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定天下?
何况,燕赵之地向来就不是问鼎天下的地方,漕运更是京城最主要的粮食来源,要是真的彻底翻脸,漕运断绝,京城又能支持多久?难道要领兵去征伐江南?实力够吗?就算实力足够,可军饷和军粮要从何而来?总不能就地收刮吧?
“……所以,二弟,现在不是彻底翻脸的时候,咱们得另想办法。”谢宏把这些顾虑一一列举出来,听了一会儿,正德的情绪也慢慢平复了下来,脸上露出了凝重之色。
朱厚照并不是不聪明,他的智商绝对很高,只是不愿意把心思花在这里罢了,历史上他面临外朝切断来源的时候,也是开了不少店铺,当然,他的店肯定没谢宏的店赚的多。
而且,他的性子有些得过且过的味道,只要钱够花,他也就不把钱当做一回事,出手也很是大方;对权力也一样,只要没人威胁到他的自由,他也懒得太过计较。
前世的张永为了诛杀刘瑾,曾经在正德面前告状,说刘瑾要夺取天下,也不知朱厚照到底是认为太监夺取天下这事儿太过无稽,因此随口应付,还是说真情流露,他的回答是:那就任他去夺。
他就是这么个性子,现在有了谢宏,他就更是变本加厉了,赚钱、维护自由的这些事情很麻烦,当然要丢给无所不能的大哥,而他自己,则是尽情享受青春,挥洒汗水,这就是正德的这一年来的处事理念。
尽管有些没心没肺的,可当他认真起来的时候,分析事情和做出判断,绝对不在旁人之下,若不是阅历少了些,就算比起朝中的那些老狐狸,他也一样不遑多让,何况,谢宏解释的也非常详尽,他思考起来就更加没有障碍了。
“那大哥你出京有什么用?若说是让步的话,我去年登基之后,也一直在让步,可每每我让一步,外廷就紧逼近前一步,若是无止境的退让下去,岂不是又会回到原本的样子?”正德皱着眉头,紧张的思考着。
“何况,若是没有你在,候德坊和路边社还好,有唐伯虎和小三就足够了,可珍宝斋和军器司又要怎么办?午夜系统又要怎么办?还有书院那边……此外,江彬他们整训京营,效果还不是特别明显,你离京之后的人手又要怎么办?”
认真起来之后的正德,马上就显示了他对事态的良好把握。前面的话显示着,对于外廷,他有着充分的认知;而后面的每一个问题,也都是问到了点子上,让谢宏连连点头,对整个计划又增加不少信心。
“二弟,你说的不错,让步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没有底限的让步更是不可取。何况咱们已经迈出了之前的一步,若是真的退让的话,最终的处境会比原点更糟糕,外廷的那些道貌岸然的家伙可没表面那么慈祥。”
谢宏肃容道:“我出京,是为了壮大咱们的实力,掌握一块根据地,并且在壮大之后,还要打击敌人的命脉,彻底打断他们的爪牙,让他们再也不能用那些东西冲着咱们耀武扬威而这块根据地,就是辽东。”
“辽东?”正德有些茫然,他是聪明,但不是穿越来的,对辽东的了解也局限于这个时代。辽东这个地方,就算是到了明末,明廷也没有太过重视,否则也不会任由李成梁养贼了,李成梁再强,还能强得过戚继光的戚家军?
既然士大夫们能拿下戚继光,对于李成梁,应该也不存在什么投鼠忌器之类的顾忌;而成化年间,建州女真曾经闹腾过一次,可明廷也没有派兵去征伐,而是勒令朝鲜出兵,结果居然还就此获胜。由此可见,这个时代中原的人对于辽东是非常不重视的。
大多数人都觉得那里是苦寒蛮荒之地,对之不屑一顾,直到万历年中后期,中原土地兼并严重,产生了不少流民,这才有人跑到了关外,辽东的汉民才多了起来。
因此,对于谢宏说的这个地方,正德既觉陌生,也是觉得谢宏的提议有些不靠谱。
谢宏得了巡抚的任命,是不是就能顺利掌控辽东,正德心中已然有些疑问了。而辽东那个蛮荒之地拿下来到底有什么用,又如何能够象谢宏说的那样,切断敌人的命脉,他更是一点头绪都摸不到。
“辽东可是个好地方。”谢宏满面春风的说道:“那里除了粮食少点,其他的东西要什么有什么,而且都是我需要的。”
东北是块宝地,这是后世人众所周知的,这块土地曾经让北边的老毛子和东边倭国,都是垂涎三尺,甚至还为之大打出手。
粮食产的少,主要是因为这里太冷了,并不是因为土地贫瘠,相反,这里有广大的平原,肥沃的黑土地,可以开垦出来很多良田。当然,谢宏看中的不是这个,他对农业所知甚少,否则在考虑增加粮食产量的时候,他就不会想着用精铁做犁头了。
辽东的资源才是他最为看重的,东北有大量的铁矿,煤矿,而且还有华夏最大的原始森林,长白山脉的木材资源绝对是冠于华夏的,这对于谢宏的计划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什么都有?”正德仍然疑惑不解,要真是什么都有,那怎么从来没人提起?
“嗯,因为去的人少,对那里的了解也就少了。”谢宏满怀信心的挥了一下拳头,“那里不光是有资源什么的,最重要的是,那里还有港口,比天津卫还好的港口只要在那里站稳脚跟之后,我就可以造船,造足够多,足够强大的舰队出来,然后……”
“哼哼……”谢宏冷笑道:“就是那些人倒霉的时候了,不能取消海禁?哼,我要让他们片帆不得出海,最后哭着喊着的求着咱们,要开海禁,然后咱们就是不理他们。”
对方既然用暴力抵制开海,谢宏索性以暴制暴,暴力封海,这就是他想出来的后招了。这招的周折比较多,而且兵凶战危,风险也比较大,最大的问题还在于他离京之后,正德这边孤掌难鸣,能不能稳住局面,为了稳妥起见,他没有一开始就提议。
可如今的局势却是由不得他不来点狠的了,政治手段是很没有效率的,他不擅长,也没有那个耐心,对方既然将无耻发挥到了极致,他当然也要针锋相对的予以回应了。
其实去辽东开海好处很多。由于辽东的资源丰富,首先就去了原材料受制于人的隐患,要是在天津卫开海,木材从何而来本身就是个大问题,要知道,卡脖子这招,士大夫们本就运用得炉火纯青。
其次,去辽东也有足够的隐蔽性。敌人不重视,本身就是最佳的掩护了,正如自己刚入京时一样,朝臣们没有太过重视,这才让自己在京城打开了局面。要是他们一开始就用对待朱棣的招数对付正德,自己能不能保住小命都是个问题。
因此,敌人不够重视的这个掩护很重要,有了这个,自己可以基本做到不受干扰,从容进行建设了,等到他们最终发觉的时候,那么也就是京城之局的翻版,那时自己就不会留半点情面了。
最后,这事儿进行的时候,可以弄得复杂一点,让对方觉得自己和二弟是挺不住了,是怕了,因此才做出了让步,他们得意起来之后,想必就会固态萌发,自相残杀起来了。
当然,京城这边也不是要放弃了,主力还是要留在这里的,只要二弟能保持现在这样的心态,稳住局势想必不难。
“京营还是要操练的,江大哥的边军我带一部分走就行了,此外,神机营我也一起带走,反正现在硝石火药的供应又开始紧张了,他们留在京城也没什么用。”军事实力当然要有,否则能不能活着走到辽东都是个问题。
“军器司那边你不用担心,有曾伯父和董大哥在,问题不大,我已经嘱咐好他们要做什么了,等他们那边一完工,近卫军就可以换装了。到时候,练兵的事就让三弟帮你,你们以原本的人为骨干,开始扩军,军费很快就会有的,等等就好。”
张定远是一定要留下的,一方面是维持兄弟情谊,免得有人离间,另一方面也是个保镖,有黑大个在,想暗算正德可没那么容易。
“换装?难道是大哥你之前提过的那些?没有你在能做得出来吗?”听到这话,正德也是大喜过望,谢宏说的这些装备,他盼望已久了。只是之前不能大张旗鼓的练兵,而掌控了局势之后,却又没了余暇,直到现在,谢宏才给出了明确的说法。
“嗯,放心吧,有董大哥和曾伯父在呢,现在的进度已经差不多了,只要费用跟得上,很快就能研发成功,并且全面列装。到那个时候,二弟你就按照我跟你说过的那些法子练兵吧,全靠你了。”谢宏笑道。
“没问题。”正德拍着胸脯应承了下来。
对于正德的练兵本事,谢宏是很放心的,朱厚照可是正德年间的天下第一名将,堪与他媲美的,也只有一个王阳明罢了,而后者还并不是以练兵闻名,而是以谋略著称的。
而如同棒球等运动一样,正德对练兵这事儿的热情也很高,只要他认真起来,谢宏基本上也没什么不放心的。
谢宏向来秉承着让专业人士做专业的事情的理念,正如传授董平炼铁知识一样,他把自己得自后世的练兵方法和心得都传授给了正德,然后就任由对方自己发挥了,他相信朱厚照不会让自己失望的。
“书院那边,小学已经基本入了正规,只要按部就班的运作就是了,技校交给李冰河就可以了,铸造学院会留下,航海学院和化工学院,以及物理学院的部分人,我会带去辽东,那里才是他们发挥作用的地方。”谢宏心里早就有了成算,这时说的也是极为流畅。
“至于朝政……”谢宏略一迟疑,这个东西是最麻烦的了,他咬了咬牙道:“就让焦芳他们去应付吧,只要没人越过咱们的底线,就不用搭理,要是有人不怕死……”
谢宏冷哼道:“哼那就给他们一个深刻的教训好了,不然他们就不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我临走前会给好好他们竖一个榜样的。”
Ps。到这里,弄臣的第三卷就要结束了,转换地图的这几章可能不是太爽,嗯,其实小鱼写的也挺痛苦的,没有踩人情节,确实感觉没什么激情,不过这里的伏笔是很多地,小鱼很努力的挖了好多坑,兄弟们还是留神点脚下比较好喔~
接下来的第四卷,只要看了这章就知道小谢大概要做点什么了,小鱼没有明确的分卷,不过大纲是有设定的,第四卷的卷名就是纵横天下。接下来基本上不会有什么过渡章节了,应该会比较爽的,请大家期待吧,呵呵。
正文第370章新科冠军侯,巡抚辽东镇
第370章新科冠军侯,巡抚辽东镇
时隔数月,承天门外再次呈现出了许久不见的热闹景象,一群绯袍官员在地上静坐,远远的围了一圈人,其中多有青衫儒巾的读书人。虽然没什么人敢于大声喧哗,可这许多人聚集在此,倒是营造出了相当庄严肃穆的气氛。
围观众悄声静气也是很自然的,如今皇上听信奸佞的谗言,行那倒行逆施之举,杀伐果决,自然没人敢于犯颜,屠刀和风骨向来都不是并存的东西。
可如果有人起事,那大伙儿也不吝于捧个场,纵是不敢出声,算不得壮声势,总归也是捧了个人场不是?何况,说读书人们不敢出声,那也是不太确切,不敢大声呐喊,咱们还不敢小声嘀咕吗?
“李兄,今天这是怎么一回事啊,看服色这里坐着的都是六科的给事中吧?这些位大人是不要命了吗?敢触瘟神的霉头大明有骨气的士人已经凋零很多了,如果今天这些大人再……那日后谁还能来扶保大明的江山社稷呐”一个有些瘦削的书生唏嘘不已的叹息着。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那个李兄能得同伴相询,显然也是个消息灵通的,他得意的笑笑,煞有其事的说道:“这一次不一样,大人们是有了成算的,没有十成,也有九成那瘟神不敢怎么样的,你没见么,守门的禁军都没动作,锦衣卫的番子也不敢出现,嘿嘿,这里面是有些说法的。”
“敢情李兄为我等解惑。”这里聚集的人虽多,但却安静,因此,很多人都听到了李姓书生话,一干士子纷纷围拢了过来,长揖到地,语态恭敬的向他询问详情。
“也罢,我就给你们讲讲好了。”李姓书生抖开手里的折扇,装模作样的摇了摇,大概是觉得有点冷,又是把折扇合上了,“你们知道吗?南边来了消息,因为皇上有意违背祖制开海,引得江南盗匪四起,倭国犯境,已经威胁到了漕运你们想想,这是何等的大事啊?”
他痛心疾首的说道:“海禁乃是祖宗定下来的法制,其中大有道理的,哪能随便的说改就改呢?仁宗皇帝为什么要禁海?还不是因为海外难以控制,容易滋生盗匪,致使沿海各地难以安宁吗?这不,开海的风声刚一传出去,盗匪就应声而起,祖宗的规矩果然是改不得的。”
“漕运断绝?那京城岂不是要糟糕?”不少人都是脸色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