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深宫实录-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暇,辽代君臣便在山林河谷间游猎,到七月中旬方才离去,夏捺钵结束。

秋捺钵的地点在伏虎林。伏虎林在今辽宁巴林右旗西北察罕木伦河源的
白塔子(察罕城)西北。相传,辽景宗耶律贤曾率数骑在这里游猎,凶猛的
老虎慑于景宗的皇威,伏在草中不敢动弹,因名伏虎林。辽代皇帝十月中旬
出发,驰往伏虎林,在那里猎获花鹿和肥兔。秋猎时,侍从们埋伏在湖滨附
近,午夜的时候,鹿寻盐水。猎人吹响号角,作鹿鸣声,以此吸引鹿群。鹿
群来到以后,乱箭齐射,当时称之为舐碱鹿,又称呼鹿。

辽代皇帝的冬捺钵选在广平淀。广平淀位于辽宁永州境内,在今辽宁西
拉木伦河和老哈河合流处,东西凡二十余里,南北凡十余里。这里地势平坦,
地多沙碛,榆柳成林,冬季气候较为暖和。辽代皇帝冬季常来广平淀过冬,
既在此和大臣会议国事,接见各地各国使臣,又以游猎养性,借狩猎讲武,
训练士兵。

辽代皇帝的四时捺钵制度显然不仅仅是出于游猎,而是兼具多种功能的
处理国事,接见使臣,实地练兵,并在这一系列的围猎活动中切实考察随从
军士的骑射、跳跃、奔驰、搏击和刺杀等多种军事技能,通过考察,选拔优
秀人才,赐给官职,给予重赏,从而获大批武士为国效命。


辽圣宗开泰五年秋天,圣宗耶律隆绪带着卫队驰奔松山狩猎。圣宗在射
猎猛虎时,四骏马驰速太快,圣宗一时之间来不及发矢,猛虎转眼间便风驰
电掣般地怒扑过来。左右侍从目瞪口呆,惊醒之后皆四散奔逃。这时,兼掌
猎场主事的陈昭衮却迅即舍弃坐骑,纵身跃上虎背,双手紧握虎耳。老虎惊
恐至极,慌忙逃窜山林。圣宗命卫士追射。陈昭衮大呼不要放箭。猛虎狂奔
着窜入山林,而陈昭衮始终骑在虎背上,紧攥虎耳,并趁机抽出佩刀,将猛
虎杀死。圣宗惊叹陈昭衮的武艺,设宴慰劳备至,称赞他临危忠诚勇猛,并
将筵席上的一应金银器皿,全部赏赐给陈昭衮,旋加赐节钺,不久超升他为
围场都太师。

辽宫射兔

中国北部的游牧民族驰骋于广袤的草原,逐水草而居,终日以射猎为能
事。马术和射艺的高低,便决定其在群体中的地位高下。其大小首领以及皇
帝往往是马术、射艺的优秀者。辽、金、元三代的皇帝一般都好骑射,甚至
连后妃和宫人也精于此道,能弯弓射雕。可以说,马术、射猎是北方民族借
以保家卫国的看家本领,是他们一代又一代不可或缺的传世宝。

每年重三、重五、重九、腊尾都是北方民族法定的重要骑射竞技日。竞
技后的优胜者荣耀无比。

辽代每年三月三日是他们传统的隆重热烈的陶拉葛尔布节。这个节日是
辽代规模宏大、极被看重的竞技日,其中最引人注目也是最为精彩绝伦的表
演便是射兔比赛。比赛时,先在一个地方设置木兔。参加比赛的人员分成两
组,分别骑马竞射,先射中木兔的为优胜。每次往往优胜者威风凛凛,荣耀
无比,而失败者则要俯首贴耳,恭恭敬敬,跪着给优胜者讲酒,以示心服、
敬仰和祝贺,优胜者骑在马上,居高临下,接酒痛饮。

每年九月九日也是辽代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节日。辽代皇帝在这一天率
领群臣部族,驰奔山林围猎,射猎老虎。射多者为胜,射少者为输,输者罚
重九宴。辽圣宗统和三年重九日,圣宗耶律隆绪在骆驼山登高,赐赏群臣饮
菊花酒。第二年这一天,圣宗再次登高射猎。圣宗很高兴,在高水南阜祭天,
择一处高地立帐,赐赏从臣和命妇,饮宫中精制的菊花美酒。有诗描述了这
一情景:

重阳时节想题糕,射虎平原意兴豪。

叨赐天厨菊花酒,骆驼山上共登高。云州堡西北约一百多里的地方有一
个鸳鸯泊,周围约八十里,泊水停积,景致美丽。《辽史》记载说,延芳淀
方圆数百里,春时鹅骛毕集,夏秋又多菱芡。这两个地方,辽代皇帝时常光
顾。春天时,辽皇帝在这里射猎,随从侍卫都身穿墨绿衣,手持连锤、鹰食、
刺鹅锥,布列水次,相距五步的距离。上风处擂动战鼓,惊动鹅群。鹅群惊
慌奔逃,振翅高飞。这时,鹅群飞起时还没离开水面,皇帝和随从便放出凶
猛的海东青,捕杀飞鹅。飞鹅被一一击落,有的没有死,下面布列的侍卫便
用连锥将鹅刺死,当即就取出鹅脑,喂食海东青。这一活动中,谁得头鹅,
皇帝就赏赐准银、绢等头赏。

海东青是海东的一种名鹰。海东本是地名,是指当时女真东北部和五国
相邻的一带,五国东接大海。海东青体型较小,但却十分矫健,其捕捉鹅、
骛又狠又准。海东青中尤以爪白的最为珍贵。辽代皇帝酷爱海东青,每年都
要派使巨前往女真去求取海东青。女真慑于辽国的威力,只好兴兵五国,抢
夺海东青,然后献给辽主。女真和五国不胜其苦。


辽代的重三射兔;重九射虎;鸳鸯泊、延芳淀游猎和四季捺钵制度便是
辽代皇帝的主要围猎活动,这些活动既给辽国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美味,练
兵巡边,同时也是辽代皇帝在不同的季节选择最佳的地点处理政务、接见使
臣、饮宴欢娱。

金宫射柳

射柳是金人每年重五的一个重要节日内容,金人有世代重五射柳的风
俗。金人的重五射柳如同辽人的重三射兔活动一样,同样十分热烈而重要,
不可缺少。重五祭拜天地以后,广场上插柳枝两行,分队比赛射柳。比赛时,
先按尊卑长幼排列,分别在柳枝上系上自己的手帕,并在柳枝离地几寸的地
方,削皮而白之。比赛开始时,一骑飞驰作为前导,然后,参赛者骑马飞奔,
以无羽簇箭发射:既射断了柳枝,又能手接断柳而飞驰离去的为上等;断而
不能接柳离去的为中等;断其青处或不能射断或没有射中的都是下等;上等、
中等为胜,下等为负。竞技时,场上金鼓齐鸣,气氛十分热烈。

重五射柳是金代的重要节日,也是金众多游乐节日中的主要内容,天长
日久,相沿成俗。《金史》记载说,五月五日、七月十五日、九月九日,拜
天射柳,岁以为常,成为故事。金代承继辽俗,以重五、中元、重九行拜天
大礼。重五在鞠场,中元节在内殿,重九在城外。拜天时,用木头割木为盘,
像舟状,赤质木盘上画云鹤纹。做木驾高六尺,将盘放在架上,盘中放上荐
食,全体跪拜。金代皇帝大多喜爱射柳,一般是在常武殿筑台拜天,拜天以
后便开始射柳。

金泰和三年五月重五节,金章宗完颜璟隆重地行拜天礼,然后,亲自射
柳。章宗完颜璟张弓搭箭,骑在马上奔驰,三发三中,射得干净利落,群臣
山呼万岁、万万岁。章宗万分高兴,设宴鱼藻殿,大会群臣和侍从,君臣尽
兴方散。大定三年五月重五日,金世宗完颜雍临幸广园射柳,皇太子、亲王、
文武百官也都参与竞射,获胜者都有皇帝的厚赏。

金代皇帝醉心游猎,以至于关于狩猎的诏令花样百出。正隆六年,金海
陵王下令,命自中都至河南府所过一应州县,限期调猎手两千人,帮助狩猎。
大定九年,金世宗制定网捕走兽法,规定每年必须秋猎、冬猎,成为定制。
明昌五年,章宗出猎胡白山,洒酒祭祀山神,王公大臣纷纷进酒。然后,章
宗开始射猎。章宗在豁赤一箭射中两只鹿,君臣大喜。这一天,章宗共计猎
获鹿二百二十二只,高兴之下,章宗厚赐侍驾的随从。三天后,章宗又射猎
了黄羊四百七十一只。

元宫射狗

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有射草狗的习俗。每年年尾,在镇国寺内墙下面,扎
制草人、草狗各一个,用杂色彩缎剪制五脏六腑,然后相约发射,直到草人、
草狗被射烂为止,最后,设盛宴,以酒相祭,尽兴而罢。元代皇帝、皇族和
上层贵族大多喜欢射狗活动。

辽人射兔,金人射柳,元人射狗,这些都是相沿成风的传统风俗,都反
映了北方游牧民族对于骑射技艺的重视。元代宫中还专门设有鹰房,专管皇
帝捕猎事务。元时在全国设打捕鹰房官,遍布全国的猎户计有四万多户。他
们日常豢养猎犬鹰鹘,还经常练习骑射和抓捕禽兽的技术。每年冬季,他们
在指定的地区内捕猎,各级捕房官带领自己属下的猎户,携带捕猎用的鹰、
犬、弓、矛、刀、剑,围捕珍禽异兽,称为捕猎有户。捕获的猎物,选取奇
珍、肥美者进献皇宫;所有捕获野兽的皮革、牙骨、羽毛等一律归入国库。


元代的狩猎围捕活动规模宏大,一次围捕活动参加围猎的人数往往超过
两万,随同参战的有成千上万的训练有素的狮、豹、鹰、狗等。《马可·波
罗游记》中记载了元时的一次规模宏大的围猎活动,参与围猎的人数在两万
以上,还有不可胜数的猛犬、凶狮、花豹、鹰隼;围猎时,狗吠狮吼,禽飞
兽窜,人声鼎沸如潮,叫声震天,情景十分壮观。

清宫秋狝

围猎活动到朱明王朝时处于衰落时期。明末时,聚居关外白山黑水间素
有狩猎习俗的满族日益强大,其部族首领极注重狩猎在练兵、强体方面的重
要性,每年都要举行大规模的狩猎活动。清世祖福临入主北京、建立清王朝,
仍看重满清赖以兴旺发达的狩猎,并将这一活动列入典制,永为遵守。

清太祖努尔哈赤是在明守辽大将李成梁的帐下长大成人的,努尔哈赤从
这里认识了博大精深的汉族文化,并掌握了军事技术,学到了作战本领。他
曾受命于明,为建州卫左都督。后来,他统一女真各部以至周边各部落,建
立后金。《清朝通志》记载说,天命十年,太祖努尔哈赤率部自沈阳城出猎,
严饬武备,申明禁令,训示行军之法。继太祖之后,继大统的太宗皇太极也
踵行此法,并于天聪六年,勅谕诸贝勒大臣:夫搜、苗、狝、狩,古人原以
之讲武,须有纪律,然后人不敢犯。这就明白地说,狩猎是值得提倡的,旨
在练兵讲武,提高士兵的身体素质、作战能力和战斗力。

满清入关以前,军事方面是八固山制,因为各固山旗色有别,因而称为
八旗。清八旗兵丁计有六万余人,他们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平时耕种狩猎,
有事时征调出战。满清王室是女真族的后裔,女真族历来过着游牧生活,以
狩猎为生。他们是以所谓弓马之利,以定天下的,因此,他们对于骑射、狩
猎有着浓厚的兴趣,夺得天下以后更不会有丝毫的怠慢。

清入主中原的第一位皇帝是顺治帝福临。福临在君临天下的第一年就数
幸南苑,令禁旅行围,并郑重其事的订立了大狩扈从例。圣祖康熙皇帝玄烨
即位亲政以后,更是频繁地举行行围狩猎。康熙元年,清府在大狩扈从例的
基础上制订了更为详细的车驾行围条例。康熙二十年,玄烨率领随从、亲军,
驾幸塞外,狩猎南山,然后,出山海关,驻跸乌拉,一路上玄烨都是亲御弓
矢校猎。两年后,玄烨幸古北口外行围,木兰搜猎自此开始。康熙二十二年
以后,便开始了每年一次的木兰秋称,并在康熙六十一年时定为永制。木兰
原意是哨鹿,后来解作围场。木兰在承德府北四百里的地方,属翁牛特旗。
木兰方圆凡一千三百余里,极目之处,林木葱笼,水草丰茂,各类禽兽出没
其中,是一处理想的围场。不过,清廷选定这里为长征行军和狩猎的场所,
有会合蒙古族抵御有侵略野心的近邻沙俄的用意。清圣祖康熙皇帝曾说,一
年两次行猎,专为讲武,和行军无异。

每年秋季,清代皇帝都要率领随从近侍、亲兵虎枪营和文武大臣到木兰
行围;出行时,皇帝总要召集旧藩四十九旗喀尔喀青诸部,分班从围;左右
哈萨克、东西布鲁特、安集延布哈尔,朝谒踵集,惟恐后至;土尔扈特部落
也皆挈其部众,越数万里前来朝谒;八旗各驻防长官届时即选择材官赴京侍
卫,蒙藩选一千二百五十人为虞卒护驾。清代皇帝每年木兰秋狝,随从人数
都在一万人以上。

清木兰行围时,史称统围大臣莅于场所,按旗整队,中建黄纛作为中军,
用以指挥四面军卒进入围场。军卒蝉联环布,自远而近,三五十里或七八十
里,逐渐合围到皇帝所在的看城。合围以后,鸟图哩处虞卒脱帽,以鞭擎之,


高声传呼:玛尔噶。蒙古语指帽子。声声传递,直至中军。凡三次,中军知
道已经合围,便拥纛徐徐前行。这时,皇帝自行营来到看城,对合围中的禽
兽发矢殪之,围猎便宣告开始。御前大臣侍卫人等都张弓射猎,逃逸而出的
由从官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