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深宫实录-第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大的动物,但古代中国朝廷从未将它作为威武的象征。象被驯服后很懂事
体。晋武帝司马炎平吴后,南越人向晋廷献上驯象,司马炎命该象驾大车行
走,使越人骑象,车上载鼓吹艺人,从此象车成了晋廷的大驾卤簿,皇帝出
行,以象为前导,试以桥道。

北宋克复江南以后,也获得了一些象只,豢于后苑。元代宫中(顺帝时)
有一只按照礼仪训导的象,能在皇帝宴饮群臣时,献上拜、舞之姿。“千官
鹄立天颜霁、殿下徐牵舞象来”。

明代宫中的象只最多,也颇能参加政事活动。驯象机构有宫中的演象所
和锦衣卫的驯象所,象初至京,先在演象所演习,锦衣卫专设指挥一员,提
督驯象所。经驯象所教导出来的象,要在大朝会时出任角色,列入仪仗,有
的驾辇或驮宝。间或三、五日举行的常朝,也须由六只象参加,某象如有疾
病不如入朝则由下一班某象暂代。象的头脑反映灵敏,丝毫不象身材那样笨
重,如果入朝迟误,便知道该接受廷杖了,自行伏地受棰如数,然后起立谢
恩。象平日获得的薪水数额,按照武弁的等次来定。如犯大过失贬降;则退
立所贬之位,不再敢站到原来位置上。象们排列定序,出入缀行,与经过宫


廷训练的人员没有什么差别。

象很快就能学会用鼻子吹觱栗、击铜鼓,欲观此技艺的人到驯象所纳钱
于象奴(管象人),象如教献技,但情绪并不愉快,有时斜视装钱满袋的象
奴,而后昂鼻俯首,呜呜出声。在象房时,象也常常烦躁忿懑。发作起来,
撤屋倒树,人畜遇之不免遭踏为肉泥之祸。

每年六月六日,宫廷照例晒书,宫中动物们也要浴洗更新。象只被牵到
城外的水滨洗澡,一年只有一次这样的机会,群象在河中“因相交感,牝仰
牡俯,一切如人,奸于波浪中。毕事精液浮出,腥秽因之涨腻”。居民要到
远处汲水,十天以后河水始清。但有的史料否定了这一说。

游目极妙伎,清听厌宫商。

主人寂无为,众宾进乐方。

长筵坐戏客,斗鸡观闲房。

群雄正翕赫,双翘自飞扬。

挥羽邀清风,悍目发朱光。

嘴落轻毛散,严距往往伤。

长鸣入青云,扇翼独翱翔。

愿蒙狸膏助,常得擅此场。

——曹植《斗鸡篇》

斗鸡,是古代王孙公子们的一大乐事,帝王之家摆开的斗鸡场更是热闹
非凡。

先秦时周宣王是较早的喜好斗鸡的帝王。斗鸡之风在汉唐达到极盛。汉
高祖刘邦的父亲在民间时就有斗鸡之好,作太上皇以后,由于不能继续过去
酤酒卖饼、斗鸡蹴鞠的生活而郁郁寡欢,刘邦知道了父亲的心思,便把父亲
在家乡的故人迁至长安附近,太上皇又可以拾起斗鸡的爱好了。汉宣帝在民
间生活时迷上了斗鸡,常和王奉光一起斗鸡为乐,王奉光之女后来应召入宫,
先为婕妤,后立为皇后。

邺城,曹魏和后赵之都,也曾是枭雄们斗鸡的热闹场所。魏明帝筑造过
斗鸡台,后赵皇帝石虎又再摆斗鸡的战场。

唐太宗、玄宗、文宗、穆宗都对斗鸡极感兴趣。太宗作秦王时,曾请御
史大夫杜淹写过一首咏斗鸡的诗。玄宗为畜养斗鸡,专设鸡坊,搜集长安城
中“金尾铁距,高冠昂首”的雄鸡上千只,养于鸡坊,又挑选六军小儿五百
人“驯扰教饲之”,年仅十三的斗鸡神童贾昌被玄宗发现,立为五百小儿长。

明代天启年间,宫女们风行以斗鸡为戏。她们从宫外购进健斗的雄鸡,
调习一段后,届期登场。先将五彩幔罩在鸡笼上,到场开笼,雄鸡跃出,然
后厮杀开来。最后胜者以彩球分缠头旁,入笼迎归,而主人所赢得的珠翠绮
罗,所值不下百两银子。

斗鸡自有斗鸡的学问。《列子》上说,纪醽子为周宣王驯养斗鸡,十天
以后,周宣王问他:“鸡可斗乎?”纪醽子说:“未也。方虚骄而恃气”。
十日又过,周宣王再问,纪醽子说:“未也。犹疾视而盛气”。总计过了三
十天,周宣王再问时,纪醽子很有把握地说:“几矣。望之如木鸡,其德全
矣。异鸡无敢应者也”,由骄而负气变成木鸡方算驯成,道理实在太玄妙了。
唐代斗鸡神童贾昌,玄宗发现他时,他正在云龙门道旁弄木鸡,玄宗以为神
异,召入为鸡坊五百小儿长。唐代斗鸡盛行于整个社会,平民有的买不起鸡,
只能玩木鸡解馋。而贾昌是宫中卫士贾忠的儿子,算不得贫穷,他自七岁就


能感应鸟发出的信息,即能通鸟语。神驱鬼使,他由鸟类的知音自然成为斗
鸡的导师。每年八月五日的千秋节(玄宗生日),贾昌都要在万乐俱举的盛
会上一展风姿。他头戴雕翠金华冠,身着锦袖绣襦裤,手执铎铃,拂导群鸡,
群鸡叙立于广场,眼光透出神气。顺着贾昌的指挥,群鸡刹时树毛振翼,砺
吻磨距,抑怒待胜,进退有期。随鞭指低昂,不失节度,胜负既决,强者前,
弱者后,随昌雁行,归于鸡坊。

这种群体的斗鸡,是表演性的。一般竞技性的斗鸡是一一出场相斗。斗
鸡的主人须在鸡身上,装上一些助威的东西。如在鸡身上敷上一层芥粉,芥
粉辛辣,用以伤害对方鸡的眼睛。在鸡距(爪)上,安设金属假钜,使鸡爪
锋利更有攻击性。这两种方法是由春秋时鲁国的两家贵族发明的,季氏与槃
氏斗鸡,“季氏芥其鸡,槃氏为之金距”。还有一种方法是在鸡头上涂狸膏,
因为鸡的克星是狸(黄鼠狼),狸膏的气味可以迷惑、吓倒对方。这个方法
早在春秋时也有了,庄子曾告诉惠子,羊沟之鸡非良鸡,而能屡屡获胜,是
因为鸡头上涂了狸膏的缘故。

斗鸡以外,帝王的兴致扩展到斗鸭、斗鹅。斗鸭尤以魏文帝嗜好,他曾
向东吴索要良种鸭,可知,东吴也有斗鸭之戏。斗鹅,是晋桓、灵二公所传
之宝,由唐僖宗继往开来。唐僖宗经常在兴庆池与诸王斗鹅,一时鹅价飞涨,
僖宗的鹅竟值五十万钱。

斗蟋蟀,明宣宗最为入迷,他曾密诏苏州知府况钟向宫中贡进千只蟋蟀,
因东吴斗蟋蟀之风很盛,料知那里会有优良选手。苏州的武弁们有的以捕蟋
蟀而立功,居然等同首虏而获世职。苏州有句民谣:“促织瞿瞿叫,宣德皇
帝要”,到万历年间还在流传。据说明宣宗从江南选取的蟋蟀,每只竟贵至
十几两银子,而宣宗的蟋蟀盆更是无价之宝,今故宫博物院仍存有宣德皇帝
当年斗蟋蟀的宝盆。


十一、皇家围猎活动

宁可三日不食,不可一日不猎狩猎活动是伴随着人类的文明而产生的。
它和人类的文明进化史一样源远流长。人类最初生活在荆棘丛生、凶禽猛兽
出没的恶劣环境中,人类要生存,就得武装自己,和险恶的环境相抗争。人
类的文明进化可以说是从和禽兽的争夺生存空间活动中开始的。人类发展到
一定阶段以后,贵族阶层产生了。狩猎渐渐成为统治者的军事训练的需要和
闲暇生活中游乐的一部分。

春秋战国以前,狩猎是一种严格的军事大典,是一种军事训练的综合演
习。汉学者太史公司马迁记载说,赵国曾在边境上聚集重兵。边境另一边的
魏王以为赵军要进攻魏国,便吩咐调遣重兵,以作防备。魏公子无忌消息灵
通,进奏魏王,说赵王狩猎聚集重兵是在大规模的狩猎。战国以后,狩猎不
再是一种严肃的阅军大典,而是帝王们的一种消闲和娱乐。

帝王们以田猎消遣生活,可谓由来已久。庄子说,桓公田于泽,管仲御。
这是说春秋初期的齐桓公曾经在大泽中田猎,由大臣管仲侍驾。《诗经·郑
风》中有这么一句:叔善射忌,又良御忌。这是指春秋时期,郑国的共叔段
在田猎活动中不仅善于射猎,而且御术也是十分娴熟。

古代的史书《说苑》中记载说,楚庄王酷爱围猎。大夫谏奏说:晋国和
楚国是你死我活的敌国,晋国不灭楚国,楚国必灭晋国;在这种形势下,大
王还怎能耽于游乐?楚王从容地回答:我纵马驰猎,为的是选择勇猛的武士;
在榛丛中能刺死虎豹的,我便知道他的勇武;能够和雄劲的犀牛一较高下并
战胜它的,我便知道他力大无穷;田猎完毕以后,分其所得,我就知道他是
否仁厚。很显然,楚庄王是位有头脑的国君,围猎在他不完全出于游乐,其
意是在挑选能肩负重伤的勇猛仁智的武士。

汉武帝刘彻文才武略,在游乐中最喜爱的活动项目之一便是在山林草野
间狩猎,以驰逐野兽为乐。武帝刘彻狩猎时,常有文学才士侍从。武帝一次
狩猎,他的文臣大才子牧乘写了一篇赋《七发》,详尽地描述了狩猎时的娱
悦情形:春天风和日丽;乘着轻快的马车,携带华丽的弓箭,沐浴着春风,
浩浩荡荡前去围猎;白刃在阳光下闪闪,旌旗遮天蔽日,劲装的武士奔驰在
山林草野之间;鼓乐震天,战马嘶鸣,飞箭如雨,手持刀、枪、剑、戟的武
士在山林中呐喊奔走;最凶猛的飞禽走兽见了也吓破了胆;一番追逐猎杀,
猎物如山,满载而归;日薄西山而夜幕垂垂,山林深处,篝火熊熊,举行着
盛大的庆宴,野味香飘四野,大碗的美酒斟满,品尝着山珍野味,歌舞尽欢
之后酣然入睡。

唐代的皇帝和皇族成员大多喜好围猎。唐高祖李渊夺得天下创建大唐江
山以后,每年都要举行一、二次大规模的狩猎活动。唐太宗李世民也喜好围
猎,曾在一次围猎活动中,亲手刺死了一只犯驾狂奔欲置他于死地的野猪,
称之为天策上将击贼。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齐王李元吉曾宣称:我宁三日不食,
不可一日不猎。唐玄宗李隆基风流倜傥,也是酷爱围猎。有一次,正值夏日,
禾苗茁壮,玄宗游兴大发,准备出宫围猎,府司马躺在他的马前进谏说:今
农在田,陛下何得非时以损下人。唐敬宗李湛好游宴,沉迷围猎。卜者苏玄
明以敬宗昼夜求猎,多不在宫中,便和染工张韶等一百多人发动政变,杀向
禁庭。宦官们惊慌失措。正在清思殿游玩的敬宗狼狈逃往左军。禁军开到后,
合围染工,全部斩杀,尸体狼藉。好深夜捕捉狐狸的敬宗夜猎回来动辄肆虏


内臣。宝历二年十二月十八日夜,敬宗夜猎回宫,和内臣刘克明、军将苏佐
明等二十八人饮酒,酣饮之际,入内室更衣,忽然殿上灯烛全灭,敬宗终被
内臣和军将苏佐明杀死。

四时捺钵制

辽代有四时捺钵制度。辽代皇帝每年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都要
带领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在选定的地区进行围猎,以示讲武、巡游,既练
兵习武,商讨国事,又舒展筋骨,借以游乐。辽代的这一围猎活动有具体时
间和具体地点,并形成制度,称为四时捺钵。辽代的四时捺钵制度是从辽太
祖的四楼制发展变化而来。

《虏廷杂记》中赵志忠记载说,辽太祖所居的地方都设楼阁,常居四处
地方,形成四楼,太祖常在四楼间游猎。太祖常居上京,设楼称西楼。太祖
在南部木叶山设楼,称为南楼。西楼以东千里的地方又设楼,称东楼。再在
北部三百里的地方设楼,称为北楼。辽太祖一年四季游猎在四楼之间,即四
季在四楼间游猎,形成定制,称四楼制。

《契丹国志》记载说,太祖纵马游猎,弥旬不止。有一黄龙出现在太祖
所住的毡屋上,太祖连发三箭皆中,黄龙坠于太祖前。后来,太子即继太祖
之后的太宗耶律德光即位,在这里建州,这里就被定名为黄龙府。

辽代的春捺钵主要地点是在鸭子河。鸭子河在今长春城东北约三十余里
的地方。河中鹅鸭成群,大雁翔集,鹅群、鸭群、雁群便是春捺钵纵鹰放鹘
追捕的猎物。辽代皇帝每年正月出发,约两个月的时间到达鸭子河。这时正
值初春,阳光灿烂,春光还未到来。因天气尚冷,鹅群、鸭群和雁群自然也
在南方,正准备北飞。辽代君臣便暂时在冰上搭帐居住,凿冰捕鱼。春暖花
开,冰雪消融,大批大批的鹅、鸭、雁群光临鸭子河。辽代君臣便开始纵鹰
放箭,春捺钵活动开始。首获猎物的人先要将第一个猎物献给皇帝,皇帝赐
赏,首获者喝着皇帝赐赏的美酒,得意非凡地佩戴上象征着荣耀的鹅毛。

夏捺钵的主要地点是黑山。辽代皇帝先要在黑山拜陵、游猎、赐赏,然
后到鸭子河去避暑。六月上旬,辽代皇帝选择一处吉地纳凉,同时处理军国
重事,居留五十天左右,一般由文武大臣全班侍驾,共讨国家大计。理政之
暇,辽代君臣便在山林河谷间游猎,到七月中旬方才离去,夏捺钵结束。

秋捺钵的地点在伏虎林。伏虎林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