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深宫实录-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宋皇宫的正门为丽正门,丽正门装饰华丽,门为朱红色,缀以金钉,
屋顶为铜瓦,镌镂龙凤天马图案,远望光耀夺目。丽正门的城楼,是皇帝举
行大赦的地方。宫中正殿为大庆殿,又名崇政殿,是举行大典、大朝会之所。
大庆殿东西两侧设朵殿,是皇帝举行仪式前休息之所,后改为延和殿,供皇
帝便坐视事,即为便殿。规制简朴,陛阶且一级,小如常人所居。垂拱殿是
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召见大臣的地方。紫宸殿用作皇帝祝寿的场所。集英殿
则是策试进士的地方。

内朝宫殿有十余座。勤政殿、福宁殿是皇帝的寝殿。慈宁殿、慈明殿是
皇太后起居的殿宇,仁明殿、慈元殿等数座宫殿为皇后、嫔妃所居。太子的
东宫为了节省,没有另外修筑,而是和帝、后的宫室连为一片。

内朝除宫殿外,堂、阁、斋、楼、台、轩、观、亭,星罗棋布。这是南
宋的特点,帝王居处的奢华不表现在宫殿上,而多表现在苑囿上。南宋朝廷
借助于临安的山灵水秀,建造了大量的供帝、后闲适生活的场所。后宫及后
苑的堂有三十余座,如观赏牡丹的钟美堂,观赏海棠的灿美堂,四周环水的
澄碧堂,玛瑙石砌成的会景堂,四周遍植日本罗木建古松的翠寒堂。楼有博
雅书楼,观德、万景、清暑等楼。阁有二十余座,其中有源自北宋的龙图、
宝文、天章等阁。轩有晚清轩。观有云涛观。台有钦天、舒啸等台。亭有八
十座,其中赏梅的有春信亭、香玉亭;桃花丛中有锦浪亭;竹林中有凌寒、
此君亭;海棠花旁有照妆亭;梨花掩映下有缀琼亭;水旁有垂纶亭、鱼乐亭、
喷雪亭、流芳亭、泛羽亭;山顶有凌穹亭。后苑有各成一景的小园,其中有
梅花千树组成的梅冈,有杏坞,有小桃园,等等。禁中还仿照杭州名胜西湖
和飞来峰,建造了大龙池和万岁山。

此外,南宋还有许多独立于宫城的皇家苑囿。如聚景园、玉津园、富景
园、屏山园、玉壶园、琼华园、小隐园、集芳园、延祥园等。南宋的御园较
北宋晚期数量更多、更加兴盛。南宋偏安的一百多年中,各朝帝后游玩、享
乐,极尽荣华富贵,过着人间仙境的生活。有诗为证:“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六、元宫城——隆福宫——兴圣宫

气吞欧亚的蒙古帝国,最终选中了燕京作为首都,定名为大都。燕京作
为帝王之都,这不是第一次,在蒙古军队打败金人之前,燕京已是全国的首
府。战争中,金国的宫室变成废墟,蒙古帝国重又兴建本朝的宫室。经二十
余年的兴建,元宫的规制与华美又胜于金代一等。

元代的皇宫以太液池为中心,分三个部分,即大内、隆福宫和兴圣宫。

大内是正式的宫城,宫城呈长方形,长有六、七里,周廻二十里,四隅
各有一个角楼。宫城的正门为崇天门,自中南海引出的水渠从崇天门前流过。
宫的正殿为大明殿,是举行重大节庆、大朝会的场所。殿内设皇帝与皇后的
宝座,元代制度规定,帝、后并坐临朝,大明殿后有寝殿,作为皇帝休息或
暂时居住之所。大明殿是整个宫殿中规制最大的一座,装修也最华丽。大明
殿的东西分别有文思殿、紫檀殿,后有宝云殿,宝云殿两旁分设钟楼、鼓楼。

大明殿内有两样精巧的东西值得一提。一为灯漏,漏是古代计时用的器
具。元宫灯漏用机械控制,上设十二个小木偶人,捧十二个时辰标志,每当
时辰交替时,下一个小偶人便从小门中出来,捧着时辰牌,立于御床对面。
郭守敬进献给元世祖的七宝灯漏,朝会时陈设于殿中,灯漏中的钟鼓能应时
自鸣。另一样精巧的东西是机械控制的笙,笙又与一个机械控制的孔雀相连,
笙一鸣则孔雀相应起舞。宴会时此笙又是乐队的首席,笙鸣则众乐齐作,笙
止则众乐亦止。

以延春阁为主的后宫区,结构与前廷相似。延春阁为后宫的正殿,阁后
有柱廊,柱廊后为七间寝殿。寝宫当时俗称为拿头殿。朱红镶金的窗棂,用
玉板明花没纸糊窗,间缀双金花,外罩一层黄油绢幕,油浸过的纸、绢可以
透光。冬天则用油皮罩在窗外。殿内遍铺红黄色的厚地毯,寝处屏幢帷幄几
重,床上茵褥重叠,上盖纳失失(一种皮褥),纳失失上贴以金花,再熏以
异香。后廷的东西两庑有一百七十二间,供嫔妃居住,寝殿与长庑相通。此
外,后廷还分布着许多小型的殿阁。

宫城的北门叫厚载门。厚载门建有高阁,四周建旋梯,称为飞桥,舞台
与飞桥连接。元顺帝最爱观看十六天魔女的舞姿,每临幸厚载门的高阁时,
便命天魔舞女歌舞于旋台上,前面由吹奏乐队导引,自飞桥而升。厚载门外
的市民可隐隐听见、望见那里的歌舞景象,宛若仙境。

史载元世祖忽必烈曾命令将塞外的青草植于大内丹墀之前,谓之“誓俭
草”,提示子孙勿忘创业艰难,但后世君主却忽视了这些青草,忙于追金逐
玉。

太液池的西部,为隆福宫和兴圣宫两个宫区。隆福宫主要供太后居住,
兴圣宫主要供太后、皇后、嫔妃居住。嫔妃能够到这里来住,算是宠遇。女
性在蒙古族中的地位高于汉族,皇后可与皇帝并坐临朝,后妃可单独占据一
两个宫区,而不象汉族皇宫那样,后妃的住所位于遮拦密匝、无人窥视的后
宫深处,不与外人相通。而元代的兴圣宫却有文士往来其间,兴圣宫内有奎
章阁,选文翰才俊在奎章阁中任学士兼经筵讲官。

太液池水源自京西的玉泉山,太液池俗称海子。池中有小岛名琼华岛,
该岛以玲珑石砌为山,元时称为万岁山。据说这些石头取自于宋代的艮帲А
该岛岩洞窈窅,林木郁郁,岛上建有广寒、玉虹等殿。广寒殿是元帝观景、
饮宴的佳处。此殿装璜华丽,窗为朱红色,镶以金线,窗楹镂刻云龙图案,


上铺一层黄金。殿内设间玉金花玲珑屏台床,四周排列金红连椅,殿中设一
黑玉酒瓮,可贮酒二十余石。殿后有两个石笋,为龙首形状,太液池中的水
被抽上来,又从龙嘴中喷出。殿的窗外有露台伸出,旁有一个数丈长的铁杆,
上置三个金葫芦,以镇岛下的龙潭。皇帝在琼华岛凭栏四望,视野空阔,前
面是瀛洲桥,太液池东西宫殿金碧流辉,回望西山云气,与高大的城阙相接,
天宇显得低沉可就,人在一片清虚之中。。

太液池中,皇帝与嫔妃泛舟娱乐,中秋之夜泛舟于池上更是美妙无比。
元武宗时,中秋太液池上,皇帝与嫔妃乘船赏月,令宫女编为两队,左为凤
队,右为鹤团,驾彩帛装饰的采菱、采莲之舟,往来如飞。武帝仰望中天一
轮圆月,彩云四合,乃开宴张乐,令宫女们上前起舞,歌一曲“贺新凉”。
随后又令两队宫女用水激战,宫女们在各自的船上摆开战场,交战的水柱在
月光下如剑戟的寒光。最后,武帝携众女乐们在“龙归洞”歌声中归去。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工于匠作,曾亲自设计龙舟式样。制成的龙舟,上
有穿廊、暖阁、殿楼,全部用五彩金妆。舟身落在龙背上。龙舟在太液池中
行进时,龙的头、眼、口、爪、尾皆动。虽然驾船的动力来自水手的篙杆,
但远望金光闪跃的巨龙在水上行进,足以令当时的人叹为观止。


七、明清紫禁城

明清两代的皇宫——紫禁城,至今仍保存完好。从构建的技术、艺术水
平上讲,紫禁城遥居于历代宫室之上,尽管它的占地面积并不很大。

紫禁城位于都城的正中央,中轴线穿过皇宫的正中,也即是穿过正殿太
和殿的正中。紫禁城体现着古代的中央集权观念和均衡意识。它的高大、庄
严、肃穆更体现着皇权至上。

天安门(明代叫做承天门)是皇城的大门,雄伟壮丽。进入天安门后,
迎面而来的是端门,端门处于皇城的大门与宫城的大门之间,起一种缓冲作
用。端门之北,高大的午门矗立着,雄浑凝重。午门是宫城的正门,是宫城
中最高大的门座,重大仪式如大赦、献俘在此举行。紫禁城的北门为神武门,
东西各为东华门、西华门。

进入午门,建筑物渐趋紧凑。由午门跨过内金水桥,入太和门,抬头便
可仰望太和殿。殿前广场空阔,可容纳万人。太和殿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登
基和大节庆(包括元旦、冬至、万寿节等)仪式的地方。太和殿后的中和殿
是皇帝在大典之前休息的地方。中和殿后的保和殿,是策试进士的场所,皇
帝也常在此接见大臣,举行宴会。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前朝位中轴线
上的三大殿。在太和门两侧,有文华、武英两殿。文华殿在东侧,是进行文
事活动的地方,明代文华殿正堂按期举行经筵,由翰林院学士向皇帝进讲经
史;文华殿的廊庑,是太子读书的地方。清代废除预立太子制度,文华殿除
经筵进讲外,还贮藏书籍。清代重建了文渊阁,贮藏四库全书。太和门右侧
的武英殿,也主要作为宫廷文化活动的场所,清廷在武英殿用当时先进的铜
活字印刷书籍,称为“武英殿本”,该殿附近有南熏殿,收藏历代帝王与名
贤画像。

从保和殿北的乾清门迤北,便进入内朝。乾清宫是内朝的正殿,是明代
和清初皇帝的寝殿。乾清宫堂中有一个匾额,上有“正大光明”四个字。清
雍正皇帝创立秘密建储法,将预先写好的皇位继承人名字装入密匣,藏于“正
大光明”匾后,待皇帝临终时才开匣验看。

乾清宫之北,是皇后居住的坤宁宫。乾以配天,坤以配地。乾清、坤宁
分别为帝后的寝殿,象征着天人合一的秩序,也表明皇宫在人间的崇高地位。
坤宁宫的东暖阁,是清代皇帝大婚时的洞房,婚期时在这里居住几天,然后
皇帝再回到乾清宫。在乾清与坤宁两宫之间,还有一个殿,名曰交泰殿,取
天地交泰之意。交泰殿是皇后受贺和举行亲蚕礼的地方。乾隆以后,在这里
存放了二十五颗宝玺。

内朝中轴线的两侧分布着十二宫,东六宫,西六宫。分别由太后、嫔妃、
太子居住。每个宫又是各自独立的单位。

除上述主要宫殿的组成的大致格局以外,紫禁城内还有难以一一尽数的
殿、阁、门,分布有序。

然而紫禁城并不是皇帝唯一居住、生活的地方,尤其对于清代皇帝而言。
离宫、苑囿是任何一朝都不可或缺的,明清两代在这方面不逊于任何一代,
特别是清代皇帝对苑囿的“需要”更大。清代皇帝每年约三分之二的时间住
在离宫。

明清的离宫苑囿有圆明园、避暑山庄、三海(北海、中海、南海)、颐
和园。这当中,只有三海明代已有,其他均为清代所建。这些离宫苑囿令人


能够亲眼目睹、亲身游历,这里就不再详细描述了。


第二章皇帝的早年生活


一、出生在宫中的婴儿

中国绵延几千年的历史中,不断地改朝换代,而每个王朝,又是相类似
的。每一个王朝都有自己的开国皇帝。开国皇帝的出身或者是普通农民、豪
侠,或者是勋臣、贵戚,或者是外族首领,都要经历一番惊心动魄的政治决
战,最终坐上皇帝的宝座,其统辖下的江山便是自家财富了。

王朝的延续要靠血缘世袭维持,开国皇帝要把江山传给自己的子孙后
代,那么,继开国皇帝以后的君主都是由世袭关系传位的。由此形成了这样
一种模式,即每一位君主在有生之年,都要立一个皇子作为太子,太子又叫
储君。老皇帝死后,太子即位。如此循环推衍。这也表明,除开国皇帝外,
每一个君主一般都是在高墙包围着的宫中生育、长大的。

每一个皇帝最初都是皇子,而且是众多的皇子中的一员。当然也有少数
皇帝是以先皇的旁系子孙承统的。一般来说,首先是皇子,才能有资格被选
定为太子,也只有太子,才有资格入继大统。

皇子来到人世

皇子的出生及出生前后的情况,对外界来说是一件神秘的事情。一般各
代都有这样的规矩,后宫一旦发现怀孕,便为其置办待产和分娩的场所,称
为月子房或产阁。南宋宫中规定,后宫怀孕七个月,宫中有关机构(南宋叫
门司)置办产阁。照例从内藏库(皇家府库)提取皇帝赐给产妇的物品,包
括大量的罗、绢、金、银、日用品、食品。太医局指派产科大小方脉医官,
入内廷日夜值班,观察产妇,画出产图,督察缮食部门送来的饮食,指明禁
忌品种、备好药材、催生物件。产婆与乳妇也准备就绪,并告知学士院撰写
净胎发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