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深宫实录-第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写一笔,八十一天写完。

逊清皇室仍然用消寒诗图打发隆冬时光,将长篇诗句写成吉祥葫芦图
案。

冬至前后,职掌天文历法的机构(明清为钦天监,此前为太史官),要
向皇帝恭进来年的时历。清乾隆时,为避弘历的御名,改时历书为时宪书。
清代把这一天定为十月朔日,皇帝先行斋戒祭享,然后驾临乾清宫阅时宪书。
时宪书上,列有每日宜、忌三十七事,进御者六十七事,包括颁诏、覃恩、
肆赦、封拜、行幸、遣使、出师、庆赐、伐木、畋猎、平治道路、破屋坏垣
各事。

十二月是一年中有诸多讲究的月份,进入年终,人们祈望吉祥,驱避邪
魔,以图本年得到一个圆满的终结,并雀跃地恭候、迎接新禧。

十二月初一日,清代皇帝在重华宫开笔书写“福”字,第一张福字例行
悬于乾清宫正殿,其余的张贴于各宫苑、颁赐皇子、宗藩、大臣和侍卫们。
这是乾隆时确立的节令仪式,在此之前,皇帝们偶有年终御书“福”字赐大
臣之举。书福之笺,质以绢,傅以丹砂,绘以金云龙。书福字之外,皇帝有
时还写些吉祥对联、吉祥词句如长寿、宜春迎年、宜入新年、一年康泰等字。


每年有幸接受皇帝面赐福字的皇亲、大臣十人左右,皇帝临案执笔,受
赐者依次跪于案前,仰瞻御书毕,叩首谢恩。两名太监对持福字笺而出,受
赐者再在福字下面叩谢。

十二月八日腊祭是一项古礼。夏代称其为嘉平,商代称为清祀,周代称
为大腊,汉代则称腊。腊祭的对象是百神。腊祭原非定在十二月初八。汉代
以冬至后的第三个戍日为腊日,汉为火德,火衰于戍,故以戍为腊日;曹魏
是土德,土衰于辰,故以辰日为腊日;晋是金德,金衰于丑,故以丑日为腊
日。因为“王者各以其行,盛日为祖,衰日为腊”。祖祭是祭祀路神,与腊
祭同样古老。随着五德说不再被严格信奉,腊日便定在十二月八日。

唐代,皇帝常在腊日赐群臣腊肉或在苑中畋猎。腊的古义就是以畋猎获
得的野兽作为祭品。

宋代以后,腊日的活动变为吃粥。此日吃粥原是礼佛的一项内容,此习
由寺院传至民间,再进入宫廷。宋代皇帝尚未能接受腊日吃粥的习俗,明清
皇帝则理所当然地以吃腊八粥度此节日。

明宫中腊八粥的做法是:“先期数日,将红枣捶破泡汤,至初八日早,
加粳米、白果、核桃仁、栗子、菱米煮粥。腊八粥先供于佛像前,而且户牖、
园树、井灶之上也供设此粥,剩下的内廷成员分食之或互相馈送。皇帝常把
御用的腊八粥赐赏下属。

因为腊月八日相传为如来佛乞食以布施众生之日,所以清宫此日用青豆
煮粥,意在助如来布施。腊八前的二、三日,雍和宫大事煮粥,用宫中大号
粥锅两个,每锅可容米二、三十石,每年煮粥用银十万两。熬粥者十人,曾
在宫中专门练习,喇嘛多人围锅念经,满蒙王公贝勒监视。腊八当天,由监
视大员率众将粥进奉内廷,皇帝照例谕令供祀太庙、寿皇殿及内廷西苑各庙,
然后分赏内廷各宫后妃,再赏外廷王公大臣。分赏外廷者,由太监一名押送,
二人抬黄食盒一架,内装黄盒子一个,盒中盛粥一碗,受赏大臣跪接、跪送。
粥中没有盐和其它调料,淡而无味,其实很难下咽。

紫禁城内宝华殿后的中正殿还要举行送岁仪式,殿下设一个黄毡圆帐
房,称为小金殿,皇帝驾临,众喇嘛在殿下唪经,达赖喇嘛和章嘉胡图克图
到皇帝面前佛拭衣冠,意为祓除,以取吉祥。

十二月二十三日以后进入交年,宫中与民间同样为送旧迎新而忙碌。

二十二日或二十四日,灶君要上天言事,民间须得祭灶,宫中的灶君也
要受到款待。清宫十二月二十三日在坤宁宫祀灶,太监们设供案、奉神牌、
香烛、燎炉、拜祷等,陈列祭品三十三种,另有黄羊一只。祭品多是各种干
鲜果子和糖,民间用麦芽糖粘住灶君之嘴的习俗也被清末宫廷所采用。这一
日,皇帝诣佛前、神前、灶神前拈香行礼。之后,皇后行礼,在民间女子无
拜灶之礼。

二十四日各种迎新的陈设都要摆好。各宫门改易春联、张贴钟馗像。明
代自这一日到正月十七日止,每晚都要在乾清宫丹陛上扎烟火、点放;清代
从这一日到二月初三日,乾清宫丹陛上安设万寿灯二座、丹陛下安设天灯二
座。万寿灯的左右各悬万寿宝联十六幅。二十四日起,皇帝出宫时每过一门,
太监放爆竹一枚,入宫亦如此。清宫二十六日,除张挂春联、门神外,还要
在后妃所住的十二宫张挂钦定“宫训图”,如在景仁宫挂“燕姞梦兰图”、
承乾宫挂“徐妃直谏图”,共十二张,各有御制赞话。

岁暮贴在门上镇邪的钟馗,出自唐玄宗的一场梦。唐玄宗一夕梦见一个


凶煞又正气凛然的鬼物,自称终南进士钟馗,当应举而不第,触阶死,在阴
间食鬼,玄宗醒后命画师吴道子绘出其梦中的钟馗形象。每年岁暮将钟馗像
赐给大臣,民间贴于门首,以辟除不祥。明宫除张挂绢画的钟馗以外,惜薪
司用灰炭塑成将军、钟馗像,抬入后宫。钟馗塑像高三尺许,通身五彩而手

和脸全黑,称为“彩妆”。征袍如火如戟,小胆宫娃不敢看。“彩妆”钟

馗用于祀灶,安放于各宫殿门口。

除夕之夜,在人间的灯火和喧闹中完全是一个白昼。繁华而短寿的隋朝,
按炀帝的旨意,每当除夜,殿前诸院,数十座灯火之山光耀天地。熊熊燃烧
的是沉香木,每一山焚沉香数车。当火光渐暗时,浇上甲煎以助火焰,甲煎
是从蠡类动物中提取的脂液再加工制成的香料。沉香与甲煎燃烧成的火山,
焰高达数丈,香气飘散出宫,数里之外都能闻到。这一夜,共烧沉香二里余
车,甲煎二百石。殿内房中取光则不用膏火,一百二十颗大珠悬垂,光比白
日。又有明月宝夜光珠,大者直径达六、七寸,小者也不下三寸。

唐太宗贞观初年,曾在除夕大事装点宫掖,明设灯烛,殿内诸房莫不绮
丽,后妃嫔御焕然盛妆,金翠耀眼。殿阶下的火堆映得庭院明如白昼。在乐
声的渲染下,唐太宗感到很满足,便筵请隋炀帝当年的萧皇后同观此景。太
宗一再要萧氏回答:“朕施设孰与隋主?”萧氏被追问,乃叙述了隋炀帝挥
金如土的情形,太宗良久不语。

宫中的人们通宵守夜,等待新年的黎明。南宋宫中上下在夜色中用珍果
消磨时间,消夜果子盒极精巧,供给皇帝一盒消夜果,不啻中等人家十户之
产。盒内果品多至上百种,各种蜜饯居多,杂在糖、糕、豆、酥之中,象形
的玉杯宝器、珠翠花朵、犀象博戏之具、销金斗叶及诸色戏弄之物,极为小
巧。巧工制作的微型玉辂置于盒上,玉辂全部用金玉为饰护,以贴金龙凤罗
罩。如此奇侈,只图皇帝天颜一笑。整夜,宫中爆竹之声不断,爆竹花样繁
多,有果子形、人物形。殿司曾抬进一座屏风,外面贴着钟馗捕鬼等图,里
面穿着长串火药和引线,一经点燃,爆竹声连发百余响。人们在临安的街巷
中常能听到除夕之夜皇宫传来的爆竹声。

清宫除夕特有的习俗是岁、封笔、掸尘。殿中用金炉松柏枝,叫
做岁。自康熙开始,清帝于这一天郑重封笔,手名香致敬,仪式与开

笔相同。乾隆某年勘定金川时,除夕下午四时,一封军营奏报传至宫中,乾
隆已经行完封笔仪式,不宜用笔批奏,权且口授近臣,缮旨颁发。


九、皇帝寿辰——万寿节

皇帝的生日是宫中盛大的节日,与元旦、冬至并重。帝诞日的名称只是
在明清时才叫万寿节,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名称,如唐代曾有:千秋节、天
长节、天平地成节、庆成节、嘉会节之名;后晋名启圣节;后汉名嘉庆节;
后周名天清节;宋代名长春节、乾明节、寿宁节、承天节、乾元节、寿圣节、
同天节、兴龙节、天宁节、乾龙节;辽代名千龄节;金代名天寿节;元代名
圣节。几乎每个皇帝的寿节名称都不同。

唐代以前,宫中并无大庆皇帝生日的典礼。确切地说,皇帝祝寿是从唐
玄宗开始的。

贞观二十年十二月的某天,唐太宗对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说:“今
日吾生日。世俗皆为乐,在朕翻成感伤。诗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何以
劬劳之日,更为燕乐乎?”

然而八十余年后,唐玄宗却志得意满地接受了宰相源乾曜和张说的奏
请,以他的生日为令节。张说等在给玄宗的表上说:“少昊著流虹之感,商
汤本玄鸟之命。陛下二气合神,九龙浴圣。月惟中秋,日在端午。常星不见
之夜,祥光照室之朝,请以为千秋节。著之甲令,布之天下,咸令宴乐。群
臣以是日献甘露醇酎,上万岁寿酒,王公戚里进金镜、绶带,七庶以结丝承
露囊相遗问,村社作寿酒宴乐,名为赛白帝、报田神。上明元天,光启大圣;
下彰皇化,垂裕无穷。”玄宗愉快地提笔作诏,回答张说等人的请求:“当
朕生辰,卿等请为令节,上献嘉名,自我作古,是为美事。依卿来请,宣付
所司。”

这一年是开元十七年,唐玄宗四十四岁。八月五日千秋节那天,李隆基
宴百官于花萼楼下,大陈歌乐,倾城纵观。天下诸州皆令宴乐休假三日,编
入律令。

次年千秋节,李隆基再登花萼楼,百官献贺。在欢庆之宴上,玄宗喜赐
四品以上官金镜珠囊、缣彩,五品以下官束帛,并喜题八韵诗以示群臣:

兰殿千秋节,称名万岁觞。

风传率土庆,日表继天祥。

玉宇开花萼,宫悬度会昌。

衣冠白鹭下,縴暮翠云长。

献遗成新俗,朝仪入旧章。

月衔花绶镜,露缀彩丝囊。

处处词田祖,年年宴杖乡。

深思一德事,小获万人康。

为庆千秋节,唐玄宗创作了大曲《千秋乐》、《千秋子》。北宋帝诞日,
群臣于紫宸殿上寿,面对皇帝行三十三拜礼,而正旦朝贺十九拜,冬至朝贺
十二拜,均低于皇帝寿节之拜。宰相代表群臣上殿,捧觞祝皇帝万寿。皇帝
赐百官茶汤。

北宋皇帝的圣寿宴场面很大,教坊艺人歌舞不绝。开始,乐人先效百鸟
鸣,内外肃然,只闻半空和鸣,若鸾凤翔集。宰相与亲王及外国使节坐于殿
上,群僚和外使随员坐于殿外两廊。每位的面前都摆放着各色食品,有环饼、
油饼、枣塔、果子等。辽国使节的食物最丰盛,特加猪羊鸡鹅兔连骨熟肉。
为皇帝斟酒者,每每举其袖,唱引道:“绥御酒——”


教坊乐人在山楼下彩棚中早已陈设好器乐,有拍板、琵琶、箜篌、高架
大鼓、羯鼓、铁石方响、箫、笙、埙、梗⒂v篥、龙笛等,两边对列杖鼓二
百面。

第一盏御酒举起,乐人一名歌板色,笙、箫、笛先奏,后众乐齐响。宰
臣举酒,百官倾杯,艺人在台上舞蹈,对舞、独舞。第二盏如前。到第三盏
御酒时,左右军百戏入场。所谓左右军,实际上是指京师坊市左厢、右厢,
演员都是民间艺人。百戏项目有:上竿、跳索、倒立、折腰、弄碗注、踢瓶、
筋斗、擎戴等。凡御宴至第三盏,方下酒肉、醎鼓、爆肉、双下驼峰角子。

第四盏时,杂剧上场。第五盏,乐人弹琵琶、方响,跳三台舞之后,戏
谑色彩的参军色入场,小儿舞队二百余人入场,舞步齐进,叩于殿阶。参军
色与小儿班首问答,小儿班首诵台词(口号),音乐声起,小儿舞队载歌载
舞。接着杂剧入场。这一盏,下酒群仙炙、天花饼、太平毕罗、干饭、缕肉
羹、莲花肉饼。

第六盏御酒,先是笙奏慢曲、三台舞,而后左右军比赛击球。殿前立三
丈高的球门,哨笛杖鼓为两支球队助威。这一盏下酒菜是假鳖鱼、蜜浮酥捺
花。

第七盏,女童舞队四百余人上场。女童们都是从坊市中挑选的妙龄容艳
过人者,上场时装束得宛若仙女,执花而舞,且舞且唱。然后杂戏入场,参
军色在歌舞与杂戏之间穿插作诙谐之语。这一盏下酒排炊羊、胡饼、炙金肠。

第八盏,唱踏歌,奏慢曲子、跳三台舞。下酒菜是假沙鱼,食馒头和肚
羹。第九盏,左右军表演相扑,下酒水饭,簇钉下饭。皇帝起驾。

其实皇帝生日宴不是每次都这样繁琐,有时很简单,原因只是皇帝不耐
久座。

元代皇帝生日前一天,文武官员亲自到寺观建道场,以祝延圣寿万安。
寿节之日,朝臣诣阙称贺,地方官率僚属、儒生、耆老、僧道人等,结彩香
案,呈舞百献,夹道祗迎,就寺观叙班舞蹈三呼毕,公宴而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