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深宫实录-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宗被杀后,王守澄、陈弘志称皇帝服药致死,然后共立太子即位,是为穆宗。
穆宗是个短命皇帝,继位的敬宗和穆宗一样,整日打猎、游乐,这一点符合
宦官们的要求,但在动气杀人上却像宪宗,令宦官们身心不安。于是宦官们
决定除掉这个皇帝,在一次夜宴时,敬宗喝得大醉,宦官扶他在内室更衣,
宦官首领刘克明一举送敬宗归天。另一名大宦官王守澄未参予杀敬宗的行
动,他带领另一支宦官力量,就在刘克明想扶立绛王为帝时,率禁军入宫,
杀了刘克明等人,绛王同被杀害。然后王守澄立文宗即位。文宗有一定的智
识,即位后试图扭转宦官专权的局面。他知道王守澄曾参与杀害宪宗,目前
最得势,为了削弱王守澄的权势,文宗将另一名宦官仇士良升为左神策军中
尉。在士人李训、郑注的谋划下,先鸩杀了王守澄。李、郑建议杀尽所有宦
官,设了一计:称大明宫左金吾厅事后的石榴树上,夜里结了甘露,要宦官
陪同皇帝前去观赏,预先在这周围埋伏甲士。然而仇士良等发觉了埋伏的甲
士,立即挟持文宗,发禁卫军反扑,将外朝官员杀戮将尽一半。这一事件,
史称“甘露之变”。

此后至唐朝灭亡,皇帝们多是宦官的傀儡。宦官首领俨然成了朝廷的主
人。当年的鱼朝恩,擅权到有不经他裁决的事便怒道:“天下事有不由我乎!”
至仇士良把持内廷,文宗心怀忧愤,却无可奈何。文宗末年曾与学士周墀有
过这样的对话——文宗说:“你估量我算哪一类的君主?”周墀拜称:“臣
不足以估量陛下,但天下人都说陛下是尧、舜式的君主。”文宗说:“我问
你这种问题,是想与周赧王、汉献帝比较。”周墀惶恐,回禀:“陛下之德,
成、康、文、景都不足与您比,怎能与上两个君主相比呢?”文宗痛心地说:
“周赧王、汉献帝受制于强臣,我却受制于家奴,我自认为比他们还差得远
呢!”随之泪流满面,周墀也伏地哭泣。且看文宗受制于家奴的情景:


仇士良、陈弘志等对文宗参预甘露之谋十分气愤,一天夜晚,他们矫皇
帝之命召翰林学士崔慎由至秘殿,崔慎由进殿后,见仇士良坐在堂上,仇士
良对他说,皇帝快不行了,要他拟写诏书,废文宗,另立皇帝。崔慎由大吃
一惊,未想到会有这种事。他坚决表示,虽死也不奉命。仇士良等无话可说,
沉默了一会儿,打开后门,引崔慎由进入小殿,文宗呆坐在那里。仇士良在
文宗面前历数其过失,文宗只能屈辱地俯首认罪。

文宗死后,仇士良又立武宗即位。仇士良一生杀了两个亲王、一妃、四
位宰相,自己老病而终。仇士良死后,宦官势力暂时压抑。继武宗之后的宣
宗,本是武宗的叔叔,宦官们见他貌似痴人,便拥立为帝,然而宣宗并不傻,
宦官势力继续受到抑制。唐末期皇帝寿命都不长,继而宦官首领王宗实拥立
懿宗;刘行深、韩文约拥立僖宗;杨复恭、刘季述拥立昭宗。

僖宗时,田令孜专权,僖宗在其挟制下,意不得申,与左右之人言及田
令孜,常常委屈得流涕。而杨复恭因拥立了昭宗,便把昭宗看作自己的门生。
后来他被武臣所擒,送京师斩首,临死前恨皇帝不救他,斥为“负心门生”。
刘季述任枢密使,矫诏以太子监国、废黜昭宗。刘季述带领太子入思政殿,
路遇阻挡者皆杀。当刘季述带人闯宫来见昭宗时,昭宗正在乞巧楼,见来了
一群气势汹汹的兵士,吓得坠落床下,企图逃跑,被刘季述抓住,硬按到座
位上。刘季述手持银棍,在地上边划边数昭宗的罪状:“某时某事,你不从
我言,其罪一也;。。”一直数了数十条。然后将昭宗幽囚在东宫。在东宫,
昭宗和后妃每天从一个小洞里领取食物,衣服则昼眼夜洗,哀声不断。不久,
刘季述被另一伙势力杀死。武将朱全忠趁机发展势力,大杀宦官,拥立并挟
持唐哀宗。之后,唐朝与宦官的运祚同亡于朱全忠。

唐亡后,宦官力量经历了数百年的落潮,至明代,宦官力量再度潮涌,
然而较之唐代要弱一些。


六、奇异的个性

宦官是殿阶下、庭院中的仆役,这个人数众多、默默无闻的宦官群,与
那些专宠、擅权、甚至做出“大逆不道”的事情来的宦官首领有着天壤之别,
他们是真正的奴隶。

宦官一入宫,就要先认师父,然后是侍候师父,作为徒弟或养子的小宦
官,每天要侍候师父洗脸、更衣,听候师父的指教。在师父的指导下,学习
宫中的规矩,比如见到皇帝、太后、皇后,妃嫔,如何行礼,如何称呼;平
时如何端茶、备膳、传旨;白天如何站班;晚上如何值更。

宦官中最低层的是终身洒扫、干力气活的人,在明代他们被称为“净军”。
宦官入宫后都先由皇帝、太后、皇后们挑选为自己服务的奴仆,剩下的大概
就是苦役宦官——净军了。净军们没有机会直接伺候主子,因此那些伺候主
子的宦官就看不起他们,然而当伺候主子不周到或有较大闪失时,那些伺候
主子的宦官就会降调到净军中。

宦官们经历阉割手术,成为没有生殖能力的男性,有人把他们算作第三
性。其特征是面白无须、苍颜丰体,年纪稍轻的宦官,形似女扮男装者,年
老的宦官,则不堪端详。宦官的声音尖而调高,古代西方教会中,曾用阉割
的男性充作女高音,明清时期的宦官也被用来唱戏。由于泌尿系统致残,宦
官们多有尿裤子的毛病,从人们身旁走过时的腥臭气味令人恶心。汉代有位
郎中令周仁,患有溺裤之疾,时常穿着带补钉的破衣服,被汉景帝当作宦官
使用,出入皇帝的卧内。

宦官的性格表现为情绪不稳定,自我哀怜,很容易伤感或者气愤,心胸
比较狭窄,爱耍心计,或者一副无赖相。然而宦官们大多心肠很软,颇具有
同情心。关于宦官的心善,《旧京琐记》中讲了一个故事:清代为内廷置办
果品的商人蒋某,借了许多宦官的例钱,长时间赊帐。一日某宦官上府讨债,
蒋某赶快躲避,让家中女人出见。宦官一脸怒气地进屋,拍案声称今日若不
还钱,必以性命相拼。女人待宦官气息稍平,端上茶来,然后诉苦、哭泣,
说家中处境如何艰难,欠债太多,不如一死了之。宦官听着她的哭诉,被感
动了,不禁随之落泪,边擦泪边婉言劝慰,最后说:“这真是不得了,我们
多年的交谊,怎忍坐视?”从怀中掏出一把钱交给她,安慰道:“区区相助,
度此数日,不要过于伤心。”女人收了钱,哭着道谢,其实心里在想,这一
着又灵了。宦官走后,蒋氏商人笑着走出来,告诉该书的作者说,将近十年
时间,他用这种方法将一个个讨债的宦官打发回去,均十分灵验。于是《旧
京琐记》的作者叹息道:“这就是妇寺之仁吧?”寺,也是宦官的别称。

小宦官有时爱作弄人。光绪大婚时,上述的蒋某承办御果,九盘各摆九
个金红大苹果,备好后,准备端进去时,蒋某发现每盘都少了一个顶上的苹
果,小太监邪着眼在一旁笑。蒋某似乎早料到会有这种情况,便从容地自怀
中掏出九个苹果,一一安上,象这种打点不周而找麻烦的事情经常发生。

宦官们不会放过利用职权勒索钱财的机会。凡是掌管采购、置办工程材
料的宦官,善于侵吞银两、以次充好;而那些掌管接收上贡物品的宦官,总
爱找对方的麻烦,对方私下给他们一定数目的钱,事情就可完结,如果对方
不明此理或者不愿填其欲壑,那么宦官也会想出令对方窘迫的方法,拖延、
刁难,让对方完不了差。宦官们的积蓄就是这样得来的。其实得势的大宦官
并不一定绞尽脑汁挖钱,钱就会到手,财源之一是皇帝的赏赐,之二是大臣


或攀附者的巨额馈赠。这就使众多的普通宦官望尘莫及了。


七、独特的生活

“白面内官无一事,隔花时听打球声。”年轻的太监们闲来无事时,喜
欢赏花、唱曲。宦官们爱把花插在头上作为装饰,就连丑类如魏忠贤者,也
爱戴花,夏天发簪上戴着茉莉、梔子花。明代宦官经常从外面购买奇花异卉,
种在皇帝的辇路旁。当时的异花有红水仙、蛱蝶菊、番兰柿等。番兰柿即美
人蕉。有宫词云:“春风香艳知多少,一树番兰分外红。”

清代宫中戏班子都由宦官组成,聪明、伶俐、相貌俊秀的小太监被选来
演戏,他们学戏、唱戏,引得宦官们大多成了戏迷。有的小太监把演戏的作
派移到生活中,平时出入不由得走着台步,还低声按拍,与人调笑,也借用
戏曲中的词句,就连日常说话,褒贬事物都爱本着戏曲语言,十分有趣。

太监们每天站班或者干活,都小心翼翼,规规矩矩,不敢妄说、妄笑。
在听候吩咐时,须全神贯注,恭耳聆听,不能让主人重复一遍,所以精神非
常紧张。只有在晚上,各宫门都上了锁,那些不值更的太监们才可以放心地
玩乐。宫词中描述说:“卫道严更鼓第三,重门深锁尽封函。中人许作逍遥
戏,醉舞酣歌彻底潭。”

过节的时候,宦官们互相馈赠瓜果,以联络友情。重阳节前后,宦官们
设宴相邀,叫做迎霜宴,吃兔肉。备宴时,宦官们喜欢陈列菊花,叠至数十
层,望之如菊山。菊花五色绚烂,令宦官们心喜。

宦官大多信佛,相信因果报应,把自己当宦官看作出家。唐代凶神恶煞
的李辅国似乎也是个佛教徒,身上常挂着念珠,不食荤血。明代颇有正义感
的宦官兴安是一位坚定的佛教徒,临终前要求把自己的骸骨磨为粉,埋于佛
寺。清代顺治朝,有位常与皇帝接近的宦官,名吴良辅,大概是通过吴良辅
的影响,年轻的顺治皇帝对佛教开始感兴趣,并通过太监的介绍,与佛学大
师相往还。吴良辅在顺治病重时,还举行了剃度仪式。不过,一般宦官对佛
学未必有多深的修养,他们把信佛作为精神上的寄托,把自己与和尚并列,
也是一种安慰,否则他们无法正视自己阉人的面目以及第三性的人格。

宦官在进入中年后,被允许收养假子。古人认为断子绝孙是人生的最大
惩罚,所以宦官养子对他们也是一种安慰。唐代规定,宦官只能收养十岁以
下的阉童作为假子。宋代规定,年满三十而无养父的宦官,始可收养一个小
宦官为假子,还要登记在案。宋代有个宦官在外出时,掠劫民家小儿,致使
其母抱儿投海。

宦官的养子并非都是阉儿,例如东汉大宦官曹腾收养了一个姓皇甫的男
孩,取名曹嵩,曹嵩即是曹操之父。清末大太监多收养自家侄子,在宫外居
住。因此徒弟和养子便分为两类。至于宦官养女则有赵高为之,其女婿阎乐
为赵高的亲信。

并不是每个宦官成年后都有收养假子的能力,在宦官中要有一定的职位
和财产,才可能为人之父。大宦官很重视收养假子,有了假子就有了财产继
承人,有了为他尽孝、守制、祭把袭爵的人,不怕在死后成为野鬼孤魂了。

普通宦官在宫中受到的是非人待遇,他们每天在主子面前陪着笑脸、讨
好,而不能有自己真实的喜怒哀乐。委屈、怨怒不能表现出来,对屈辱还要
表现出乐意承受的样子。他们是各级主人和大太监寻开心的对象。皇帝有时
高兴了,洒地上一些小钱,让太监们争相拾取,这就是恩赐,一个个还要谢
恩。主人有时让他们学猫、狗叫,为了让主人开心,他们有时主动学猫、狗


叫,甚至装成畜牲模样。明建文帝一次进膳时,太监吴诚在旁执酒伺候,建
文正吃着小鹅,一片肉掉在了地上,吴亮不及把酒壶放下,就学着狗的姿势,
把地上那片肉舔着吃了。这件事令心慈的建文帝有些感动,多年后他还记得
这个场面。

宦官们地位低贱,动辄得罪,其实很多情况属于主人拿他们出气。主人
动怒时,宦官们就如临深渊了。走路稍快、或动作稍慢、表情难看、眼睛看
错地方都会成为挨打的原因。打人的板、杖经常备在一边。挨打的太监被其
他太监按在地上,边打边有太监在旁喊数,挨打者不许默不作声,要服罪,
讨饶,打完后,还要被架到主人面前,伏地“谢恩”。明代魏忠贤指挥下的
东厂,发明了一种刑杖,头粗尾细,头上刻着“寿”字。这种杖打在冬瓜上,
瓜烂而皮完好,打在人身上,则肉烂而皮不裂。清代继承了这种刑具并加以
革新,杖的中部灌以铅,技高一筹。被打的太监经不过十杖就会死。清末自
戊戌至慈禧末年,用这种杖打死的太监达到百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