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褪墙涠ɑ廴б淮瓮瓿桑枚辆姆椒ɡ葱蓿馐嵌灾斗肿樱苑直鹬粗胫氐娜耍飧龇椒ㄓ行АH绻敕直鹬粗岬娜耍惶不队媚越睿幌不队盟伎迹裁炊己茫憬涛以趺囱揖驮趺锤桑罘鹁托校∥裁矗克鲜担鲜的罘穑谐删汀V斗肿又蓝鞫嗔耍焕鲜担惶斓酵砗悸蚁搿=棠愣辆枚辆飧龇椒ǎ淹氪虻簦媚惆严氲姆段跣。拖胝庖徊烤�
选经不要选太大,在今天最适当的,《无量寿经》,分量确实不多也不算少,这个本子好。有时间,一天念它个五遍,念它十遍,这修行。念到熟透了,大概从头到尾念一遍,四十分钟可以完成,两个小时可以念三遍。念一遍就是戒定慧三学修一次,念两遍就修两次。开头刚刚念的时候,念一遍大概需要两个小时,三个月之后,大概一个半小时。半年之后顶多一个小时,熟了。一年之后,我预计的话四十分钟,一生不间断。念上个十年、二十年准有悟处。
夏莲居老居士说得话好!他这个功夫上还要加一层,三年不说话。你只读经,想经里面的意思,这个世出世间什么都不要想,一句话也不要说,他说你一定会开悟的。这个话我相信,定!《楞严》上讲得很好,「净极光通达」,人心真正到定了、到净了,就生智慧,「光通达」是生智慧,就是开悟!夏老的话不是假话是真的。我们如果真的肯学,依照祖师大德、善知识的教诲勇猛精进,每天时间不空过。古人常讲修行人「寸阴足惜」,一寸光阴都应当要爱惜,不能空过。寸阴是短时间,古时候没有钟表,时间是看太阳照的这个影子。你看太阳照的,或者树的影子,或者房屋的影子,它会移动,移动一寸很短的时间,古人爱惜光阴不敢空过。真正的修行人,确实一分一秒都不空过,无论在什么境缘当中,他功夫不间断。
我们修念佛法门,念佛法门里面,著重在佛号不间断;教下,著重在观想不间断;天台,摩诃止观;《华严》,法界观,这叫真用功,不为境界所转。如果不会用功决定被境界所转,被境界所转的是凡夫,无论你修学哪法门,你功夫不得力;功夫得力不会被外境所转。所以,常常读经,常常听经,常常提起观照功夫,念佛的人提起这一句六字洪名,也是属於观照。观照到诸相无相,你就很得受用,这个时候你会跟诸佛菩萨一样,会善巧应用这个幻相,帮助一切众生觉悟,那就是我们一般习惯上常讲的无量功德。我们说无量功德,在他,在他还没有起心动念,真实功德。我们起心动念,在这里赞叹无量功德,他自己本身没有,没有就是跟法性合而为一。法性无相,法性无作,法性无想,法性无说,法性本来无一物。所以古人讲「说似一物即不中」,怎么说也说不像,也说不出。「言语道断,心行处灭」,那就是法性,那就是见性。下面第四个名字。
【或名可欣乐。】
这是形容你证得、修行,证得究竟圆满的菩提涅盘,可贺可喜,你自己法喜充满。我们世间人喜怒哀乐是情;换句话说,是冲动,我们讲感情的冲动。或者我们用现在科学上的名词,感情的波动。这个动是妄动,法性里面如如不动,所以他是真的,只要是动就不是真的。九法界、三途、六道都在动,像海水一样大风大浪,但是你要知道风动、浪动,水动不动?水不动,水随著风起伏,它本身并没动。水还是水,水是真的,波是假的,你细细想这个意思,不动是真的,动是假的。没有风的时候,风平浪静,水是平的,那是水,被风吹起来它还是水,细心冷静去想想这个境界。
所以是动中有不动,不动当中有动,动静不二。你从观海,观浪潮起伏,你在这里头去看,看动中不动,不动中有动,然后在这里头体会到动静不二,动静一如。观海潮会开悟,观海潮也在那里观照,也在那里用功夫,破迷开悟。从这一个现相,你就能引申到所有一切现相无一不是。在我们自己本身上,我们的法性不动,我们法性就像水一样,水随著风动,我们法性也随风动,风是什么?内里面的烦恼习气,外面的诱惑,这是风。外面一诱惑,里面烦恼起现行,风动了,法性随著它动,随顺烦恼习气,随顺外面境界。它只随顺,法性动了没有?没动。法性遍一切处,水遍满大海。所以,真相大白,契入境界,自己功德圆满了。『可欣乐』,这个「欣乐」里头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
诸佛菩萨看到欢喜,为他祝福,诸佛菩萨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这个妙不可言。那我们想,如果没有动怎么能表达欣乐?怎么能表达祝福?我们凡夫总得要有个意思表达。法身菩萨境界里头没有,这是真正的欣乐。孔老夫子在《论语》里头,开头给我们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那个还有情识在波动,但是他不是受外面境界影响,但是也不能说不受外面境界影响,为什么?学而时习之,学是圣贤的教诲,习是把圣贤教诲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真正得受用。就好像我们学佛,入佛境界,得受用,我们常讲法喜充满。法喜充满不是像一般说狂欢,不是!手舞之,足蹈之,不是!法喜怎么表现出来?不是形色表现,但是有!有什么?现在人讲的磁场。他的磁场真不一样,无论什么人接近他都感觉得很舒服,都感受他的气氛;我们中国人讲气氛,外国人讲磁场。这就是孔子所讲的「不亦悦乎」,你要很细心才能体会得到,粗心大意体会不到。
所以,真乐,他里头没有情识,没有情识的乐,我们没有法子体会。这个道理不难懂,为什么?我们没有见性,我们无量劫来一直到今天,还是情识用事,情识里面我们习惯了,离开情识我们就茫然无知。法性里面的事情,就是佛菩萨给我们讲,我们也听不懂,没有法子体会得到。这个事情,只有长时间接受佛法的薰陶,时间久了,长时薰修自自然然契入。诸位,你要听懂这一句话,自自然然,这里头怎么样?不能加一点意思在里头,如果加一点意思在里面就是障碍,你就不能契入。不但不能契入,你不能了解,他那里头的乐,你不能了解。不加丝毫意思在里头,你明白了,你明白之后,你也说不出来。古德常讲「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们喝一口水,人家说这个水烫不烫,只有你自己尝到才晓得,你要不尝到,人家说热、说烫、说不烫,你都没有办法体会到。充其量你知道个彷佛,你绝对不了解真相,真相必须你亲自去尝一口。见性的境界亦复如是。你必须自己明心见性,把见思烦恼舍弃掉,尘沙烦恼舍弃掉,无明也得断一品,你入这个境界才真正尝到。
这里所讲的是如来究竟果地上的境界,这个「可欣乐」是佛的快乐,我们怎么会知道!说个老实话,初住菩萨的快乐我们都不知道。别说初住,阿罗汉的快乐,我们又何尝知道,这是佛在经上常常赞叹的。世尊赞叹到离苦得乐,常讲有如阿罗汉得漏尽定,阿罗汉的无想定、漏尽通,我们没法子想像,那不是我们的境界。在《华严经》里面我们读了、听了,都是法身菩萨的境界。「四谛品」里面说这么多东西在里头,本来我们认为「苦集灭道」很简单的,到这个地方才晓得无量四谛,不是那么简单的,确确实实任何一法都圆圆满满含摄一切法。
我们晓得性德本具无量的法喜,我们不是想离苦得乐吗?这是真乐。在这里我们得到这么一个讯息,虽然这个乐距离我们非常非常遥远,但是不怕,我们认真努力开发,知道性德里头有!性德里头没有苦,苦是迷里头生的,是虚妄不实,乐是真的。常、乐、我、净,这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常」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增不减,不一不异,常;「乐」是此地讲的可欣乐;「我」是自主,是主宰,是自在;「净」是清净不染,世出世间一切法决定没有染著。自性本有,我们应当要开发,开发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念佛往生净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统统现前。那不是自己能力修到那个功夫,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是缘,真正的因是我们自性本具。自性里头没有,阿弥陀佛加持也没有用,这个道理要懂。好,今天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一一七卷) 2003/10/14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117
诸位同学,请看四圣谛品,邻次十界,苦灭圣谛第五句看起:
【或名坚固。】
这是如来究竟果地上的德号。往年,我们学习《大佛顶首楞严经》,「首楞严」是梵语,意思就是究竟坚固,是清净寂灭、究竟涅盘的别名。我们看到这个名词,就会想到这个世间,实在讲,这个世间包括十法界,十法界里面找不到一法是究竟坚固的。有情众生有生老病死,无情的众生,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一切自然的现象刹那变化不住,永远没有停息的时候,所以在世间,『坚固』两个字有名无实。修道的人、见道的人、证道的人,他知道,这个世间有没有「坚固」?有。只有一样东西真的是究竟坚固,那是什么?法性,也就是说一切万事万物的本体。在佛法里名称很多,称为法性,称为真性、真如、第一义谛、清净寂灭、究竟涅盘,名称很多很多。「四圣谛品」里面苦灭圣谛,所有的名称都是究竟坚固。凡夫不知不觉,对这桩事情迷於法相,迷於生死,在没有坚固里面误以为有坚固,不可得里面误以为有可得。所以,起惑、造业,变现成虚幻的果报,六道轮回是梦幻泡影,十法界还是梦幻泡影,误以为这是真实。
菩萨修学证得如来果地,才知道真的有真实,真有坚固之体,有坚固的相,有坚固的作用。世尊教导我们,诸佛如来应化在世间,教导我们的都是这桩事情,希望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证得究竟坚固,觉了现象的虚幻,然后才在一切万象之中得大自在。这个自在就是受用自在,决定没有执著,决定没有分别。这里面的事理、性相,在这部经上讲得太多了。第六句:
【或名上妙。】
这个名字也非常非常之好。「妙」是微妙,微妙到极处称为『上妙』,这些都是大涅盘的别号。我们在开经偈里面读到的,「无上甚深微妙法」,这句就是讲的如来果地上的境界。说如来果地,我们一定要晓得,那就是说我们每个人的自分,一切诸佛如来有,我们也有,我们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无二无别。差别在哪里?差别是他觉,我们不觉,差别在此地。所以,法身菩萨、诸佛如来,他们所过的生活是彻底大觉的生活,我们六道凡夫所过的生活是迷惑颠倒的生活。这点总要搞清楚,总要搞明白,什么时候我们回归到「坚固」,回归到「上妙」,我们的学习就圆满了,世间法说毕业了。
自己圆满之后,自自然然会去帮助没有觉悟的众生,为什么?这个时候知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就如同这个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就像我们一个人的身体,全体,所有一切众生是我们身体里头的细胞,比细胞更小的原子、粒子,佛法里头术语讲微尘,最小最小的物质单位,一个人就是一微尘。这一微尘迷了,这一微尘出了问题,我们要不要帮助他恢复?譬如我们的手,这个地方麻木了,麻木是出了问题,他迷了,他在造业,我们是不是要好好去照顾他,帮助他恢复健康?就这么个道理。
要知道整个宇宙是我们的法身,佛经上常讲的「清净法身」,是一体。因此这个宇宙里头,无论是哪个世界,无论是哪个众生出了问题,就像我们身体上的一个微尘、一个细胞出了问题,自然,没有条件,没有任何条件,自然是要帮助他恢复,一个道理。现在一般人自私自利,只有自己,排斥别人,毛病!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迷而不觉,不知道宇宙跟自己的关系。所以,圣贤人的教学,我们常讲教什么东西?教三桩事情,第一个,教人明了人与人的关系;第二,教人明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第三个,教人明了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这三个关系搞清楚,才知道是一不是二,一而三,三而一,你的爱心,你的关怀,你的照顾,自然就遍虚空法界了。
在西方宗教里面,神爱世人,上帝爱世人;在东方佛教里面,大慈大悲,仁慈博爱。这都是对於宇宙原本是一体的认知,这才是究竟坚固,才是上妙,无论从体、从相、从用。神圣的教学,目的在此地。真的觉悟,真的明白了,受用无有穷尽,无有边际。示现在九法界只有一桩事,帮助一切众生觉了,帮助一切众生觉悟明了,了解事实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