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梁启超说起立宪之事,当即滔滔不绝,口若悬河,颇有些当年论战八方的感觉。
看到老先生有些激动,顾云鹏悄悄拽了拽蒋百里的袖子:“百里兄,你怎么和恩师论战起来,不怕老师生气吗?”
“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蒋百里直言回了一句,转头又向梁启超说道:“老师,这个问题我还有不同看法……”
师徒二人相争不下,其他人也都加入了讨论,除了顾云鹏商人身份,没有多说话,其他人个个都在高谈阔论,纷纷发表着自己的意见,话题也越扯越远,从中国说到日本,从甲午说到北伐……
肖林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座中诸位都是高人,争辩起来引经据典,针锋相对,十分精彩,看来,梁启超师徒间不是第一次进行这种讨论。
在旁边听了老半天,肖林才突然醒悟过来,今天是来向梁启超讨教的,却无意中搞成了一场辩论会,现在这个局面,好像已经跑题了。
肖林关心的,只是如何尽快壮大实力,以应对将来的局势,这个问题,看来只有留待以后解决。
不过,肖林任然相信,以穿越者的优势,应该能够找到一条投机取巧的捷径。
一九四章上了一堂历史课
梁府客厅之内,梁启超和蒋百里的师徒之争仍在继续。
蒋百里正在侃侃而谈:“以学生之见,老师不应对宪政仍然报以幻想,当前最为重要的,是实现国家的统一,建立一个自主自强的现代主权国家。''
国民成立已经十五年,一直在进行政体与国体的探索,但遗憾的是,除了贿选就是军阀混战,民国十二年颁布的宪法已经失效。孙中山去世前曾经说过:‘护法可算终了,护法名义已不宜援用,今日应以革命精神创造国家,为中华民国开一新纪元。’在当前的情况下,社会各方对于军阀政治和议会政治都已彻底失望,必须重新选择一条新的道路。”
梁启超摇摇头道:“以武力实现国家统一,十余年来的立宪努力将毁于一旦。以南方政府的北伐军来看,这是一支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党军,通过民族主义和群众运动的结合,党军体制将获得极大的民意支持和合法性,大大降低了对于多元化宪政的依赖,进而会倒向一元化的集权政治。从前是约法至上,此后是党权至上,从前谈法理,此后谈党纪,民主宪政将荡然无存。”
张东荪(梁启超弟子,哲学家,政治活动家)插言道:“老师所言极是,北洋军阀政治固然不堪,南方政府也未必可取,在国体和政体的选择上,南方革命党的立场始终摇摆不定,如果北伐真的成功,国家还是会陷入军绅政权衍生的派系政治。”
肖林对历史不甚了了,其他人却都明白张东荪的意思。
在民国十几年的制宪斗争中,革命党一向没有明确的态度,多是基于派系斗争需要的选择,原本基于国家共同利益寻求妥协的制宪讨论,始终为狭隘的派系之争所裹挟,共识的达成与宪制的实行遥遥无期。
对于国体模式的选择,辛亥革命之初,孙中山等人表示支持联邦制和总统制,但在南京政府成立后(孙中山临时大总统时期,不是后来的南京政府),国民党又转向了中央集权,袁世凯得势,国民党又重新支持地方分权,孙中山称自己‘亟亟从事于联省制’,不过一年之后,广东军政府再度恢复,孙中山又鲜明反对联省、主张北伐统一。从总体上看,革命派在国体问题上的立场较多受制于时局的影响,当他们掌握权力时,更多倾向于集权,而一旦失去政权,则往往转而支持分权或联邦。
对于政体模式的选择,除宋教仁之外,包括孙中山在内的多数革命党人都倾向于美国式的总统制政体。最初的《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也大体采取了这一模式。但1912年的《临时约法》却最终确立了议会内阁制的政体,并扩大了参议院的权力和对于行政权的制约。这一变化的发生,是革命党试图凭借自身在国会的优势地位,来限制即将掌握政权的袁世凯,无形中却破坏了内阁制之中立法权与行政权应有的协调,此后的政体争端也由此开始。
蒋百里皱皱眉头,接话说道:“就算如此,建立统一国家也是最为紧迫的问题,中国现在一盘散沙,缺乏一个至高无上的共同体,军阀割据与议会政治失败的背后,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统一主权权威和现代国家建构的不足。当前情况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并非一部文本意义上的宪法,而是政体与国体的选择,如何构建一个对外独立,对内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争论随即再次展开,在梁启超师徒的唇枪舌剑中,肖林对民国的历史颇有所悟。
在不发达国家中,军人干政是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种必然,北洋军阀政治的形成,来自于清末以来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危机。在西方的冲击之下,中国的传统社会迅速解体,并陷入严重的主权危机中,君主官僚制度与儒家思想想结婚的传统权威机制无法与现代化相适应,最终崩溃瓦解。但是辛亥革命只完成了破坏,却没有完成建设,新的权威主体尚未建立,整个国家陷入了空前的政治真空中,作为晚清以来最早的现代化力量,具有高度组织性的现代军队,成为当时最为有效的替代性组织。
在这种情况下,袁世凯与北洋军人走上了历史前台,承担起重建国家政治权威的历史使命。但由于袁的决策失误,引发了二次革命与护国战争等新的危机,使得政治军事化进一步获得了合法化外衣,最终导致了权威的崩溃与军阀政治的开始。
军阀组织对于私人纽带关系过度依赖,袁世凯去世后,因为政治强人逝去,北洋内部的凝聚力迅速减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组织上的分裂,由于缺乏一个系统的、一致的政治意识形态,军阀组织无法获得有力的政治认同,难以承担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历史重任。在一次次的分裂与混战中,北洋政府逐渐耗尽了它原本具有的合法性与政治资源。
在军阀政治与宪法政治走向没落的同时,另一种替代性的可能也在增长。面对民国十余年来的主权沦丧与国家分裂,国人开始了新的探索,试图在军阀与代议制之外寻找实现国家统一的新道路。
以五四运动为开端,民族主义的浪潮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席卷中国,尽管这一时期存在着社会震荡和政治分裂,但在民族目标方面产生了明确的共识,国家统一成了头等大事。人们期望通过统一的实现,摆脱列强干涉和恢复民族权利。
也就在这时,苏联十月革命的成功,为中国提供了榜样,在西方民主宪政之外,以另一种全新的模式构建现代国家。以苏联体制为模范,孙中山开始了“联俄”、“容共”等尝试,并改组国民党,通过新型“党军”组织的创设,发动了北伐战争,以推翻并取代旧式军阀的统治,实现国家统一。
北伐战争顺应了时代潮流,胜利是注定的事情。
一九五章故人来访
一场大讨论下来,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中午,梁府设下简单的家宴,招待众人用饭。
饭桌之上,肖林不断和众人套着近乎,对蒋百里和石醉六尤其热络,蒋百里对他还算客气,石醉六却有些冷淡。
“石先生,对于军人和政治的关系,您是怎么看待的?”肖林毫不气馁,仍然不停找着话题。
石醉六看了他一眼,淡淡反问道:“肖林兄又是如何看呢?”
肖林犹豫了一下,边想边说道:“在这个问题上,我和梁先生的观点不同,当今世界秩序遵循的仍然是弱肉强食的法则,军事力量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中华民族要强大,必须战胜一个帝国主义国家!”
“奥?比如……?”石醉六眼中闪过一道光芒。
“日本。”
肖林回答地非常干脆,又补上一句解释:“我个人以为,日本在不久的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死敌!”
石醉六上下又看了肖林两眼,默不作声地点点头,垂下眼睛专心吃饭。
害怕肖林觉得尴尬,徐志摩悄悄劝道:“你别在意,石醉六就是这个性子,外冷内热,我们师兄弟都知道他这个脾气……他冲你点点头,就是同意了你的观点,已经很给你面子啦。”
原来这位就是个冷面人,肖林心里踏实了很多。想想石醉六的资历,管过全国的兵工厂,当过黄兴和蔡锷的参谋长,现在又是黄埔长沙分校的校长,在自己这个后辈小子面前,的确有傲气的资本。如果能够得到此人相助,就好像刘备请到了诸葛亮,终于能够和天下英雄抗衡……
“梁公,今天能够得到您的教诲,肖林受益匪浅,晚辈有太多的困惑,还想当面请教。再次恳请梁公赏光,到兴隆一游,汽车接送,只需两三天的功夫,就能打个来回……”
蒋百里已经答应去兴隆,肖林又打上了石醉六的主意,对这个冷面人,贸然出口相邀,万一碰个钉子就不好挽回,干脆曲线救国,从梁启超身上想办法。蛇无头不行,只要梁启超这位大神同意去兴隆,这帮弟子八成都要随侍左右,然后再慢慢沟通联络不迟。
“好啊!老师,您这几年一直没出过b省,也该到处走走了,全当放松一下,对您的身体也有好处。”徐志摩喜动不喜静,最好热闹,他已经决定去兴隆,又热情地鼓动着梁启超。
“好吧,那就走一趟!先说好啊,只能去两天,我在清华还要代课。”梁启超对这个小弟子最是疼爱,当下笑呵呵地答应下来,徐志摩说得也对,这么多年没离开b省,静极思动,也该到处走走看看。
搞定梁启超后,肖林再向其他人发起邀请,事情果然变得非常顺利,众人几乎都未推脱,纷纷答应下来,就连石醉六也是直接点头,没有任何磕绊。
“好,明天一早,我乘汽车来迎接梁公,诸位兄长都住在哪里,顺路一起都接上……”
敲定出行细节,用罢午饭,肖林告辞离开梁府,回到了自己住的酒店。
趴在桌前一番忙碌,写好一份电文,叫过黑子送去电报局,发回兴隆大本营。既然费尽力气才把梁启超等人请到兴隆,当然要做些准备,展示出兴隆的与众不同。
黑子前脚刚走,客房门口传来一阵敲门声,酒店的服务员在门口喊道:“肖林肖先生吗?有客人找你。”
起身开门一看,来得都是老熟人,张学良的副官王一民,部将齐恩铭、裴春生、高维岳……这几个人都是津榆驻军出身,郭松龄反奉的时候拒不参加兵变,被抓起来送到t区李景林处,肖林对他们多有照顾,不仅好酒好菜款待,又送上船票路费,因此结下了交情。
“肖林兄,你也太过不够意思,既然来了b省,也不和大家打个招呼,让我们回请你一顿。”齐恩铭性格最是爽直,对肖林买舟赠饭之恩念念不忘。
“听说诸位都已高升,我一个小小的七品县令,哪敢去打搅各位将军。”肖林笑嘻嘻地开着玩笑。
这几个人,因为在郭松龄兵变中立场坚定,纷纷被提拔重用,副师长当了师长,师长当了军长,都是手握兵权的实力人物,算得上奉系中的少壮派,又因为和肖林一样,都是少帅张学良的嫡系人马,在奉系各个派系中最为风光。
“我们算不了什么,还是一民最厉害,你还不知道吧,一民现在当上锦衣卫了。”裴春生拍了拍王一民的肩膀,笑着对肖林解释道:“奉天行署刚下的任命,王一民攫升少将军衔,新任军事情报局局长。”
“组长,筹备组组长,军事情报局还在筹建阶段。”王一民连忙笑呵呵地解释着。
肖林不由得一愣,情报局局长?这可真是个重要岗位,张学良插手这里,在奉系内部的势力又得到了增强。
自从组建安**后,张作霖不断调整着奉系的组织结构,一连发布了七个方面军番号,少帅张学良还是第三方面军的军团长,又兼任了东北讲武堂的监督,等于和蒋中正一样,拿下军校校长的位子,在奉系中权势更重。
在郭松龄兵变后,张学良难咎其责,一度灰头土脸,颇为难堪,但在张作霖的力挺下,兵变的负面影响渐渐消除。所有人都已看出,老帅仍然把他当成接班人培养,张学良的地位无人可以撼动,非常稳固。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王一民作为张学良的同学,最为信任的副官,一被外放,就直接官升两级,抗上了少将军衔的牌子,还负责筹建军事情报局这种特务机关,权柄之重,恐怕连他自己都没意识到。
“好啊,以后你就是天子近臣,权倾朝野,兄弟们都靠你照顾了。”肖林笑呵呵地和王一民打着哈哈,心里暗暗摇头。王一民虽然谨慎缜密,却是一副直来直去的军人性格,并不是搞特务工作的材料,张学良可谓用人不明。
绿色小说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