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之真赢家-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拿到的号码是一千四百五十七,“江南不愧是科举大省,单单一个县城便有这么多人了。”

康和笑了笑,“难道你担心考不上吗?”

怎么可能!

两人笑着离开了县衙。

只是等到他们出去,身后的两名小吏对视一眼,其中一个年轻的拿起甄应嘉的履历来,道:“瞧瞧这个,又是一个祖上三代都有官的,不过要比方才那个官儿大多了。”

年长的不过扫了一眼,便立即严肃起来,道:“你知道什么,体仁院是什么地方?那是今上的行宫,这一位便是甄大人了。”

听见甄大人三个字,小吏不免有些迟疑,他皱了眉头道:“他不是已经做官了吗?还能再考一次。”

“嗯,管他们那么多呢,又有人进来了,好好干活。”年长的将话题差了过去,不过没过多久,便寻了个理由去内院找知县了。

“大人,那体仁院总裁甄应嘉也来应试了。”

“这可不好办了。”

“那您看……”小吏试探道:“依小的看,还是录了王大人家里的公子做案首的好。毕竟那位公子的伯父可是王子腾,这位甄大人……家里就剩下他一个了。而且甄家三代都是圣上特许恩准的官儿,一个读书人都没出过。”

“你不懂。”

小吏原本以为知县要夸奖他了,谁知道知县放了茶杯,反而训斥了他一句。

“王大人官儿虽做得大,不过却是个武官……甄家虽没读书人,不过早先却管着圣上的行宫……”

“那大人是想点了甄应嘉做案首?”

哪知知县又摇头了,“本官还得好好想想。案首是本官点的,怎么也得利用好这次机会。你先出去,好好盯着,看看还有谁来报名。”

知县明年就要满了任期,调任的时候能不能去个好地方,就看今年的活动了。不过知县这种一县父母官,在江南这种卧虎藏龙的地方,着实不够看的。

上官他都巴结不上,唯一能找找机会的,便是趁着科举来结交几个能帮上忙的人了。

要知道县试的第一名,是知县全权决定的。而且这第一名说起来也有不少好处,比方可以从县衙领取廪米,当然这点廪米连知县都看不上眼,就更别提甄家和王家了。

不过除此之外,案首还有个好处,只要自己不作死不犯忌讳,后面的府试和院试那是稳稳妥妥的手到擒来。

这么说吧,只要县试得了第一,那就是提前预定了秀才的身份。

虽然只是科举路上的第一步,不过去年朝廷才重新修订了黄册,全国上下一共七千多万人口,其中秀才不过五十万出头,一百二十人里才能出一个秀才,所以知县一直觉得这个礼,还是拿得出手的。

只是究竟选谁当案首呢。

王公子的伯父已经是官儿了,立即就能说上话,但是甄应嘉离当官怎么还得几年,可是知县这两天又打听到了一个消息:甄应嘉虽辞官了,不过圣上还是准许他上奏疏的。

知县纠结了。

甄应嘉和康和两人报完名,又回去书院被李达济“特训”,在他反反复复的“我这辈子就没指点过身上没功名的人”的抱怨中,终于到了二月十四。

两人早早睡下,子时刚过,便被下人叫醒,一番洗漱之后,在朦胧星光中,到了县城科考的场所。

甄应嘉叹了口气,比电视里演得惨多了。

江南明明是全天下最富庶的地方,为什么考场修的依旧跟牛棚一样。

只是叹气归叹气,甄应嘉被小吏还算礼貌的搜身之后,拿着自己的东西进去考场,康和就在他旁边一间屋子。

县试的试卷一点都不难,考的都是最基本的东西。

比方四书五经,这些内容要从县试一直考到会试,只是程度各有不同。县试的时候,考题是默写,到了会试,就得按照八股文的格式做出新意来。

还有诗词,县试上考的,都是基本的韵律,比方晚照对晴空等等。

又比方还要考圣训,也就是皇帝说过的话,甄应嘉把这个叫做名人名言。

甄应嘉一边答题,一边还有时间走神。他不是没有虚荣心的,小三元大三元这种“虚名”他都想要。

当初县试之前便想过要不要去拜访一下知县,不过最后觉得从县试就开始拜访考官略显心虚,于是作罢了,只是现如今看了考题,这种考试,他怎么可能不得第一!

不过半天时间,甄应嘉就答完了卷子。

其实也不是很难,所以贾宝玉究竟是为了什么才没参加科举的?

甄应嘉起身交了考卷,不免又赞叹了一句:这种直接把卷子交到考官手里的考试,实在是太容易作弊了!

第20章

甄应嘉将试卷送到主持县试的孙知县手里,他看见知县眼神里的示好,波澜不惊的微微点了点头。

只是考场之上不便多说,两人打过照面甄应嘉便出去了。

坐在门口的茶馆二楼等了没多久,康和也交了卷子出了考场。

“排名要后天公布,不如我们在县城里再住上两夜?”

康和点头,笑道:“你倒是很有闲情逸致。”因为已经算是跟甄应嘉坦诚相交,他也不太避讳人了,叹了口气道:“我也不瞒你,这已经是我出来游离的第二年了,今年乡试之后,我怕是要回京了。”

甄应嘉突然有点同情他。

康和看着下面人头攒动,生了点感慨出来,摇了摇头说了一句大实话,“回去京城,再不会有这么清闲的日子。”

甄应嘉拍了拍他的肩膀,正想说点什么,突然听见下面一阵喧哗的叫卖声。

“这次的名单出来了,二两银子一份,谁要?”

甄应嘉住在青松书院,对县试虽说是志在必得,但是连李达济都说他必过的,所以也没下什么功夫搜集信息。

现在听了几句,发现下面明显是在叫卖这一次参加科考的人的名单,有点不明就里,他看了康和一眼,发现康和也是一脸疑惑。

甄应嘉叫了仆人去楼下打听消息,不多时,仆人上来,后边还跟着几个人。

“的确是这次参加县试的名单。”仆人在甄应嘉身边小声道:“据说是这一位孙大人的师爷想出的主意,江南的世家学子基本都在这一县里,只要二两银子就能知己知彼,连一路考到殿试的对手差不多都在这名单里了。”

“哦?”不仅是甄应嘉,连康和也来了兴趣,道:“你也去买一份上来。”

话音刚落,旁边响起一个惊喜的声音,“甄世叔!”

这明显是在叫甄应嘉,他回头一看,是个身材魁梧,长相还有几分粗鲁的青年男子,见他回头,男子眼里现出光来,道:“方才在楼下听着声音像,这上来一看,果真是甄世叔。”

这是原主的关系,甄应嘉顿了顿,终于知道这人是谁了,他正想开口,只听见那青年又道:“甄世叔可是忘了小侄了?小侄是薛家的蟠儿啊。”

真是够了!

偏偏此时康和又在他耳边低语,“你这侄儿看着比你这世叔年纪还要大些。”

甄应嘉瞪他一眼,收敛了脸上表情,很是严肃——可能还有点慈爱的看着薛蟠,道:“若是你父亲见到你这个样子,想必比我还要欣慰了。”

这句话说得很是有长辈威严,又提起了他的亡父,薛蟠心里刚刚兴起的那点点兴奋立即消失的无影无踪,不过虽觉得这世叔有点不解风情,薛蟠还是道:“甄世叔可是要看着名单,正巧小侄才买了一份。”

说着,他也不给甄应嘉拒绝的机会,直接将名单放在甄应嘉的桌子上,道:“世叔只管与友人喝茶,小侄再去买一份便是。”

不过二两银子的事情,也没什么好拒绝的,甄应嘉点头,又摆出长辈的威严来,“如此甚好,若是你父亲看见你终于上进了,等你金榜题名之时,他泉下有知,也可瞑目了。”

一天之内被连着两次提起亡父,薛蟠只觉得浑身不得劲,但是这世叔许久没见,样貌比以前更加的好了,许是累了一天的缘故,连声音都那么好听。

于是薛蟠打算再说两句话,“世叔说笑了,我这学问,您也是知道的,不过识字而已,科举——”他摇头晃脑自嘲道:“不过是交差而已。”

康和咳嗽了一声,甄应嘉知道他不耐烦了,而且他也不想再跟这人说话,得想个法子才是,他扫了四周,拿起桌上的名单,道:“快将这东西拿走,我家仆已经下去买了,我怎好收你东西。”

薛蟠往后跳了两步,笑道:“下面挤得很,我上来的时候那人手上只有十份了,怕是不好买,世叔拿着便是。”

看见甄应嘉还想站起身来把东西往他手里递,薛蟠道:“小侄先回去了,告辞。”说完便三下五除二快步走下楼梯,转眼就不见了身影。

终于走了,甄应嘉松了口气,康和冷笑不知道为什么莫名对这人很是讨厌,道:“薛家?可是那个号称江南第一皇商的薛家?”

甄应嘉点头,“这两年破败了不少,主家就剩他一个,好像才十七八岁。”

“孩子?”康和惊道:“他那张脸可真不想十七八岁。”

甄应嘉回头扫了康和一眼,说实在的,康和这张脸也不像是十七八岁,只是一个走的是粗犷风,一个走的是成熟风。

看起来还是康和的这张脸顺眼。

康和收到甄应嘉的眼神,掩饰般拿起桌上的名单,道:“我们来看看都有谁。”

名单上好几十页,粗粗一看快两千人,上面标注了姓名和出身,每人一小行,康和道:“我看方才那人中不了。”

甄应嘉点了点头,严肃道:“我也觉得。”

他说的是实话,不管是从原著里,还是原主的记忆力,薛家这个侄儿一点中举的可能都没有,不过康和还是被安慰了,他换了个话题道:“快两千人科考,不知道最后能取多少。”

甄应嘉笑了笑,“我记得去年统计,黄册上的男丁一共七千多万,这里面识字的只有一层,也就是七百万,生员是五十万左右,也就是说每十二个识字的人里有一个秀才。”

康和点头,甄应嘉继续道:“按照这个比例,这两千人里最终要有一百七十人过了院试,县试录取的人数至少是院试的两倍,那就是三百四十人过县试,江南是科举大省,再放宽一成,最后是三百七十人。”

康和已经有点晕了,随着甄应嘉说完,他不由自主跟着点头。

甄应嘉挑了挑眉,又道:“这还是粗略算一算,还得考虑乡试过后考中举人的,还有因为意外死了的,不过这两个加起来最多只有一成,还有……”

康和彻底的晕菜了,在甄应嘉说出“三百七十人左右的时候”,他脑子里想的只有一件事情,等到他当了皇帝,一定要让甄应嘉去做户部尚书,肯定没人敢在钱粮上做手脚了。

康和借着看名单掩饰自己的情绪,甄应嘉收到康和敬佩的眼神也很是满意,同去看名单了。

上面还真是有不少熟人,比方贾家的人,贾家一共十几房,除了发迹的宁国府和荣国府去了京城,剩下都在金陵住着,还有王家,也是一样的情况,这次他们两家都有人参加科举。

里头还有不少书院相识的人,越看甄应嘉越觉得这名单是个好物,在夺冠大热门后头还标注,这么一看,想出这东西的师爷也是个人才。

至于他对师爷的评价这么高,有没有他自己的名字后头也是夺冠大热门就不得而知了。

觉得师爷是人才不仅仅是甄应嘉一个,康和也是同样的想法,而且跟甄应嘉不一样,他连夜让曹福祥去试探这位师爷了。

司礼监的太监,虽然不少高官都很是鄙视他们,不过师爷现在显然不是高官,还没进入可以鄙视他们的行列,所以对于这一位递来的橄榄枝,师爷很是欣慰的接受了。

虽然是简单的考试,但是考了一天还是挺累的,两人回去之后稍稍洗漱便歇下了,第二天一早,两人打算去县城逛一逛。

哪知刚出来,便在街上遇见了曹福祥,两句话过后,两人游变成了三人游。

县城也就这么大一点地方,转了两圈便将市集看完了。

之后曹福祥将两人送回客栈,正告辞的时候就是这么巧,被孙知县的师爷看见了。

师爷心里一惊,急忙去店里订了纸笔便匆匆忙忙往县衙里赶。

昨天曹福祥虽然有招揽他的意思,但是第一次见面没有人会将底牌说出来的,所以师爷只知道这人是司礼监的太监,今天一见这人跟甄应嘉在一起,他再次想起来甄应嘉的身份。

皇帝宠臣,而且还是个跟司礼监太监有接触的宠臣。

回到县衙,看见知县正亲自写考中的名单,师爷急忙道:“大人,请慢!”

声音极大,知县抖了一抖,毛笔上滴下厚重的墨汁,抄了一半的名单毁了。

“怎么回事!”知县怒道。

“大人,我想了一天,觉得还是将甄应嘉点为案首的好!”

“那王子腾的侄儿呢?早上你也是同意了。”

师爷当然不会将司礼监太监看上他说出来,他想了想道:“若说才学,还是甄应嘉好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