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华夏海权-第7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椒ǹ梢苑乐拐庵Ь拥谋撑选<词沟蹦甑牡四峤鹪谑セ牡陌镏笳蕉妨σ惭杆傧陆怠H绻刀矶邮且豢么笫鞯幕埃敲椿牡脑褪茄艄狻⑺趾脱希 毙旖苡行┎辉玫乃档馈�

“俄队和伊朗军队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俄队是一支有灵魂的部队。他们有自己的历史,有自己的辉煌,有自己成体系的战略战术体系,更重要的是他们有野心。他们会去学习别的国家的战略战术理论,会去学习对方的技术。但是他们不可能全套照搬。我们的军事体系也未必会适应俄国人的实际情况。而伊朗军队不一样。他太小了,他没有过去的传承和荣光,也没有什么野心,他们对自己的军事力量十分的不信任。所以我们不仅可以给他们装备,还可以伊朗军队塑造一个灵魂。这就是大队和小队之间的区别。也是决定一个国家能否最终成为军事大国的一个重要条件。”徐杰颇为感慨的说道。

“我们可以向俄国人开放华夏大部分的武器库。但是供应的装备按照造价和工时等因素给与一个总的限制,就好比我们吃自助餐一样。总量是一定的,具体要什么让俄国人自己选好了。”最终徐杰提出了一个看似玩笑的解决办法。不过细想一下的话。这样做也有合理性,俄国人最终还是要比华夏更清楚俄队需要什么样的装备。华夏陆军的战斗力优势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装备优势上,而华夏又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标准来武装大量的俄军,所以,让他们自己选择一个廉价的装备体系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而让徐杰想不到的是,俄国人对于这种具有“自助餐“特性的军援计划表示十分感谢。然后还没等华夏方面给出建议呢,俄队内部就开始了争论,而且据说争论的方式也不仅仅限定在口头上……。

俄国人确实有自己的思想体系,而且虽然战略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却依然能从现在的军事思想中找打一些历史上的痕迹。好吧,这应该是民族性,或者说俄事史遗留的问题。比如说,在这个位面上,俄队对于重武器配属的原则上还是倾向于集中到较高的编制上。这一点和历史上一样,从装备水平上来看,历史上德国部队的营连级所拥有的火力要远超过俄国,在团级和师级火力上则比较接近。而到了集团军级的水平上,俄队能集中的火力就要远超过德国了。(这里的比较方式可不是单纯看名称,而是看兵员数量,比如说德国的装甲师对应的应该是苏联的机械化军。而不是机械化旅。)

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单纯从装备数量上来看,无论是历史上还是这个位面。苏联陆军的重型支援火炮装备数量都不算充足。如果单纯看火炮数量,苏联军队拥有的支援火炮貌似确实比德国人强一大截。但是在光看数量的时候还要看质量,这个质量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火炮的构成,而另外一个方面则是火炮发射的炮弹数量。毕竟有的时候弹药供应会不足,进而直接影响火力发挥。所以最直观也是最准确的衡量一个国家在某个时期的火力水平的情况应该是火炮的投射量和投射的弹重,而不单纯是火炮数量!

如果分析德国和苏联2战地面火炮的弹药消耗的话,就可以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时间段以42年到45年为例。首先,先拿小口径火炮来说。德国小口径反坦克炮(37mm和50mm)一共打出了1700万发炮弹。而苏联的小口径反坦克炮(45mm和57mm)一共打出了4800万发炮弹。在这方面苏联有绝对优势。

然后是中口径火炮。这个分类就比较杂了,拿德国来说,不仅仅包含75mm和88mm反坦克炮,还包含75mm和的山炮和野炮,至于加农炮是否包含,这个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这里暂时算到里面吧。这个级别的火炮中德国人在这段时间里一共打出了10235万发炮弹,而其中口径最多的炮弹是火炮,一共打出了7900多万发。而苏联方面呢?从火炮一直到加农炮,苏联一共打出了8320万发炮弹。其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火炮,一共是8150万发。对比一下数量和质量,大家就可想而知苏联在这中口径级别火炮上的火力之贫弱了!数量差距不是很大。但是火炮对应对方的火炮,这个差距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口径再往上的话就要分开对比了,比如说德国人的榴弹炮一共打出了1850万发左右的炮弹,而苏联与之对应的同级别火炮为榴弹炮和火炮,一共打出了1410万发左右的炮弹。在这方面苏联人还是不如德国人,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是这样。

而最大口径的火炮,比如说德国的150和加农炮、重榴弹炮和臼炮重榴弹炮。这些火炮一共打出了193万发炮弹,而苏联与之对应的分别是br2型加农炮和重炮重迫击炮和重炮。这些火炮一共打出了201万发各种炮弹,在这种级别的较量中。双方的炮弹投射数量和质量基本持平。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如果仅仅算榴弹炮、山炮、加农炮的火力投射情况的话,德国要远远超过苏联。但是实际上双方的炮弹投射量苏联并不小于德国,那么问题出在哪呢?唯一的解释就是迫击炮,德国所有口径的迫击炮弹药消耗为7300万发,而苏联的迫击炮弹药消耗量为2。1亿发以上!而在迫击炮口径上,苏联也占据较大的优势,所以苏联人完全是依靠廉价的迫击炮才追平了双方的火力差距。

感谢书友zhouyu1976的打赏~~~。

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俄国人的窘境

虽然苏联人经过一番努力总算追平了东线的火力投射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因为迫击炮射程更近,而且苏联在榴弹炮方面口径偏小,所以火力投射的有效射程也会偏小,那么这些火炮想要发挥作用就必须尽可能推到前面,而靠近前线就意味着巨大的威胁,于是乎苏联的火炮损失量也会比较大,当然,这些都说的是那些中口径的一下的火炮和廉价的迫击炮。所以为了让手中以上的火炮尽可能的发挥作用,尽可能的在局部打出优势,苏联选择了将大量的支援火力集中到较高编制的办法,而这种情况也适应了苏联的实际情况。

在这个位面上,俄国比历史上更缺乏大口径加农炮和榴弹炮,甚至于连搞出一款性能优秀的远程加农炮都有些力不从心,原有技术体系被毁的七七八八是一个方面,无法大量生产是另外一个方面,这两个原因加在一起的结果就是让俄国人在8寸级别榴弹炮和6寸以上加农炮方面几乎是空白。不仅仅是集团军级的火炮被严格限制,而且就连级别的长身管加农炮也被严格限制,倒不是说技术不行,而是就目前俄国的经济水平很难大规模装备这种火炮。这些东西造价都比较高昂,华夏在现阶段无法大量提供。

和历史上一样,俄国人为了弥补火力不足的问题依然要依靠迫击炮。大量的迫击炮,这些武器结构简单而且造价低廉。火力投射量优秀。但是很快,俄国人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在制定计划中他们找不到足够的直射火力。虽然历史上俄国人给步兵配属的支援火力几乎都是迫击炮。但是并不代表部队进攻时缺乏直瞄火力,比如说各种isu和su型战车上装备的加榴炮甚至是榴弹炮。这些东东都属于那种打掩体表现比打坦克强多的东东。而且炮弹种类上,2战苏联坦克的榴弹数量也比穿甲弹要多一些。但是这个位面中不存在这个问题了。俄国人缺乏足够榴弹炮,比历史上还要缺!

面对这个窘境。俄国人的应对倒是干脆,2话不说向华夏询问有没有大量退居二线的步兵炮。这种弹丸投射质量和榴弹炮相似,但是初速低的可怕,射程也很近的武器和迫击炮相比唯一的优势就在于可以平射。而要是装上破甲弹的话,理论上在近距离也可以和对手装甲单位一搏。于是乎俄国人决定打包清仓华夏几乎所有的步兵炮库存。然后他们给这些火炮安上了各种底盘步兵炮被放在了卡车上,而级别的步兵炮则被安放在华夏用26型坦克底盘改出来的战车上。这些东西在后来的战争中为俄国部队提供了比较可靠的前线反掩体火力。后来俄国人也开始大规模生产这些步兵炮。

而在装甲部队上,俄国和历史上也有了很大的不同。相对于历史上俄国装甲部队庞大的数量。(好吧。数量上去了,质量却无法保证,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各种战车的构成比例。t34…76并不比德国的长管4号好用,而t34…85和is1、2的实际发挥也不如豹子)俄国人已经失去了大规模装备坦克的能力,同样技术和工业上的原因,俄国人的坦克现阶段只能依靠华夏取得。和历史上用海量的中型坦克淹死对手的战术不同。这个位面上俄国人珍惜他们的每一辆坦克,无论是轻型坦克还是中型坦克?至于重型坦克?抱歉到目前为止华夏并没有向俄国提供29型坦克的计划,虽然这款坦克在华夏军备库中已经准备被归到中型坦克中了。华夏在现阶段还没有让俄国人独当一面的想法。

而在航空装备和战术方面,俄国人同样摒弃了历史上以陆军需求为主的想法。这归根到底还是空军作战飞机的稀缺性。在历史上俄国空军的所有战术活动几乎都是围绕地面战斗展开。战斗机部队必须保证攻击机的安全,不可随意进出战区,不能随意追击远去的敌机。而地面攻击机部队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掩护地面作战。即使防御强如伊尔2的攻击机也在这种近乎刻板的战术思想制导下被德国人严阵以待的空军和地面高炮部队打的相当惨。伊尔2不仅仅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攻击机。同时也是死的最多的……。

更何况华夏在空军方面给俄国人提供的装备限制更多,一方面是华夏不想将最好的航空装备交给俄国人,而另外一个方面则是俄国人很难保养这些高技术装备,别的不说,单纯航空燃油方面俄国人就无法保证。华夏的飞机使用的航空燃油一般标号为100130级别的。而俄国人本土的航空燃油一般都是93级别的,品质上和历史几乎持平,但是却无法满足华夏飞机的要求。不是说不能用,而是说用了后对飞机的性能以及寿命会产生影响。劣质燃油会损害发动机,而你让这个位面的俄国人对类似r2600级别的发动机进行大修。也确实难为他们了。

别的不说,历史上的苏联比这个位面上的俄国强多了。但是航空发动机依然不如德国。液冷就不用说了,在量产机上德国人连美帝都不怕。气冷方面吗。虽然理论上俄国的ash…82fn发动机和德国的bmw801一个级别,但是前者却不如后者稳定。(前期的bmw801也有过热的问题,而据说后者到了后期依然有过热问题……。)如果说德国飞机中高空比较差劲的话,那么苏联的飞机中高空就只能用非常差劲来形容了。(一代神机米格3在出现的时候高空确实可以,那是因为他是专门的高空飞机。中低空很糟糕的,作者认为看一款飞机增压系统是否优秀,应该看他们的适合的空域广度。单纯的高空nb并不能说明什么。也并不实用。)

而这个位面上。华夏的陆基战斗机以英国人的莫林和狮鹫发动机为主,这么高大上的东西交给俄国人维护,也确实很难为他们了。至于未来气冷发动机主力。r2600和r2800型发动机就更别说了。后者可是堪称bug级的存在啊。除了技术问题外,俄国人的飞行员培训和储备更是个问题。从历史上来说。苏联后期能取得东线制空权不是靠着飞机产量,和飞行员素质更是没关系,而是因为英美两国在西线最终耗掉了德国空军的精锐。

所以俄国人就别想着让空军帮陆军扫地皮了,俄国人没那么多飞机更没那么多飞行员往对方高炮里送。装备的稀缺性让俄国人也不得不走精兵路线。所以被选出来的俄国飞行员种子将进入华夏的空军院校学习,而学习的内容以空战为主,俄国人的要求很简单,尽可能的保证本方制空权。空军的任务只是空战和掩护。对地攻击的事情就先放放吧。同时,俄国人也将接收少量的双发飞机。这些飞机中绝大部分都将是夜战飞机,兼顾对地攻击,作为一个大国,没有夜间防空力量简直是无法想象的。

所以俄国空军目前使用的发动机将是比较低端的r1830级别的,这种发动机性能很差劲,而装备这种发动机的f4f之流是肯定不如使用db601的bf109,更别说和后来的fw190比了,不过这种结构简单的单排气冷发动机却是最适合目前的俄国生产和技术水平的。所以华夏向俄国提供了这种简单发动机的技术资料以便让俄国自己组建一支空军。当然除了这些低端飞机之外,对于驻扎在华夏的俄国空军,华夏倒是可以提供一些高端飞机。毕竟前者是为了俄国的技术储备和保证俄国空军基本的飞机数量,而后者则是要为伊朗战争做准备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