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深宫实录-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宫中明文规定,皇帝没有入寝,任何侍从是不准就寝的,而且须保持高度清
醒。困倦不堪的侍从们身不由己,大多失职,只有一个叫陈庆之的近侍,始
终保持警醒,每当武帝召唤,他便应声领命,于是武帝对他格外的倚重和赏
识。

武帝在棋局上持久盘桓的过人精力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侍中到溉开始不
大信,较量以后便心服口服,目瞪口呆。到溉的棋艺是造诣很深的,他作为
武帝的棋友之一,很得武帝的赏识,但就是精力上无法及于武帝。到溉和武
帝的较量实际上衍而为精力和体力的对抗,最后,总是到溉在极度疲劳中,
风雅之态丧失了,一头冷汗,双眼迷离,一副恍恍惚惚、昏然欲睡的样子,
到溉败北就成为定局。武帝每次见到溉这样,觉得可笑之至,便作了句诗,
嘲弄自命风雅的一代棋手到溉:状如丧家狗,又似悬风槌。到溉对弈下的疲


倦之态可想而知。

沉迷于棋盘对局的武帝萧衍,有一次在无意之中却误杀了一个难得的僧
友。这位武帝的僧友是名闻佛界的磕头师——他的道行极高,高行神异,武
帝对他极为钦佩。武帝奉信佛教,曾经多次舍身同泰寺,想出家为僧。武帝
对于法师一直是诚心敬重的,并经常召他们入宫。磕头师是高行法师中的优
秀者,武帝常派中使请他入宫,一同讲论佛法。这天合该有事,也是磕头师
命数该尽。中使奉命带磕头师进入后宫,来到武帝座前,进奏说:磕头师至。
就是汇报说:磕头师到了。武帝适时正与棋手对弈,杀得如火如茶,难解难
分,弈局正进入高潮。武帝一时杀得性起,正准备要杀子一段,便应声出口
道:杀!中使大惊失色,可是,皇帝金口玉律,出口便是圣旨,中使只有奉
旨退下,将高行法师拖出斩首。磕头师大惑不解,不明白犯下了什么死罪?
缘何好端端的要推出宫外,斩首了之?临归西天,法师只好解嘲说:我是无
罪的,只因前生是沙弥,用锄误杀了一条蚯蚓,皇上正是那蚯蚓,今天是来
报仇的!磕头师死了,武帝的这盘难解难分的棋也很快结束。武帝以为法师
等在外面,命中使请法师入殿,不料中使跪伏奏道:刚才,陛下吩咐杀死,
磕头师已被处斩!

唐代的待诏是皇帝选拔为宫中所用的有各种才艺的文人雅士,能够自由
地出入宫禁。唐玄宗设立棋艺待诏,搜罗天下围棋高士,直至宋代,宫中还
有棋艺待诏。唐顺宗时,倚重王叔文等实行新法。王叔文棋艺高超,极得顺
宗的赏识,在宫中出任棋艺待诏,从而得以自由出入后宫。多才多艺的唐玄
宗当然是位围棋的爱好者,但作为一国至尊的皇上却是只赢得起,而输不起。
对弈中,输赢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但皇上是怎么也不能输,因而对玄宗至亲
至爱的杨贵妃总是在玄宗对弈快输时就帮玄宗一把。她每见弈局上玄宗败局
已定,便让怀里的小狗跑过去,爬上棋盘,搅得一团糟。棋子四处散乱,自
然无从下起,只好重来。玄宗此时喜出望外,觉得美滋滋的。

唐代的中国经济繁荣,文化鼎盛,都城长安成为各国使者慕名求学的圣
地。围棋在中国盛行的同时,也传到周边国家。唐时日本的围棋发展也是相
当惊人的。唐玄宗在位的大中年间,日本王子来到唐都长安交流文化,联络
友谊。日本王子在日本是棋艺卓越,无人能与匹敌的。王子出行中国时,还
特地随行带来了日本出产的珍奇棋具。王子介绍说:日本东部三万里处有个
集真岛,岛上有座凝霞台,台上有一泓手潭池。手潭池中出产玉子,玉子黑
白分明,冬暖夏凉,人称冷暖玉。这种自然天成的冷暖玉便做成了这副珍奇
的棋子。棋子是天然冷暖玉做成的,棋盘一直是由珍贵的楸树木材制成,称
为楸枰,但王子带来的棋盘不是楸枰,而是一种状如楸木的玉石制成,称为
楸玉,雕琢以后光洁明润,如同镜子。日本王子所带的珍奇棋具并非是不实
的传说,一直到明末崇祯年间,日本还在向中国朝廷进贡这种冬暖夏凉的冷
暖玉。明崇祯皇帝就常和田妃用这种冷暖玉制成的棋子在后宫对弈。

日本王子自视甚高,在国中所向无敌的战绩使他目中无人、忘乎所以。
他急于想和中国的一流棋手较量,并陶醉在战胜中国一流棋手的幻觉里。王
子咄咄逼人的挑战,作为天朝大国的唐王朝当然不能漠视。唐宣宗经过考虑,
敕令待诏顾师言出场对阵。顾师言是当时的国手,朝中没有人比他更具有实
力。顾师言接受了皇上的敕命,同时也肩负起了泱泱大国的尊严和荣誉——
老帅出场,别无退路,肩上所负的重任可想而知。顾师言诚惶诚恐,惟恐有
负君命,但出场对弈,又极为镇定从容,嘱咐自己一定要竭尽全力,赢得这


场棋艺,也是国力和才智的抗争。

顾师言和日本王子在宫中对弈,宣宗等观战。对弈中下到三十三下,双
方势均力敌,还没有显出任何一方的优势。这时的顾师言已经是双手汗水淋
漓。顾师言不敢松懈,继续殚精竭虑,每一回合,每次落子,都是经过苦苦
凝思,反复权衡。最后,顾师言精心设计,终于摆出了令人惊骇的镇神头局
势,日本王子瞠目结舌,只得承认无法取胜。

日本王子擦擦汗渍,回过头来,惶然地询问立在一旁的负责外交礼仪的
鸿胪寺官员:待诏是第几品棋手?回答说:是第三品。日本王子惊诧,缓过
神后请求说:请会一下第一品。鸿胪寺官员微笑着摇头:王子如果胜了第三
品,方可见第二品;胜了第二品,方可见第一品;王子如今没有胜第三品,
却想会第一品,不合适吧?日本王子无限惭愧,只得掩着棋局感叹说:小国
第一,不如大国第三,令人佩服!日本衷心认输,为人也很诚实——实际上,
心虚的是泱泱大国极好面子又极其怕输的唐朝棋手,他们是为皇上争荣誉,
为威服四海的大唐帝国争荣誉,一场较量以后见好就收,谁还会过分自信,
在不测的棋局上冒险显身手?

棋艺待诏一直到宋代宫廷中还依然存在。宋太宗赵光义是位多才多艺的
皇帝,尤其在琴棋方面的技艺,都是有相当高深的造诣。当时,供职于宫中
的待诏贾玄,独步当世号称围棋国手数十年,无人能与匹敌。太守喜好围棋,
贾玄便以无人替代的国手身份侍从在太宗身边,并在日常的对弈中向太宗传
授了变幻莫侧的围棋技艺。有了这样一位一流水平的国手陪练,太宗的围棋
水平自然日有长进,步步高深。

当然,贾玄和太宗在棋艺水平上不在一个层次,无法同日而语,因而贾
玄一直不曾在太宗面前显露自己的真实水平。贾玄和太宗相处久了,或许是
想讨太宗的喜欢,或许是出于授艺已久想试探一下太宗是否有点长进,贾玄
便玩了一场故意输棋的把戏。有一次,太宗依旧召贾玄在宫中对弈,太宗觉
得自己是技艺非凡,口吐狂言,声称饶他三个子。结果,贾玄输了一路,真
的败北。太宗对这种结局当然是无法相信的,他从中看出了这位国手的狡黠,
并感到这位国手轻慢自己,不愿使出真技艺。

一战贾玄败北。收盘再战的时候,太宗警告贾玄:这局你要是再输了,
就榜斥你,以示惩罚。经过一场厮杀,满局不生不死,难分胜负。太宗于是
说:再围一局,你要是胜了赐你绯衣,输了就把你投入泥中。又是一场苦战,
结局依旧是不分上下,平局言和。很显然,一流国手的贾玄是胸有成竹,故
意如此的。太宗不管贾玄是否是有意,决定教训一下他。太宗对贾玄说:我
饶你一个子,如今是平局,应算你输。于是,太宗吩咐侍从抱起贾玄投入泥
中,近侍们应声上前行动,贾玄慌忙喊道:陛下且慢,臣手中还握有一子!
太宗听后不禁开心大笑,只好确认贾玄赢了这一局,并应诺赐赏绯衣。

宋太宗时另一位精通围棋的有名高手是潘慎修。潘慎修字成德,供职宫
中,长于对弈。太宗屡屡召进潘慎修陪他下棋。潘慎修因作《棋说》进献,
将深奥微妙的棋道和定为国学的儒学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联系起来,讲得头
头是道。潘慎修说:棋之道在乎恬默,而取舍为急,仁则能全,义则能守,
礼则能变,智则能兼,信则能克;君子知斯五者,庶几可以言棋矣。潘慎修
列举十要详细阐述,说得玄乎其玄,太宗没法不高兴、不佩服,便大加赞赏。
于是,潘慎修的十要和《天中记》的九品就成了中国围棋的经典性典故。所
谓九品即指围棋品级;入神、坐照、具体、通幽、用智、小巧、斗力、若愚、


守拙,实际上,是九种境界。

宋太宗时的潘慎修和贾玄比较起来,潘慎修注重于理论上的总结,并和
治道联系起来,提醒皇上不要沉溺于棋局,不要荒政。贾玄则不同,贾玄向
太宗传授的尽是些纯技术性的围棋法则,并随时对弈,对太宗产生了极大影
响,使本来爱好围棋的太宗越发沉迷和求乐其中。朝廷的言官谏臣发现大宗
迷恋于棋局对弈,有些不能自拔,便个个愤然,他们不能再保持沉默了,于
是,进谏的奏章一封封递到御前。有的谏章直截了当,怒斥贾玄乱政,奏请
太宗大奋乾纲,将奸臣贾玄流放南州。奏中称贾玄阴险奸诈,每每进献新图
妙势悦惑圣主;圣主万机听断,由此壅遏;结果坐驰睿襟,神气郁滞。太宗
看罢奏章,觉得言官小题大作,夸大其词,太宗批复说,朕非不知,聊避六
宫之惑耳,卿等不须上言!

中国一些较为出色的皇帝大都喜好围棋。皇帝喜好围棋,精通棋道的围
棋高手自然三生有幸,生逢其时。皇帝礼敬和爱重一流棋道的一代国手,国
手荣宠有加,被世人所羡慕。但是,要想持久地保住国手的地位,却并不是
一件容易的事,有时为此要费尽心机,甚至于不惜为人卑鄙。

南宋高宗偏安江南,不思收复失地,却日夜歌舞升平,尤其喜好对弈。
高宗在位时,有位所向无敌的关西棋手声名远播,被推荐到朝廷,高宗大为
欣喜。关西人棋艺精湛,高宗希望他能和供职宫中的国手对弈,这场对弈自
然是异常精彩的,高宗为此兴奋。关西人的棋道造诣很深,技艺可谓炉火纯
青,他私下和宋宫国手对弈,几乎是每战每胜。推荐人很有把握,知道正式
对阵,关西人肯定能战胜国手,便请求高宗亲自临阵观看二人对弈,让他们
有御前一决胜负。高宗乐于观阵,就欣然接受了一这请求,并吩咐次日在御
前一决胜负。

高宗是极为看重国手的,他极想在煌煌的圣殿看见所倚重的国手将关西
人一举击败的情景。但国手经过私下较量,是深知自己远远不及关西人。怎
么办?次日如果在御前失败,那是再也不会有立足之地,国手惶惶不安。很
快,国手想出棋艺之外的一着妙计。当天晚上,国手恭恭敬敬地来到关西人
的住处,并带着一个十分娇艳美丽的女子。国手客气一番以后,诚恳地对关
西人说;这是我的女儿,送给你做妻子;但明日在御前下棋时,你需让我第
一局,第二局时我会让给你;这样,我和你永为翁婿,供职在宫中,随侍皇
上左右,不是很好?你要是不信我说的话,我怎么会轻易将女儿许配给你?

关西人一眼就看上了这位美丽动人的女子,关西人质朴豪爽,生性直率,
当即便赞同了国手的安排。关西人不知道这是一计:事实上,国手并没有女
儿,这位美丽的女子,不过是教坊的一位艺妓,是用重金临时拉来的。第二
天,两人在御前对阵,关西人果然如约败给了国手。高宗观战中一直是兴致
勃勃的,而且毫不怀疑国手的取胜。第一局果然关西人败北,高宗在为国手
自得之余,对关西人和推荐者不免极度失望,便拂衣而起,对推荐人徐徐地
不无鄙夷地说:毕竟是外道人,怎么能敌得过国手?关西人胸闷气短,有口
难言,知道自己被国手出卖,只好垂头丧气,离开皇宫。关西人回到住所,
神思恍惚,终日不思饮食,闷闷不乐,最后,终于忧郁而死。

南宋孝宗也是一位酷爱围棋的棋迷。当时的宫中,也网罗了一批围棋高
手,出任内廷供奉。当时国手是一流棋师赵鄂,赵鄂不满足于只作一个内廷
供奉,希望授给官职。孝宗推重围棋,他对国手赵鄂很看重,君臣二人的关
系一直很好。孝宗授赵鄂武功大夫、渐西路钤辖。但宋代官制是较为特殊的:


有实职和虚衔之别,仅有虚衔并不能领实事,必须补缺方可。赵鄂的官职只
是虚衔,因此,赵鄂请求孝宗补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