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深宫实录-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镜台,妆罢暂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唐太宗怒气全消。徐惠矜
持而幽默的性格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代后蜀宫中有位来自四川青城女子费氏,文才与美色并秀,入宫后得
宠于后蜀皇帝孟昶,进封为花蕊夫人。花蕊夫人善写宫词,作品有上百首。

金代有位叫李师儿的少女,全家因罪没入宫籍监,宫籍监是奴婢服役的
场所,后来李师儿以监户女子身份入宫当了宫女。当时的皇帝金章宗喜诗、
重文教,他命宫中教官张建教宫女们读书。教书时,宫女们居帐内,教官居
帐外,只能闻其声,不能见其面。在这群学习的宫女当中,李师儿学得最快、
最好,尽管隔着一层青纱,教官张建从声音上知道李师儿最堪造就。金章宗
很关心宫女们的学习情况,他问张建,宫女中谁学得最好,张建禀告:“就
中声音清亮者最可教。”这个声音清亮者就是李师儿。章宗令把李师儿召来,
经过考查发现,李师儿的文才正合自己的兴趣,于是大加宠幸。日后,他们
经常在一起和诗对句,其乐陶陶,不久,李师儿被封为元妃,地位仅次于皇
后。

明世宗时,庄妃王氏最初入宫为宫女,许久未引起皇帝的注意。后来王
氏偶作小诗,传到皇帝手里,诗中有句“风吹金锁夜声多”,令嘉靖皇帝击
节叹赏。王氏由此得“幸”,宠冠后宫。

除绝色、技艺、才学以外,个性也是颇能吸引人的因素。帝王们习惯了
宫女娇羞、怯懦,而又渴求的共同性格,也厌倦而渐渐不屑于理会。个别宫
女出人意表的言行,却能引起皇帝的兴趣。

晋武帝选宫女时,少女胡芳以良家子入选。武帝在宫女中又亲出挑选其
中美艳者,挑选活动在大殿举行。武帝对宫女一一审视,用红纱巾系在选中
者的手臂上,胡芳是选中者之一。对于普通宫女来说,被皇帝亲自选中是幸
运至极,应该感激、庆幸、谢恩。但胡芳性格刚强、放任,她不愿被别人摆
弄,又想念远离的家人,便大哭着走下殿来。宦官们见胡芳这样无所顾忌,
十分惊讶,立即跑过去把她拉住,警告她说:“陛下闻声!”胡芳却抹一把


眼泪,大声说:“死且不畏,何畏陛下!”一切都看在晋武帝眼里,这个大
胆的胡芳令他刮目相看,他决定封胡芳为贵嫔。

胡芳当了贵嫔以后,承然率性而不虚饰,对武帝毫无以卑对尊,以下对
上的态度,自然而然,想怎样说话就怎样说话。武帝司马炎很欣赏胡芳的为
人,在所有的嫔御中,他最宠爱的就是胡芳。

明世宗时,尚女尚氏因失笑得宠。明世宗嘉靖皇帝性格乖僻,忌讳颇多,
晚年迷信道教,整日诵经修道。一天,他边击磬边诵经,宫女们侍列周围。
世宗诵经时间长,击磬的手有些不听使唤,一槌敲错了地方。这个奇怪的声
言发出后,宫女们都忍笑低头不敢作声,而其中一名十三岁的小宫女,忍不
住失声大笑,世宗的目光盯了她好半天。大家都为她捏着一把汗,以为小宫
女触犯了忌讳,命在旦夕。然而世宗却觉得她很有意思,这件事情也很有趣。
诵完经之后,当夜就让这个宫女侍寝了。她,就是靖嘉皇帝晚年最宠幸的尚
美人,以后又封为寿妃。这个奇特的女子令皇帝对她溺爱得不能自拔,在封
她为寿妃的百日之后,世宗就病重不起了。世人认为皇帝的死与她有关。

宫女与皇帝的奇遇,不能不算一种得“幸”的途径。

元顺帝曾在春夜漫步月下,清风送凉,万籁俱寂,忽然从翠鸾楼传来婉
转的笛声,顺帝听出这是一首词曲,词是“兰径香消玉辇踪,梨花不忍负春
风。绿窗深锁无人见,自碾朱砂养守宫”。顺帝问左右的人,是谁在吹笛?
宫人都知道才人程一宁常常在翠鸾楼倚栏弄玉龙之笛,现在吹笛的应该是
她。宫人告诉了顺帝。程一宁的名字和月夜的笛声,给顺帝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几天后的夜晚,顺帝又来到此处漫步,再次听到了程一宁的笛声。顺帝
被感动了,他乘车来到程女住的地方。程一宁见一群火炬簇拥着皇帝到来,
不知出了什么事,吓得叩头俯伏。顺帝亲手把她扶起来,说:“非卿玉笛中
自道其意,朕安得至此?”牵着程一宁到了柏香台,命御厨设宴,称为开颜
宴。顺帝笑着对程一宁说:“今夕之夕情圆意聚。然玉笛卿之三青也,可封
为圆聚侯。”从此,程女成为皇帝的宠妃。“浣衣局内新承宠,报是佳人王
满堂”。王满堂曾被选为宫女,不知何因,又被送还回家,她心志很高,在
家不肯嫁人。后来受梦的启示,说如有赵万兴来聘,就许嫁他,此人贵不可
言。有个姓段的道士听说后,改名赵万兴,前来迎娶。段氏为了应验大贵,
作妖书宣传他将承天命,居然有人相信,在儒生的帮忙下,段氏暗地做起皇
帝来,改元大顺平定。最后事泄,段氏被捕、问斩。明武宗得知这一切都源
于王满堂的美梦,遂将她收入浣衣局,不久,召她侍寝,大为宠幸,王满堂
的美梦终于实现。


四、皇帝与宠妃的情爱(一)

帝王的一生中,是否有过真正的爱情,这是颇令人踌躇的问题。

皇帝自命为上天在人间的主宰,整个国家都是他的财产,衣、食、美女,
都是满足他各种需要的物质。女人,在皇帝面前不是同等意义上的人,而是
物质,供皇帝享受,和一盘鲜美的菜肴没有什么两样。如果皇帝喜欢吃,这
盘菜下次还会被端上来,如果不喜欢,饭桌上就不会再出现。皇帝对一切都
是以上临下的姿态,如同驾驶马车一样,皇帝对一切都是御,一切都被皇帝
所御,“御”成了专为皇帝所用的动名词。衣服是服御,饮食是御膳,女色
是嫔御,这些都要被皇帝来御。皇帝和宫女发生性行为叫做御幸,女性被皇
帝召来侍寝叫做进御。这种关系在清代表现得更加明显。宫女在夜晚被裸体
送到皇帝的御床上,这与一顿晚餐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这种关系被典章制
度所规定。

那么皇帝一生不可能有爱情出现,这又与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事情相违,
谁能说唐玄宗与杨玉环、清顺治与董鄂氏之间不存在爱情,而只是御和被御
的关系?

爱情是双方在平等位置上的相互倾心。如果有爱情,就是说皇帝也有不
做皇帝而做人的时候,嫔御也有不做物质而做人的时候。

皇帝也需要感情,否则,他站得太高,会高处不胜寒。皇帝的内心也很
虚弱,没有人比他更孤独,他需要安慰。本是凡胎的皇帝,感情需要一个寄
存的地方。他必须把自己降得和普通人一样,否则他无法获得真情的安慰,
当皇帝一旦被真情牵动,就会不由自主地脱下皇帝的外衣,使内心融进人间
的温暖之中。

但是,人们又无法分清皇帝与宠妃的情意究竟是爱情,还是对色的迷惑?
或者兼而有之?因为没有哪一个皇帝会抛开美女去迷恋丑妇的。

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经过白居易《长恨歌》的诗化,为千古
传唱。这个风流皇帝的这段爱情感人至深,以至于人们一提起唐明皇,就马
上想到他和杨贵妃的故事。

不过唐玄宗对待感情并不象人们想象得那么专一,他先后爱过很多女
人,在迷恋杨贵妃的同时,又不能忘情于梅妃江采萍。玄宗即位前,喜欢出
身倡优的赵丽妃,赵丽妃美貌而善歌舞。即位后,又移爱于武惠妃,赵丽妃
等人一一失宠,王皇后就更不是武惠妃的对手了。因武惠妃,王皇后遭到了
废黜,玄宗要将武惠妃升为皇后,大臣们上书,要玄宗“无以妾为妻”,此
事便罢休了。终玄宗之世,没有出现过第二个皇后。

江采萍先于杨贵妃走入唐玄宗的生活。江氏是福建莆田人,宦官高力士
出使闽粤时,发现了这个美人。自从江采萍入宫后,宫女四万在玄宗眼中皆
视为尘土。江采萍是个典型的南方淑女,喜欢读书,写诗赋文,以才女自居,
性情恬淡,平日淡妆雅服,姿态明秀。她最喜欢的是梅花,在居所的门外种
植了数株梅花,玄宗为她写了《梅亭》的匾额。每当梅花开时,江采萍赏花
赋诗,在梅花前流连不肯离去,直至夜分还顾恋在花下。玄宗以其所好,戏
称她为梅妃。

梅妃通乐器、歌舞,聪明灵秀。一次她和玄宗玩斗草的游戏,诸王在一
旁观看,梅妃获胜。玄宗笑着对诸王说:“此梅精也。吹玉笛、作惊鸿舞,
一座光辉,今斗草又胜我矣。”梅妃应声说:“草木之戏,误胜陛下,设使


调合四海,烹饪鼎鼐,万乘自有宪法,贱妾何能较胜负也?”梅妃灵巧的话
语令玄宗心情欢畅。

显然,梅妃是个知书达理、内慧外秀形的女子,她与玄宗的感情是和风
细雨。当丰满、妖艳、浑身散发着魅力的杨贵妃出现,梅妃便陷入困境。江、
杨二人的风格、个性截然不同,江采萍瘦弱文雅,性情柔缓;杨玉环体肥、
性情狭刻而机智。二人在宫中势同水火,充满敌意。二人争宠,江采萍在气
势上敌不过杨玉环,玄宗明显被杨玉环吸引,但又不忍割舍梅妃,他最初把
江、杨比作舜的两个相处得非常友善的妻子——娥皇和女英。

梅妃的命运实际上握在杨玉环手上,玄宗对杨玉环到了痴迷的程度,杨
玉环有她无我的态势,使得玄宗不得已放弃了梅妃,把她迁到上阳东宫。

不知过了多久,一天夜晚,玄宗忽然念起与梅妃的旧情,派宦官悄悄把
梅妃接来,一路上遵嘱不敢点灯,以免被升为贵妃的杨玉环发现。在翠华西
阁,玄宗与梅妃重叙旧情,互诉相思,梅妃泪如雨下。天刚亮,玄宗惊醒过
来,御侍突然来报告:“贵妃已经到了前阁,怎么办?”事情已被杨贵妃得
知,玄宗慌忙把梅妃抱起,藏在夹幙间。杨贵妃已经进门问罪:“梅精在哪
里?”玄宗慌称:“在东宫”。杨贵妃说:“告诉她,今日同浴温泉。”玄
宗还解释:“她已经被远放了,并没有往来。”贵妃再次质问,玄宗东张西
望不予回答。杨贵妃环顾室内,大怒说:“肴核狼籍,御榻下有妇人落下的
鞋,夜来何人侍寝,欢醉至于日出不视朝?陛下现在应该朝见群臣,我在这
里等你回来。”玄宗羞愧难堪,把被子盖在身上,闭上眼说:“我今天不舒
服,不可临朝。”杨贵妃气冲冲地走了。玄宗叫梅妃出来,得知梅妃已经被
宦官送回东宫了。玄宗恼羞成怒,一气杀了那个宦官。拾起梅妃落下的鞋和
头饰,命人还给梅妃。梅妃见到玄宗派来的使者,问:“皇上要永远遗弃我
了?”使者说:“不是遗弃你,是怕惹杨玉环生气。”梅妃惨笑道:“怕怜
我而动肥婢的怒气,岂不就是遣弃我?”。

怎样才能使皇帝看重与自己的情意,重新回到皇帝身边,江采萍想起了
西汉司马相如为陈皇后作《长门赋》的故事。当今才子济济,只要高力士肯
帮忙,就能找到今日的司马相如,她送给高力士一笔重金,告诉她自己的心
愿。高力士正是奉承杨贵妃的时候,并且畏惧杨贵妃的盛气,只得对梅妃谎
称没有人会写赋。江采萍怀着满腹幽忿,提笔自作《楼东赋》。

梅妃的《楼东赋》被递到玄宗手里,同时也被贵妃看见,她向玄宗建议:
“江妃庸贱,以瘦词宣言怨望,愿赐死。”玄宗默然。

江采萍递上赋以后,盼着玄宗被感动而有所表现。一天她见去岭南的使
者回来,便问左右的人:“哪里来的驿使,会不会是梅使?”人们告诉她:
“是向杨贵妃进贡荔枝的。”梅妃悲咽泣下。

唐玄宗对梅妃《楼东赋》的回答是赐给她一斛珍珠,梅妃见到这份密赐
的宝物,伤心不已,附上一首诗,令使者把珍珠退回去,诗写道:

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湿红绡。

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玄宗览诗,内心怅然,令乐府将诗配以旋律,号《一斛珠》。但玄宗与
江采萍仍未能重聚。梅妃只能饮恨度日。

安史之乱,玄宗携杨贵妃西逃,及贵妃死在马嵬坡、平乱、东归,没人
知道江采萍的下落。回到皇宫,玄宗找不到梅妃,推测也许是在兵乱时流落
他处。下诏求访,知道梅妃下落的,官二秩、钱百万。然而时间过去了,没


有结果。玄宗又命方士飞神御气,潜经天地,求梅妃所在,也不可得。有位

宦官拿来梅妃的写真画,玄宗哀叹画得象,但不是活人,乃题诗于画上:

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

霜绡虽似当时态,争奈娇波不顾人。

写完诗,复读一遍,眼泪随之而下。命人把梅妃的画像刻在石上。

后来玄宗梦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