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终于,在连续砍倒了十几名高句丽的军士之后,他们的眼前豁然开朗。
“辽东城已破,大家跟老夫冲呀!”
“城破了!城破了!咱们赢了!”
“高句丽败了!高句丽败了!”
呐喊声中,唐军士气大振,终于把这股高句丽人打散,冲入城内……
半个时辰以后。
一个盔甲不整,浑身血迹的小校跪在了李二陛下面前,道:“陛下,臣等无能,没能攻克辽东城。”
李二陛下的脸上阴沉的仿佛能滴下水来,道:“你叫什么名字?官居何职?”
“末将名叫庞子贤,乃是庞孝泰将军帐下的一员副将。”
“庞子贤,朕来问你,左骁卫将军现在何处?”
“他老人家已经为国捐躯,战死于辽东城。”
“好!好!”李二陛下怒极反笑,道:“庞老将军作为主将阵亡了,你这个副将倒是安然无恙!不错,不错,跑得挺快的呀。朕可要好好的赏赐于你。来人!”
“在!”
“给朕把这个贪生怕死的家伙推出辕门斩首,祭奠左骁卫将军的在天之灵!”
“是!”
众侍卫呼啦啦往上闯,庞子贤大叫道:“慢!陛下,您听末将把话说完!”
“好,你讲。”
“陛下,这次庞将军带领的五百人马,全是我们白州的子弟兵。庞将军仅有的三个儿子全在其内。就是小将,也是他五服之内的一个侄子。”
李二陛下沉声道:“你若是想仗着与左骁卫将军的亲戚关系,要求朕从轻发落,可是错打了算盘。”
“陛下您误会了,末将之所以这样说,是让您知道,今天战死之人,全是我们白州的好汉子。”
“朕知道了,你继续往下说。”
“火药炸开城墙之后,庞老将军带着我们杀入辽东城内。本想着一举破城,没想到又是一道稍矮的城墙出现在我们面前。”
说到这里,庞子贤语带哭声,道:“一声梆子响之后,那道矮墙之上射下箭雨,当时我们这五百多人就报销了一百多号。紧接着就是伏兵四出,把我们团团围住。”
“那你又是怎么跑出来的?”
“庞将军见事不可为,带着兄弟们往回撤。最后终于杀出了一条血路。”
“不对吧,真正逃回来的,可就你一个。”
“陛下您听我把话说完。就要冲到豁口处的时候,庞将军清点了一下人数,发现只剩下了二十来人。换言之,四百七十多人,包括他自己的三个儿子,已经战死于此。老将军当即就吐了一口鲜血。”
“然后呢?”
“老将军说死了这么多人,无颜回去见白州父老。未攻破辽东城,也无颜面对陛下。不如战死于此,与众位白州子弟共赴黄泉。所以,他就带着兄弟们又冲了回去。”
“嘿嘿,说一千道一万,还是你贪生怕死,才苟活至今!”
“不,当时末将也想追随老将军,却被他拦住了。他说自己有几句遗言要告诉陛下。”
“你之所以苟且偷生就是为了庞将军传信?他要你转告朕的话,到底是什么?”
庞子贤学着庞孝泰的声音道:“武德六年,微臣一时糊涂,起兵叛唐,兵败之后,幸得陛下说情,才保全性命。现在,老臣就把这条命还给您!陛下保重,老臣去也!”
“啊……”李二陛下听完了,心中一痛,大叫道:“老将军……你不当死啊……不当死!”
庞子贤却道:“陛下不必悲痛。好男儿战死沙场,幸事也!殁于王事,乐事也!为中国开疆拓土,伟事也!三事集于一事,老将军死而无憾。”
“话虽如此,但是……”
“没有但是,末将所言就是正理!不信,您看……”
说着话,也不知他从哪摸出来一把匕首,冲着自己的心窝扎下,道:“末将不愿意老将军专美于前,这就追随他于地下!老叔,我来了!咱白州的爷们,没有孬种!”
咣当~
庞子贤的尸首栽倒在地。
“通杀朕也!”李二陛下只觉眼前一阵模糊,好悬没晕死过去,咬着牙道:“不破辽东城,朕绝不退兵!有哪位爱卿,能为朕分忧?”
第1940章毛遂自荐
“有哪位爱卿,能为朕分忧?”
“……”
“有哪位爱卿,能为朕分忧?”
“……”
“有哪位爱卿,能为朕分忧?”
“……”
李二陛下连问三声,无人应答。如果说之前大家还对破辽东城信心满满的话,那么现在,大部分人已经有些绝望了。
不愧是隋炀帝百万大军都攻打不下来的城池,真难啃呀!甚至可以说,到了现在,大家已经绝望了。
高大的楼车,威力巨大的火药,哪样不是破城的神兵利器?
虢国公张士贵,左骁卫将军庞孝泰,哪位不是杀法骁勇的猛将?
六百玄甲军,五百白州子弟兵,那个不是唐军的精锐?
这么多有利条件结合在一起,结果非但辽东城没有破,还损失了两员上将。
这可咋办?
如果是别的城池,大家还可以用两个笨办法破城。其一,拿人命填,蚁附登城。其二,长期围困,待城中粮尽。
但是这两个办法,完全无法用到辽东城。
契丹和奚族绝不可能为唐军强功坚城,真正能排得上用场的,不过是九万唐军。
而城中的守军是多少呢?十万!
真拿人命硬拼,唐军可占不着什么便宜。
至于待城中粮尽,那就更不靠谱了。在时间上,不是高句丽人耗不过唐人,而是唐人耗不过高句丽人、
过上三四个月,天寒地冻,唐军就必须退兵。而辽东城内的粮食,却足够吃上半年。
眼见众人都不说话,李二陛下的脸上可有点挂不住,道:“江夏王,你可愿意为朕分忧?从现在开始,给你一个月的时间行不行?”
“这个……这个……”
“怎么?不行?”
“也不是不行,不过一个月的时间太短了一点。三个月怎么样?”
“三个月你就能为朕破辽东城?有几分把握?”
“五五之数吧。”
“五五之数?”李二陛下眉头微皱,道:“但不知江夏王准备用什么办法破城?”
“辽东城守军虽多,但是已经被我军的野战能力吓破胆了,只敢死守,不敢反击。依微臣之见,不如留下两万大军监视城内守军。陛下率领主力绕过辽东城。”
“绕路?”
“不错,陛下绕路之后,拔下安市、乌骨、建安等城,渡鸭绿江,直趋平壤,活捉渊男建。平壤既破,高句丽就算亡国了。辽东城没有了效忠的主子,自然可以不战而降!”
“陛下,不可呀!”没等李二陛下回答,扶余璋就急急忙忙地阻止。
“嗯?有何不可?朕倒是觉得江夏王的计划有些道理。”
“这个……这个……江夏王的献计的确有理,但是呢……但是……”
“怎样?”
扶余璋心思电转,道:“呃……这个计策别人可以用,但是陛下不可。”
“那是为何?”
“您想呀,您可是大唐天子,天下共主。一身系天下之安危,怎能轻易犯险?虽然孙代音说他不敢出城,但是兵不厌诈,这谁能说得准?万一他在您主力撤退以后,出城迎战怎么办?”
“这……”
“辽东城内可是十万大军,您的唐军虽然精锐,但是以一敌五,恐怕不一定能胜吧?一旦失败,陛下的后路可就被切断了,您难道还想被再围一次?”
英国公李绩道:“带方郡王此言有理,天子亲征,应该以稳为主。陛下不可轻身犯险。”
对于这个计划,其实李道宗也没什么把握,见英国公都出言反对了,便说道:“是小王考虑不周了。”
李二陛下道:“除了这个计划,江夏王还有没有别的办法破辽东城?”
“这个……”李道宗摇了摇头,道:“容臣再想想。”
扶余璋道:“小王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带方郡王有话请说。”
“依小王看来,这辽东城恐怕是打不下来了。天意如此,不可强求。”
张亮怒道:“你又扯什么鬼天意!两军交战,凭借的是将士用命,甲坚兵利,与虚无飘渺的天意可靠不上边。”
“那却不然。勋国公请想,要不是天意,江夏王的楼车为何不能建功?要不是天意,借助了火药的威风,庞孝泰将军又为何兵败身死?”
“那都是因为孙代音太过谨慎!”
“表面上看是如此,不过上天行事,必定假手于人。孙代音如此过分的谨慎,焉知不是出于上天的启示?”
“这……”
扶余璋又对李二陛下道:“现在看来,上天是不欲灭高句丽,才令陛下在辽东城下连连受挫。您要是执迷不悟,放弃辽东城,再攻打别的城池,恐怕上天震怒,悔之晚矣!”
“哼,那你认为,朕现在就该马上退兵?”
“依小王之见,陛下现如今有三策可应付当前的局面。”
“哪三策?”
“上策是现在就撤兵,孙代音必然不敢追赶,陛下可以全身而退。中策就是,顿兵辽东城下,强攻此城,看看有没有机会破城。”
“那下策呢?”
“下策就是诚心向天祈祷,看上苍能否回心转意。”
“我……”李二陛下一个“日”字好悬没说出口,他强压怒火,道:“带方郡王先退下。”
“是。”
李二陛下又对众人道:“其他爱卿怎么看?”
摩会道:“俺觉得带方郡王说的有道理。什么楼车,什么火药,俺以前别说见过了,听都没听说过。可是这些神兵利器,用在辽东城上,全然不好使。您说,是不是真的跟老天爷有关?”
他顿了一下,又继续道:“我可是听说了,人家高句丽人的祖先乃是檀君,而檀君却是天神熊桓和熊女所生。辽东城能得上苍保佑,那还真不一定。”
张亮道:“照你这么说,我们大唐天子还是上天的亲儿子呢。上天怎么也比一个小小的天神尊贵的多吧?”
“我觉得吧,这县官不如现管。兴许辽东,整好就是熊桓的势力范围。”
李二陛下道:“休得胡言,辽东本来就是汉人的故土,被高句丽无故侵夺,和熊桓可扯不上关系。”
“哦,我就是这么一说,听不听在您。不过依在下看来,您想把辽东城打下来,这事恐怕有点悬。”
“那可不一定。”李二陛下心里头憋闷,目光又落到了苏支的脸上,道:“苏支王子,你觉得朕能否攻下辽东城?”
“这……”苏支眼珠一转,道:“我年纪还小,这事可看不大明白。”
李二陛下的意向如此明显,苏支还推说不知,那暗含的意思,也就很明显了——他也不看好唐军。
“哼,朕就不信了,辽东城挡得住隋炀帝,难道还能挡得住朕?”
李二陛下往四下里扫视了一圈。扫到哪个人的脸上,哪个人就把头低下去,最后,他的目光落到了郭业的脸上。
“秦国公,你从没令朕失望过。我来问你,你是否有办法,为朕取了这辽东城?”
望着李二陛下殷切的目光,郭业牙一咬心一横,道:“微臣有办法!”
“什么办法?”
“原来微臣已经和您说过了,派遣一个能言善辩之士,进入辽东城,劝降十万大军!”
张亮冷笑道:“光凭一张嘴,就说服高句丽的十万大军?恐怕苏秦张仪联袂而至才行。咱们军中可没有这等人才。”
“怎么没有?我举荐一人,足可当此重任!”
“你要举荐谁?”
“不才,就是某家!”
“啊?秦国公你要毛遂自荐?”
“不错。”郭业跪倒在地,道:“启奏陛下,微臣愿意出使辽东城,为陛下劝降十万大军。”
第1941章好人缘
李二陛下毫不犹豫地说道:“不准。”
“为什么?难道陛下还担心高句丽人言而无信?”
“那倒不是。想当初高句丽人向隋炀帝假投降,是为了获得休整的时间。现在咱们根本就无力攻克辽东城,他们自然就用不着使这招了。”
“那您为何不准微臣入城劝降?”
“因为你是大唐国公,朕的股肱之臣。若是入城之后,有了闪失又怎么办?”
李二陛下一字一顿地说道:“朕宁可不要辽东城,也不愿郭爱卿有一点闪失。”
郭业明白,李二陛下说这话,不是为了收自己之心。
两次攻打辽东城,一次折了虢国公张士贵,一次折了左骁卫将军庞孝泰。这二位死得,怎么自己这个秦国公就死不得?
别说攻城的危险就比劝降小。两次攻城,哪次不是全军覆灭?这还不能说明问题?
也别说自己的官大,人家张士贵也是国公的爵位,除了统领玄甲骑以外,还统领着羽林万骑,比自己的官小不了多少。
更何况这二位刚刚为国捐躯尸骨未寒,而自己却活蹦乱跳的。
无论从哪个方面上来讲,李二陛下即便是心里真是这么想的,也不应该着众将说出来。
但即便如此,他还是说了,说得那么情真意切,说得那么义无反顾。那只能说明,在李二陛下的心目中,自己的地位真的无比重要,听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