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朝大老板-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历史上也还是有几位名人拥有两个妻子的,比如春秋时卫国大夫叔疾一宫二妻,西晋贾充有左右夫人,还有西晋的陈诜和程谅,北齐的魏收……不过这些人获得娶两妻并获得社会认可的过程都很曲折离奇,或是造反,或是遭遇乱世,苏游可不敢效法他们。

“陛下,黄门侍郎裴世矩请求见驾。”苏游正在忐忑不安向皇帝谢罪之时,内侍王义提醒了杨广一句。

“宣。”

064开源节流

“弘大不必多礼,快入坐。”杨广见裴世矩以礼参拜,忙摆了摆手,苏游见裴世矩进来,亦是起身行礼,依礼他应该往后坐才对的;不过杨广似乎并不在意座次,苏游与裴世矩左昭右穆,反倒是官职更卑微的苏游坐在了左边。

“不知弘大此来,对朕的计划有何看法?”杨广想着裴世矩此行是大概是回复昨日自己的议婚一事,却又觉得苏游在座有些尴尬,于是给了裴世矩一个让他别说这事的眼色。

裴世矩与杨广相处有年,哪能不知他的深意?于是把握在手上的玉佩悄悄地放进了袖子里,朗声道,“昨日臣听了陛下的意向,思虑良多,也有些不太成熟的想法。”

“哦?何妨说来听听。”杨广看着裴世矩很上道,他们昨天谈过改革内史省的事。

“如今内史令的请辞已经尘埃落定,又因年前内史侍郎虞世基和内侍舍人虞世南兄弟丁忧未回,所以看起来内史省人员有些不继。”

“是啊,如今内史令求去,侍郎又只有元津一人,舍人亦是只有区区四人,所以朕才有意将横波迁往内史省。”杨广无可奈何地说道。

内史省?迁?苏游竟然有一丝兴奋,不过内史省主要是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书抄写诏书的工作,比起将作寺更加乏味。

“陛下,臣举荐二人,一个是太常博士欧阳询,此人书法与内史舍人虞世南不分高下;还有去年的科举状元孙山,此人陛下是知道的,他正缺少一个证明自己和为陛下效力的机会。”苏游虽然知道这儿不是自己胡言乱语的地方,还是开口提了提他们的名字。

“现在朕为你的前途操心,你却为他人操心。”杨广笑骂道,裴世矩是他的近臣,两人算是亦师亦友。

“昨日陛下提议迁你为内史侍郎,众人皆以为不妥。”

“不妥不妥,微臣从七品之职,一下升到四品,实在是……。”苏游大急,突然的灾难和突然的惊喜都会让人进退失据,他甚至都没注意到自己的话深深地伤害了杨广对他的爱护之情。

“有何不妥的?不遭人妒是庸才,你有这个能力。不过朕需要你再次证明给朕看,所以,你从从五品的舍人做起吧。”

“谢陛下隆恩,微臣一定不负圣望。”话说到这份上,苏游还能多说什么?没有文采没关系,凭自己那两把刷子做个抄写员还是没问题的,最重要的领导的支持。

“至于孙山等人,朕会有所安排的,不过那种花边新闻,朕真的不想多看几次。弘大想是也看了今日的《东都新闻》?”杨广理所当然地问裴世矩,《东都新闻》年后的销量疯狂上涨,杨二借着这个势头把报纸的发行周期从五日变成了两日,逢双日就能看到最新的报纸,也因此这报纸很快普及到了官府和朝堂。

裴世矩知道杨广有所特指,点了点头后,又缓声道,“齐王兴办报纸的思路还是很不错的,据说如今《东都新闻》的发行量已经超过了十万份,报纸为朝廷上传下达,或是为商家广而告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过还是要认清它的负作用,不能让报纸成为朝廷的不可抗力。”

“其实这也很好解决,不要让《东都新闻》一家独大就行了,如果只有一个人说话,当然是他说什么就是什么,要是多几个人参与进来的话,群众们会用自己的思考来去伪存真。所以,朝廷也应该开办自己的报纸,并且鼓励商家自己创办报纸,当然,所有的报纸还是要在朝廷指定的框架内发行。那样,陛下就是一个规则的制定者,一定可以看到朝廷想要的东西。”苏游说出了自己的思想,也大有吐槽之意。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裴世矩摇了摇头,他的本意是想让杨广取缔报纸的。

“这个嘛,朝廷设立一个专门审核报纸的部门就可以了,咱们现在面临的是一个有法不依的局面,《出版法》早在三个月前已经制定好,缺的是只是这个出版审核部门。”有关出版署的建立其实杨广与齐王有过沟通,此时裴世矩听他娓娓道来,终是放下了疑惑。

“文化的输出应该成为主要商品,微臣建议,此次回访各国使者,还是该以文化产品为主。”冷场了一会后,裴世矩老诚谋国地说了起来。

“也不尽然,像扶桑这种不知天高地厚的夜郎自大之辈,让他们看看长矛和弓箭就好;至于突厥嘛,自然要上下其手,大陈文物的同时也要让他们看看咱们的文治武功。只是在花销上……。”杨广虽然有开创大业的雄心,毕竟还是过过日子的,所有的上层建筑都需要经济这个基础。

杨广自登基以来,这个王朝可谓风雨飘摇,先是与汉王一战,再而是征林邑、修东都、挖运河、下江都、开世博会……哪一项不是大费钱财?时至今日,文帝二十多年积累下来的家产早已让他败了个七七八八,他虽有雄心壮志,却实在是放不开手脚啊。

“臣愿为陛下打通西域,与西域胡人通商,增加朝廷赋税。”裴世矩见杨广为了钱财发愁,心里也不是滋味,杨广大把洒钱的无奈他是看在眼里的,但这种洒钱方式又打水漂不太一样,两年多的时间,大隋帝国多了一个如长安一样繁华的大都市,江南也日益稳定,今年更是万邦来朝……

“弘大,你才刚从西域回来……”杨广看着眼前这个两鬓已经斑白的肱骨之臣,他已经在西域呆了五六年,回到东都亦不到一年的时间。

“前汉‘寻源使’出使西域,十年不归,曾亦有此雄心,以报陛下知遇之恩。”裴世矩说到了张骞出塞,苏游亦是热血沸腾。

“陛下,臣亦有办法为陛下敛财。”

“哦,横波请讲。”杨广向来是相信苏游智慧的,何况他此时言之凿凿呢。

“陛下可以以保护善良黎民的旗号打击黑帮,然后顺手牵羊地把一些富商变成黑帮。”苏游娓娓道来,他那个时代里,有一个西南王便是先唱红歌后打黑帮赚取的声望,还有钱财。

“胡闹!这跟曹孟德掘墓,石季伦抢劫有何不同?”杨广听苏游如此建议,理所当然地斥责,他可不是那种为了成功就不这手段的人,曹操和石崇在历史上留下的可都是骂名。

“其实臣也知道这个想法不太成熟,先说这个其实只是为了对比微臣下面要说的办法。”苏游脑子倒也转得快,被杨广怒斥之后,立马又想到了一个骚主意。

杨广点点头,让他继续说下去。

“说到敛财,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是财呢?财,顾名思义就是财富。财富是积累所得,那敛财的手段无非两种——一是开源,二为节流。

比如说一个农夫,一年可以收获二十石粮食,可是他要吃掉十石,那么他一年创造的财富就是十石粮食,农民们创造的财富很少,但是量变却能带来质变,一个人看起来很少,可是十个呢一百个呢?天下最多的便是农夫,所以农民的力量不容小觑。

然后说到商人,商人依靠买卖来赚取差价,比如说从江都花一钱银子买的布拉到洛阳卖到三钱银子,他用自己的奔波赚到了这两钱银子,他们比农夫更劳累,也赚得更多。

说完农和商,就该说到士和工了,士是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而生的,他们创造的是无形财富,对社会对自己并没有获得实质的好处,出了声名;而工匠就更特殊了,比如说我发明的印刷术为读书人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他们又利用这大量的时间为社会做贡献,这么说的话我们为社会也是做出了贡献的,但我们却与敛财无关。”

“你这是在感叹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吧?”杨广故作佯怒,盯着苏游。

“非也非也。微臣只是就事论事,如果陛下愿意花一些代价鼓励创造的话,咱们这个民族一定会变成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民族,而财富则会源源而来。”

“老夫记得咱们现在讨论的是敛财。”裴世矩也插了一句。

“额,扯远了,下面我就进入正题。”苏游做了个抱歉的手势。

065借鸡生蛋

“我要说的这种敛财方式就是‘借鸡生蛋’,比如说去年夏天出现的钱庄模式,开办钱庄者除了信誉以外什么都不需要,登高一呼百姓的钱便都存了进来,他再放款出去赚取利益,既是稳赚不赔,又是源源不断,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不把对外战争看成是一场投资呢?”苏游说到钱庄,好像根本与自己毫不相干似的,深知其中底细的杨广也不拆穿他。

“投资?”裴世矩觉得自己的脑筋有点转不过弯来了。

“对,就是投资,我们把战争当做一场买卖来做,事实上最暴力的敛财方式,无过于战争。”苏游先定好了发言的基调,接着说道,“众所周知,战争的本质就是为了征服,为了让战败国纳征、进贡。战争除了消耗财富,同样能带来财富,不然我们为何要进行征伐,难道如武帝一般仅仅只是为了家仇?”

“当然是因为开疆拓土,不过你这么一说,开疆拓土无非也就是为了土地和税收。”裴世矩本来想举出汉武帝的例子的,但那似乎是个失败的典型。

“如果这一切以皇帝的名义,让富裕的百姓自己出资打这场仗,然后将掠夺来的财富根据出资的多少进行分配,那么百姓怎能不愿意打仗?百姓富了,国家也就富了,征伐的良性循环也就建立了。那么,不仅仅是提高了国家群体对于战争的积极性,更将利于将两国矛盾转移到百姓的身上……”苏游最后这几句说得有些小心翼翼,这个思想毕竟是太前卫了,他怕自己这话又不符合杨广的心意。

“不妥不妥,向富商集资进行征伐的话,不仅仅要把战功分给他们,而且会让百姓以为朝廷没钱打仗,会对我大隋失去信心。”杨广亦有他自己的考虑,既不为苏游的说法鼓掌,也不再责备他。

杨广说完话,裴世矩也沉思起来,似乎在思索苏游提出的这种“借鸡生蛋”地敛财方式的可行性。

“横波先下去吧,朕再好好想想。”还是杨广打破了安静,苏游正坐立不安,听他如此一说,赶紧起身告辞而去。

“弘大觉得横波此人如何?”待苏游退下,杨广与裴世矩又聊起了苏游。

“此人似出生牛犊,往往不拘一格,若是能引到正路,必是治世之能臣……。”裴世矩并没有说第二个“若是”,但杨广岂能不知?

“此次北巡以及东征的花销,怕还是要应在齐王身上。”杨广当然知道齐王的东都钱庄,其实他早就想过把这钱庄收归国有,然后以之为银根推行纸币了,如果纸币能被百姓认可,到时候还不是他想印多少钱就有多少钱吗?

“齐王很不错,只是听说齐王妃怕是不行了……”裴世矩本来想夸夸齐王的能力的,刚想出口却还是说起了八卦。

……

“陛下这是要架空我了……”杨二“啪”地一声把《东都新闻》一下扔到了桌案上,拿起茶盅喃喃自语。

“前内史令杨约辞职获批,鸿胪卿杨玄感抱病在家,归期遥遥;光禄大夫柳謇之暂为捡校鸿胪卿……”尚德看见杨二有些失神,赶紧走了过来,看见桌案上的报纸后,在心里默读出了首页上的这几条消息。

这些消息并不是什么新闻,尚德现在看到的文字甚至在几天前就已在官员中传得甚嚣尘上,可是这些消息堂而皇之地变成了文字,让人读出来的感觉就有些微妙了。

“柳内史即使做了纳言,即使做了太师,也改变不了他是殿下的人。”尚德解劝道。

杨二却只无奈地摇了要头,并不理他;他最近的忧愁实在是太多了,先是为年前北城贫民遭受雪灾的事情伤透了脑筋,接着便是一个多月来为了两会的安保工作操碎了心,甚至是妻子病重都分不出太多的心思来顾及,他以为这都是分内之事,只要能得到父皇的一个点头他就能心满意足了。

可是他尚未看见父皇的笑容,却接连看到许多对自己不利的消息,战略合作伙伴杨玄感叔侄看来是凶多吉少了,接着便是看到苏游势要一飞冲天,再而是父皇亲手交到他手上的长史将离他而去……。想到此,杨二不由心中悲痛:父皇啊,你这是要闹哪样?难道你这皇位是要传给元德太子那几个三四岁的孩子,还是要传给那个才临盆一个月的宠妃生的我的弟弟?

“殿下,苏先生求见。”杨二正在胡思乱想,尚德轻轻走了过来,出声道。

“快请。”说起来杨二与苏游也就两天不见而已,可苏游已非吴下阿蒙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