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01-1880集-第1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就是当下这一念,我们当下一念迷。第二念,第二念又迷,念念都是迷而不觉。你要记住,念念迷而不觉,念念那个迷没有一个是完全相同的,只可以说是相似相续,相似,没有一个念头是相同的,但是它相似。
  所以,我们很难发现它是假的,它不存在,它是幻有,它不是真有。有妄想分别执著它自然就现相,那就是能量变成了物质,物质现象是这么来的。如果念头没有了,这现象就没有了,就好像我们作梦一样。佛经常用梦做比喻,你看作梦那真叫一念不觉,梦境现前也是这么个道理,道理非常相似,梦境现前,一醒过来,梦境就没有了。佛告诉我们,十法界六道三途就是梦境。十法界里面一半,天道以上美梦,人道以下恶梦,这是事实真相。因此阿罗汉他只放下执著,妄想分别没有放下,三德密藏他只得一分。这一分什么?就是自在神通变化,自在解脱。他只得个解脱,而且解脱不圆满,就这么大的能力,并不圆满,法身、智慧完全没有。我们读了之后就无限的羡慕,六道里面四禅、四空天比不上。
  现在我们看经上讲的「声闻心住八解脱」,阿罗汉称为声闻,是听佛说法而悟道的,所以从声闻,听佛说法。这个八解脱,解脱是从果上讲的,因叫「八背舍」,修八背舍成功就转成八解脱。背是什么?背是背弃,舍是放下。你背弃的是什么?你舍弃的是什么?佛在此地也是略举几条,会学的人所谓是闻一知十、举一反三,这个道理要懂。你看第一条它说的「内有色相外观色」,你心里头有色相,这色相是执著;心里头没有色相,外面就没有色相。这先著了色相,所以你看外面的色相,现在怎么样要把它放下。「先观自身不净,皮肉脱落,但见白骨有八色光明」,这就叫我们来观察,观,这是观想,那你就去想。
  今天早晨彭林教授来访问我,他告诉我最近在河南看到一个古墓,坟墓,他说有个猪头是玉雕的,很大、很重,打开之后下面是个棺材。当然这个总是有几千年,古人的,看到中国古代的艺术。棺材里面这个人已经是白骨,骨头了,皮肉完全没有了,身上带了许多首饰,从头到脚,都是些珠宝,陪葬的,那个东西都在。从这些艺术品里面去看,中国古时候的工艺就达到很高的水平。这就是佛让我们去想,如果你有经验看到这个,你就想一个人死了之后,时间久了肉没有了,皮没有了,只剩一副骨头,你就会把身放下。前几天还有个人告诉我,在中国西北那边,农村里面很贫苦,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丢下老人跟小孩。听说有这么一家,一个老人,一个小孩,老人死了没有人知道,不晓得有多久。去看那个老人,那个老人也留了一副骨头,小孩没有人照顾,饿死了。年轻人顾自己,把家忘掉了。所以佛教我们修不净观,身体没有一样东西是干净的,是能够长时期保存的,不可能。我们想人断气之后,一、二天身上就发臭气,叫尸臭。神识离开身体之后,身体就会腐烂,时间久了皮肉就没有了,留下白骨,这都是事实真相。叫你了解色身,不要留恋色身,不要执著色身,无我相是这样修出来的,常作如是观,这是讲身。
  下面三句是讲心,妄想。「又以欲界贪欲难断」,贪欲里面就包括贪、瞋、痴、慢、疑、恶见,全包括在这里头,难断。「复以不净观观於他色等」,你看先叫你观自身,然后再叫你看别人。我如是,人亦如是,翻过来,人如是,我亦如是,没有两样。你才能够把身心放下,这个心就是贪瞋痴慢的心,放下,放下之后你就脱离欲界。脱离欲界你就在初禅,「位在初禅」,这初禅到色界天了,你能够把财色名食睡都看破。在这段里面你违背,就是违背欲界的贪恋色身、贪恋五欲,这是第一关。你不放下你就不能往上提升,放下之后你就向上提升,则到初禅,色界天。这个地方的放下,在大乘教里面讲它是暂时的放下,并不是真的放下,暂时放下。如果真放下他就证果,证什么样的果?初果,小乘初果。初果细说,三界八十八品见惑,跟初禅、二禅所讲的都相似。
  初果圣人他不执著身是自己,这个功夫产生效果,身不是自己,我相破了,四相只要有一个破,四个都破了。我相不可得,人相也不可得,众生相不可得,众生包括外面境界,众缘和合而生的。寿者相是什么?寿者相是时间,时间也不可得,也是假的。《金刚经》上说,「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这是菩萨,什么地位菩萨?《华严经》上初信位的菩萨。虽然位次很低,他的境界也不过是初禅,但是什么?他跟凡夫不一样,跟初禅天人不相同。初禅天人是定功伏住,不起作用,这个修行人他真断了,这个背舍他真断了,真的放下,所以他证的是位不退。他跟初禅天人不一样,初禅天人会退,初果跟大乘《华严经》上所说的初信位的菩萨他不会退。三种不退第一种位不退,他不会退转,他只会向上提升,在这个位次上。这里面讲的全是禅,学禅的人他学观想,常作如是观。
  我们念佛的人要不要修这个?念佛人不要修这个。念佛人修什么?念佛人修念佛,身心世界不要去想它。为什么?你要想到极乐世界去,极乐世界不是这个身,这个身不能带到极乐世界去,这你一定要知道,这个身要舍掉。到西方极乐世界是金刚不坏身,你生到极乐世界,你得的身相跟阿弥陀佛是一样的,具足相好。四十八愿给你讲的,你得的身是紫磨真金色身,是你怎么想也想像不到的。所以我们时时留恋这个身,那我们自己的真身就永远不会现前。我们自己真身是佛身,确实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对於这个身,当然你还是要照顾它,借假修真,不要太过分。太过分的时候,你对这个身就有贪恋,那就变成麻烦,变成累赘,你去不了。在这个世间你的寿命到了,如果你过分爱惜你的身体,你也不会去投胎,不是六道轮回吗?你不愿意去投胎,为什么?你爱惜你的身体,那变成什么?叫守尸鬼。就是你的中阴身老是盯在你坟墓里面,舍不得离开身体。当然他不会永远守住,也许守个几年他明白了,也许守个几十年,确实有几十年的,这么一种情形,我们不能不晓得。所以,常常要想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就真的能放下,真的不要再执著了。这是八条里面第一。
  第二「内无色相外观色」,这跟前面就不一样了。前面是内有色相,通过第一个背舍,他到第二,提升一级,他内无色相,不再执著色相,但是外面还是有色,外观色。「为入二禅,已灭内身色相」,这个灭不是说身相不要了,不是,没有执著身的念头,就是不再执著内身色相的念头,没有这个念头。这个念头没有,给诸位说,人就不生病了。你就晓得初禅还会有病,不小心的时候,到二禅不会生病了,为什么?生病是身他才有病,没有身哪来的病?总记住佛陀一句重要的教训,「一切法从心想生」。你有身你才有苦,你有念头你才有忧喜,有苦乐忧喜的受,这是三界众生的受。这是真正有行、有功夫的人,他到二禅,这是已灭内身的色相。
  但是下面说「又为欲界贪欲难断,犹观外色不净之相,位在二禅」,这是讲地位。前面是为入二禅,你要做这样的功夫,这是真正在修行。我们对於自己的色身,对於许许多多的贪欲,真的是此地所讲的难断,难断要断。此地所讲的,多半是小乘所修的,大乘人修行不一样,为什么?大乘人心量大。虽然是凡夫,他有慈悲心,他有为众生的心,他能将自己的福报舍弃,帮助需要的众生。这是大乘修行跟小乘修行不相同的地方。
  我们要怎么修?从前我在初学的时候,章嘉大师教给我布施,欢喜布施。念念当中都记住帮助众生,特别是现前众生,太苦了。什么原因苦?我们现在明白了,迷失自性,不明了诸法实相,苦从这里生的。然后你就晓得,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要用什么方法?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一生所作所为、所学所教的那就是。要教化众生,这是真正的无量功德,真实功德。我们看中国、外国古圣先贤真正觉悟了,他在这个世间选择哪个行业?全是选择教学。教学这个工作是觉悟人干的,没觉悟的人他不会搞这工作,为什么?这个工作收入很微薄。不像现在,现在是国家订上制度,教职人员他定的有薪资,从前没有,民国以前都没有。
  所以,一个教书的,一个医生,这是非常清高的职业,只有付出,没有争取的,只有自己付出。别人报答你是随意的,富裕的人家多送点供养给你,逢年过节送点礼。贫穷人家,甚至於完全没有能力来供养老师的,老师还是要教;贫穷人家付不起医药费,医生还是要帮他治病。所以,这两种人在社会上是受人尊敬的,受大众爱戴的,因为他们真有爱心,真正是为了救人,不顾自己,从前旧社会跟现前不一样。大乘佛法里面他懂得,他用的方法跟这个不一样,自己没有积蓄,有多少舍多少。可是一定要知道,这也是法尔如是的业因果报,愈施愈多,果报是这样的。你施财得财,施法得聪明智慧,施无畏得健康长寿,愈施愈多,但是怎么样?愈多愈施。要学释迦牟尼佛、要学祖师大德,绝对没有积蓄,不可以积蓄,为什么?迫切需要帮助的人太多了。在现代的社会,现在社会的特色是科学技术,如何利用科学技术帮助众生觉悟,这就跟诸佛菩萨走同样一个方向,同样一个目标,这是正确的。除这个之外,扶贫、救济是附带的,主要一定是从教育下手,目标那就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就没有错误。
  再看第三段,「净背舍身作证,已弃外色不净,但於定中练习八色光明,净如宝色,乐渐增长,遍身怡悦,位在三禅」。所以三禅是六道里面的极乐世界,三禅人最快乐的,为什么?他得到清净心;换句话说,他的功夫可以做到以身示现为大家做好样子。所以世出世间法,不在知解,在笃行,你要真干才行;你知道很多,理解很多,自己没有去做,这不行。不但不能帮助别人,也没有办法自己得真实受用;而且实际上讲,自己得真实受用,自然就帮助别人,这个道理要懂。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就会真干。
  学佛从哪里学起?古时候祖师大德教我们,从持戒做起。世尊在入灭之前告诉我们,佛不在世,我们认哪个做老师?佛没有指定人,佛只是叫后世学佛的弟子们,「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为什么以苦为师?你能够放下色身,你能够放下贪欲,道理在此地,所以叫你以苦为师。以戒为师那是基础,那是根本,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慧开之后烦恼才能够转过来,转烦恼为菩提。慧不开转不过来,定,定能伏烦恼,慧能转烦恼。给诸位说,不是灭烦恼,烦恼灭不掉的。自性里面的功德,怎么会灭得掉?这个道理要知道,就转变了。你看法相唯识家所讲的,转八识成四智,如果八识断掉,四智没有了。只是转变,转八识成四智,转烦恼成菩提,是这么个道理,没有智慧转不过来。
  智慧是本有的,不是学来的,学不学没关系,这个道理我们现在很清楚。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样子,他去求学,学了十二年;惠能大师给我们做样子没有学,没念过书,一天没学过。所以智慧是自性本有的,佛在《出现品》里面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是你本有的,不是学来的。只是现在有妄想分别执著障碍住了,障碍它就变质,变成什么?变成烦恼。有定功把烦恼伏住,它不起作用,伏久了智慧就开了,知道智慧是自性本具的智慧,不是学来的。
  你明白这个道理,你才晓得戒律重要,不可以疏忽。戒律从哪里学起?从《弟子规》学起,如果你轻视《弟子规》,你这个戒永远不能成就。没有戒,定慧永远没有指望。听经听得再多,那不是真智慧,那就是祖师常讲的知解之徒。你对佛法听得多,你研究很多,你知道,你了解,你自己丝毫受用都得不到。每天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是生烦恼,还是妄想分别执著,丝毫都没有减少,那有什么用处?真正的功夫就是惠能大师所说的,这是真话不是假话。人家拿著经去向他请教,他说我不认识字。你不认识字,你怎么懂得意思?他说懂得意思跟文字不相干。这是真的,懂得意思是智慧,一看就明了,一听就懂,不需要研究,不需要学习的,得真受用。他心永远是清净的,决定不起分别执著,这是菩萨。如果再更进一步的话,根本就没有起心动念,那是佛,那比菩萨高。菩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