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们有时会认为雷汶胡克完全是凭运气才做出了一项重要的科学发现。但事实毕竟是事实。他认真地制作出了质量超前的显微镜,他的观察耐心准确,他对微生物的发现自然就是其中的一个结果。换句话说,他的发现是技巧和甘苦结合的产物──恰好同纯粹的运气相对立。
主要通过个人奋斗而做出的重大科技发明实在是屈指可数,而微生物的发现就是其中之一。雷汶胡克独自从事研究,对细菌和原生动物的发现是人们先前未曾料到的,也与生物学中大多数其它进展不同,根本就不是先前生物学知识的自然产物。就是这个因素连同他的发现终于得以应用的重要性一起,才使他在本册中居于高位。
40。柏拉图
公元前427~前347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代表着西方政治哲学以及我们的许多道德和玄学思想的起点。他对这些课题的思索已被阅读和研究两千三百多年之久。因此,柏拉图是西方思想的伟大创始人之一。
公元前427年柏拉图出生在雅典一个贵族家庭。年青时他就结识了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成了他的良师益友。公元前399年,20岁的苏格拉底被十分含糊地控告为不信上帝和腐蚀雅典青年而遭受审讯,被判处死刑。柏拉图称苏格拉底是“我曾知道的所有的人中最聪明、最正派、最优秀的人”。苏格拉底的死使柏拉图长期厌恶民主政体。
苏格拉底死后不久,柏拉图离开雅典,在随后的10到12年之间一直四处漫游。约在公元前387年他返回雅典,在那里创办了一所学校──柏拉图学园,该园连续开办了九百多年。柏拉图余下40年的大部分时光是在雅典度过的,传授哲学学说和纂写哲学论著。他的最著名的弟子是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17岁来到学园时,柏拉图已60岁了。柏拉图于公元前347年去世,享年80岁。
柏拉图写了36部书,其中大多数是有关政治和道德问题的,也有关于神学和玄学的。这些著作显然不能用简单的几句话来概括,但是我要冒过于简化柏拉图的思想之险,以求概括柏拉图最有名的著作《理想国》所表达的主要政治思想。该书代表了他的理想社会观。
柏拉图指出,最好的政体是贵族政体。他这种提法并不意味着世袭的贵族政体,也不意味着君主政体,而是意味着实行选贤任能的贵族政体──即由国中最优秀、最聪明的人来统治。这样的人并不是通过公民投票来选举,而是通过选拔任命(选举委员,由原任委员投票选举所需增加的新委员)。已经成为统治阶级即监护阶级的成员应该完全根据功绩来吸收新人加入自己的行列。
柏拉图认为所有的人,不管是男是女,都应该让他们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看他们是否胜任担当监护阶级的成员(柏拉图是指出男女基本平等的第一位主要的哲学家,实际上在很长一个时期里都是唯一的一位)。为了确保机会均等,柏拉图主张所有的孩子都由国家抚养和教育。孩子们首先接受完备的体育训练,但是音乐、数学以及其它学科也不能忽视。内容广泛的考试应分几个阶段进行,让成绩较差的人到社会上从事经济工作,让成绩好的继续深造。深造期间的教育不仅应包括通常的学科,也应包括对“哲学”的研究,柏拉图这里的“哲学”是指他的理想形式的玄学。
到了35岁,能令人信服地表明自己已精通了理论原理的人,还要继续深造15年以求掌握实际工作经验。只有能把书本知识应用到现实世界中去的人,才能被吸收进监护阶级中来。而且只有明确地显示出自己把民众幸福放在首位的人,才能成为监护人。
做一个监护阶级的成员并非对所有的人都具有吸引力。监护人不能成为富翁。他们只允许有极少的个人财产,而不允许有土地和私人住房。他们的工资固定但数目不多,既不许拥有黄金也不许拥有白银。监护阶级的成员不允许有个自的家庭,要在一起进餐,要有普通身份的朋友。这些哲人国王所得到的报酬不应该是物质财富,而应该是公共事业的圆满实现。简言之,这就是柏拉图理想国的观念。
许多世纪以来,《理想国》拥有广泛的读者,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书中宣扬的政治制度并没有用来作为实际中哪个国家政体的模特。从柏拉图时代到我们时代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实行世袭的君主政体。在最近的几个世纪中,有几个国家实行了民主政体;也有军事统治和蛊惑人心的暴君统治的事例,如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统治。这些政体中没有哪一个与柏拉图的理想国相似。柏拉图的学说从未被哪个政党所采用,也从未象卡尔·马克思的学说那样构成一种政治运动的基础。我们因此就是否应该得出结论,柏拉图的著作虽然受到了高度的称赞,但是在实践中却被完全忽略了呢?我认为不是这样。
实际上欧洲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政体是柏拉图模式的直接翻版,但是中世纪欧洲大主教的职责同柏拉图监护阶级的职责之间有着明显的相似之处。中世纪的教会是由一个自我完善的豪杰团体组成的,其成员都接受过一种正统哲学的训练。从原则上来讲,所有的男子不管家庭出身如何都有资格当教士(虽然女子不包括在内)。还从原则上讲,教士没有家庭,其目的是促使他们关心自己的民众,而不是自己去追名逐利。
苏联共产党的作用也好比柏拉图《理想国》中监护阶级的作用。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组成自我完善的豪杰集团的成员们都受过一种正统哲学的训练。
柏拉图的思想也影响了美国的政府机构。美国立宪代表会议的许多代表都熟知柏拉图的政治思想。当然目的是为了使美国宪法能成为发现民众的意志并使其发挥作用提供一种手段,也是为选择最英明、最优秀的人来治国提供一种手段。
估价柏拉图的重要性难就难在他对世世代代的影响虽然广泛而深入,但是却微妙而间接。除了他的政治学说外,他的道德学和玄学的论述也影响着后来的许多哲学家。如果说柏拉图在本册中的名次远比亚里士多德低,其主要原因在于亚里士多德不仅是一位哲学家而且还是一位重要的科学家。但是柏拉图的名次高于诸如约翰·洛克、托马斯·杰弗逊和伏尔泰这样的思想家,因为他们的哲学著作到目前为止只对世界产生了两三个世纪的影响,而柏拉图的影响已经持续了二十三个世纪。
41。伽利尔摩·马可尼
公元1874~公元1937
无线电发明家伽利尔摩·马可尼1874年生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市。他的家庭十分富裕,他在家庭教师的指导下学习。1894年年满二十岁的马可尼了解到海因利希·赫兹几年前所做的实验,这些实验清楚地表明了不可见的电磁波是存在的,这种电磁波以光速在空中传播。
马可尼很快就想到可以利用这种波向远距离发送信号而又不需要线路,这就使电报完成不了的许多通信有了可能。例如利用这种手段可以把信息传送到海上航行的船只。
马可尼经过一年的努力,于1895年成功地发明了一种工作装置,1896年他在英国做了该装置的演示试验,首次获得了这项发明的专利权。马可尼立即成立了一个公司,1898年第一次发射了无线电。翌年他发送的无线电信号穿过了英吉利海峡。虽然马可尼最重要的专利权是在1900年授予的,但是他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发明,从中获得了许多专利权。1901年他发射的无线电信息成功地穿越大西洋,从英格兰传到加拿大的纽芬兰省。
这项发明的重要性在一次事故中戏剧性地显示出来了。那是1909年共和国号汽船由于碰撞遭到毁坏而沉入海底,这时无线电信息起了作用,除六个人外所有的人员全部得救。同年马可尼因其发明而获得诺贝尔奖。翌年他发射的无线电信息成功地穿越六千英里的距离,从爱尔兰传到阿根廷。
附带提一下,所有这些信息都是利用莫尔斯电码的虚线系统发射的。当时就已经知道声音也可以用无线电传播,但是这大约在 1915年才得以实现,用于商业的无线电广播在 30年代初期才刚刚开始,但是它的普及和意义随后则迅速地增长。
一项发明的专利若价值连城,那么这项发明定会引起法律上的争执。1914年法院撤消了一项起诉,宣布马可尼具有明显的获专利权的优先权。马可尼在晚年对短波和微波通信做了重要的研究。他于1937年在罗马逝世。
由于马可尼只是作为发明家而著称于世,因而他的影响显然是与无线电及其产物的意义成正比。(马可尼没有发明电视,但是无线电的发明是电视的一个重要先兆,因而把发明电视的一部分也归功于马可尼似乎是情理之中的。)显然无线电通信在现代世界中是极其重要的。它可以用于新闻、消遣、军事、科研、警察及其它目的。虽然从某些用途来说,电报(比无线电早发明半个世纪)也可以起到同样作用,但是对许许多多用途来说无线电不可能被取而代之,它可以与地上的汽车、海上的轮船、天上的飞机,甚至航天飞机相互通信、显然无线电的发明比电报的发明更为重要,因为电报发送的信息可以用无线电来发送,而无线电信息可以传到电报传不到的一些地方。
马可尼在本册中的名次比亚历山大·格雷厄尔·贝尔排得高些,只是因为无线电通讯比电报的发明更为重要。把爱迪生排得比马可尼略高些,是因为他做出了很多项发明,尽管其中没有一项有无线电那样重要。既然无线电和电视只是迈克尔·法拉第和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学说实际应用的一小部分,马可尼的名次落在这两位人物之后似乎不无道理。只有极少数最重要的政治人物对世界的影响可以与马可尼相提并论,这一点似乎也是不言而喻的。因此,马可尼在本册中的名次是比较高的。
42。路德维希·冯·贝多芬
公元1770~公元1827
全世界最伟大的作曲家路德维希·冯·贝多芬 1770年生于德国波恩市。他从小就表现出了音乐天赋,他的处女作是在1783年发表的。他年轻时访问过维也纳,在那儿结识了莫扎特,不过他们的交往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1792年,贝多芬返回维也纳,在一段时期里求教于海顿──当时维也纳首屈一指的作曲家(莫扎特在此年去逝)。贝多芬在维也纳──当时世界音乐之都度过余生。
贝多芬作为钢琴家所具有的娴熟技巧给所有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仅是一名成功的演奏家,也是一位优秀的教师。他不久就成为一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颇受欢迎,二十五六岁时就能轻而易举地把作品卖给出版商。
贝多芬将近而立之年时就有了失聪的先兆,这位年轻的作曲家为此不祥之兆而感到惴惴不安,这是可想而知的。一时间他竟想到了自杀。
1802年到1815年间有时被称为是贝多芬创作生活的中期。在这期间,他的失聪症在不断加剧,从此便深居简出。他那日渐严重的失聪症使人们形成了他是一个厌世者的错误印象。他曾同好几个妙龄少女有过海誓山盟,但最终却似乎都在不幸中结束。他终生未娶。
贝多芬不断地谱写出大量的音乐作品。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他对当时音乐观众所喜闻乐听的音乐的关注日渐减少。但是他却在不断地获得成功。
贝多芬快到50岁时已经完全耳聋。结果他不再登台演出,甚至变得更加孤独怪癖。他并不象先前那样多产,而且作品也给人以诘屈聱牙之感。那时他主要是为自己和一些理想的未来观众而作曲。据说,他曾对一位批评家说,他的作品“不是为你而是为未来的一代而创作的”。
如果说这位超乎时空的最富有天才的作曲家饱尝了失聪的辛酸,不如说那就是对命运的一种最无情的嘲弄;如果说贝多芬不顾失聪的痛苦,以一种超人的毅力继续保证了作品的质量,那么这就是一种鼓舞人心的、近乎令人难以置信的功绩。但是事实比想象的还要出人意料:实际上贝多芬在完全失聪的岁月里,谱写出的乐章超出了他早期作品的水准。一般认为他在晚年的岁月里创作的作品是他一生中最伟大的杰作。他1827年在维也纳去逝,终年57岁。
贝多芬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包括九部交响曲,32部钢琴奏鸣曲,五部钢琴协奏曲,十部钢琴小提琴奏鸣曲,一系列弦乐四重奏曲,声乐曲,剧乐曲,以及许多其他乐曲。但是和他众多的乐曲的数量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