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皇帝分身-第1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收入要强多了。

因此,皇家纺织公司的2000台落后的机器,向市场上公开销售后,顿时吸引周边村镇,疯狂的抢购。卖掉这2000台淘汰的机器,换回了12万两银子的现金流。

而卖掉老旧机器后,皇家纺织公司虽然是牺牲了一点落后产能,但是企业新机器更普及,人均劳动效率却是有所提升……

在肖图白指导下,皇家纺织公司的结构,增加了企业的效率。不久,皇家纺织公司总经理李慎之风尘仆仆从江南赶到天津。李慎之长期在南方主持工作,就近在南方开设工厂,以及帮助天津采购南方的棉花原料。

此时李慎之却是带来了一个不太好的消息。

“南直隶的棉布作坊和地主们联合起来了,棉花供应准备涨价!这个涨价,主要的针对我们天津的棉布产业。”李慎之忧心忡忡道,“江南地区的那些作坊主,至少私人拥有几千亩、上万亩的棉田,加上他们根基在南方。联合起来排外,我们拿他们没有办法!”

肖图白说道:“是为了rì本棉布市场的竞争?”

李慎之点头说道:“确实如此!原本江南地区每年向rì本等地销售棉布超过500万匹。但是,天津的棉布比他们价格便宜,对rì本出口的市场,被我们抢占了大半。光是去年一年,我们至少让南直隶的棉布作坊损失了超过百万两的出口利润。”

肖图白沉吟说道:“生意场上,如同两兵交战!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对rì本等地市场的竞争,我们不会让步的!”

“如此一来,江南地区的棉花供应,便不利于我们!”李慎之叹息,“甚至,南方地区的棉花采购渠道,将来也会失去作用!”

江南地区以松江府为例,明初的棉田种植仅占田地的1成,九成的田地种粮食。但是到了明末,随着棉纺产业rì益发展,已经是五成的田地种棉花。一个松江府至少种植百万亩的棉花,这也使得松江府成为国内最大的棉布生产基地。

当然,松江府的作坊,技术改进的比较谨慎的,甚至绝大多数的作坊,都是农闲时候的农民,赚取一些外快。等到农忙后,这些农民又纷纷返乡务农。因此,全职的产业工人,是非常少的。

而且,江南地区的部分作坊,为了降低成本,纷纷雇佣流民,只给提供吃喝,不发给工钱,用这种刻薄的手段,将人当做奴隶使唤。除了对于底层百姓,非常刻薄之外,这些作坊主们又和东林党结成了利益同盟关系。有东林党的声援,江南地区广为结社,为抗水、漏税行为张目。

因此,尽管江南地区的作坊林立,工商业非常的繁荣,但是底层的百姓,并没有享受到其中的好处。

至于儒家提倡的种种仁义,那些饱读诗书的南方富人,一般仅应用在同等的富人阶层身上,而不会将仁慈用到底层的穷人身上。

天津地区的工商业,比江南地区要好一些,至少形成了全民富裕的的盛况。比如,以国营经济为主的皇家系公司,和地方国企,规定了最低约月薪为1两银子。

天津的私营企业稍微差一点,比如天津特区户口的百姓,必须要按照法定月薪支付工钱。那么,私营企业主,就不雇佣天津户口的居民,而是雇佣外地来打工的百姓,对于这些没有取得户口的流动人口,支付个五六百文钱的月薪,已经能够对这些打工者形成吸引力。当然,国营企业的存在,使得这些私营业主,不敢过于压榨,尤其是熟练工人更会涨薪水。毕竟,压榨过度,熟练工人带着一身技能,去投奔国营企业。

肖图白冷笑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都随他去吧!江南地区棉花涨价,我就不买它的棉花!天津、山东等地,同样有棉花种植。rì本、朝鲜等等海外市场,也同样可以采购到廉价的棉花!”

其实,江南的棉花价格优势,并不太明显。天津地区也有种植棉花,采购价格和江南地区差不多。

唯一的缺陷是,北方地区的棉花种植的林林散散,往往一个村只能收到几千斤棉花。而不像江南地区,有着东林党人撑腰,使得地方富户对于朝廷法度蔑视,原本规定种粮食的田地,已经纷纷改为种棉花。所以,松江府的一个村,便可以轻易收购几百万斤棉花。商人去松江府收棉花,省时省力,效率是非常高的。

但是肖图白相信,多扶持一些北方的买办商人加大对北方棉花采购,而在北方收购棉花多了,农民便会积极种植棉花,形成了正反馈,今后采购将会更容易。

其实,肖图白也是知道,北方地区的动乱,并不是人均粮食产量不够。而是财富分配不均衡,富户的粮仓中拥有养活几千人几万人的粮食,但是并不愿意免费或者低廉的转让给穷人。而穷人因为没有钱,只能饿死或者造反。

财富分配不均衡,或者说,就业致富机会太少,令底层人没有收入。像棉花种植,能够让农民变成中产阶级,丰年一年的收入,能够度过三五年的饥荒。这样一来,农民抵御的天灾风险的能力增强了,社会也就更安稳。

事实上,明朝末年,饥荒严重的地区,粮铺中和地主家中,照样粮食堆积如山。只不过,破产农民没有钱购买粮食而已。

财富机制分配不均衡,造成底层佃农和自耕农穷死、饿死。

与其让他们继续种粮食,还不如鼓励农民去种植更赚钱的经济作物。

至于采购rì本、朝鲜的棉花,主要是因为,朝鲜、rì本市场的金银快速向大明流动,不利于贸易均衡。天津特区并不仅是追求不断的赚取金银货币,像棉花之类的生产原料,意义更为重要。

比如,采购rì本、朝鲜的棉花,将一半的棉花加工成棉布再卖给他们,便已经将原料采购成本价格赚回来了。而剩下的棉花原料,制作成产品在大明国内市场销售,又能够给天津停机建设添砖加瓦。

这种采购海外的原料加工,再将加工的成品倾销向海外,是肖图白更欣赏的模式。只不过,向海外市场大规模采购原料,对于帆船海运的能力,形成了更大的挑战。

要繁荣的贸易,就需要更多的帆船!天津的造船业,必须要大力的支持!

第二五九章江南和天津的商战二)

说到造船,明朝前期的造船业曾经世界领先,永乐年间的龙江船厂甚至能够制造出万吨排水量的巨舰。

当然,肖图白看来,万吨级的木帆船毫无必要既笨重,又缓慢。无论作为商船,还是战船,都缺乏实用xìng。

当年郑和下西洋所用的万吨排水量的宝船,主要是从礼仪威严方面考虑的,用于宣扬上国天威、国力的而已。

事实上,那样的巨舰不但不能增强国力,反而形成巨大的负担。后来,一些腐儒反对造大船,也是以大型宝船空耗太仓国库,作为最有利证据。这也是明朝初年,造船的科技树点歪了,又没有找到合理的用途。如果,用合适的船型,专门用于经商,便不会对国库形成财政压力,反而成为新的财源。。。

肖图白也认为,造船更重要的是设计,设计出更合理的船型,以及琢磨更多的造船业的科学道理,而非单纯追求吨位大。

用风帆作为动力的时代,船只体积太大,会严重影响航速和灵活xìng。因此,追求速度和载货量的商船,2000吨以内的吨位的比较合理的。

哪怕是追求火力优势的风帆战列舰,3000多吨已经够了。再大的吨位,在风帆时代,已经华而不实。

至于船舶的设计,中国唐宋时期比较先进,但是到了欧洲进入大航海时代以后,造船业开始是欧洲人领先了。这个年代的欧洲人,从地中海出发。开着他们的战舰、商船,驶往非洲、中东、南美洲、北美洲、东亚、印度,整个世界各地,都看得到欧洲人的踪迹,由此可见,欧洲人的船舶适航xìng之强。。。

肖图白看来,天津发展造船业,最应该吸收欧洲人对船舶的设计、制造理念,通过仿制欧洲船舶,引进欧洲人的造船人才。增进天津造船业的发展。科技、制造业的发展。往往并不仅是闭门造车,而是海纳百川,取长补短。将各种先进的技术,熔于一炉。最终吃透了之后。再加以改进。

天津的造船业。在崇祯九年初,就开始启动。目前,已有天津水师督办的“天津船舶修理厂”和天津市舶司督办的“天津商船局”。还有天津海鱼食品公司也投资设立“天津造船厂”等等三大造船厂。

三大船厂中,“天津船舶修理厂”主要以修补战船、商船为主,后来逐渐自造一些哨船、座战船等等吨位较小的船只,主要是天津水师内部系统消化。

而“天津商船局”在市舶司的支持下,以仿制福船为主,能够制造400料、600料级的福船。崇祯十年,这一年内便造23艘商船,客户主要是从事海上贸易的商人。

“天津造船厂”因是天津海鱼食品公司所投资,制造的船只,制造的船只主要以渔船为主。“天津造船厂”造船追求的是量,一年生产各类大小船只300余艘,不但提供给天津的渔民,更销售给渤海岛屿、山东渔民和耽罗岛殖民地当地的渔民。

总体而言,天津的造船业发展,也是欣欣向荣,这是因此,贸易、捕鱼、水师方面的需求使然。

为了鼓励三大船厂造船,肖图白制定了《天津特区鼓励造船法案》,法案中,天津地区海上船舶的吨位,五年以内将要达到10万吨。十年以内,各类型船舶总吨位将要达到50万吨。

具体到崇祯十一年,天津海防水师、渤海运输贸易公司等等机构,已经根据相关政策,提出了自己的发展计划。

天津海防水师制定了50艘战船的采购计划,要求300吨以上排水量,载重量超过80吨,能装载15门火炮的战船。

渤海运输贸易公司采购量35艘武装商船,规格类似于天津海防水师。

天津海鱼食品公司,决定将捕鱼船队规模,扩张到5000人,添置200艘新船。

这三大采购计划,对于大帆船的采购,将会达到100万两之巨。对于天津的造船业而言,则是一场惊天的大采购。

而帆船的采购,又涉及到木料、帆布、油漆、桐油、麻绳、铁钉、仪器、铁锚等等各种子门类。

可以说,造船业的发展,并不仅仅造船厂本身的事情,而是能够极大的促进各种相关产业的发展。

这么多材料中,光是对于帆布的需求,就会形成10万两银子的订单。需知道,17世纪的帆船,根据风帆材料不同,分为硬帆船、软帆船。硬帆船用竹席、草席作为船帆,中国的古代帆船一般以硬帆为主,特点是能八面来风,任何风向都容易航行。

欧洲采用软帆船,用帆布作为船帆,cāo纵起来更灵活,在战斗、远航方面,也更具备优势。这年代的帆布,一般都采用厚实的棉布。

比如,荷兰东印度公司经常采购大明的帆布,采购量有时候,非常的惊人,主要就是因为,中国的棉布价格便宜。很适宜作为廉价的风帆材料。大航海时代,欧洲人进口中国的棉布,风帆材料是主要用途,民用的穿衣需求,反而摆在次要的地位。

天津的造船,这次主要仿制欧式软帆船为主,并不采用大明传统的硬帆船。硬帆船和软帆船之间的竞争中,或许有一些优势。仅满足于东亚称霸,自然硬帆船就够了,但是要发展世界xìng的海军,将战舰驶往非洲、欧洲、印度、美洲、澳洲,发展软帆船是必须的。

大规模投资造船,需求数十万匹的棉布作为风帆之外。对于木材的需求,也是非常的庞大的。原始森林里面的百年树龄的巨树,是制造帆船的上佳原料。

一艘小型帆船。也需要消耗十几根大型木材。而若是制造一些超大型的战列舰,恐怕会耗费百根上号的木材。

一艘战船的造成,少则砍伐十多亩林木,多则要秃掉几平方公里的树林。而且,这些木材不是砍伐好了,就能够立即用来造船,而是需要放在空地上晾晒个几年时间,才可以用来造船。

为什么要将木材晾晒几年,古代的木匠仅知道如果不晒的话,可能木材有可能会生根发芽。船体会出现变形、渗漏。

肖图白更清晰的了解。因为木材被砍伐后,里面可能会存下一些活着的植物细胞。这些植物细胞没有死透之前,木材还有可能会生根发芽。要是造好的船,用这些细胞没有死透的木材。会很危险的。说不准。植物在海上就继续生长发育,造成了原本很密实的船体,渗漏、断裂。从而造成了不幸的事故。

造船需要的木材,在辽东、朝鲜、rì本等地采购一部分,天津、山东等地,也采购一部分。毕竟,这个年代的人们,虽然没有环境保护意识,但是由于生产力的不发达,人口数量稀少,造成原始森林,是比后世要密集的多。直隶、山东等地,也存在不少的适合看砍伐的木材。

而辽东那边,更是大片大片的森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