与学校仅一街之隔的还有一组房屋,以之解决全院煤气设备(除实验室外,还供给营养室)、仪器修理、油漆、车房、大仓库等方面的需要。预科楼(LockhartHall)——主要是生物、化学、物理、语文(中文、英文之外,还要选修德文或法文)所需的教室和实验室,另外还有图书馆;女生宿舍也在这个院址内。男生宿舍(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