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华夏海权-第1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依克唐阿来担任盛京将军;总领东北满人区域的工业发展和新军训练。至于荣禄的西北练军吗?那自然是要冷和整编;调到山西和直隶;用于保证中枢的安全。

这样一来;在慈溪看来;这大清国的中枢与地方总算重新平衡了。这大清朝打赢了日本获得了赔款;而且又重新进行了权利分配。中枢比开战前有了更多的资源和军队;而北洋则被分成了数个实力几乎相当的山头;整个国家也开始学习西方工业;虽说慈禧对这工厂还是有些抵触;但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无论是所谓的风水还是世俗的传统;在这强大工业面前都是那样的一文不值。

但是随着李鸿章的部分让步;无论是帝党还是后党;都感觉到了外部压力大减;于是在没有了共同目标后;帝党和后党的内部矛盾开始突显。尤其是从北洋新分出来的袁世凯部与翁同龢建立了密切关系后;帝党有了依靠;这底气也足了!

要问袁世凯为何投靠光绪而不是慈禧;袁某人是这样想的。首先;袁世凯追求的绝对不仅仅是一个高位。而是要做到位极人臣!在北洋的时候袁世凯就尽可能的往上爬;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朝鲜;袁世凯做的都兢兢业业。但是现在呢;自从一个叫徐杰的海外华人来到北洋后;袁世凯以前的功劳和徐杰所作所为可是没法比的。而甲午战争过后;袁世凯更是因为“生病”而与军功无缘。这就直接断了他接手北洋的可能;而如果到了慈禧那边;即使袁世凯做的再好;他也无法和荣禄去比;一直做一名跟班可不是袁世凯的风格。

其次;对于自己的力量;袁世凯还是有自信的。荣禄的几万西北练军看上去威风凛凛;但是在甲午战争中表现只能有差来形容;自己带出来的一部分北洋旧军多少还是上过战场的;战斗素质和一溃千里的西北练军相比是占有相当优势的。而翁同龢等人给出的价格也确实不错;授予从二品顶戴;负责训练新军。更为重要的是;帝党那里只有他袁某人一支武装力量;由不得光绪不重视。

而如此一来;中枢的力量格局更加趋于平衡;翁同龢执掌户部;掌握着财政大权;现在又有了袁世凯和北洋分出来的部分人的支持;这帝党已经有隐隐做大之势。这不得不引起慈禧太后的警觉。现在;慈禧又怀念起原来的北洋了;至少在1890年前;李鸿章还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后党。即使李鸿章有些事情想做慈禧不允许;他最多也只是换个法子绕路走而已;并没有走到今天这步。

感谢书友山轻盈的打赏和书友冰封夜狼的月票支持。新人写第一本书不容易啊。给点精神鼓励也行啊~~~。

第二百九十七章 规划

北洋做出了让步;而中枢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些东西。那么徐杰去经略东北从原则上来说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那么剩下的就是徐杰打算管理那些地方;以及以何种名义去管理。以及具体的事情规划了。

以地方大员或者盛京将军的名义肯定不行;这是只有旗人才可以坐的位置。徐杰即使功劳再高也不行。而且无论是慈禧还是光绪;都不想让徐杰插手满人内部的事情。而如果没官没职的话;显然不行。

在这方面;李鸿章的优势就现实出来了;对于清朝官惩各位大佬的了解上;李鸿章可比这个徐杰这个穿越众了解的多得多。既然地方官不让做;那徐杰只能作为军官。好在老李还是把聂士成部交给了徐杰;而南洋和两广新军中愿意留在东北的也被划入到了徐杰麾下;而声势已足的徐杰所属部队也有了自己的名称;东北武卫军。

在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徐杰和东北地方势力的关系基本上是平行的。互不隶属名义上直接听命于中枢。地方上不会干涉武卫军内部事务。但是同时武卫军也不能干涉东北地方事务。而徐杰所部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区域。

第一块最重要的是辽东半岛;这里本来就是北洋实力所及的地方;所以徐杰从李鸿章手里接管这个地区一点问题也没有。而大连以及后世的本溪、鞍山和阜新也让徐杰想方设法弄到手中。

第二块则位于后世黑龙江省的鹤岗和鸡西地区;这里的煤矿和铁矿也是必须控制的;对于这胸制这些地区;徐杰有充分的理由。这里靠近中俄边境;一氮战;这里将变成战场;而现有的黑龙江将军所属各部战力不济;而且整个地区人烟稀少;只有先开发才有足够的力量抵御俄军的第一波进攻。而除了矿产资源外;徐杰还以军屯为名在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和黑龙江平原开荒种田。

而第三块则是在后世的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上。在这里徐杰贪图的并不是矿产资源和耕地;而是作为未来北洋体系的战马生产基地而建立的。不仅现在;即使到了1战;战马和驮马依然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是部队运输和机动的支柱;及时日本这个岛国;都在明治维新后建设了专门的马场。而德国等国更是有国营的军马基地。而在甲午战争中缴获的大量俄国西伯利亚马正好用来和内蒙古本地种类杂交;如果可以;徐杰甚至还想从英国引进英国重挽马。用来充实未来的北洋军马队。

第四块则是在后世的通化市和吉林市;前者自然不用说。通化的煤矿自然是重要资源。但是更重要的是同和和吉林将作为未来的铁路大动脉连接徐杰治下的第一区和第二区。辽东半岛处在大后方。肯定是作为工业基地而存在的。呼伦贝尔草原区则在侧翼提供畜牧产品和战马。而黑龙江区则是作为前线和粮食生产基地而存在的。而吉林区则是作为连接三者的交通线。

在徐杰的计划中;这些地方虽然总面积不大;最多也不过一省之地。不过都是东北的精华;无论是畜牧业、工业还是农业都可以形成一个自给自足的体系。除了每年需要上交部分利润外;徐杰完全可以自行支配。而对于朝廷来说;徐杰这些地方虽然要的多了点;而且要军政一把抓。但是在慈禧看来这些地方都是不毛之地;除了辽东其它和荒野没什么两样。给了就给了;而且原理满族聚集区。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地方彼此之间的距离都比较远;不用朝廷动手;一个个区域自己就被分割开来。如此一来最好不过。

地方有了;人也必须有;从哪找来足够数量的人力来建设这些地区着实有些困难。首先自然是东北武卫军的军人和军人家属;能来多少算多少;来者不拒。并且发放安家费。如果选择耕地则可以直接分到20亩左右的荒地。同时全国各地的因灾祸而流离失所的流民也是徐杰等人重点争取的对象。在地方官眼中只能带来麻烦的流民被北洋专门负责移民的官员集中起来然后在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运往东北。而这一手直接解决了大量的人力问题。

土地和人力都有了。剩下的就是资金和技术。资金方面除了李鸿章和朝廷从日本赔款中拿出一部分外。更多的还是来自于北洋体系内部的民间商人和南洋华人。除了对于本联盟内部的支持外;更多的人看重的是东北的前景。几百年来没有进行大开发的地方;有足够广阔的平原;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可是说是一个聚宝盆也不为过。再加上这里没有清国其它地方那样高的苛捐杂税和刮地皮的贪官污吏。盈利空间会更大;而且绝大部分资源可以当地开采当地消化;这也省了不少运费。

而至于技术问题和工业的建立吗?想要搞自主研发;清国当时真没有这个环境。为了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治下4个分区建设起来。徐杰唯一的选择就是从西方引进设备和技术。不同于洋务运动单独建立一个工厂或者一个船厂;徐杰需要的是持续不断的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至于到底选择那些国家和企业作为采购对象;徐杰必须再一次回到欧洲去考察一番。

当然;如此沉重的工作不是他一个人可以完成;他需要一个团队;这支团队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清国留学西方的幼童和新式学堂培养出来的人才组成的官方团队。这部分人将负责诸如兵工厂;船厂等需要政府投资的大型工业项目。而另一部分则是民间代表团;他们负责为民间企业采购相关设备和提供咨询服务。

这次考察不是一次性的;在徐杰归国后;徐杰将在欧洲各国设立专门的办事机构用来持续不断的为治下的企业提供技术和商业方面的情报;并根据国内需求在国外订购各种设备和原料。而这个机构被后世称为东北商会的组织开启了华夏大量引进希望先进技术的先河;无论是后世重工业企业还是庞大的民间财团;都与这个东北商会有相当密切的关系。

感谢书友山轻盈的打赏;以及书友流氓蛋蛋、海峡老头、闲读天下书的月票支持~~~。

第二百九十八章 马吉芬归国

“马吉芬先生;难道您不等徐大人回来后再告辞吗?”看着曾经的战友;杨用霖恳切的问道。自从甲午战争结束后;这些在北洋军中效力;经历过多次海战洗礼的洋员们立即被他们的祖国视为瑰宝;他们经理了整场战争;对海战肯定有更深的理解;而这对于各国海军来说无疑使最为宝贵的资源;实战经验可比那些在纸面上推演半天的来的所谓推论要靠谱多了。所以各国海军纷纷要求召回本国船员;而作为曾经的定远舰军官的马吉芬自然也包括在内。他将回到美国;成为一名巡洋舰的舰长。

“不了;林大人;您能来送我;已经是我莫大的荣幸了。徐大人有更多重要的事情要做;我就不麻烦他了。”马吉芬推辞道。其实在内心深处;马吉芬知道;包括杨用霖在内的北洋水陆二师对于美国在战争中对日本的支持十分的愤怒。虽说对于他这个一起奋战过的战友还算不错;但是现在从获得的各种情况来看;北洋对于美国的报复已经开始了。

“您还有什么话要说吗?我的朋友?”杨用霖问道。

“我只想问一句;北洋在意大利对西班牙的军售中到底扮演一个什么角色?而贵国与西班牙方面的接触到底又是什么性质?”马吉芬犹豫再三还是说出口了。

“正常的贸易而已;徐先生虽然和意大利方面关系良好;但是并不能决定什么;至于北洋方面答应西班牙人派遣军官去西班牙海军任职也是正常的交流。”杨用霖含糊道。

“可是您知道;西班牙和我的祖国关系正在日趋紧张。而这对美利坚合众国是不友好的表示。”马吉芬说道。

“英国人为西班牙人提供资金;意大利人为西班牙人提供技术和战舰;北洋只是派几个人过去。如果这艘算敌对的话;恐怕美国的敌人太多了。”杨用霖不满的说道。“对了;顺便说一句;您的国家对日本的支持让大清上下十分的愤怒;有句话叫出来混迟早都是要换的。我希望您能转告美国当局;美国不要把手伸的太长了。”

“好吧;我们不要说这些了。这都是国家意志;不是我们能决定的;只是希望我们以后不会成为敌人。”马吉芬叹了口气说道。

“可能;我们将在不久的将来在西印度群岛外的大洋上刀兵相见吧。”杨用霖心中说道。“但愿我们不会在战场上相见。不过我们永远是朋友;您对北洋舰队的贡献将永远不会被忘却;北洋舰队随时欢迎您的到来。”对于这个一起同生共死的朋友;杨用霖还是很尊重的;即使将来双方将在战场上交锋。

“对。杨。我们永远是朋友。”说完马吉芬与杨用霖紧紧的抱在了一起。多少年后。马吉芬成为了美国海军部部长后;他还经常和自己的儿子说起这件事情;这是后世华夏海军司令和美国海军部部长的第一次拥抱;而这次拥抱不仅仅代表着双方合作的结束。更代表了美西战争的准备工作进入了倒计时;美国尽一切可能整合自己的舰队;而西班牙舰队也在人员;舰船和港口设施上做最后的努力!

“马吉芬上校;您现在就是美国海军的上校了;我是美国海军奥林匹亚号巡洋舰的舰长罗斯中校;负责接送你回国。”罗斯笑着说道。半个小时后;看着眼前的马吉芬;这位美国舰长友好的伸出了手说道。

“您好。罗斯中校;我想参观一下这艘美国最新式的巡洋舰。”马吉芬礼貌的和对方握了握手随后说道。

“如您所愿;请跟我来。”说着罗斯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边走边介绍这艘在1892年2月才服役的战舰。“奥林匹亚号于1891年6月开工;92年11月下水。今年2月正式服役。该舰标准排水量5865吨;长104米宽16米吃水6。55米。全舰覆盖有穹甲;水平部分2寸;倾斜部分4。75寸;指挥塔5寸;首尾的炮塔有3到4寸的装甲保护;全部装甲均是新式的哈维硬化装甲。最大输出功率13500马。最高航速20节;但是在测试中曾经跑出过21。68节的高航速。”

“奥林匹亚号最引以为豪的是它的火力;首位双联装8寸炮塔可以保证火炮40秒一轮齐射;侧线有10门5寸炮。还有14门6磅炮和6门1磅炮;以及6个18寸鱼雷发射管;足够压制北洋的归远级战舰。”罗斯骄傲的说道。其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