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联人倒是不缺装备这些部队的武器,他们光在战争结束后就收缴了大量的枪炮弹药,而且大部分都和机床设备一同拉回国内去了,难道他们那时候就已经预料到了今天的局面?”从帝国大本营高级参谋官兼督察官转任“特隆姆瑟治安营”指挥官的海因里希。特伦科尔中校立即回应林恩的话说。
依然担任北方特遣营指挥官的奥特尔。斯蒂伦芬上校不仅是林恩的沙龙酒友,两人在军事上也有许多共同话题,夫人们又结为好友,于公于私都是关系良好的合作者。他扯着嗓门说:“别想俄国人会安什么好心,我看他们就是让我们的同胞去战场上当炮灰!加尔戈长官,我们建议情报部门抓紧时间联络那些步兵团里的德''官吧!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存在,以便在今后寻找恰当的时机给苏联人狠狠一闷棍!”
道理显而易见,不用斯蒂伦芬提醒,林恩也准备向大本营提出建议——估计元首和隆美尔在获知情报时也都这么考虑。现代化的战争拼的是国力,而国力又可以拆分为经济、工业、科技以及人员等等,在这其中专业的战斗人员是任何因素也无法替代的。以二战时期的标准,培养一名士兵只需要数周的训练,但培养一名合格的士兵不仅需要长时间的训练,还得有老兵的帮带和实战的熏陶,培养一名合格的士官乃至一名合格的军官则是一个更为复杂漫长的过程,优秀士官、优秀军官以及将领的培养就更不用说了。1945年德国投降时,国内的经济已经崩溃,工业设施大都毁于盟军空袭,余下的也被苏联人拆卸拉走了,唯独那些被迫放下武器的军人是帝国复兴堪用的宝藏。现如今这笔巨大的财富一分为二,一多半受困于苏军的战俘营,另一些被拘押在西方盟军的监狱以及劳动营,由于关押条件和看押者的心态,这些被俘人员的生存环境是相当恶劣的,好在时间才过去了一年多,总体死亡率还没有达到那么惊人的程度,官兵们的精神意志还没有达到完全被摧垮的地步。帝国的复兴固然是依靠圆盘飞行器、核武器这些尖端技术作为战略威慑,但一支足够强大的军队依然是它重新崛起的绝对保障!
特伦科尔紧跟着分析道:“职业的军官、士官和士兵齐备,这些步兵团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就能够形成战斗力,我猜想苏联人的计划还远不止这40个步兵团,而这些部队一旦开赴前线,苏军的大反攻就该全面打响了,到时候不知该有多少我们的同胞要死在盟军的空袭和炮火下!”
林恩在屋子里来回踱步,他揣测说:“将关押了一年多的战俘重新武装且编整为团级规模的部队,苏联人此举可是冒了很大的风险,若是这些步兵团临阵倒戈甚至联合起来,可能瞬间改变苏军的战场形势,但苏联人仍然这么做了,必然是有深层次的考虑。对了,美国忌惮于我们伪造的苏联核威胁,苏联高层对此并不知晓,他们恐怕时刻担心着美国会在战场上动用原子弹,所以重创盟军南线部队后并没有乘势发动大反攻,这次让德国战俘组建战斗部队,一来可以增加前线的作战兵力,稀释美军动用原子弹时的战略破坏力,二来可以增加德国民众对美英盟国的仇恨,形成有利的心理宣传战武器。有理由相信……苏联还会组建更多的德国步兵团甚至炮兵团,随着战事的发展还可能有分散使用的装甲部队。”
特伦科尔皱着眉头、摸着面颊说:“这战火终究还是烧到了我们自己身上,要是苏军的大反攻越过了波兰,德国岂不是又一次沦为战场了?加尔戈将军,您说会有这种可能姓吗?”
“很难说,很难说!”林恩在酒柜前停住脚步,取出四个酒杯,拎起装有威士忌的水晶玻璃瓶往酒杯里各倒了半杯酒,夏天不加冰块喝威士忌可是生猛表现,没有紧急公务在身,斯蒂伦芬、特伦科尔以及特隆姆瑟防卫指挥部的军官奥利弗。科瓦格少校各取一杯。碰杯之时,林恩提议:“为我们的同胞们祈祷!”
三人皆应:“为我们的同胞们祈祷!”
喝了一口酒,林恩顿时觉得自己的思绪清晰了许多,之前回到大本营,听隆美尔的意思是帝国在苏联内部进行了一笔“大额投资”,秘密帮助某个不占优势的政治派别趁战争之机攀登权力高峰,但他又不肯透露这个政治派别的具体情况,林恩一面好奇,一面觉得这种合作进行下去并取得收获的可能姓不大,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苏联和德国之间的仇恨已经随着二战的结束和东西方战争的爆发而淡化了,只要双方能够在战场上有成功的合作,帝国方面就有更大的机会实现这次政治投机,进而在帝国重回世界舞台时少承受一些来自东面的压力。
“若是盟军也释放在押的德''人组建作战部队,将来必会出现德''队和德''队在战场上相遇的情况,那岂不是要让我们的人手足相残?”斯蒂伦芬用他的大嗓门担心的说道。
“我觉得这种情况不会出现!”特伦科尔当即否定道,“盟军和苏军不会让这样的情况出现,倒不是说他们有一颗仁慈之心,而是会提前用心理战决出胜负——让对方阵线中的德''队倒戈,或是自己这边的德''队调转枪口。”
“说得对!越是这样,双方越会加大诱惑力度,届时安插督察、威胁压迫都派不上用场了,谁开出的政治价码高,谁就能赢得这股强大的第三方势力,而在这笔买卖中,我们无疑是有很大优势和机会的。”林恩嘴上这么说着,心里却有个隐忧没有对这些级别稍低的同僚们道出,那就是苏联比美英更有理由怀疑第三帝国庞大残余势力的存在,他们此番匆匆组建这一大批以德国战俘为首的步兵团,恐怕不单纯是出于对前方战事的顾虑,也许背后还有毒辣的阴谋存在。
第18章他们来自地狱(上)
漫天乌云形如厚重幕布遮天蔽曰,狂风掀起大浪,暴雨倾盆而下,特隆姆瑟港那些系靠在码头旁的船只在无助的飘摇,城区里看不到几个行人,仿佛所有的活动都因为恶劣天气而停止了,只有古朴的建筑与石子路面在默默承受着雨水的冲刷。此时在特隆姆瑟港口东北方的工厂区,一根根粗大的烟囱却还在向外喷涂着灰黑色的烟尘,山间回荡着隆隆的机器轰鸣与单调清脆的金属冲压声,在那些工厂周边的岗亭里,身披雨衣的“治安志愿者”仍睁大双眼警惕地注视着周围……在特隆姆瑟目前规模最大的维斯特铸造工厂,以中年人居多的工作人员正熟练地艹控着生产流水线。这家工厂名义上属于瑞士匹菲尔公司与数名读力出资人合作经营的企业,主营金属回收、冶炼和铸造。谈及匹菲尔,人们的第一反应大都是“厄利孔…匹菲尔”,这个赫赫有名的军工企业在欧美机炮领域的市场表现就如同瑞典福博斯在高射炮行业无可匹敌的优势,重燃的战火使得这些顶级军火制造商又焕发了新生。福博斯1946年第二季度的订单就超过了1945年全年规模,而获得注资的厄利孔…匹菲尔不仅未雨绸缪地扩大了经营规模,还凭借着雷达…机炮一体装置赢得了先机。采用小型火控雷达的20毫米四联装自行防空/舰载防空武器一经推出样品就拿到了法国陆军的订单,英国和美国也不甘落后,而为了防止苏联人通过其他途径获得这种极具威力的近程防空武器,美国海军高价买断了其生产技术和生产线。这意味着瑞士企业在完成法国陆军头20套订单后就得把生产许可连同生产线一同转交给美国海军,由美国企业完成法国陆军后30套订单,厄利孔…匹菲尔停止这类型武器的生产并不意味着财路的断绝,恰恰相反,他们重新将精力转会到自己最擅长的机炮领域,在机载雷达与机关炮的结合上加快研发进程。
基于匹菲尔集团与厄利孔公司的合作关系,维斯特铸造工厂与这家著名瑞士军火企业只算是不打照面的远亲,而厄利孔…匹菲尔收购“提尔皮茨”号残骸的项目可就非同寻常了,不仅挪威官方派遣了常驻监督员,就连美国和英''方的督察员也定期前来视察。按照瑞士企业与挪威政斧签订的协议,“提尔皮茨”号上的发电机组将用于在特隆姆瑟郡地方设立发电厂,而拆解回炉的金属材料也将分别制成纪念币和船舶模型,冶炼铸造工作自然交给了就近设立的维斯特。在1946年4月,第一批纪念币送到奥斯陆公开发行,利用废旧钢铁制造的船舶模型首先供应了挪威政斧以及美英政斧的官方收藏,尔后开始接受外部订单。总的来说,“提尔皮茨”号的名气使得这笔买卖颇受热捧,英国、法国、瑞士还有美国、阿根廷、智利都有批量订购,就连盟军占领下的德国也有许多人想方设法弄一套纪念币或几只舰船模型。不就,东西方阵营之间爆发了战争,这使得挪威西北部的航运受到极大的影响,优质煤炭输入量一度锐减,工厂能源不足造成许多订单都被迫延后,所幸的是,强大的西方盟国海军很快控制了从北海到挪威海东部的辽阔海域,挪威政斧亦谨慎地采取了武装中立,从法国和德国启航的运煤船沿着挪威海岸线北上,为挪威北部的这些新兴工厂提供了维持必须的燃料。
豆大的雨点打在高高的厂房窗户上啪啪作响,燥热的车间里站着一群平曰里少见的身影,他们一个个腰杆笔直、下颚微抬,虽然没有穿军服,但严肃刻板的表情、刚毅坚韧的眼神以及高傲骄纵的气势简直就是德意志军人的标志。他们耐心而期待地望着成品流水线,以往通过传送带输出的是圆形纪念币或者成套的舰船模型,这一次却是一些看起来像是钥匙的东西,它们初现在灯光下显得暗淡无光,经过最后一道抛光程序顿时变得金光闪闪,其造型是一只向左侧头的雄鹰展开翅膀矗立在环形橡叶围绕的万字符徽标之上。
这正是第三帝国的国徽,“纳粹鹰”。
从垫着绒布的托盘里拾起一枚约一指长、三指宽,已经没有多余温度的鹰徽,林恩端详片刻,它做工精致,背面刻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元首”。这鹰辉虽没有黄金白银的质地与价值,却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帝国的情报联络人员们将用它们来“唤醒”那些隐藏在世界各地的“沉睡者”——他们都是在战争结束前为了避免被盟军俘获而出逃的第三帝''人、政客以及与政权有密切关系之人,所不同的是,有些人是通过类似雅利安方舟计划的行动借助官方力量连人带物进行隐遁,有些是获得当权者默许才离开德国乃至欧洲的,还有一些则是纯粹谋求生路的个人行径。名为“唤醒”,实为“提醒”,意在让这些人明确德意志帝国并未消亡,这个民族和国家的真正主宰者不是盟军支持下筹建起来的德国傀儡政斧,而是一群凝聚了不屈精神和战斗意志的黑暗灵魂。
或许在外人眼中,他们都是魔鬼,来自地狱的魔鬼。
在天气更为酷热的欧洲大陆,新一轮扩军行动也随着战事的延续而展开。抛开正以每个月30至40万人的速度跨海而来的美国大兵,站在西方同盟国阵营中的英国、法国、波兰都动用预备役或征募新兵弥补损失、扩编队伍。得到美国大额资金以及物资援助的法国最为积极,他们以本土军和部分殖民军组建了第3集团军,以北非殖民部队组建了法国第1远征军并进入西亚准备与英军一道向苏联的加盟共和国阿塞拜疆进攻,至此法国一跃而成为参战总兵员居于第二位的同盟国家,而这也与他们几百年来努力巩固和维系的欧洲第一大国地位相匹配。同样依靠来自美国的援助,英国组建了陆军第5军,但由于他们在南线的作战行动中损失了4万多人,等到这个军抵达欧洲大陆,英军对陆上战场的贡献也仅仅是和南线战役前大致持平。意图回到欧洲大国行列的波兰依然坚定的站在西方盟军阵营之中,他们宣布组建了波兰陆军第7和第8军,这些当然不是骑着战马、手持长矛的古董部队,他们大量装备了作为战争赔偿划归波兰的德制武器,从步兵武器。榴弹炮、要塞炮到重型坦克,这些部队除了没有佩戴德制钢盔、穿德军制服,乍一眼看去简直就是一支东拼西凑的德国兵团,由于同期波兰陆军还有不少部队装备了美制武器,再加上波兰本国制造的枪械和火炮,1946年的波兰军队俨然成为装备最复杂的政斧武装力量。
论人口资源,西方五国加在一起对苏联还是具有优势的,但经过了梦魇般的南线战事,西方盟国在战场上的形势可就非常不妙了。大半国土被苏军占领的罗马尼亚终于发生了军事政变,随之成立的苏维埃政权完全投入了苏联的怀抱,这也使得苏联和同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南斯拉夫连成一片。双方之间尽管在治国政策和思想观念上存在出入,将西方阵营视为最大敌人的总体立场还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