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世帝女-第2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民脸色倏然一变,“你好大的胆子,竟然敢私自抄录陛下密信,你可知此乃杀头大罪!”

唐俭平静地道:“下官知道,但与信中之事比起来,下官一人的生死根本算不得什么。”说着,他起身双手将信呈给李世民,“请秦王过目。”

李世民盯了那封信半晌,摇头道:“不行,我不可以看,你走吧,我就当什么也没听到看到。”

“殿下!”唐俭激动地道:“您难道想要眼睁睁看着山西彻底沦为刘武周的地界,看我大唐京师重地,暴露在刘武周的眼中吗?”

李世民惊讶地道:“此话何讲?”

唐俭没有回答,只是将信再次递过去几分,这一次,在短暂的犹豫后,李世民接过了信,待得看完信中的内容后,他骇然道:“父皇想要放弃山西?”

“不错,陛下认为刘武周过于强大,而我大唐才刚刚建立,难与他争锋,故而放弃山西,守住长安!”

“可刘武周不是善男信女,他攻占山西的最终目的,就是夺取长安;一旦我们放弃山西,长安就会随时面对他的进攻,危机四伏。”

唐俭叹了口气,“陛下何尝不知这一点,可是四殿下、裴相、李将军,先后战败,陛下实在是没办法了。”

李世民摇头道:“就算是这样,也不能将山西拱手相送。”

“下官也是这般想,故而冒着被陛下治罪的危险,私抄了这封信。”说着,他激动地道:“眼下这种情况,只有殿下带兵出兵,方才能够夺回山西。”

“我?”李世民指一指自己,苦笑道:“父皇已经解了我所有职务,我又如何带兵出征?”

唐俭急急道:“其实下官看得出,陛下很想再启用殿下,只是不便开口罢了,只要殿下主动向陛下请缨出战,他一定会答应的。”

李世民黯然道:“我曾两次惹父皇生气,又哪里有脸再主动请缨出战,再说,父皇他会原谅我吗?”

“您与陛下乃是亲父子,哪里会有隔夜的仇,下官看得出,陛下心中还是很在意您的。”见李世民不语,他又道:“再说,殿下若是夺回山西,岂不是正好将功补过吗?”

“这……”见李世民有所意见,唐俭赶紧道:“殿下,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

他的话,终于令李世民下定了决心,狠狠一咬牙道:“好,我明日一早就上朝向父皇请缨出战,山西乃我大唐根基,就算拼了这条性命不要,我也绝不会让它落在刘武周手中!”

听到这话,唐俭暗自松了一口气,可算是完成李渊交待的事情了,他恭维道:“有殿下出战,必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翌日,阔别朝堂一年之久的李世民,再一次踏进了太极殿,主动向李渊请缨,前往山西前线,迎战刘武周。

早已经得了唐俭禀报的李渊对此自是不会反对,当即拨了三万唐兵给李世民,刘弘基、杜如晦、长孙无忌、段志宏随行出征。

得知只有三万唐军时,除去刘弘基之外,众人皆是露出不满之色,之前李元吉、裴寂等人出征时,所率唐军都在十万之众左右,这一次却只有三万唐军,未免也太厚此薄彼了。

听着身边众人的话语,刘弘基微微一笑,“少一些也好,更显得殿下用兵如神,相信待得我们得胜归来,殿下的地位将无人可以动摇,哪怕是陛下也不行!”

“得胜归来当然一切都好地,我就怕……”长孙无忌没有说下去,但刘弘基哪里会不明白他的心思,笑道:“你不是一直很相信殿下吗,怎么这会儿又担心起来?”

长孙无忌拧眉道:“殿下确实是天底下少有的带兵奇才,但总归是有个限度,不可能以一人之力抗千军万马。”

“你说的没错,但殿下现在并不是一人,还有我们与三万将士。”不等长孙无忌说话,刘弘基又道:“相信殿下吧,他一定可以再创奇迹。”

“我相信殿下,一如江都那次!”说话的是杜如晦,见他们这般说,长孙无忌虽仍有担心,却也没再说什么。

李世民抵达山西之后,决定进驻柏壁,此处位于汾水下游,是长安到太原的必经之路,可以说是咽喉地带,刘武周的后勤补给基本上都从汾水河谷路过,屯兵此处,就等于是刘武周就会如刺在喉,难受得紧!

与此同时,李世民从本来就不多的兵力之中分出一部分,威慑夏县,夏县守将吕崇茂原是唐朝的人,刘武周攻占山西之后,他便投降了刘武周,当真是一个毫无气节可言的墙头草。

夏县的兵力倒有三四万之众,奈何吕崇茂是一个没多大本事的人,再加上胆小,即使是面对一万人的唐兵,也不敢出战,死死龟缩在夏县之中,如此一来,李世民便无需有人背后偷袭。

安排好这一切后,李世民立刻发布文告安抚民心,宣布决不扰民,并且会全力恢复生产,让百姓们尽可安心。

之前李元吉不将百姓当人看待,想杀就杀,想捉就捉,而后,裴寂又丢下百姓不管,甚至还有士兵抢百姓粮食,令百姓怨声载道,对唐军极其不满,每遇有唐军来索粮,就将之藏起来,宁可让耗子啃光,也不肯给唐军;李靖之就是吃亏在这个地方,以致战败而归。

第六百章 决战介休

这份布告一出,再加上李世民严明的军纪,百姓对唐军又渐渐有了信心,开始将粮食主动送到军营之中。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真是一点都没错。

士兵布置好了,百姓也安抚好了,剩下的,就是与刘武周决一死战,不过说到底,李世民始终只有三万兵马,与如今士气如虹的刘武周比,实在是差了不止一星半点。

在与刘弘基等人彻底探讨之后,李世民决定用当初对付薜仁杲的法子,高筑墙,广积粮,以逸待劳,打一场持久战。

而在这个时候,刘武周正在想方设法攻克位于晋西的浩州,可以说,山西几乎所有地方都陷落了,只除了一个地方——洛州。

负责镇守洛州的是李仲文与刘赡,虽然四面围敌,千里绝援,但他们二人始终顶住了刘武周一波又一波的进攻。

在唐军连吃败仗的时候,浩州却创造了五战五捷的奇迹,牵挂住了刘武周大部分的兵力。

在李世民到达柏壁的一个月后,再次传来一个令唐军精神振奋的消息,唐军攻克了蒲坂。

李世民意识到,这是一个反攻的最佳时间,在经过周密的布置后,他与刘武周的先锋部分打了第一仗。

率领这枝先锋部分的,是刘武周手下大将宋金刚,后者是出了名的勇猛,但打仗仅仅靠勇猛是不够的,还要讲究战略与战术,在这一点上,宋金刚远远不及李世民,所以,他在最初的勇猛过后,开始蔫了,后备粮食不够。

在这种情况下,宋金刚虽然不甘,但没粮食就没底气,他只能选择撤退这条路。

这个痛打落水狗的机会,李世民自然不会放过,他率领五千骑兵,在后面追着宋金刚打,令后者憋屈的四处逃窜,真是叫一个惨。

一昼夜时间,李世民竟然撵着宋金刚追了整整二百余里,当中交手十余回合,而这仅仅只是开始,在短暂的休息后,李世民再次带兵追赶,竟是追了将近半个月,不论是逃窜者,还是追赶者,都已经疲惫不堪了,只在于,谁先倒下。

在这样的追逐中,刘弘基劝道:“殿下,您将宋金刚迫到犹如过街老鼠一般,已是大获全胜,没必要再追下去,毕竟士兵也是人,他们全部都已经疲劳到了极占为,继续下去,只会给部分带来损失,为大局着想,还请殿下止步。”

刘弘基的话,无疑说出了许多将士的心声,他们固然士气高涨,但半个月毫不松懈的追击,实在是太疲累了,已是到了他们的极限。

李世民望了刘弘基半晌,道:“先生当真认为,现在回头是最好的选择吗?”

素来足智多谋的刘弘基,在这一刻,被他问得有些愣神,回过神来后,道:“自然是如此,否则……”

不等他说完,李世民已是道:“先生以为,我们与刘武周相比如何?”

刘弘基思索片刻,道:“在用兵一道,刘武周不如殿下;但在兵力上,依然是他占优。”

“那就是了。”在刘弘基不解的目光中,李世民徐徐道:“宋金刚是刘武周手下第一大将,擒到他,就等于断了刘武周一臂,拉近我们与他之间的差距;另外,这次能够打败宋金刚,实在是有几分侥幸;若是就此放弃,待他缓过神来之后,我们拿什么再去败他?”

“我们累,宋金刚比我们更累,而且他们现在的想法,必是与先生一样,认为我们不会无休止的追下去,而这……正是我们的良机!”

“可是……”不等刘弘基说下去,李世民已是道:“我明白先生想说什么,但是先生,若是我们连这条路都走不下去,还有什么资格去走长安那条路?”

这句话问得刘弘基哑口无言,是啊,来日的长安之路,比眼下不知要凶险多少倍,而且根本没有退路。

在刘弘基心思疾转之时,李世民的声音再次在他耳边响起,“我知道继续追下去会很辛苦,但只有过了这一关,我们才能胜利,而我……也才有勇气去走长安那条路!”

良久,刘弘基重重点头,“我明白了,刚才之话,是刘某失言了。”

“先生也是为我与将士们着想,何来失言二字。”这般说着,他又道:“而且我们应该不用再追太久了。”

刘弘基惊讶地道:“殿下此言从何说起?”

李世民走到案前,指着案上地图的某一处道:“我料定宋金刚会停在此处,与我们决一死战!”

刘弘基凑上去细看,只见李世民手指之处,写着小小的两个字——介休。

他若有所思地道:“殿下何以敢做这般猜测?”

“过了介休,就是刘武周眼下的老巢,太原,不论是从脸面上来说,还是从战略上来说,他都不能让我去太原;所以,介休就是最好的决战地点,也是我们彻底赢宋金刚的最好地方。”

刘弘基赞许地望着李世民,今日的李世民已经与以前不一样了,至少……以前的他,不会对赢这般执着,看来……他是真的准备好了。

太子一心要除去秦王,甚至不惜作出种种卑鄙的事情来,却不知,正是他这番行为,为自己造就了一个最可怕的敌人!

一如李世民所料,宋金刚果然停在了介休,他率领两万人在介休城西门外列阵迎战,南北长达七里,煞是壮观,也就是所谓的南北长蛇阵;而李世民的手上,有五千骑兵,仅此而已。

宋金刚的战阵,或许在别人看起来滴水不漏,无懈可击,但偏偏,他遇上的是犹如战神一般的李世民;所以,这一战还未开始,他就已经先输了。

在这半个月的追击与对战之中,李世民早已经将宋金刚的性格给摸得七七八八,鲁莽,容易自满自信。

在交战之时,他让两名部将,分别带一千骑兵冲击宋金刚长蛇阵的南北端,这两端都只许败不许胜。

虽然部将对于李世民这个命令甚为不解,但他们对李世民有着无比的信任,什么都没有问就照着他的话去做。

第六百零一章 战神之名

在与长蛇阵交战后不久,两端的唐兵就开始溃败逃走,看到这一幕,宋金刚憋了半个月的恶气终于是吐出来了,李世民,你也有今日,哼,这一次,我定要你有来无回!

这般想着,他当即喝道:“将我将令,大军向前推进十里!”

宋金刚从来没想过,能将他撵得犹如丧家之犬的唐军,怎么在这会儿突然就变弱了;又或者,这个疑问曾在他脑海中出现过,但他太想胜利了,所以对这个疑问视而不见。

十里之地,意味着宋金刚的两万军队在出事之时,无法退回介休城中,这……正是李世民想要看到的。

在宋金刚离着介休城十里处,与前后端的两千唐军战斗之时,李世民率着三千精锐唐军,自北端绕到宋金刚的背后,一直到他们袭击之前,没有一人发现他们的踪迹。

当李世民自背后砍下宋金刚的头颅时,这一战的胜负就此落定。

宋金刚军队大败,主将被杀,士兵斩首三千,余者四散奔逃。

这一战之后,刘武周手中已经没有了多少兵力,而且他对李世民产生了极其恐惧的心旧,几经斟酌之后,他决定先放弃太原,投奔突厥。

一直以来,他就是靠着突厥才走到今日的,如今落难,第一个想到的,自然就是突厥,他相信,只要突厥肯派兵给自己,他一定能够卷土重来,东山再起。

刘武周将这一切想得太美好了,所以当突厥举起闪亮的刀锋时,还不知道接下来所要发生的事情,而他……也没有机会再知道了,人头伴着飞溅的鲜血落地。

刘武周——彻底成为了历史。

十二月十二,李世民率大军进至晋阳,刘武周的宰相杨伏念献城投降。

十二月十七日,巢灭吕崇茂等余党,收复夏县。

至此,山西再一次成为了唐朝的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