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玩的就是心计-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因为强悍而不知躲避,被自己的天敌吃掉了一半;而那些会示弱装死
的蓝甲蟹,则因为示弱而保护了自己,得以繁衍至今。
自然界中的这些现象告诉人们:凡事如果逞强好胜,往往会弄得头
破血流;但是如果适当示弱,则很容易被别人接受。因此,做人做事,
懂得适时地示弱,会成为最后的赢家。就像一些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
三国刘备,屈皇叔之尊只顾茅庐,终于得到了诸葛亮的誓死效忠;西汉
韩信忍胯下之辱,最终叱咤风云,成为一代名将,等等。
而现代也有姚明作为典范,虽然他是中国当下身份最高的体育明
星,但有谁听到过他乖决、狂妄的传闻呢?即使外界对他有一些误会,
他也甘心“示弱”,以一贯的从容和自信为自己轻松化解麻烦。
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他们都是靠“示弱”赢得了满堂彩。
美国心理学家还曾做过这样一个调查:一名彪形大汉在拥堵的马路
上横穿而过,愿意给他让路的车辆还不到50%,因此出车祸的概率很
高;但是一个老弱病残的人横穿马路,却有很多人相让,大家都觉得自
己是做了善事,因此车祸率几乎为零。看看,弱与强,在某种时候,收
到的效果截然相反:示弱,让人处于强势的地位;而强硬,则反而处于
弱势的地位。
示弱,可以是个别接触时推心置腹的长谈,幽默的自嘲,也可以是
在大庭广众之中有意以己之短,托人之长。如果你碰到的是个有实力的
强者,他的实力明显高于你,那么你不必为了面子或意气而与他争强。
因为一旦硬碰硬,虽然有可能战胜对方,但毁了自己的可能性更大。因
此不妨示弱,以化解对方的戒心。以强欺弱,胜之不威,是大部分的强
者不屑做的。
有一位记者去拜访一位外国政治家,目的是获得有关他的一些丑
闻。然而,还未及寒暄,这位政治家就对记者说:“时间还多得很,我
们可以慢慢谈。”记者对政治家从容不迫的态度大感意外。不久,仆人
将咖啡端上桌来,这位政治家端起咖啡喝了一口,立即大嚷道:“好
烫!”咖啡随之滚落在地。
等仆人收拾好后,政治家又把香烟倒着插入嘴中,从过滤嘴处点
火。记者赶忙提醒:“先生,你将香烟拿倒了。”政治家听到这话之后,
慌忙将香烟拿正,不料却将烟灰缸碰翻在地。平时趾高气扬的政治家出
了一连串的洋相,使记者大感意外,不知不觉中,原来的挑战情绪消失
了,甚至还对刘一方产生了亲近感。
而这所有的一切,其实是政治家故意安排的。当人们发现杰出的权
威人士也会有很多弱点时,过去对他抱有的恐惧感与诸多成见就会消失
不见,为其省掉很多麻烦。
能放下架子做“弱者”,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人生在世的一种
姿态。而且善于选择示弱的内容,在交际中也非常重要。
比如地位高的人在地位低的人面前,不妨展示自己的不足之处,以
显示自己也不过是个平凡的人;成功的人在一般人面前可以多说说自己
失败的记录和现实的烦恼,给人以“成功不易”“成功者并非万事顺
利”的感觉;面对经济状况不如自己的人,可以适当地诉说一下自己的
苦衷,如健康欠佳、子女学业不好等,让对方觉得,原来“他家也有难
念的经”;专业L有一技之长的人,在和别人交往的时候,可以适时表
明自己对其他领域一窍不通,袒露自己日常生活中所闹的笑话等;至于
那些完全因客观条件或偶然机遇侥幸获得名利的人,则可以直言不讳地
承认自己是“瞎猫碰上死耗子”。
示弱有时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美德。大海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有
宽广的胸襟,有过人的胆量,它站在最低处,从不张扬,所以能纳百
川。人也是如此,有时降低一点自己的“高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
果。沈从文虽然小说写得很好,可他的授课技巧却很一般。他颇有自知
之明,上课时开头就说:“我的课讲得不精彩,你们要睡觉,我不反对,
但请不要打呼噜,以免影响别人。”这么“示弱”地一说,反而赢得满
堂彩。
对手当前,不能不抗。不抗,你是必败无疑;但也不能硬拼,硬
拼,胜败同样没有绝对把握。此时,故意示弱倒不失为良策。在特定的
情况下公开承认自己的短处,有意暴露自己某些弱点,可以说是高明的
交际策略。
该装傻时就要装傻
伪装心计学
善伪装,藏锋显拙直聪明
如果自己有才华,或者做出了成绩却不为人知,心里会不大高兴,
这是人之常情。尤其是年轻人,总是希望在最短时间内使人们知道自己
是个不平凡的人。于是,很多人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自己,注意自己,
就不自觉地露出了锋芒。
尤其在职场[,很多年轻人在刚工作的时候,父母或前辈总会善意
地提醒他:如果工作中遇到了不懂的问题,千万不能随便问同事,而要
自己回家暗暗研究,研究不出来的话,就不懂装懂,反正是不能向同事
暴露自己不懂。
然而,事实上如果有一位新来的同事跑过来对你说:“不好意思,
我对这个行业不太熟,以后希望您多指教。”你听了这样的话其实是很
高兴,也很乐意帮他的。因为“希望您指教”这样说法,能够满足你
的虚荣心,而“我对一这个行业不熟”之类的话,看上去似乎是职场大
忌,将自己的弱点暴露给别人,但实际仁却能赢得人们对你的好感,让
人觉得可爱。
陈先生在年轻时候以有三种特长而自负,笔头写得过人,舌头说得
过人,拳头打得过人。在学校读书时,已是一员猛将,不怕同学,不怕
师长,以为他们都不及他。初入社会,还是这样的骄傲自负,结果得罪
了许多人。
不过,他觉悟得很快,一经好友提醒,便连忙负荆请罪,消除了不
少的嫌怨。但是无心之过仍然难免,结果还是遭受了挫折。俗语说,久
病成良医。他在受足了痛苦的教训后,才知道言行锋芒太露,就是自己
为自己前途布下了荆棘。
看看,如果一个人做事毫无顾忌,言语锋芒毕露,就会在不自觉中
得罪他人,而被得罪的人自然会对他心怀不满,甚至成为他的破坏者。
那么,当他的四周都是阻力或破坏者的时候,其立足点就没有了,哪里
还能实现扬名立身的目的?
因此,有时候该装傻的时候就要装一下傻,不用什么时候都把自己
包装成一个专业得不能再专业的精英,适时地装一下傻,声称自己对所
就职的行业“不熟”,又有何不可呢?而且换一个角度看,这样的人其
实一点都不傻。试想,一个敢于对初次见面的同事承认对本行业不熟,
却又对自己胜任工作的能力毫无怯意的人,该有多大的勇气和自信啊。
而且这样的做法还让他显得可爱,免除了锋芒太露遭人忌妒。
看看那些经验老到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和光
同尘”,毫无棱角。从表面上看,似乎个个都是庸才,又善于装傻,其
实他们个个深藏不露。这不是他们不够聪明,恰恰相反,这是他们聪明
的体现,懂得藏锋露拙对自己的好处。
也许你会说,总是装傻别人不会真把你当傻子吗?其实,装傻也只
是在该装的时候装,只要一有表现本领的机会,你还是要充分把握,做
出过人的成绩来,这样大家自然就会知道。而锋芒对于你,只有害处,
不会有益处,就好像是你额上生角,必会触伤别人。如果你自己不把角
磨平,别人必将力折你的角,角一旦被折,其伤害会更多。
因此,想要在事业上一展才华的人,要记住千万不要锋芒太露,该
装傻时就要装傻。有很多专家都曾提出,要想在单位里出人头地,就必
须十分巧妙地使自己成为引人注目的焦点,但这并不是说要过早地崭露
锋芒。
有人将影响人们事业成功的各种因素做了如下划分:工作表现占
10%,给人的印象占30%,而在单位里曝光机会的多少则占了60%。
在如今这个时代,工作表现好的人太多了。工作做得好也许能多拿些奖
金,但是,干得好却并不意味着能够获得晋升一的机会。晋升的关键就在
于你懂不懂在适当的时候装装傻。
只要你有真才实学,工作能力强,就一定会被老板看见,不要以为
在同事、老板面前提高个人知名度的唯一方法就是锋芒毕露。偶尔装一
下傻,一样可以增加在领导面前曝光的机会。
不要自认为聪明绝顶
第五篇伪装心计学
活肋睡漏多沙溉队嘛吻\绮憋续跨滚阵以嗜法卜l…!!
中国有句老话:“人贵有自知之明”。在古希腊的一座智慧神庙大
门上,写着这样一句裁言:“认识你自己”,古希腊人将此视为最高智
慧的象征。由此可见,认识你自己,具有自知之明,是何等重要!
然而总有一些自以为聪明的人,他们自认为玩弄了别人,其实他也
在被别人玩弄。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永远也不要过高地评
价自己。有的人总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开始自以为是,耍弄别人,认
为这就是心计,就是谋略。有句话叫“聪明反被聪明误”,这种聪明过
头的人,才是真正愚蠢的。
在动物园里,有一个中年人指着笼子里的猴子,对自己的孩子说:
“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
孩子看着活泼好动的猴子回答说:“不知道。”
于是父朵告诉孩子说:“记住,孩子,这种动物叫猴子,是专门供
我们人类开心的。”
孩子惊奇地问:“何以见得呢?〃
父亲缥了漂孩子:“不信?那你看,”说着,父亲从提包里摸出了
一颗花生,朝笼子里的大猴子背后扔去,只见那只大猴子急忙转过身,
用嘴接住了花生,然后再用爪子将花生从嘴里取出来,剥开吃掉,显得
非常滑稽。
孩子看到此景,大笑了起来,觉得很有意思,父亲也觉得很有趣。
于是他又将另一颗花生扔了进去,这次还是扔向大猴子的身后。而大猴
子也不负众望地故伎重演,转身,跳起来用嘴接住,然后再用爪子取出
剥开,放进自己的嘴里。
父亲受到了鼓舞,觉得猴子已经被自己玩弄了,便不断地扔花生,
而大猴子也不断地用这种怪异的接法,或是自己接住吃掉,或是给身边
的小猴子。就这样直到一大包花生全都扔完了,父亲和孩子才恋恋不舍
地离开了那里。
一路上,孩子问父朵:“你为什么要将花生扔到大猴子的背后呢?''
父亲得意地笑着说:“看猴子翻来覆去地来回折腾,不是更有意思吗?〃
孩子崇拜地对父亲说:“爸爸你真行!”父亲则不无得意地说:“猴子这
种动物常自以为很聪明,其实被我们耍了它还不自知呢,真是可悲!〃
再看看那只接花生的猴子,它当时怎么想的呢?
大猴子望着笼子外的人,对小猴子说:“你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
小猴子看着那些张嘴说话的人回答说:“不知道。”
大猴子告诉它:“记住,孩子,这种动物叫人,是专门供我们猴子
开心的。”
小猴子惊奇地问:“何以见得呢?〃
大猴子自信满满地说:“不信吗?那你等着瞧吧。”这时,正好有
一个中年人往笼子里扔花生,扔到了大猴子的背后,大猴子急忙转身去
接,它略作思索,就用嘴接住了花生,然后再用爪子从嘴里取出,剥开
吃掉,显得滑稽可笑。很快,那个中年人的一大包花生全都扔给了
猴子。
在他们走后,小猴子就问大猴子:“你为什么要用嘴去接扔进来的
花生,而不用爪子?”大猴子得意地说:“如果我用爪子去接,他们还
会继续扔吗?”小猴子崇拜地对大猴子说:“妈妈你真行!〃
而大猴子在这时说:“人这种动物,常常自以为聪明,结果被咱们
耍了却还不自知,真是可悲啊!〃
这虽然只是一则寓言故事,但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这样的人,总认为
别人是“阿斗”,而自己则聪明绝顶,因此常常卖弄自己的小聪明,耍
弄对方。这种人非要表现自己的聪明,却往往适得其反,就像上述故事
中的那个中年人一样。
相信没有人会否认爱因斯坦聪明绝顶,他的相对论以及在物理学界
的成就,是我们人类的一笔伟大财富。然而,他一直到死都在不断地学
习和研究,从没有自以为是地夸耀自己是个聪明绝顶的人。
曾有个年轻人不解地问爱因斯坦:“您的成就,在物理学界已经是
空前绝后了,到现在了,为什么还要费心思钻研呢?你大可享福了。”
爱因斯坦听完,并没有说话,而是找来一支笔、一张纸,在纸上画上一
个大圆和一个小圆。
他对年轻人说:“在目前情况下,在物理学这个领域里可能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