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唐-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算是吧,其实说起来,也未必比杨小娘子,徐小娘子高妙。不过人的名儿,艳名远扬,于是看起来越看越好看了。你这个傻丫头,将这些美艳少女拢在孤的身边,不怕分出孤对你的情份?”

“不怕,奴婢对殿下是心,不是相貌。”

“知我者,小碧儿也,”说着,一招当头炮,一招左金刚捣碓,一个收式,将一套太极拳收起来。

微微有些汗水,倒不似以前那样吃力。

碧儿递过毛巾,拭了拭汗,又说道:“太子,奴婢替你换一身衣服吧,不然这样出去,湿衣服对身体不大好。”

“那有这么危险?以前孤就是太娇惯了,就象温室里的花朵,始终经不起风吹雨打,所以身体才久久好不起来。”

“什么叫温室啊?”

又说漏了嘴,于是改口道:“就是放在房间里精心伺候的花卉。”

正说着,江萝带着香雪与画柳走了出来,许多太监与宫女对她们悄悄侧目而视。名气很大儿,没有想到跑到东宫来了。一个个都好奇地观看。

畏惧皇家的权威,倒不是她们没有见过大场面,多次出去被人围观,些许太监宫女,还不紧张儿。来到李威面前,盈盈一拜。李威将她们扶起来,不过握着手小手,酥软滑腻,倒也心神一荡。而且早晨起来,梳洗打扮了一下,不象昨天晚上,匆匆忙忙逃来,到了延喜门外,又是向侍卫跪头求情,模样儿有些狼狈。因此看上去,更清爽艳丽了三分。

只是大约昨夜没有睡好,三人脸色都有些憔悴。

香雪说道:“殿下,奴婢昨夜与画柳商议了一下,想起来昨夜太冲动了。太子是天下储君,关系到国家的将来。小女子与画柳只是两名贱妓,如果将殿下名声污了,小女子如何当得起?”

污就污吧,一不偷二不抢,本来就是见义勇为的事,再说自己现在嫌名声太旺,此次收留她们,将名声压一压,未必不是好事。只是面临言官的弹劾,终归会让他头痛。不过这两个少女倒也知道几分事理,这一点,让李威心中更有了同情心与好感。说道:“勿用担心,再说,你们已经进了东宫了,现在将你们撵出去,来不来得及?”

二女哑然。

“孤今天要出去一下,你们先在东宫里呆着,不要乱跑。等过两天孤再想想办法,如何使你们安全。”

“谢过殿下。”

其实天下之大,如果贺兰敏之一心要对付这两个少女,也只有东宫这块地方是安全的了。

………………………………

“将军,休息一会儿吧。”侍卫劝说道。

“不能休息,现在京城粮食紧张,就是到了京城,这些官员也会扯皮,如果今明两天不提前将事处理好了,到了后天,什么只要一句话,粮食一起安排下去了。有可能一粒粮食都要不到。”刘仁轨说完,又拍了一下马,马匹迎着朝阳,飞速地往前奔去。

………………………………

比李威他更早,四个少女就开始动身了。

虽然旱情严重,也没有什么大乱子,终南山离京城又不远,京畿要地,安卫森严,治安尚好。

四个少女虽是官宦子女,可不是什么王公国候,或者当朝宰辅的子女,所以总共只带着两个男仆,三名丫环,就上路了。

寒食节在唐朝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打早上起,街上就开始欢腾一片。几乎所有富贵人家子弟全部涌上了街头,少年穿着精布的襟袍,戴着暂新的幞头,腰间佩着玉佩,长剑,有的手中还拿着扇子。少女也是穿上华美的春衫春裙,只不过扇儿以团扇居多,施着朱粉。就象孔雀在开屏,将最美好的一面,在向路人展现。

街头有许多小孩子在放纸鸢,牵钩,打毯,还有一些人儿在斗鸡,于是边上便围满了观战的百姓,不时传来喝彩声,斥骂声,或者嬉笑声。又有许多小贩在沿街叫卖。城中各处,充满了节日的欢乐。

几个少女一边走着一边说着话儿,裴雨荷忽然问道:“俪姐姐,听说你前天在街上遇到了一个人,他出了一个对句给你,是不是?”

徐俪自报家门,坊里许多百姓都听到了,这事儿传起来倒是很快的。只是李威的身份,徐俪不言,徐齐聃不言,引发了一些猜测。不过本来没有那么快的,偏偏徐俪又在找各个文人、诗人,或者儒者询问对句的答案。这个对句又是难到了极点,所以迅速传了更快了。

“是。”

“有没有找到答案?”

“我也听说过了,问过父亲大人,也问过房叔裴御史,可连他们都没有想出答案。”

裴御史指的是裴家中杰出弟子裴炎,不过河东裴家分为五房,裴炎来自冼马裴房,裴居道来自东眷裴房,所以用了房叔来称呼。论家族出身,裴雨荷家族比杨家有名望多了。

“这个对句恼人儿,不过此人倒有几分本事。”杨敏乐道。

“哼哼!”徐俪没好气地嗯了一声,心想,你当然替你夫婿说话了。其实也知道杨敏并不知道出难题的就是太子本人,只是心中十分不平。

裴雨荷也乐道:“这个对句古怪之极,我问了后,不但父亲大人长思,连我的四位哥哥都难倒了。不知道京城多少才子文人墨客,为之头痛。徐俪姐姐,你知道这个出对句是什么人?”

“哼哼!”

“你在哼哼什么?”

“他不是一个好家伙!”受了父亲的气,于是连带着说李威不好了。

“呵呵,”大家都是一乐,徐俪心高气傲,这一次当街被人挫败,心中恼怒可想而知的。

杨纤说道:“敏姐姐,或者你问一下太子吧,也许他知道答案。”

自从会当凌绝顶与海上生明月传了出去,李威名气益发地重。许多文人墨客将李威视作翘楚,当然,这是他是太子,如果不是太子,未必会将他捧得那么高。

“哼哼!”

这一回连杨敏也奇怪起来,问道:“你哼什么呀?”

“昨天贪图凉快,衣服穿得薄了,有些儿不舒服,鼻子不通,哼哼。”

“没有关系吧,如果你不舒服,我们就回去,明天出去如何?”

“没有关系。”

可是三个少女一起围过来看,看到她脸色红润,倒不象生病的样子,才安下心来。杨纤又问道:“敏姐姐,太子为什么今天不出游?”

“他很忙,内宫之中,我进去过好几次,每次看到他桌案上摆着书籍,在读书,或者看一些邸报。”杨敏说这句话,有些心虚。那天大着胆子,替太子沐浴了一下,本来想说的。最后将缩了回去。有些担心,徐俪才色双绝,裴雨荷相貌也是很清秀的,文才更是出众,她俩又对太子很有些好感儿。

不过想到那天的事,脸上飘起红霞来,原来太子也很想啊。毕竟十五岁了,几个月后就要大婚,杨夫人私下里也暗示着说出了一些生理知识。

“没有这么用心的苦读,怎么有学问,怎么能写出那样的诗赋出来?”裴雨荷一脸向往。

“哼哼!”

一边说着,一边就出了城门了。

城外的郊野春花开得正是灿烂,几个少女家境都不错,又是十几岁,人生最好的时光,无忧无虑,却不知秋天的肃杀,冬天的寒凋。一边走着,一边上说着话,时不时响起银铃般的笑声,引起了路上无数少年的侧目而视。

第四十二章太乙终南八方云动(五)

李治应当说,还是一个务实的皇帝。可长安终究是国家的脸面,除了这大荒之年无可奈何,

因此,长安周围却以皇庄农庄为多,要么是各大家族的私庄园,加上水利发达,就是现在旱情,看上去依然很美好。所以,李威同样到了更远的地方,终南山不远处。

哪里沟渠较少,还是有一些大家族的农庄,不过普通百姓的农田也多了起来。

李威骑着马,骑术不是很好,但不是行军打仗,需要马儿全力奔跑,因此倒也太平无事。碧儿与他差不多,因为胆儿小,骑在马上,脸都吓得有些发白。不一会儿,离终南山就近了,大山蓊葱叠翠。朝终南山去的大道上游人如炽。

他却是要办办正事的,就是跑路,也权当为老百姓做做好事。不跑路,争取平安做皇帝,那么这些百姓是他的臣民,国家是他的国家,更应当办正事了。

瞅了瞅,顺着一条小道,插向一片耕田驰了过去。到了近前,下了马,百姓不是官员,来个节日休假的啥,当然,寒食节一年一次,有的百姓依然休息了。不过还有勤劳的百姓,开始在犁好的田垄上继续播种耕作。让李威感到惊喜的是,居然看到很多农民在使用新犁。当然,有人念叼他的好处,然后又说太子什么什么的,夸得天花乱坠,连鬼啊神的,全部出来了。

李威纵然脸皮子厚度尚可,不由地被夸得脸红起来。

然后看着种子,一个是粟,一个是高梁,一个是大豆。让李威意外的看他看到居然有一块田里,有百姓在撒种子,水稻的种子!但不用插秧抛秧的什么,收成同样让他很怀疑。

即使是粟与高梁、豆类,也需要水的,注意了一下,看到许多灌溉工具。有手转的翻车,足踏的翻车,牛拉的翻车,还看到一种用大竹做成的连筒。这里比较偏僻,依然有许多沟渠,有一条水渠新挖出没有两三年,两边的渠埂上的泥巴还是新鲜的渠泥。也说明朝廷对水利的重视。只是许多沟渠里情况不大乐观,大多干涸了。

对古经真没有那些大儒儿精通,即使他是讲师。对制度更是很陌生。连农业也不是很精通。可从小时他却是在农村里长大的,那时候农村还是很落后的。就不是专家,少年时还参加过劳动,下过地里干过活,至少不是一个门外汉。

比如这个水车,也许唐朝水车比汉朝很进步了,但未必是最好的,比如翻车,转轴、竖轮、卧轮设计很粗糙,精密度不够,一架水车只有一组木质齿轮,抽水效率很低,而且费力。

看着不远处那个在手转翻车抽水大汉,满头大汗,嘴角动了动。最后还是忍住了,出来一件新犁,已经传得谣传满天飞,再出来一件水车,何以自释?

继续观察着,有许多地方大片大片空置着。这个都不用询问,是为了培养“地力”。没有肥料了,只好轮耕。也用了草木灰、牲畜肥,不过很少。草木灰主要来源于烧饭产出的,这个倒丰盛。关健是田地广。后世农民密集的地方一人一亩地都不到,现在动辄几亩几十亩。分摊下来,变得稀少了。牲畜肥更少,有许多贫困的百姓缺少牲畜,用人力拉犁耕地。

站着沉思了一下。肥料确实有点难解决,回忆了一下,农家肥,草木灰,沤肥。终于眼睛亮了亮。但还是没有作声,下了田地,看了看撒播的种子,居然看到了有一部分种子不是很好。

他在观看,农民也没有注意,还以为这些富家子弟闲着无聊,看他们好玩的。

看了好一会儿,心中有数了,于是与一个农户攀谈起来。

沤肥也是有的,有时砍一些青草蒿类,放在粪坑里沤烂了做肥料。但提到红花草时却是两眼茫然。好在有准备,李威迅速换了说法,紫云英、飞廉,这个倒是知道的。有的农民还用嫩草头,当作菜来吃。

对这个很无语,因为李威前世小时也吃过。后来才知道有毒的。这种作物分布很广,主要在长江两岸,但华北关中地区同样也有。不管产量如何,反正这些地闲置着,在“轮耕”,天知道轮到哪一年,靠一些雨水与灰尘积攒下来的氮磷钾,才恢复地力?种植红花草肯定比闲着强。

豆类亦是如此,只知道种植,是粮食,甚至还知道“养地”,就不知道有多养地。别的不说,这些闲置的土地种一年大豆子,哪怕产量很低,所积攒的氮肥,终比闲置的强。

播种也是问题,象这样直接将种子撒到地里,肯定没有带营养钵育苗,就是怕费事,小田育苗,大田移载,也肯定比现在作物长势好,产量高。当然,因为根系的问题,小麦等作物,移载肯定是不行了。

这时也出了两季,许多地里小麦青黄不接。不过缺水,长势很不好。甚至极个别田地里东一根西一根,让李威怀疑能不能将种子收回来。也有的农民正在麦田间隙里打上小坑,种高梁豆类。

也知道选用优良的种子,可因为广种薄收,至少对他来说,是这词语形容,只是选用长势好的一片庄稼做种子,并且是各留各的种子形式选种的。难怪王戎将他家李子核钻一个洞后才出售。

至于大规模杂交技术没有出现之前的单株选种与盐水选种,根本就没有听说过。这也是这种广种薄收制约了农民的想法。想到了盐水选种,他又想到了另一件事,现在盐真的很贵,一斤盐三文钱,好一点的四到五文,但现在的一斤他掂了掂,很有可能不及后世的半斤重。于是从东市上回去后,查了查相关的文书,才知道这时代还没有想到晒盐,不过煮盐出现了。但主要是池盐,少数地方还有井盐。这么贵的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