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华夏海权-第4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蛩恪K栽诘刂泻V灰鼙3钟攵允值木萍纯伞�

虽然现在历史已经变得有些面目全非;但是在大战结束后;各大强国肯定需要休养;而华夏共和国也不希望持续不断的军备竞赛。所以签署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海军协议就成为了必然。而签署协议后;一大批旧战舰必然退役。按照当时一句玩笑话;海军协议击沉的战舰比任何一场战争中损失的战舰都多。到了那时候;徐杰可以确定;所有在1910年前的战舰都要被废弃;而即使按照现在华夏的标准建造14寸炮战列舰;到了那时候;和英美等国留下的战舰相比并没有优势。英帝那时候肯定会有15寸炮搭载舰。而美国肯定会有不弱于田纳西的战列舰。华夏海军质量优势何在?

所以经过一番考虑之后;徐杰认为等到4年后华夏海军再开工新式战舰的话;旧有的设计已经过时。华夏海军如果想要保持在远东的绝对优势就必须开工更加强大的战舰;而且做到一步到位;直接跳到15寸战舰!相对而言;徐杰认为9门15寸炮的战舰还是比装备有12门14寸炮的战舰更加合适。

而且从历史经验上来看;到了2战;优秀的15寸炮其实并不比16寸炮差多少;比如说意大利的m1934型15寸50l主炮;以超重弹和大威力而著称;除了火炮寿命有些短之外;其垂直穿深不亚于美国的16寸50lmk7型主炮;当然水平是肯定不如的。至于说继续重复火炮的把戏;把三联14寸炮炮塔换成双联16寸炮炮塔;这个恐怕是不行了;因为在条约中会规定保留战舰不能随意更换新式口径更大的火炮。这种手段可不是玩了一次两次了;英美等国再傻也不会上当的。

而且考虑科技难度的话;15寸炮在1913年后搞出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但是16寸炮可就没那么容易。要想搞出一款重量和性能都比较不错的16寸炮;从历史上看来;美国人是1913年开始设计的;到了1921年才装备。日本人是1914年设计的;到1921年装备。而英国人是1922年开始设计而1927年才服役!世界上第一流的工业强国都需要如此长的时间才能搞定;更何况华夏共和国呢?相对而言;15寸舰炮的要求就很低了;英国的mk1型15寸42l主炮从1912年开始研制;1915年就服役了。而德国是从1913年开始研制;到1916年服役;15寸舰炮研发时间是16寸舰炮平均研制时间的一半不到。由此可以看出15寸炮和16寸炮在1战环境下的技术差距。

由此可见;等到16寸炮出来再装备战舰显然是不可能的;华夏共和国不可能容忍十年不更新舰队。所以;最为稳妥也最为保险的办法就是晚几年开工;比如说1911年开工;然后在1914年左右服役;在这个历史位面上;因为各种科技的进度有所提前;所以在1914年服役装备15寸舰炮的战舰还是十分可能的。而这一级战舰将使用至少20年的时间;必须精工细作!

根据徐杰的设想;这艘战舰的设计几乎延续了现在已有超无畏的设计;不过是放大强化。同时对于一些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改进。从设计思路上来看;徐杰将这一款战舰同样定位为快速战列舰;航速肯定达不到战列巡洋舰高达28节的航速;但是在布局合理动力先进的情况下;在保持火力和防护的前提下达到25节到26节的航速还是没问题的。伊丽莎白女王号其实就是这个思路;不过因为设计问题让英国人搞砸了。但是思路还是正确的。

因为要作为华夏海军未来的中坚力量;所以这级战列舰至少要建造4艘;最多建造6艘;剩下的吨位则为未来的16寸战舰留下空间。按照徐杰的推测;因为德国的强化;以及美国更早的表露了倾向英法的态度。这个一战怎么也要比历史上打的时间长吧;在战争时期;所有的国家的军工研究进度都会比较迅速。如果1战打六年的话;恐怕在1战中;华夏就能顺势完成新的16寸舰的设计工作;并且开始建造。

而当这级战舰真正形成战斗力后;到那时候为华夏海军服务了十几年的龙兴级战列舰和龙泰级战列舰就可以考虑功成身退了。如果这个计划可以成功的话;那么至少在20年之内;华夏海军在远东的地位将是无法挑战的。

而就在处理完了海军的相关事宜后;陆军那边又有新的事情了;俄国政府同意继续派遣更多的官兵来到华夏接受训练;并且愿意大量采购华夏武器来武装俄队;而第二批人员的总数将达到8000人左右;在1908年5月间正式开始训练。而对于俄国的这个要求;华夏自然愿意接受。

感谢书友zhouyu1976的打赏;以及书友、我最爱赵云、一个男人在飘、不想死的小白的月票支持~~~~。

第七百八十八章 高尔察克和邓尼金

军种之间存在竞争;但是同时更存在合作;即使历史上最不合的日本海军和陆军不是也在太平洋战争中合作了几回?比如说扫荡东南亚;再比如说拼死卖血的瓜岛之战。在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之后;因为彼此之间的不熟悉以及待遇等问题造成的隔阂;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逐渐被冲淡;虽然在华夏的俄国陆军训练营中海陆军之间的争执甚至是打斗事件依然存在;但是在高尔察克和邓尼金眼中;这种情况已经很不错了;海陆军内部都经常斗殴;更何况军种之间呢?

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交流;高尔察克和邓尼金发现自己的部队都有各自的短板;而且两人充分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两人手下的5000名俄国海陆军精锐将是华俄军事培训计划中最为精锐的一批了;这批人至少都是班排级的指挥人员;而且拥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在交战过程中也都有一猩圈可点的表现。可以说俄国海陆军经过第二次华俄战争后;没被打死的精锐几乎都在这里了。

这些人在回到俄国后将作为基层和中层军官的种子;配合上从各地征调的老兵组成一支名为俄皇近卫军的部队;这支部队规模不大;但是装备精良并且配有超编的后勤支援单位;比普通俄国部队的机动性更强。他们的军饷和耗费将直接由英法两国负责提供;他们的武器也将是全套的华夏货。对这支部队的战斗力;无论是高尔察克还是邓尼金亦或者英法俄的高官都抱有很大的期望。

但是随后来的人员可就没这么好了;这些人员成分比较复杂;有上次筛选落选的人员;有新服役但是表现比较好的;有中层军官前来深造的;也有托关系走后门来镀金的。人员素质的残次不齐;这对于高尔察克和邓尼金来说十分的麻烦;而更麻烦的是。这回依然延续了海陆军之间的对立;海军的送海军人员;陆军的送陆军人员;高尔察克继续管海军;邓尼金继续管陆军。

对于这一批人员。高尔察克和邓尼金都不看好。成分太乱会导致管理困难;而且这些人员的素质明显无法和第一批受训人员相比。两人的得力助手不少要回到俄国领兵;队伍难管理了。人员繁杂了;自己的助手反而走了一批。再加上其中有不少“有背景”的人存在。自己这两个连将军都不是的军官可是感到亚历山大啊。如果他们属于混日子的人;那自然好办。但是可惜的是他们偏偏是干实事的人。这就让他们异常纠结。

于是;几乎可以用老死不相往来来形容的两人最终终于坐到了一起。而讨论的问题就是今后双方如何管理这些从俄国来的新人。这批人中有一些在俄界闻名的“纨绔子弟”也有一些被怀疑为某些“山头”的密探;对于这些帮不了只能帮倒忙的家伙;高尔察克和邓尼金是绝对不欢迎的;而且也是管不了的。于是乎两人想起了自己的金主;英法两国驻训练基地的代表;俄国官僚可以无视自己这两个小卒。但是对于背后的金主说的话必须仔细考虑一下。而且英法也有意思想让这支部队与旧俄军保持一定距离;毕竟现在尼古拉二世在台上大家都是盟友;要是旧有政府被推翻的话;是不是盟友就难说了!相对而言;一支终于协约国的军队比一支终于俄国的军队对英法更有利。

从补给和装备上英法已经几乎将这支新军和旧军隔离了;即使那胸到俄国的新军官兵。以他们为骨干带出的部队也将以独立身份出现在俄军战斗序列中;他们不从属于地方军队;而是作为一支沙皇近卫军的身份而存在。直接隶属于沙皇。而且英法甚至为这支部队衙了未来的最高指挥官。

按照英法的计划;这支部队将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高尔察克指挥的俄国皇家海军陆战队。他们的任务是组织德军对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进攻;以及作为一支战略预备队。而邓尼金则是作为一支战锄动部队。他们将作为一支奇兵不断的骚扰和打击德军。从原则上讲;他们会尽可能的避免和德国主力进行消耗战和阵地战。这对于没有大口径加农炮和兵力相对稀少的邓尼金军队来说是十分被动的;这支俄国陆军虽然精锐;但是人数不会太多;太多了;先别说英法花的钱要多;俄国陆军也不同意啊。当然;最为重要的目的是;一旦以后沙俄政府出事了;这支部队对内能够弹压英法不喜欢的各种力量;对外则继续扛起对抗德奥土的大旗;沙皇可以挂;但是战争不能停!

对于马卡诺夫和邓尼金的请求;英法两国深以为意;他们现在已经从物质供应上控制了这支军队;那么剩下的任务就是从人事任命上了。英法在等;等待第一批回去的受训军官做出一番成绩后;他们就会采取各种手段来为高尔察克和邓尼金造声势;让他们最终顺利接受这两支部队;并且可以拥有一定的地位。而现在;英法需要做的就是保证这支部队的“纯洁”性;随后得到本国政府授意后;驻训练场的英法军官私下暗示高尔察克和邓尼金两人;可以使用各种手段来“排挤”走他们不喜欢的人;只要不是太过分就可以。

让人想不到的是;伴随着这次行动的成功;高尔察克和邓尼金两人的私交开始逐渐升温;除了对对方人格和能力的认可之外;两人发现他们有相似的理想;有相似的做人准则。更为重要的是有一样的敌人。邓尼金的家乡靠近德国;而高尔察克呢?怎么说呢;整个俄国海军中现有的高层其实很早之前就把德国定位未来俄国海军最大的敌人;如果不是尼古拉二世一意孤行的话;甚至连马卡诺夫在内的俄国海军压根就不想跑过半个地球来和华夏海军较量。

随后;在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后;两人开始推动两支部队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海军人员偏重技术;对基础的步兵战术掌握比较差;你让他们当炮兵和技术兵种绝对合格;但是要是当步兵的话;表现就差劲一些;同样陆军是有足够多的步兵;但是精通技术的专业兵种则比较少。所以高尔察克和邓尼金认为他们有必要进行一下交流和培训;毕竟这对大家都有好处;而且以后双方是要独立作战的;军队中出现短板可不是件好事。

就这样;在两人的努力下;俄国这支新的武装力量开始迅速膨胀;并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变成了一支让各方都无法忽略的力量。

感谢书友zhouyu1976的打赏;以及书友、flay007和9527的月票支持~~~。

第七百八十九章 平静的日子?

“现在的日子很平静?不是吗?国内的一切都不如了正规;而国外也没有那么多争吵。似乎各方都很克制。”苏菁为徐杰沏了杯茶笑着说道。

“很平静吗?不过是辩雨前的宁静而已。之所以各方都不在争吵;是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争吵无法解决问题;真正可以解决问题的只有手中的刀剑。有这样一句俗话叫大炮是矫正边界线的最后的手段。很显然;世界上各国都已经准备放弃话筒而使用着最后的手段了。”徐杰回答道。

“这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吗?”苏菁好奇的问道。

“不可避免;战争这种东西;只要有一方决定要打;那就一定打得起来;而现在是双方都想打;打起来只是早晚的问题;双方都希望在对自己最有利的时间开打;在1914年前时间对德奥意三国最为有利。但是如果从1915年开始的话;时间将站在英法俄美一方。俄国正在快速的恢复元气;巨大的人口基数和广袤的土地让俄国逐渐变强。”

“相对于俄国;我认为美国更强大。其实美西战争中;美国的物质损失并不大;不过却扑灭了他们的雄心;让这个有着强悍实力的国家一直窝在美国而无法进步一拓展自己的空间。”苏菁顿了顿。“不过我喜欢这个结局。”

“不过是暂时性的;这不;现在美国又开始尝试着向外面伸出自己的利爪了。不过好在;美国的战备仅仅体现在海军上;他强大的工业并没有转化成强悍的陆军;而国内还是孤立主义盛行;即使两方正式开打;美国也绝对不会第一时间投入战斗;他需要时间来适应战争。”徐杰笑着说道。

“你还别说;跟我时间久了。你也变聪明了。”徐杰打趣的说道。

“你还别说;跟我时间久了。你也不再是根木头了。”苏菁麻利的反击道。“美国有没有打算先看看形势;最后站到胜利一方的打算?”苏菁随后问道。

“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