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深宫实录-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蝙蝠为白色蝙蝠,红白辉映,美艳绝伦。还有一件传世的玛瑙奇珍便是用玛
瑙雕制而成的一套灰色间杂红黑斑点的磨圆式磨具,也是价值连城。

珍珠珍珠产自于蚌内。蚌、螺等河中动物身体构造很奇特,都是十分柔
软的身子外罩一个坚硬贝壳。贝壳分内层、中层、外层三层。内层是珍珠层,
由角质、石灰质的许多小簿片重叠而成,光洁度很好,很光亮润滑。中层是


贝壳最厚的部位,呈白颜色,由众多的角柱状碳酸钙组成,称棱柱层。外层
由很薄的有机物组成,称为角度层。这三层贝壳是由紧贴内层的上皮细胞分
泌液构成。珍珠便是在蚌内珍珠层中间产生的。

人类发现珍珠的历史十分久远。中国南海、波斯湾、东南亚、印度等都
是盛产珍珠的著名地区。远古的欧洲先民极好珍珠,许多珍贵异常的珍珠都
被收入深宫。两千多年以前,古罗马皇帝加里古拉宠爱一个美丽的妃子罗丽
亚·波里娜。罗丽亚美艳动人,对珠宝十分热心,尤其沉迷于珍珠,把玩终
日,爱不释手。罗丽亚不仅爱在深宫玩赏珍珠,还喜欢在一定公开场合佩戴
珍珠,容光焕发,丰采照人,令皇帝由衷倾倒。珍珠在罗马帝国广为风行,
衣服、帽冠、器用上到处能见到珍珠的身影。珍珠随着十字军东征而足迹踏
遍欧、亚、非,更为广泛地流行。这是珍珠风行的时代。

波斯湾出产大量的天然珍珠,产量之丰富,自古以来就令世人瞩目。巴
林群岛是世界上久负盛名的珍珠产地,许许多多著名的天然珠便出自这里。
波斯湾、红海是世界出产珍珠极有名的地方,波斯湾被称为东方明珠,其天
然珠被称作东方珠。斯里兰卡的珍珠也很有名,其海湾盛产白色、奶白色和
略带蓝色、绿色、紫色的珍珠。其他著名珍珠包括:缅甸珍珠、澳洲珍珠、
俄罗斯珍珠等。

珍珠的形成对于古人来说是个不解之谜。十七世纪时一位生物学家提出
是沙粒进入蚌壳从而长成珍珠。两个世纪后,有科学家将珍珠剖开,发现其
中有无机化合物、寄生虫和寄生虫卵。一直到二十世纪初叶,法国科学家发
现:是寄生物进入蚌壳,产生珍珠。

实际上,珍珠在贝类、螺类动物体内的形成,主要是因疾病、受伤以及
寄生虫进入,导致壳内外套膜分泌液体,发生水泡,渐渐水泡液体凝固成胶
质状,因钙质的补充而日益变硬,天长日久,外套膜分泌的珍珠质一层层将
之包围,这便形成了珍珠——这种珍珠品质极佳,圆润、饱满,光泽极好,
但由于有水泡,因而常有很小的空心。

十七世纪科学家提出的沙粒进入蚌壳内形成珍珠的说法很有科学性,这
实际上也是形成珍珠的一个重要途径:沙粒之类的物体进入壳中的外套膜
内,使母体受到刺激,母体就用皮膜去挤、磨、擦这一外来入侵物,并分沁
珍珠质一层层将它包裹起来,以此减轻体内的痛苦,日久便形成珍珠——这
类珍珠是实心的,其形状和入侵的沙粒的形状一致;沙粒很少有正圆形的,
而是不规则的颗粒,珍珠便是不规则形状。

中国是出产珍珠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早在三千多年以前,中国就有关于
珍珠的文字记载,其最负盛名的地方便是广东合浦,不仅盛产珍珠,而且品
优质良,都是上乘珍珠。史书称,在汉代时人们便蜂涌到合浦开采珍珠。

广东合浦古属廉州,喜欢这里珍珠的人们便称这里的珍珠为廉珠。有的
则因广东在中国南部,称合浦珠为南珠。南珠实际上可指广东所产珍珠。廉
珠饱满结实,光泽鲜润,晶莹透彻,浑圆美丽,因而人称廉珠为世界珍珠之
王。廉珠的精美是易碎的洋珠、黯淡的东珠、西珠等珍珠所无法相比的。

中国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前的《诗经》中就有关于珍珠的记载。南朝史
学家范晔在《后汉书》中记述了合浦盛产珍珠。唐学者房玄龄称合浦产珠而
不产粮食,居民用珍珠换取粮食等日常生活用品。由此可见合浦采珠业不仅
时间早,而且规模很大,使许多人能以此为生。但是,古时候开采技术十分
落后,工具简陋,珠民入海寻珠往往出生入死,异常艰辛:他们在腰间系一


根绳索,潜入大海深处,在岩石中寻找贝类动物;相伴而来的常常是凶残的
海鲨巨鲸,珠民因此而眨眼之间,葬身鱼腹。

死里逃生的珠民上岸以后又要逃避官府的拘捕和地痞恶霸的盘剥。珍珠
一直被视为奇珍,皇室据为己有,下令民间不许开采。许多奉旨而来的太监
严申珍珠禁令,不准百姓到珠池作业,同时对为官开采的珠民和私下开采的

珠民横征暴,恣意勒索,从中牟取暴利,许多珠民因之而丢掉了性命,家

破人亡,十分凄惨。史书称:明命内监分守珠池,雷州廉州遭空前大劫;嘉
靖八年,一次采珠珠民死以万计,而得珠仅仅八十两。

明代是中国开采珍珠最为繁荣的时代,尤其是明第九代皇帝孝宗朱祐樘
在位的弘治时期最为兴隆。弘治十二年,公元一四九九年,竟动用雷州、广
州、潮州各地帆船一千余艘,役使成千上万的珠民入海采珠,一年产珍珠达
二万八千两,悉数运送皇宫。廉州东南四十公里的白龙海域是明宫钦定的御
用珠池,早在明太祖朱元璋在位的洪武二十九年时,便已开始派遣心腹太监
坐镇这里,监督开采珍珠,人称其为珠池太监。这里的白龙城也称珍珠城,
它既拥有了无数稀世珍珠而光耀史册,也国有了这些珍珠而演出一幕幕血泪
斑斑的人间悲剧,令人感叹!

中国明代学者宋应星是位研究和探讨自然科学的科学家。宋应星字长
庚,江西奉新人。明神宗万历年间中举人,历任江西分宜教谕、福建汀州府
推官、南京毫州知州等职。明崇祯十七年,耻于国破君亡,弃官回乡,不事
新朝,后一度出任南明王朝。宋应星学问渊博,讲究实学,对士大夫轻蔑生
产深恶痛绝。明思宗崇祯七年,宋应星出任江西分宜教谕,著《天工开物》
一书,详记各地生产技术,对当时和后世影响极大。

宋应星在书中详细地谈到了珍珠的开采和各种开采工具,记述了当时采
珠是人直接潜入水底,采集珍珠贝类动物。书中这样记载:舟中以长绳系没
人,携腰篮,投水。与没人以锡造弯环空管,其缺处对掩没人口鼻,令舒适,
呼吸于中。别以熟皮包络耳、项。极深至四、五百尺。拾蚌篮中,气逼则撼
绳,其上急提引上。很显然,当时的开采设备十分简陋。没人就是潜水人,
就是珠民。珠民用长绳系腰,带只腰篮,还带一只锡造的弯环空管,相当于
今天的氧气瓶。耳、项还用熟皮包严。入水四、五百尺深,将蚌捡入篮中,
空管没气时便摇绳子,上面的人迅速将他提出水面。

明太祖死后,孙子朱允炆即位,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了江山,为
永乐皇帝。成祖朱棣永乐年间,重视采珠业,大力改进采珠技术,以铁为构,
木柱板口,两角坠石,用麻绳作兜取蚌。这相当于用网捞珠贝而取代人工。
明永乐年间虽改进了一点采珠技术,但始终没有大的突破。不求甚解、心浮
性躁的毛病充分表现出来——皇宫需要那么多的珍珠;珠池藏珠量十分丰
富;可始终没有人想出好的办法改进开采技术,始终用于可怜的人海战术捞
蚌,一直到清代。

珍珠的开采在中国历史悠久,中国历代帝王便一直将这些珍珠视为奇
珍,据为皇家私有。所以,中国历代宫廷中,珍珠不计其数,而且每朝每代
都拥有许多稀世的珍珠。珍珠在宫廷中主要用于装点富丽的宫室和装饰美艳
动人的后妃,让宫室生辉添彩,让后妃光艳照人。

中国皇帝、后妃们的衣冠上都爱用珍珠装饰,尤其是清代后妃。清皇后
朝冠上有许多珍珠:顶三层,贯东珠各一颗;都承以金凤,饰东珠各三颗,
珍珠各十七颗,上衔大东珠一颗;朱纬上缀金凤七只,各饰东珠九颗,猫睛


石一颗,珍珠二十一颗;后有金翟一只,饰猫睛石一颗,珍珠十六颗,翟尾
垂珠;用珍珠三百零二颗,分五行,每行一颗大珍珠,中间一条金衔青金石
结,各饰六只东珠珍珠。

宫中的镶珠翠青钿子,钿身排列翠花边,翠托嵌东珠、碧玺双喜字为饰。
钿高十七厘米、顶宽二十八厘米的镶珠宝青钿,以铁丝缠黑丝线为胎,组成
方格纹、钱纹、盘肠、长寿字,钿子正面顶和边部用翠托珍珠、宝石组成栩
栩如生的松、竹、梅岁寒三友图。青钿上共用珍珠一百四十六颗,红宝石一
百一十三颗。这顶青钿,能不价值连城?

清嘉庆二十四年十月入宫的铜镀金凤簪,长十厘米,铜镀金累丝凤,通
地点翠,凤头、身、翅、尾镶红宝石、猫眼石和珍珠,凤嘴衔珍珠一串,凡
珍珠十一颗,间以珊瑚喜字,以红宝石坠角。同治元年三月入宫的银镀金凤
簪,银针,点翠地饰,银镀金凤,嵌以翠、红宝石和珍珠。


二、帝后墓中珍宝

君临天下的中国帝王们不仅在生前要享尽荣华富贵,连死后安乐的生活
也要在生前料理停当——中国几乎每一个皇帝都要在生前营造墓地,将无数
的珍宝放入墓中。墓室实际上成为帝王们死后生活的天堂,至于死后能不能
享受,帝王们则不考虑,因为那是死以后的事。可帝王们却没有想到,他们
将无数珍宝藏入墓中,不仅没有确保自己能在冥世中享用,甚至连他们的尸
骨都无法得以安宁——一代代的盗墓者想方设法进入墓中,一旦成功,珍宝
遭洗劫,连口含珠玉的尸体也被蹂躏和毁坏。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中的珍宝都是十分珍贵的,而且琳琅满目,数不胜数。
明清两代的帝陵陪葬品就十分典型。

一九五六年五月,中国考古工作者对明代明神宗万历皇帝的定陵地宫进
行了考古发掘,发现地宫布局神奇莫测,宫内的陪葬品丰富多彩,包括珍宝、
首饰、金器、银器、玉器、瓷器、织品、服饰等等。有三千余件出土,而这
仅仅是地品中的一部分。这三千余件出土的文物,每一件都价值连城。

清东陵曾在一九二八年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盗陵案,东陵中的惠妃
陵、裕陵、普陀裕定东陵无数陪葬品被洗劫一空。盗陵案发生在这年六月,
奉军三十八军岳兆麟部下马福田团长统兵进入马兰峪。军阀孙殿英得讯后,
以剿匪为名,令第八师师长谭温江带一个团突袭马福田,随即在马兰峪大肆
抢劫,然后直奔东陵。深夜时,工兵爆破墓室,炸开慈禧太后明楼下洞门里
的金刚墙,打通了进入地宫的通道,撞开石门后进入墓室。孙殿英下令:先
由师、旅、团、营长官入内抢劫宝物,然后才许士兵入内。慈禧尸体周围的
大件珍宝:翡翠西瓜、蝈蝈白菜、玉石莲花、珊瑚树等下落不明。其它珍宝
不计其数,均去向不明。慈禧太后的牙被撬开,口中所含的稀世明珠被劫。

孙殿英部谭温江师长盗墓的同时,孙殿英部韩大保旅长也以军事演习力
名,直奔裕陵,炸开地宫入口,撞开两扇菩萨立像浮雕的石门,进入地宫。
乾隆皇帝的棺椁、两个皇后、三个皇贵妃的棺椁都被打开,许多稀世珍宝被
抢掠一空。

盗陵案被报道后,举世震惊,各地各界爱国人士纷纷通电,强烈谴责这
一罪恶行径,要求严惩凶首孙殿英,追回珍宝。外号孙大麻子的河南永城人
孙殿英,斗字不识,好赌好乐,但却圆滑世故,因而从伙夫而为特务长直至
做到了安徽省主席、国民革命军十二军军长。孙殿英知道犯了众怒,也知道
该如何收场:他将乾隆皇帝颈项的108 颗朝珠中最大的两颗朱红朝珠送给特
务头子戴笠,再托戴笠将一柄九龙宝剑送给国民政府领袖蒋介石;孙殿英又
将慈禧太后枕头——翡翠西瓜送给宋子文;将慈禧口中的一颗夜明珠送给蒋
介石夫人宋美龄。这些都是稀世奇珍。据说,慈禧口中的那颗夜明珠,分开
时是两块透明无光的珍珠,合拢时就是一个圆珠,射出一道绿色寒光,夜晚
百步之内可以照见人头,十分清晰。孙殿英一番打点,便逍遥法外,照样做
官。


第九章后宫娱乐生活


一、深宫博戏

博戏由于其轻松自如、规则简单和变化多样,因而在中国历代的宫廷中
广为流行。博戏在中国起源很早。《说文》释义说:博,局戏,六箸,十二
棋也,古者鸟曹作博。《孔子家语》所记载的鲁哀公问博,更有深意。哀公
问孔子:吾闻君子不博,有诸?意思是说:我听说有德行的人不玩博戏,是
这样吗?孔子回答得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