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深宫实录-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卿自出讨之!”王经以为应讲策略,而王沉、王业却奔走向司马昭告密。
曹髦拔剑升辇,率殿中宿已苍头官僮鼓噪而出。追随司马昭的大臣贾充毫不
迟疑地率中护军,在南阙下迎战皇帝的小队人马。司马昭的亲信成济问贾充:
事情紧急,怎么办?贾充说:司马公养着你们,就是为了今天,还问什么!
成济便一马当先,抽戈刺向皇帝。二十岁的曹髦死于车下。皇帝死后,司马
昭以大逆不道之罪杀了成济,然而按照史家书史的原则,杀害皇帝的正是司
马昭。

同一年,被权臣孙琳废为会稽王的吴国皇帝孙亮突然死去,年仅十八岁。

权臣废掉皇帝之后,能与废帝共在一个苍天之下,安然无事?为了防止
时有可能发生的不测,权臣定会或明或暗地将废帝除命。例如东汉董卓废少
帝刘辩之后,又派人给他送去一壶毒酒;南朝宋少帝刘义符被权臣徐羡之等
人废为营阳王,一个月后死于徐羡之派来的特使之手;南齐十五岁的萧昭文
只作了三个月的傀儡皇帝,被废后仍免不了一死。北魏后期权臣尔朱兆连续
废杀了两个皇帝,继尔朱氏掌权的高欢紧接着又废杀了两个皇帝,北魏的最
后一位皇帝被权臣宇文泰酖杀。北周的五位皇帝中,有两位被权臣宇文护所
杀。

欲图篡位的权臣经常使用的伎俩是,先废杀在位的成年皇帝,然后拥立
幼主,再图禅位。例如唐代就落入这样一种结局:同样以军事起家的朱全忠
杀了三十八岁的唐昭宗,另立十三岁的昭宗之子李柷,三年后朱全忠禅位为
帝,次年李柷被毒死,谥为唐哀帝。

权臣之所以能爬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凭借的是智谋和勇力,这
种本领远胜于昏狂无知的少年皇帝。而且历史有时还给图谋坐皇帝的权臣提
供道义上的机会,即某些在位的狂躁肆虐的皇帝实在该杀,其被杀乃是自取
其祸。这种历史活剧集中在南北朝。

南朝宋后废帝刘昱喜欢亲手杀人取乐,针、锥、凿、锯不离手。刘昱常
到街巷中扰民,对不顺其意者,当即屠剖。杀人成瘾,以至于一日不杀便惨
然不乐。时值盛暑,刘昱提着弓箭到将军府,见萧道成袒露肚皮在午睡,刘
昱要萧道成站起来,画其腹为靶心,准备引

弓射之。旁有人建言,一箭射死,就无法再射了,不如用软质的骲箭射。
结果刘昱一箭射中萧的肚脐,扔下弓大笑说:“此手何如!”当时刘昱对萧
道成的威势日重已经不满,曾磨着铤说:“明日杀萧道成”。

萧道成广结党羽,密谋结束皇帝的性命。越骑校尉王敬则衣间以青衣蔽
体,匍匐于道路,伺察皇帝的往来,刘昱的近侍杨玉夫等人也成为萧道成的


合作者。刘昱出入无常,事发的那一晚还在新安寺偷狗,然后煮食、饮酒,
醉后忽然对杨玉夫恶狠狠地说:“明日当杀小子取肝肺!”当夜,杨玉夫与
另一近侍杨万年伺帝熟寝,取防身刀把刘昱身首分离,然后将首级密传给等
候在外的王敬则,王敬则赶到将军府,将皇帝首级扔进墙内。萧道成紧急入
宫,证实刘昱已死,内廷成员咸称万岁。

南齐皇帝萧昭业也是个无赖少年,被萧鸾(后来的齐明帝)所杀;东昏
侯萧宝卷荒唐不经,后来的梁武帝萧衍起兵,宫中卫士杀萧宝卷,迎萧衍入
建康(南京)。

宦官杀皇帝,可以在后宫不动声色地进行。第一位死于宦官之手的皇帝
是秦二世;北魏宦官宗爱接连杀了二个皇帝,即太武帝拓跋焘和继立的拓跋
余;唐宪宗李纯、敬宗李湛分别被宦官夺命。宦官杀了皇帝后,不可能自己
做皇帝,而是另立柔顺听命的皇帝。

最恐怖的是皇家父子、母子、兄弟相残杀,是为宫中权力斗争的最高潮。
南朝宋时,首都建康有句民谣:“前见子杀父,后见弟杀兄”。创“元嘉之
治”的宋文帝刘义隆,早年立袁皇后所生的刘劭为太子,袁皇后因失宠怨恨
而死,刘劭因此而仇恨潘淑妃及其子刘浚。刘浚很怕刘劭,遂曲意逢迎,二
人结为密友。他们与女巫勾结、诅咒宋文帝早死。宋文帝得知后,夜夜与大
臣徐湛之秉烛谋议废太子之事,并告知潘淑妃。这项密谋被潘淑妃吐露给了
刘浚,刘浚已是刘劭的走狗,急忙奔告刘劭。第二天,刘劭率人闯进宫中。
宋文帝与徐湛之讨论了一夜,刚入睡,灯烛尚未吹灭。宋文帝发觉不测,急
忙起身,杀手们已经冲上前来。宋文帝抓起几案自卫,银光一闪,五指被削
落,几刀落下,一命呜呼!

刘劭即位,然而二个月后,其弟刘骏在江州举兵征讨刘劭,先自立为帝,
然后攻入建康,杀了刘劭、刘浚。

北魏道武帝因服用金丹而烦躁、神经失常,他所宠爱的贺氏为他生了一
个更加癫狂的儿子拓跋绍。拓跋珪经常用毒打来教训拓跋绍,使得父子间结
下了仇恨。一个深夜,拓跋绍带人毫不费力地杀了其父。拓跋嗣是早已确立
的太子,后来因故出走,此时闻知其弟弑父,乃奔回京城,讨伐拓跋绍,杀
之而自立。

前面二位弑父者都未能当上皇帝,而隋炀帝则顺利地坐上了宝座。隋文
帝杨坚重病在床,宫女误将一封杨广与杨素探讨对策的文书交到文帝手里,
文帝怒火中烧;接着,又发觉宠妃陈夫人被杨广猥亵,文帝抵床吼叫:“畜
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误我!”命人将原来废黜的太子杨勇召来,杨素闻知
急告杨广。杨广与杨素紧急布置,尽遣后宫人员出就别室,然后命左庶子(东
宫官职)张衡一人入内,“服侍”文帝。很快,文帝崩逝的消息传出。

后梁开国皇帝朱温(即朱全忠)被其子朱友珪杀死,友珪即位不及一年,
被其弟友贞诛杀,友贞即位。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被其子宁令哥乘其酒醉,
割掉鼻子惨死。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死于冯太后的毒酒。冯太后并不是拓跋弘的亲生母
亲,而北魏另一位掌权的胡太后,则用同样的方法毒死了亲生儿子元诩。孝
明帝元诩已十九岁,不满于母后专权,密诏尔朱荣来京要挟太后,却被胡太
后先行毒杀。唐中宗韦皇后为了效法武则天称帝,与女儿安乐公主合谋,在
饼中下毒,中宗丧命。晋孝武帝司马曜竟因一句戏言,燃起宠妃张贵人的妒
火,当夜酒醉暴死,其被弑之情形外人不得而知。


在军事强人制造的大动乱中,皇帝手中的权力变成一纸风筝,撒手而去,
随即皇帝变成无足轻重的东西,被来势凶猛的新的掌权者视为弃物。在杀人
无算的背景下,皇帝之死已经不足以令人激愤或惊愕了。晋惠帝遭“八王之
乱”,性命被一张毒饼所了结。梁简文帝在“侯景之乱”中被废为晋安王,
幽拘。某日,有人送酒来,简文帝知道死期将至,生平最后一件事就是把酒
喝光。饮罢说道:“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酣醉倒地。左卫将军彭隽按照
侯景的安排,将一个大土囊扛进屋子,压在简文帝身上,同谋者王脩纂坐于
土囊之上。诗人皇帝生前直发委地,双目翠色,死时极为屈辱。

当改朝换代的战火烧及皇宫或皇帝的行营时,皇帝往往不幸成为其部下
的刀下鬼。

死于荒淫、荒诞

春三月的一天,年方四十四岁的汉成帝一早起床,忽然不能言语,随后
心脏停止了跳动。皇帝暴崩的消息传开,民间喧哗,赵昭仪成为众矢之的,
在被查问皇帝的起居发病情状以后,赵昭仪自杀,史家推论,汉成帝死于纵
欲。

其实很多皇帝的短寿都与纵欲有关,但死亡与纵欲有着最直接关系的皇
帝,只能推定为两位,即汉成帝与清穆宗。清同治帝无聊至极,多次微服出
宫,到城内寻暗娼纵淫,久之染上梅毒。最初尚未觉察,继而疮扩展至面部、
背部。据坐观老人《清代野记》所载,清穆宗将死之前数日,下部溃烂,臭
不可闻,至洞见腰肾而死。清廷为维护体面,将皇帝的病定为天花,御医也
只得按天花医治,加快了同治皇帝的死亡。

北方民族所建立的朝代,皇帝对酒的迷恋程度惊人,其中有的成为酒精
的战利品。北齐皇帝高洋多年酗酒,性情益发残忍、多变,到三十岁时,自
身已经被酒消磨得不能进食了,但还是力所能及地饮酒,以致“麹蘖成灾,
因而致毙”。

成吉思汗的儿子、元太宗窝阔台嗜酒成性。他五十六岁那年隆冬十一月,

出宫大猎,还至铧铁胡兰山,与奥都刺合蛮(商人,任提领诸路课税所官)

尽情饮酒,一夜酣畅。然而第二天早晨,人们发现皇帝之魂已急不可待地随
酒神而去了。

南朝宋明帝刘彧身体肥胖,又有饕餮的习性。刘彧之死简单说就是饱食
撑死的。由于最喜食逐夷,一顿吃下数钵,满腹逐夷已经不胜消化了。最严
重的那一次,也就是导致他死亡的那一次,吃得胸腹痞胀,气将绝,近侍们
给他饮下数升酢酒,才有缓解。此后陷入重病,却不停地猛吃糟汁,一顿要
食三升,以至肚中水患积久,无药可治。弥留之日,宋明帝正坐,呼道人,
合掌而气绝。


三、历朝宫闱疑案

中国古人讲究为尊者讳,同时史家崇尚秉笔直书,但这两项原则若并行
不悖恐怕很难做到。后人在翻阅官修的史书时,发现有些皇帝活着时被叙述
得详尽周全,有声有色,人物快要凸出纸面,然而在记述其死亡前后的情形
时,文字却晦涩,或简而不明或略而不述,好象修史者的笔端忽然变得沉重
千倍,每写一个字都要喘息半天。

许多官修史书在帝王死亡情节上隐晦的地方,却有记载较为详细的、结
论正相反的野史资料。野史包括当时或稍后时官员的私人笔记以及民间传说
的文字记录。哪一种记载更真实?持谨慎、小心态度的历史研究者均以官修
史书为依据,野史作为备考,有所存疑,亦不妄下定论。

具有重大疑点及不同记述的帝王死亡案,就叫做宫闱疑案。其实很多皇
帝的死亡情节都令后人读正史时生疑,只是没有出现与之相左的野史记录,
便无法立为疑案。

公元九七六年十月某日,宋太祖赵匡胤暴崩于万岁殿,次日,其弟赵光
义继皇帝位。这是历史上最扑朔迷离的一幕。

弟承兄位,本是杜太后的嘱托。杜太后并非等闲妇人,赵匡胤在陈桥驿
兵变中黄袍加身,做了皇帝后,她心怀忧虑,深谙“为君难”之理。因病去
世前,她把自己的一番思虑变成遗命留给了赵匡胤。她说,正是周世宗立幼
年之子为皇帝,才使得赵家夺得了后周的天下,“使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
汝有乎!汝百岁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万几至众,能立长君,社稷之
福也”。赵匡胤顿首泣曰:“敢不如教”。老臣赵普在场,按杜太后之嘱,
在榻前为约誓书。

当时宋太祖在世的兄弟有两人,一为光义,一为光美。《宋史》上说,
杜太后临终与宋太祖定下的方针是,赵匡胤死后传位于光义,光义死后传位
给光美,光美再传给赵匡胤之子德昭。赵匡胤品性孝友,对母命不敢违背,
对兄弟也是手足情深。由光义继位之事定于宋代开国的第二年,之后,赵匡
胤封光义为晋王,任开封府尹,掌管京城事务,光义也知道自己是皇位继承
人。而赵匡胤的两个儿子:德昭、德芳却未封王爵。赵匡胤作为兄长对光义
的关爱已到仁至义尽的地步。有一次他注意到晋王光义的居所地势较高,用
水不便,就亲自从宫中的左掖门步行到晋王府第,指挥雇工安设大轮,将金
水河之水激入晋王府的沟渠中。为这项工程,赵匡胤数次临视、督促。光义
曾得过一场重病,不省人事,赵匡胤急急奔来探视,亲自为兄弟热灸,光义
感觉很痛,他就拿过另一副器具给自己灸上。从上午八时(辰时)一直忙到
下午六时(酉时),光义出透了汗清醒过来,赵匡胤才还宫。又有一次,兄
弟二人在宫中欢宴,光义大醉不能乘马出宫,赵匡胤起身送他到殿阶,还扶
腋着他小心下台阶,嘱咐晋王府的卫士尽心照料。身为皇帝的赵匡胤还间或
对近臣说:“晋王龙行虎步,必为太平天子,福德非吾所及也”。

赵光义比其兄小十二岁,宋太祖五十岁时,他已到三十八岁,接近帝王
的平均寿数。就在这一年,太祖死了。

《续资治通鉴》记载,开宝九年二月十九日,太祖召晋王入宫议事,夜
分乃退。在此之前,赵匡胤已经患病,曾派内侍王继恩到建隆观设黄箓醮。
十月二十日,太祖溘然长逝,时在深夜。不知是太祖的遗命还是皇后的自作
主张,皇后在深夜四鼓派王继恩出宫,召太祖的小儿子德芳前来,其意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