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世帝女-第2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韫仪在椅中欠一欠身道:“妾身尚是第一次有幸听尹才人吹箫,所以无法比较;不过妾身当年也曾学过吹萧,为此还特意请了一位在洛阳城颇负盛名的箫师教导,相较之下,妾身以为尹才人的萧艺比之当年的萧声更胜一筹。”说到此处,她突然话锋一转,“不知尹才人习箫几年?”

尹氏不疑有它,如实道:“我自六岁习箫,至今差不多有十年了。”

第五百六十九章 试探

“十年……”韫仪徐徐重复了一遍,道:“妾身听闻,尹才人并非出身富贵人家,且父母早亡,不知尹才人是在哪里习得箫,且一习就是十年之久?”

尹氏脸色微微一变,有些戒备地道:“杨妃无端端问这个做什么?”

“妾身只是一时好奇,若是娘娘有所不便,就……”不等韫仪说完,林氏已是接过话道:“又不是什么隐蔽的事,能有什么不便,尹才人你说是吗?”

“是。”尹氏无奈地应了一声,正自思忖着该如何回答时,张氏已是笑言道:“臣妾以前听尹姐姐说过,她……”

林氏眸光一沉,冷冷打断道:“本宫是在问你吗?”

被她这么一喝,张氏讪讪地止了话,暗自瞅着尹氏,眸中有掩饰不住的忧色。

等了一会儿,始终不见尹氏回答,林氏冷冷道:“怎么了,这个问题令尹才人很难回答吗?”

尹氏努力挤了一丝笑容,“自然不是,只是回想起昔日那段日子,一时有些感慨罢了。”停顿片刻,她道:“妾身母亲虽然出身寻常人家,却极喜爱音律,当中又最钟意洞箫之音,可惜家中无钱请箫师教授,只能靠着一本捡来的残旧箫谱独自摸索,偶尔遇到懂得吹箫之人,便设法请教,母亲天姿聪颖,数年下来,真让她学会了一些,也算是无师自通。臣妾出生后,母亲便教臣妾吹箫,在母亲的影响下,对于洞箫,臣妾也是甚为喜欢,自六岁就开始苦学,哪怕是父母过世之后,也不曾拉下。”

韫仪恍然之余,叹服道:“尹才人在箫艺这方面的天姿真是令妾身羡慕,竟可仅凭些许根基,就达到如此精通的地步,妾身之前还以为尹才人曾受过大家指点。”

尹氏轻声道:“在我十岁那一年,曾蒙一位箫师垂青,受他无偿教诲三月,就是在这三月里,箫艺精进了许多,所以杨妃并未猜错。”

“原来如此。”韫仪点一点头,道:“恕妾身再多嘴问一句,尹才人的家乡在何处?”

“在扶风郡。”尹氏话音刚落,林氏便道:“本宫听闻,张宝林与尹才人是一道被太子救起的,可也是扶风郡人?”

张宝林见话题转到自己身上,忙道:“是,臣妾与尹才人一样,皆是扶风郡人氏,又同住一个村子,所以自幼相识。”

“那就难怪张宝林亦通音律。”这般说着,林氏似无意地道:“扶风郡离长安可不算近,步行至少得一个月,你们何以会不远千里而来?”

尹氏叹了口气道:“不瞒娘娘,臣妾家中人丁单薄,父母过世之后,可以说是举目无亲,亏得张家照应,哪知没过多久,张家父母也先后染病过世,张妹妹有一个舅舅在长安城谋事,臣妾二人合计之后,变卖了所有值钱之物,来长安投靠;正如娘娘所言,足足步行了一月有余,好不容易到了长安,岂料张家舅舅早已搬离了原处,百般打听亦不知他的新宅在何处,臣妾们的盘缠早就用尽了,眼见着就要流落街头,幸好蒙太子殿下慈悲,收留臣妾二人,这才不至于活活饿死。”说到伤心之处,尹氏举袖拭着眼角的泪,一旁的张氏亦是眼圈微红。

“本宫只知你们曾在东宫当差,却不知竟有这样悲惨的过往,实在可怜;不过好在如今已是苦尽甘来,往后好生侍候陛下,当后福无穷。”

张氏谢恩之余,又恭维道:“论这后福,谁又比得上娘娘,不仅位列正一品,得尽陛下恩宠,膝下公主又那般冰雪聪明,真真令臣妾们羡慕。”

林氏笑一笑,“你们二人皆是青春少艾,早晚会怀上龙嗣,为陛下开枝散叶,又何需羡慕本宫。”说罢,她展一展袖道:“对了,你们之前说同一个村子,不知是哪个村?”

张氏依言答道:“回娘娘的话,是扶风郡中华阴县下的张家村。”

听得这话,林氏眉头微微一蹙,转眸望向尹氏,后者明白她的意思,欠身道:“臣妾一家是从别处迁来的,故而并不姓张,至于原籍在何处,双亲未曾细说,故而臣妾也不清楚。”

“原来是这样。”说着,林氏抬手轻揉着太阳穴,露出疲惫之色,琉夏见状,关切地道:“娘娘可是乏了?”

林氏点一点头,“不知是否昨夜没睡好之故,才坐了这么一会儿功夫,就有些身困神乏。”

听得这话,尹氏二人起身道:“既是娘娘乏了,臣妾们就不多打扰了,明日再来给娘娘请安。”

待得林氏点头同意后,二人屈膝告退,在经过韫仪身边时,尹氏脚步一顿,亲切地道:“杨妃可要去我那里坐坐?”

韫仪指一指旁边的鹿角海棠道:“才人盛邀,妾身本不该拒绝,只是妾身还得将这盆花送去给贤妃娘娘,所以……”她垂目道:“还请才人见谅。”

尹氏笑一笑道:“既是这样,那下次吧,到时候杨妃可不许再推脱。”

“一定。”在目送她们离去后,韫仪神色一肃,对林氏道:“娘娘怎么看?”

林氏展一展如蝴蝶翅膀的广袖,凉声道:“还用问吗,什么无师自通,什么偶遇箫师,分明就是在撒谎;再者,就算这件事她说得过去,那诗词歌赋,琴艺棋技呢?都是无师自通吗?那简直就是笑话。”

琉夏附声道:“可不是吗,若真如其所言,为何答话之前犹豫了这么久,分明就是在编话应对。”顿一顿,她道:“尹才人刚才说她们所住的地方是扶风郡华阴县的张家村,娘娘,可要奴婢派人去查探?”

林氏并未立刻回答,望了韫仪道:“你说呢?”

韫仪思忖片刻,说出一句令琉夏与计春意外的话来,“没必要去。”

琉夏不解地道:“既知尹才人那些话是假的,为何不查?”

“尹才人确实撒谎了,但仅限于萧技一事,在提及身世时,她说话的速度明显快了许多,而且很是顺滑,几乎没有犹豫或是停顿,所以……除了她们来京城的时间之外,应该都是真的,就算去查,也查不出什么来,这一点,娘娘应该也发现了。”

第五百七十章 薄赏

“不错。”林氏凝声道:“退一步说,即便是假的,也是事先就编派好的,太子早就派人去做了安排,岂会留着破绽给我们查。”

琉夏没想到短短一席话,她们竟看出这么多门道,“这么说来……岂非白忙一场,什么都没查到?”

吉祥黑白分明的眼珠子转了几圈,道:“虽然咱们这会儿无法证明尹才人她们是青楼女子,但可以将当中的疑点面呈陛下,以陛下之英明,当会派人去查。”

“你确定陛下真会去查吗?”韫仪这话问得吉祥一怔,不解地道:“为何不会,那可是……”

“猜测而已,无凭无据,就说两名正当宠的妃嫔出身青楼,陛下只会觉得淑妃嫉妒她们,意欲加害;到时候,尹才人她们再在陛下耳边吹吹风,这个罪名就更加坐实了。”

吉祥被她说得没了主意,“那……那要怎么办?”

林氏徐徐道:“找到实证,令她们无法抵赖。”

“可刚刚不是说……”未等吉祥说下去,林氏已是对韫仪道:“如今天下未定,在平定西秦之前,咱们大唐所控制的地方,只有长安及其附近,据本宫猜测,尹氏二人待过的青楼,应该就在这一带。”

韫仪点头道:“妾身亦是这么想,不过长安城内外,青楼这等烟花之地不少,一家家查过去,怕是要费不少时间。”

林氏神色坚定地道:“费时再多也得查,绝不能任由这两外来历不明的女子在宫中兴风作浪。”

韫仪在椅中欠一欠身,“妾身明白,妾身会设法调查,娘娘放心。”

林氏点头之余,又道:“本宫两位兄长都在长安当差,虽然官职不高,但应该能帮得上一些忙,明日一早,本宫就派人送信过去,让他们帮着你一道查,定要尽快查明她们身份。”

在她们商议之时,回到掖庭的张氏也正神色凝重的与尹氏说着话,“咱们与淑妃素无往来,今日她却无端请咱们去赏花,到了那边,又是让姐姐吹箫,又是问那些事情,依我看,十有**是怀疑咱们身份了。”

尹氏睨了她一眼,没好气地道:“这么明显的事情还用你说!”

张氏讪讪笑了一声,又紧张地道:“那现在要怎么办,她们既是起了疑,必不会就此罢休,定会追查下去;万一……”

“万一什么?”尹氏冷冷打断她的话,“太子殿下早就替咱们安排好了一切,凭她们根本就查不到什么,不过是徒劳一场罢了。”

“话虽如此,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毕竟……”张氏话音一顿,转而道:“总之我觉得还是应该想个对策,不能这般被动。”

这一次,尹氏未再斥责她,在屋中走了数个来回后,侧头道:“阿济。”

随着她的声音,一名内监走到她身边,“才人有何吩咐?”

尹氏在他耳畔一阵低语,后者一边听一边点头,待得尹氏说完后,他垂目道:“奴才都听清楚了,可要现在就去?”

尹氏道:“去吧,记着,这些话只能单独说给太子殿下听,不可传于六耳。”

“是,奴才告退。”待得阿济走远后,张氏好奇地道:“姐姐你让他传了什么话?”

尹氏冷笑道:“她们不是想查咱们的底细吗?那我就帮她们一把,让她们查个清楚明白,省得纠缠不休。”

一听这话,张氏骇然起身,脸色苍白地盯着尹氏,“姐姐你疯了不成,竟然帮着她们查自己,一旦陛下知道咱们是……是那样的出身,必会龙颜大怒,到时候莫说恩宠,恐怕这后宫之中,连咱们的立足之地也没有。”

面对她的言语,已经回椅中落座的尹氏神色平静无波,仿佛眼前说的这一切皆与她无关一样,直至张氏再三催促,方才淡淡道:“我没得失心疯,哪里会真帮他们,不过是给她们挖的一个陷阱罢了。”说着,她冷笑道:“正一品淑妃,哼,我倒要看看她有多了不起。”

两日后,拖了一个余月的封赏终于下来,此次李世民立下大功,众人皆以为李渊会大加封赏,岂料仅仅只是官拜太尉,再加两千食邑,除此之外就什么都没有了。

李世民对于恩赏是重是薄,并不在意,但刘文静、长孙无忌等人看不过去,几番上书,但不论是面奏还是上书,李渊对此皆是不置一词,全然没有再加恩赏之意。

刘文静只是一心想为李世民争得应有的恩赏,却不知,他所做的一切,已经令得李渊不悦;更不知,这份不悦,最终会为他招来杀身之祸。

韫仪自昭应宫归来之后,就暗自调查长安城内外的烟花之地,据查,大大小小的花街柳巷更有三十余处,按着对尹氏二人的猜测,加以排查之后,仍剩下十余家;韫仪画下尹、张二人的画像,交由林氏二位兄长,让他们一家一家的排查过去。

而在这段日子里,秦王府双喜临门,韫仪与长孙氏先后有了身孕,一扫半年前失去孩子的阴霾。

这一阵子的长安,可以说是建国以来,最为平静的一段日子,但长安以东的地方,却是一点都不平静。

李密与王世充前前后后交战六十多次,双方半斤八两,谁也没能占到便宜,但在这样长期的耗战中,李密的处境无疑更不利,尤其是在宇文化及那件事之后,他的瓦岗军虽赢,却也损失惨重。

他知道,为了一个洛阳,令大军折扣如此惨重,是不明智的,但他已经无路可走了,洛阳是唯一一个立足之地,且付出了这么多,要他现在放弃,实在不甘心。

若就此死耗下去,到最后谁输谁赢,尚是未知之数,但王世充不愿一直被围困于城中,他想要一举打败瓦岗军,解除其对洛阳的威胁。

李密虽然折损众多,但兵力仍有许多,但王世充不同,他手里能动用的兵力,比李密少了许多,且在长期的缠斗中,士兵因为总被瓦岗军围着打,以至于一听到“瓦岗军”三个字,就会心生怯意,甚至是厌战。

兵力不足,军心又不稳,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打败李密,谈何容易,但这一战绝不可避,王世充非泛泛之辈,在一番苦思之下,竟然真的让他想到了鼓舞士气的对策——鬼神说。

第五百七十一章 李密来降

王世充让亲信四处撒播谣言,说是做梦梦到周公,如果不去打李密,周公就会降下瘟疫,灭洛阳一城;一个人说,自不会有人相信;两个人说,也是如此;但当身边所有人都在说这话时,就由不得不信了。

不出几日功夫,整个洛阳城都在传这个事情,尤其是军中,可以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