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唐-第5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室后裔,不是指他父亲阿史那社尔,而是指他**南阳公主。

“你能这样想就好,朕将会委托你一个重要的任务。”

“陛下请吩咐。”

“朕这次手段有些暴虐,然而迫于无奈。多次反叛,使朕失去了耐心。可是大草原朕也不想它成为荒漠。朕想你率领忠于朝廷的突厥各部,从朔方等地,迁向草原。并且朕将授于你单于大都护之职,独乐王。”

“陛下,臣不敢,”道真伏下去,诚惶诚恐的说。

独乐王是用独乐水授王的,等于是亲王。唐朝爵位,皇兄弟、皇子皆封国为亲王。皇太子之子,为郡王。亲王之子,嫡者为嗣王,诸子为郡公,有大功者进封郡王。

对功臣赏赐最高者莫过于国公。

异姓王只有颉利与处罗等四五个突厥可汗,才得到了这一爵位。也是目前为止,唐朝罕见的几个异姓王。

独乐王没有指国,但也等于是指国,突厥国

所以阿史那道真吓着了。

自己是什么身份,有什么能力,还是很清楚的。

“朕知道赏赐过重,然而你身份不重,诸部不服。朕给你独乐王的爵位,不仅给你管理诸部的资格权利,也是安抚人心。不然忠于我们唐朝的诸部见到朕的举措止,内心会很不安,有可能导致不好的事发生。同时,你将各部迁往北方,任务艰巨,受此爵不过。并且朕也将贯彻以前唐朝的政策,若是遇到灾年,国家继续对各部进行一些赈济。朕会指导你们一些方针,比如大设关市,进行交易,储备一些粮食与物资,以防不测之年。当然,你也要在北方给朕执行一些政策,让百姓学着中原的语言与文字,加强与中原的亲和力。以后朕将会派出专人,培育一些耐寒性的粮食,你也指导百姓在独乐水与嗢仑水耕种。从生活方式上,向中原百姓靠近。否则文化的不同,生活方式的不同,始终有离心力。反反叛叛,对他们不利,对中原不利。”

此次打压得很狠,突厥百姓数量几乎缩水了三分之二。再将他们迁往阴山以北,不给一些优惠的政策,百姓心中会不满,尽管授了道真独乐王之爵。

过了阴山,地域广大,又挪出大量真空地带,足以塞下许多百姓。突厥人这些年在关外始终没有改变生活习惯,也能适应。但最怕的就是凶年,一场大寒,牲畜多半会冻死,掣肘着北方百姓数量的繁衍。回纥等部一直不是突厥人的对手,原因也在此。数量上跟不上去,而突厥人背借着阴山之南的优势,恢复得快。所以铁勒各部一直生活在突厥人的阴影响下。

契丹人的强大,也是因为他们生活在幽州的北方。若是将阴山以南与幽州到营州这一块地方腾出来,意义非同小可的。

“可是南河套、云朔……”

“朕会有计较。”

“喏。”

两人又商量了迁移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这一点很重要,若是百姓反感,甚至有可能将道真杀死,重新叛乱。接着,又召见了各部族的酋长,进行了磋商,同样给了不少优蕙的政策,比如挤出一些庄园与田产,供他们敛财,再赏赐一些官爵,在长安腾出一些府邸,若是在大漠上呆厌烦了,可以回长安享受。进行拉拢,让这些首领成为大漠与中原的纽带,配合道真的工作。

这才下了诏书,大军陆续的从大漠,从阴山向回撤退。

李威也率领十几万军队,返回雁门关,不过陆续的遣返回家,到洛阳时,只剩下六万多军队。除了几万军队是从洛阳本地带出来的外,还有两万是从青海带过来的将士。

渡过了黄河,行了没有多远,就可以看到洛阳城了。

望着洛阳城墙,在地平线上越来越清晰,李威感慨万千,经过了十几年的折腾,这一刻,一颗悬着的石头,才落了地。

心中有感慨,有期盼,还有一种陌生。

越来越近,大军驶过,腾起了一片尘土……


第一百五十五章启航(一)

第一百五十五章启航(一)

陛下到了白马寺?

一干站在城门口准备迎接的官员面面相觑。

“是,他说这几年,战死了许多将士,到白马寺为诸将士祈福七天。”侍卫恭恭敬敬的答道。

大臣们只好来到白马寺恭迎。

通往白马寺的道路上,布满了全副武装的士兵,用警惕的眼神看着诸位大臣。颇有意唱鸿门宴的味道。

其时,白马寺景色很优美,两边山道上长着许多石榴树,挂着一个个的小石榴,没有成熟,但看上去很可爱。山道阴翳,蓊葱的树木,让人觉得凉意逼人。

但诸位大臣,一颗心忐忑不安。

进了白马寺,没有接见,侍卫禀报说李威正在与主持下棋。

大家只好站着。

大约两人棋逢对手,一盘棋下了很久,大家都站得累了,侍卫才出来通报,说李威让他们进去。

在禅房,也没有那么大的禅房,大臣们只好站在院中,地位高的人,挤到院中两棵大树下边,地位低的人,只好站在大太阳下边,让太阳烤晒。但一个个心里面清楚,这是皇帝对他们很不满了,才刻意这样做的。

李威背着手走出来,诸臣参拜,李威虚扶,让他们起来。

随着下了诏书,先是对制度的改革。

所有官制还原,武则天设立的官制全部推翻了。然后再度将政事堂迁于门下省。原来没有注意,但母亲这一迁,李威做了反思,才觉得祖父的伟大之处。

加强了门下省的力量,对帝位也会起一个很好的监督。因为没有决策权,仅有审议权,门下省设政事堂,又不会产生权相。当然,制度是制度,若是帝王昏庸,再好的制度,也阻止不了国家的衰败。

而且为了进一步对帝权的掣约,自此以后,凡是不经门下省审批的诏书,不得颁发。是自此以后,今天的诏书不在其列。然而为了掣肘门下省权利膨胀,李威接着又恢复了李世民的一些做法,让各部官员参与政事堂的议事。不过为了简便,是每天传一到两部,或者监与寺。比如今天以户部的事务为主,户部的主要官员必须到门下省政事堂参议。

民主不行了,但可以让现在的制度民主最大化。

诸人相互看了一眼,没有敢说话,但心里面都在说,这样一来,帝权等于无形中削弱了一部分。不过侍中这个职位就变得十分抢手了。

侍卫读完,李威缓缓问道:“各位可有异议?”

“没有。”齐声答道。

甚至有的大臣眼光长远的,都能看到其中的妙处。这样一来,国君贤明,没有什么妨碍,一旦出现一个昏庸的帝王,可以对帝王荒诞做法,进行掣肘。

但还是制度,是死的。遇到一个残暴的帝王,对制度进行强行的更改,将权利集中,大臣居于弱势地位,还是无可奈何。这个,李威也解决不了。

侍卫这才读第二道诏书。是人事的调动。

先是羽林军,让李谨行与契苾明为左右羽林军大将军。暴力机器得控制起来。

这才宣布一项项授命。

中书令空缺,本来有一个最好的人选,李义琰,不是才能,是资历,而且对自己十分忠心,却让母亲下诏处死了。狄仁杰又还了原,继续为侍中。左右仆射,本来也有两个好的人选,韦方质与苏良嗣,这一回不是资历,也不是才华,而是年龄。若是让魏元忠担任仆射,相对而言,与狄仁杰年龄皆过偏低。

但没有关系,国家真相与尚书之职,时常空缺。于是空缺了。

然后到了朱敬则,果然是御史大夫,同门下三品。

长长的授命没有完,让韦思谦为礼部尚书,顶了武承嗣空缺。裴居道仍然为刑部尚书,但这一次李威提拨了一人,徐有功,为刑部侍郎。这是一个小人物,事前都没有人注意。不过李威对他与张柬之一直在暗中关注,果然用法持平,百姓乐于为用。

大家都感到很愕然,不是徐有功岁数小,也四十出头了,而是资历浅。就是这个岁数,也显得很年青,毕竟是六部侍郎之一。可在李威的威势下,不敢反驳。

将魏玄同重新调回来,担任了礼部侍郎,但略略有些不满,若不是这几人当时的知迷不悟,裴炎说话就没有权威,因此,仅授了平章事,而不是同中书门下三品。另一个人岑长倩亦是如此,重新召回来,担任了兵部尚书。将武三思兵部尚书之职罢免,担任什么职务,却没有提。大家不由地扭头看了看武三思,武三思没有作声,脸色也很平静,不知他在想什么。

其实诸武当中,论阴谋诡计与手段的,只有他才是佼佼者。

不过也没有授予岑长倩使相职位。

这才到两个重要的职位,吏部尚书授予了魏元忠,并且同中书门下三品,吏部尚书加使相,是一个很有权势的宰相。为了这一授命,李威提前将魏元忠调到自己的身边。

魏知古担任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一是有才能,二是忠心。

接着又让姚璹担任工部尚书,本来还有一个人选,韦弘机,让他担任工部侍郎,或者重新担任司农卿的职位,然而去年时,韦弘机病死。无可奈何了。其实这个人将会有大用的,江南大开发,只有他最懂土木。

但最后两道授命,又让诸位官员目瞪口呆,六部里都塞了自己的亲信,可是中书省没有塞,于是让姚元崇返回,担任中书侍郎。虽然知道他是皇上的亲信,可太年青了吧?

骞味道忍不住道:“陛下,不妥。”

“为何不妥?甘罗十二岁拜相,姚元崇今年多大了?或者你认为你的才能比他高?”李威阴森森地说。

骞味道吓得再次不敢言。

又读了一项授命,让张柬之为尚书左丞。此人才能也可,不是那种佼佼者,但对李唐宗室十分忠心,有他在尚书省,李威可以对尚书省感到高枕无忧。

接下来又颁发了一道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授命,让默默无闻的宋璟担任了给事中。很多人都十分茫然,此人是谁?

西门翀的授命都没有人争议,为卫尉少卿,还有一个人,对昔日祟文饱的直学士裴汲,李威一直记忆犹新,于是此次乘机授予了太常卿之职,还调回一个人,霍王李元轨,担任宗正卿,掌控宗室。

最后一道授命,又让大家感到惊异。

迁杜景俭为大理寺卿。

有的人知道,这个人本来是殿中侍御史,算是帝党,于是出为益州录事参军,隆州司马房嗣业移为益州司,授书未到,即欲视事,又鞭笞官吏立威,为杜景俭苦拦,由是知名。

不过这个升迁的速度未免太快了吧?象姚元崇他们还能理解,是皇帝的心腹干将,非常时刻,非常授命,然而……

其实李威思付了很久,朝堂上的官员在母亲压制下,皆变节了,变得没有骨气,必须换一些新鲜血液,以前也知道此人对自己十分忠心,但没有打过交道。直到房嗣业事件传来,杜景俭才进入李威视野,让人暗中察询了他的一些事迹,发现这个人行事颇似徐有功,这才有了此项授命。再坏,也比朝堂上现在这群软蛋要好。

并且李威也坚信,这一批提拨的人才当中,最少一大半是真正的人才,不久会,在他们帮助下,帝国会显示出勃勃生机。

接下来一道诏书是平反,首先让李贤家人返回京城,对李贤数子授爵。对刘仁轨等人重新追赠,甚至追赠了裴行俭为太师,侍卫读到此处时,李威眼中闪过淡淡的忧伤与思念。刘仁轨为太保,李义琰为太尉。继续平反范履冰等冤杀的大家,给予家人抚恤。侍卫这才合上诏书,不读了。

诸多大臣心中才松了一口气。

皇帝这次授命了许多重臣给了心腹,使他迅速地从军队到三省六部,甚至到各寺,都迅速掌控起来,这是必然的。他们是担心皇帝对自己进行处罚。没有处罚,一个个心满意足。

李谨行与契苾明带着可靠的侍卫,与诸臣进入洛阳城,迅速的进行了替换,将洛阳城掌控起来。

狄仁杰等人也进入朝堂。

以前在朝堂上狄仁杰是混日子的,此次就能看到狄仁杰的才华。

堆积如山的奏折,就象他在处理案件时一样,迅速地在消失。

不但狄仁杰,魏元忠的才干同样也显露出来,而且诸人再次佩服了李威的眼光。姚元崇还没有回来,然而宋璟终于走入人们视野,虽然很年青,处理事务,连老吏也远远不及。

李威对此感到很好笑,拨得有些快,然而这是什么人?前面的房杜,后面的姚宋,被人们称为有脚阳春,到一处就替百姓带来了春风。他与姚元崇将会是未来帝国的砥柱中流。

做宰相,这两人阅历还差了一些,但一个中书侍郎,一个给事中,绰绰有余了。

有的宰相还没有到来,但经过数人的精心治理,国家渐渐上了正轨,洛阳恢复平静,李威这才从白马寺动身,进入洛阳城。

在万民欢呼声中,跨过了天津桥,向皇宫中走来。

第一件事,要给武则天请安。母亲嘛,有的话还是要说开的,但有的事更要做下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