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欢乐土匪闹民国-第2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北军的那些破烂装备肖林根本看不上,只喜欢白花花的大洋,李虎臣等人早就明白这一点,特意准备了五十万大洋。肖林喜出望外,感谢之余高高兴兴地收下,这笔钱本来就是意外之喜,哪怕一分钱没有。绿脚兵也值得来陕西跑一趟。

陕西一战。前后消灭西北军十万余人马,又培植起陕西联军当做绥远的屏障,磨砺了部队,锻炼了干部(包括肖林在内的整个领导核心),稳定了局面,立下了战功……圆满完成了战前预定的目标,正是见好就收的最佳时机。

老帅张作霖已经顶不住了,接着打下去,就要面对北伐军的全力反攻,实力悬殊过大。必定有败无胜。

和绿脚兵一起撤退的,还有魏益三的二十六军。魏益三虽然最晚参加对韩复榘的追击,但连人带枪收获也不小,最少也能扩编一个师的部队。把魏益三乐的喜笑颜开,对肖林感激备至。

告别李虎臣和田玉洁、吴新田等人的时候,肖林再三嘱咐,陕军几支部队合则强,分则弱,要想牢牢在陕西站住脚跟,必须靠大家精诚团结……

这席话究竟能起多大的作用,肖林不知道,但他能做的只有这么多。陕西联军要想在冯玉祥的疯狂反扑下生存下来,就得迈过这道坎。如果李虎臣等人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仍看不透,放不开,胸襟气度都嫌太窄,不堪重托,是死是活也不必在意。

半路之上,肖林接到了进京的命令,回到归绥第二天,就登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

发来的命令说的含糊,只说在京召开奉系高层干部会议。以肖林的身份,本来不够资格参加这个会议。但绥远现在没有都统,肖林以副统的身份主持绥远军政,所以也接到了会议通知。

自从二次北伐以来,虽有陕西一处亮点,但安**其他战场无不节节败退。现在任人都看的出来奉系大势已去。这个时候召开高层干部会议只有一个原因,张作霖已有向北伐军认输求和的打算。

认输求和。必然就要退出关外,肖林在火车上反复揣测,越发觉得张作霖离遇刺不远,这次出关可能就会身亡。

皇姑屯、火车、爆炸……肖林只记得这几个关键词,具体时间和细节却是一团浆糊,以前总觉得这一切都很遥远,不料转眼间就要面对这惊天巨变。

肖林是少帅张学良的铁杆嫡系,张作霖身亡,张学良上位,对他个人的发展无疑是一件好事。早先时候,他都将皇姑屯事件视为一次可以利用的机遇,但事到临头,反而有些犹豫。

纵观奉系上下,无一人可比张作霖雄才大略,也没人拥有张作霖那样的威信,毫不夸张地说,整个奉系都靠张作霖的个人魅力捏合在一起,如果他死了,奉系必然分崩离析。

在真实的历史上,张作霖之死对奉系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之所以如入无人之境,和东北军的孱弱有很大关系,当时的奉系部队中,自张学良以下将帅无能,士气低落,虽有个别志士仁人奋起抵抗,也难以抵抗强大的日军。

至于少帅张学良,表现更令人无语,指望不上。肖林前世只是一个宅男混混,虽然一步步发达,一步步野心膨胀,却没有信心独自扛起东北抗日的重任。

是否应该改变历史,救张作霖一命呢?

纠结之中,火车来到北*京,肖林一下车,就见到了几位老熟人来接车。

李叔白,现在是张学良的随从副官,刚刚提的上校军衔,但在一群中将少将中却颇受尊重,人人都敬他三分。

王一民,李叔白的前辈,现任东北情报局局长,人人都怕他三分。

齐恩铭,新任奉天宪兵司令,相当于古时的九门提督,官虽不是太大,但却是天子近臣,深受器重。

高维岳,察哈尔都统,这位老大哥的糖尿病愈发严重,眼神、腿脚都有些不利索,不过见了肖林,还是十分亲热。

裴春生,还是炮兵司令,当然也要参加这次会议。

左右看了看,肖林心中一阵得意,他在奉系中已拥有一个稳定的小圈子,其中成员个个位高权重。

众人见面,自然一番寒暄亲热,多日不见,少不了要聚会一番,众人出得站来,坐上汽车直奔酒店而去。

沿途看北*京城中的气氛,多了一股末日景象,商贾萧条,市民多有忧色,还有不少士兵在强买强卖,欺辱百姓。

“叔白,北*京城乱成这样,张汉公都不知道吗?怎么也不管管?”

李叔白歉意答道:“军团长一直在前线指挥战斗,后方的事情也不太清楚……部队心气已经散了,只要不是太出格,上面管也管不过来。”

一路默然无语来到酒店,浅酌几杯之后,大家聊起各自的状况,眼下的局势。

对绿脚兵在陕西一战,众人都是赞不绝口,高维岳、齐恩铭等人当年吃过冯玉祥的亏,更对肖林推崇备至,在酒席上不断敬酒,要不是第二天还得开会,非得和肖林在酒桌上分出个胜负高低。

说起眼下的局势,众人却都是一片黯然,战局糜烂如此,还有什么好说的……

三三三章男儿志兮天下事

(请牢记)(请牢记)第二天早上起来,肖林先去拜会恩师梁启超。

过去的一年中梁启超屡受打击,因为恩师康有为去世,爱徒范静生去世,挚友王国维投湖,老先生的身体大不如前,本来正在卧床休息,听说肖林来访,特意起身相陪。

半年多没见,师徒俩本来有很多话要说,但梁启超身体虚弱,说了几句话精神就有些委顿,肖林不敢多做打搅,起身准备告辞,梁启超却拦住了他。

“你等一下!”

梁启超的声音嘶哑,中气有些不足,勉力站起身来,向着书桌指了一指,身子竟然微微打晃。肖林连忙上前扶住,搀着他来到书桌旁,然后帮着研磨缟笔,铺开宣纸。

老先生本来颤颤巍巍,但一管在手,却犹如年迈的将军重提宝刀,浑身上下锋芒又出。

狼毫在宣纸上一顿,笔酣墨畅之余,一行方正遒劲的大字跃然纸上——“男儿志兮天下事”。

“老师……”

肖林心中一阵激动,这幅手书肯定是送给自己的。“男儿志兮天下事”,出自梁启超本人早年的诗作,以此句相赠自己,分量极重,一番拳拳勉励之意扑面欲出。

梁启超抬起身子左右看了看,却不太满意,将宣纸拿到一旁,凝神静气,又连着写了两幅手书,然后从中挑出一幅递给肖林。

“年龄大了,腕力不足,我的字已经不能看了。好在你不是外人,不会笑话老夫……”

梁启超笑了笑,额头竟然微微见汗,又嘱咐道:“战火纷飞,人民涂炭,希望你能劝劝张雨亭,早日与南军罢兵熄斗……”

辞别梁启超,肖林转过来赶到张作相的府上,陪着岳父岳母用过午饭。又到张学良的住所转了一圈,不料少帅并不在家,扑了一个空。

少帅虽然没找到。却见到了大名鼎鼎的赵四小姐,她和张学良已经正式同居,并得到了于凤至的许可,俨然以如夫人的身份接待客人。

好奇地打量两眼。肖林收起八卦之心,打听张学良的行踪,才知道少帅一直在保定前线指挥作战,明天早上开会的时候才能返京。

第二天一早,肖林来到了中*南*海。

进门之后。就有警卫军官上来检查,仔细核对身份之后,又将肖林的佩枪收走,然后引着他来到了居仁堂,一直送到会议室门口,才告罪一声,退了下去。

一名参谋迎了上来,将肖林请进这间大型会议室。带到后排找到自己的位置。屋中已经坐着十几名奉系高官。正在交头接耳各自开着小会,他们翻起眼皮向这边看了一眼,又漠然转过头去,继续闲聊,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只是口中的话题却大多转到肖林身上。

“哎。刚进来这个小伙子看到没有,带中将军衔的。他就是绥远肖林。”

“肖林?听说这小子很能打呀!陕西一仗把韩复榘都干败了!”

“可不是,西北军十万人马。逃过宝鸡的不足千人,冯焕章这回可赔了老本。”

“切!陕西之战哪有肖林什么事,还不是我们四军团荣臻支撑大局?”

……

能够参加这个会议的,个个身份显贵,要么是中枢要职,要么是地方大员,虽然对肖林观感不一,但都犯不着折节下交,坠了自己的身份。不过肖林这两年风头强劲,隐隐已是少壮一代中的杰出人物,谁都无法回避他的存在。

肖林听不到这些杂乱的议论,自顾打量着屋中陈设,揣测着今天会议的内容,正在走神的时候,肩膀上被人轻轻一拍,耳边响起一个熟悉的声音。

“咳,咳……肖林兄果然已经到了,我正想找你说说话呢。”

扭脸一看,高维岳拉开椅子坐在了他的身旁,笑呵呵地说道:“咱俩的位置正好挨在一起,你说巧不巧?”他虽然笑容满面,眉眼中却带着三分病容,三分忧虑,还有三分刻意放低身段的亲近。

高维岳和肖林本来关系不错,但前些日子因为争夺察东镇守使的人选,两人之间生出一些芥蒂。

肖林赴任绥远副统的时候,仍然抓着张家口地盘不放,推荐邵得彪继任察东镇守使,最后如愿以偿。高维岳眼看自己的地盘中还插着一颗大钉子,对肖林很是不满。

但世事变化,察哈尔的局势渐渐紧张,高维岳早想找肖林聊聊,只是昨日众人相聚,酒酣耳热,人多口杂,实在不便深谈,今天特意早来会场,终于找到了说些私密话的机会。

“果然好巧,我和高大哥的缘分不浅!”

肖林满面春风和高维岳寒暄着,心中却觉得好笑,高维岳这位老哥哥平日里一向爽直,今天也不知道要说些什么,居然也兜起圈子来了。不过高维岳的一番客套太过生硬,你是察哈尔都统,我是绥远副统,位置当然挨在一起,有什么巧不巧的?

不动声色圆住了高维岳的脸面,高维岳果然十分受用,自觉三言两语拉近了和肖林的距离,当下也改了称呼。

“兄弟,今天开会的内容知道吗?”

“不知道。”肖林摇了摇头,又道:“不过在我想来,总和眼下的局势有关。”

“说的不错。”高维岳点头,小声道:“南军(北伐军)势大,老帅再次出关已成定局,今天开会肯定就是要讨论此事,以早做安排。”

出关,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其中会牵扯到很多复杂的问题。北伐军乘胜追击怎么办?日本人从中作梗怎么办?京津地区还有没有据守的可能性?几十万大军又如何部署?剩余的地盘如何保全?安**其他杂牌部队如何安排……?

想要成功组织一场大规模的撤退,难度不亚于在战场上取胜,这次会议就是一场“失败的大会”,专门讨论战败后的善后问题。

两人感慨了几句,高维岳又接着说道:“老帅出关之后,京津势难保留,南军兵锋直掠榆关(山海关),张家口将首当其冲。你我兄弟职责所在,决不能任由察哈尔落入南军之手,还得早作打算呀!”

肖林心中刺啦一声,犹如窗户纸被轻轻捅破,已经明白了高维岳的用意。

京津一旦失守,张家口就变成了前线,高维岳要守住察哈尔的地盘,就得借助绿脚兵的力量。

“高大哥不必担心,就算老帅要出关,肯定也会加强察哈尔的防务,绝不会轻易放弃张家口。”

高维岳连连摇头,忧心忡忡:“未必,未必!榆关才是据守东四省的门户,老帅必将主力屯集热河,任由张家口自生自灭。”

“如此也无妨!”肖林想了想说道:“只要老帅加以支持,你我还有两个军的人马,足以抵御南军犯境。”

肖林率领绿脚兵半年来南征北战,就是为了保住张家口和绥远地盘,其中的风险和应对早就考虑再三,胸有成竹。

北伐军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分成中央军、桂系、西北军和晋绥军几大派系,能够对张家口产生威胁的,就是进驻京津的那一派势力,压力并不大。

桂系根本在两广,无心、无力染指京津,不用考虑。

中央军根基在江浙,蒋中正虽有一统天下之心,但被山东的日军牵制,主力部队无暇北上,暂时也没有危险。

西北军丢了陕西老巢,必然要和李虎臣、田玉洁拼个你死我活,顾不上争抢京津,而且蒋中正对冯玉祥一向抱有戒心,也不会任由这位“倒戈将军”占据京津要地。

剩下的只有阎锡山一家,在蒋中正的平衡下,晋绥军最可能进驻京津。但是阎锡山在山西之战中损兵折将,占领京津已嫌吃力,哪还顾得上进攻察哈尔?

与阎锡山相反,绿脚兵这段时间一直在大肆扩军,名义上还是一个军的番号,却已经拥有四个甲种师,并且还在扩充之中。

“加强军”,这是肖林对二十三军的定义。在他的计划中,二十三军即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期,在一年之内将兵力再扩充一倍,加强全兵种建设,以提高部队战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