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之真赢家-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愣了愣,倒是没想到甄应嘉会这么说,笑道:“既然如此,康和你也坐下来考一考。”

康和脸上随即浮现出一个笑容来,连眉心的愁绪都不那么显眼了。

太监急忙又搬了书桌前来,康和去角落坐下,皇帝又往前去了。甄应嘉稍稍直了直身子,看见前头那排名第一的会元正回头看他,眼神里还有些嫉妒。

皇帝跟着会元不过说了一两句话,可是在甄应嘉这里,就停了差不多有一盅茶的功夫了。

甄应嘉避开了会元的视线。

皇帝在学子中绕了一圈,又回到大殿之上,殿试正式开始了。

甄应嘉提笔沾磨,下笔飞快,脑海里却想的是皇帝方才的不满,他跟康和相识皇帝是知道的,甚至两人同船进京……那就是这些日子有人在皇帝耳边说了什么?

能影响到皇帝,甄应嘉手下一顿,一滴墨汁滴在了纸上,还好现在是草稿。

甄应嘉又将注意力拉回到考试上来。

殿试没有考不中的说法,只有名次的高低。卷面整齐,观点不能太过激进,多引用主考官推崇的名人名言,还要注意避讳,那便没有太大的问题了。

到了这个阶段,学问观点反而不是最主要的,就是这些细微的地方,绝对不能扣分。

甄应嘉的心思渐渐沉了下来,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殿试中去。

在夕阳西下之际,殿试结束,甄应嘉同诸位学子一起,又出了金銮殿,静静等待最后的结果。

不过众人站在殿里等皇帝离去的时候,甄应嘉不免又看了康和两眼,依旧是视线低垂,什么都没看。

第57章 皇帝的猜忌

回到家里一夜好眠,等着放榜的日子是难得清闲;甄应嘉正想着不如去花园里的小池塘垂钓一二;也享受一下闲云野鹤般的日子;只是刚叫人准备好了东西;纪楚便来了。

一脸的为难道:“老爷,三王爷来了,现正在厅里坐着。”

甄应嘉原本的好心情一下子就消失殆尽了,他眯着眼睛冷笑了两声,道:“走,去看看他究竟要什么。”

三王爷年近三十,样貌虽谈不上上佳,但是皇帝亲儿子这个身份,让他整个人的气质都异于常人,特别是从小锦衣玉食长大,就越发的出类拔萃了。

这样一个人,见了甄应嘉进来,也不免起身相迎,笑道:“小王不请自来。”

甄应嘉想起当初第一次进宫的时候,这些王爷对他的态度,基本都是冷待里带了几分警惕,这还没到一年,见了便都是笑脸相迎了。

甄应嘉很是客气的叫了一声三王爷,两人谦让几分,三王爷做了上首,甄应嘉在一边相陪。

他知道王爷此番前来的目的无非就是拉拢,不过这话是断断不能让他说出来的。

“您尝尝这茶,是今年的新茶,虽不及贡品珍贵,却别有几番清香。”甄应嘉滔滔不绝说起茶叶来,说完茶叶便又是茶杯。

不用说,他们家里的瓷器也都是上好的,甄应嘉从选材说到要加几分骨粉,三王爷两杯茶喝完,甄应嘉还没停下来。

三王爷的脸色有点不太好了,正想张口,却不知道又想起什么,脸上浮现出一丝难以言表的微笑,忽然放松了,笑道:“既然如此,便再与我添一杯茶便是。”

甄应嘉不禁愣了愣,这三王爷今儿来究竟是做什么来的?

虽然不知道他的目的,但是三王爷此番行动却是合了甄应嘉的算计,他便依着王爷的意思,上茶上茶点,便的一概不说。

三王爷整个语速都变慢了,方才是甄应嘉不停的说,现在他也微笑着回上一两句,比方“这红色的釉不好上,听说去年烧了三窑的瓷器,就凑了十二只花瓶出来。”就好像这次来只是为了跟甄应嘉探讨如何烧窑一般。

两人面带微笑,其乐融融聊了小半个时辰,三王爷站起身来,笑眯眯道:“今日我也是算是不虚此行了。”

甄应嘉送三王爷到了门口,倒是也没说出来“有空常来”这种话,只说了两句三王爷走好。

两人道别,三王爷往马车处走了两步,忽然回头,嘴张了一半只是什么都没说,半晌一笑,只说出来两个字,“保重”。

甄应嘉被三王爷这种态度搞得颇有几分不自在,而且很是觉得三王爷最后的那个笑容有点不怀好意,只是他何时怕过人的算计,当下拿了钓钩去池塘钓鱼,悠悠闲闲过了下午。

接下来的这两日,便在他一边靠着金手指回顾京城八卦,一边悠闲度日里头过去了。

眼看着第二天便要放榜,这天早上,宫里忽然来了人,一道圣旨将他宣进,说是皇帝要见一见他。

放榜前要见他,就算不用脑子想也知道不是什么好事了,甄应嘉借口要整理着装,又去看了看。

至少公开的地方,皇帝对他没什么不满……但是私底下。

甄应嘉忽然想起上回三皇子莫名其妙的来访。

进了皇宫,太监一路带着甄应嘉往御书房去。

时间已是临近中午,刚进去,甄应嘉便看见偏殿里走出来六、七两位皇子,想必是刚上完课。

两方人打了照面,甄应嘉主动过去请安,虽是两个不的孩子,却已经有了一番威严。

年纪较长的六皇子先开口,“甄……”顿了顿才道:“甄先生不必多礼……”

甄应嘉心里一阵晃,想起上一个叫他先生的康全来,打起十二分警惕对付面前的两人。

六皇子今年是十四岁左右的年纪,不过自小体弱,从能吃饭的年纪便开始吃药,这事儿稍稍有些门口的人都知道,因此看着跟一边才过十岁的七皇子比也高不了多少。

虽然面对这两个皇子,并不能抬头直视,只是面对着两个身量不及他肩膀的半大孩子,就是低着头,甄应嘉也能看得一清二楚。

两人眼睛都闪着稍稍有些恶意的光芒。

六皇子淡淡一笑,装出礼贤下士的模样,道:“您这番科举很是顺利,听说名词也不低。”说到这儿,他回头看了看御书房给了甄应嘉一个暗示,又道:“等到先生进了翰林院,想必就能听先生讲书了,真让人有点期待呢。往后您可就是我们两个名副其实的先生的。”

这话里头明明白白暗示甄应嘉这次科举的名次。

能直接进入翰林院的只有一甲前三名。至于二三甲的庶吉士,虽然也挂着翰林院的名号,不过严格来说只是实习生。

甄应嘉自然能听明白六皇子的意思,只是他心里还有几分怀疑,科举的名次……前十名都是皇帝定的,虽然打听到这十个人的名字不难,但是具体的名次怕是就没这么容易了。

尤其对一个还没入朝,还在书房里头读书的皇子来说。

甄应嘉笑了笑,道:“承蒙殿下吉言。”

七皇子在一边,很是得体的微笑,等到两人说完话,这才道:“听说您的内弟姓李?”

甄应嘉一愣,点了点头,“单名一个逸。”

七皇子道:“他这次的名次也很是不错。”

不用说,肯定也是在前十名里头了。

甄应嘉看着这两个年纪上还称得上是孩子脸上高深莫测的笑容,觉得很是违和。

正在这时,御书房里头又出来个人,是皇帝贴身的太监,看见甄应嘉被两个皇子堵在门口,上前先是给两个皇子见礼,这才跟甄应嘉道:“陛下要等急了。”

甄应嘉一拱手,对两位皇子道:“陛下宣召,不敢耽误。”

等到进了御书房,皇帝一摆手,太监宫女们退了个干干净净,甄应嘉行完礼便垂首站在一边,只是皇帝沉默许久都没说话,甄应嘉虽然想抬头看看,不过也知道这是犯忌讳的事儿,特别是眼下这个皇帝明显心情不好的时候。

可是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甄应嘉脑海里头飞速的转着,跟他有关的心情不好。

这两日除了三皇子来访——糟了!

甄应嘉忽然想明白三皇子那天是来干什么的了!三皇子虽然跟他什么都没说,但是外人看来不是这样。

别人看见的只有一条,三皇子拜访甄应嘉,商谈半个时辰才离去。

半个时辰能干什么?能说的事情多了去了。

再加上今天被两位皇子堵在御书房门口。

皇帝的七个儿子,甄应嘉可是已经跟六个都有明面上的来往了。

先是已经成了义忠亲王的废太子,二皇子跟他倒是没什么牵扯,三皇子前两日刚去他府上拜访,四皇子是最早出手拉拢他的可惜没成功。

后来四皇子被皇帝训斥,偃旗息鼓,手下势力被五皇子接受不少,五皇子虽没表现出来跟他深交的意图,但是一直彬彬有礼,过年还给甄家送了礼,甄应嘉不得不回,这样一来,两人勉强也算是有了交集。

至于六皇子跟七皇子……早上跟他可是在御书房门口聊了不下一炷香的功夫……

还有废太子的两个儿子……

甄应嘉忽然就有点冒冷汗了,他竟然不知不觉里头跟皇帝的绝大多数儿子,还有两个孙子都有了牵扯……

一方面想这是因为他是个香饽饽,但是反过来……也能说成是他所图甚大,跟所有有可能继承皇位的人有了牵扯。

除了二皇子……

就算皇帝待他亲如子侄,面对这等局势……皇帝会做什么选择呢?

甄应嘉现在这才算是彻彻底底明白了这些皇子们的谋划,他们这是见拉拢他无望,又怕他被别人拉拢了去,索性一起出力,让皇帝亲手废了他。

皇帝低沉的声音在御书房里响起,将甄应嘉的思绪又拉了回来,“眼见明天就要放榜了,你这次科举成绩很好,想必你父亲在天有灵,也能欣慰了。”

声音里有几分释然,可是此刻甄应嘉一点不敢掉以轻心。

“朕今日叫你来就是想问问你,眼见这要入朝为官了,你究竟心仪那个地方,朕也好提前做些安排。”

不知道为什么,甄应嘉生生从皇帝关切而且和蔼的语气里听出了一丝丝凉意,他并不觉得这是自己的多心。相反,他比任何一个人都知道皇位对于皇帝意味着什么。

皇帝待他亲如子侄,但是一旦牵扯到皇位,别说子侄,就是亲爹亲妈也都不管用了。

所以这句话一旦回应不好,便是万劫不复的命运。纵然能保全性命,做个富贵闲人,可是本就是白来一世的命运,怎么能不疯狂一把。

六部是朝廷的根本,是不能去的,五寺也不是什么能消退皇帝疑心的地方……可是又不能回答的太慢了。

甄应嘉下意识飞速的去翻看皇帝早上究竟说了什么,想从里头找到一点蛛丝马迹,应付过去眼下这个场面。

只是他刚打开金手指,便看见上头明明白白的积分,已经超过一千分!

那个指鹿为马的技能可以开启了!

甄应嘉疯狂跳动的心此刻忽然安静了下来,富贵险中求,这个险还是能冒的!

第58章 放榜

迫不及待激活了说话可信度上升的金手指,甄应嘉开口。

“都察院!”他的声音很是斩钉截铁,“我想去都察院做一名御史!”

皇帝愣了愣,这个回答真的是出乎他的意料了。

纵然御史的升迁,说起来也是能做到六部尚书,甚至入阁拜相的,但是这条路比其他的选择都要艰辛一些。

皇帝笑了笑,再开口的时候语气已经放松了许多,前头那点刻意维持出来的和蔼也变成了真的和蔼。

“你跟朕好好说说。”

“御史行督查之职,纠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前头这一句话甄应嘉说的很是坚定,像是对都察院向往已久,后头的话就有点吞吞吐吐了,“臣生在江南,长在江南,江南一地……虽是歌舞升平,但是平静下头,百姓的生活却时有波动……还有盐帮漕帮等等……特别是盐税。”甄应嘉住了口。

皇帝却没搭话,他看着甄应嘉,手上下意识敲了敲案台。

这个动作甄应嘉知道,皇帝一旦有什么悬而未决的为难之事,就会下意识做这个动作。

借着这个机会,甄应嘉飞速抬头看了一眼,皇帝盯着案台的上的奏折,眉头紧锁,一言不发。

半晌,皇帝忽然变了个表情,道:“你家里大女儿原先在太子妃前头伺候?”

甄应嘉愣了一愣,下意识点了点头。

又想这才是最讽刺的一件事情,怪不得义忠亲王越发的嫉恨康和。太子妃死的时候太子还是太子,她是顶着太子妃的头衔下葬的,葬礼办得无比奢华,文武百官都去上香。

可是等到赵氏死的时候,太子已经成了义忠亲王,赵氏又被皇后训斥,死的时候冷冷清清,就是府里的人替她披麻戴孝,对比十分鲜明。

不说赵氏,就是义忠亲王,跟他原本的正妻现在也是比不上的,毕竟一个是先太子妃,一个是亲王了……

皇帝道:“朕记得……怕是有十三岁了?”

这可不妙了,问孩子的年纪,下一步就是做媒了,甄应嘉道:“她是建元十一年六月生的,还没到呢。”

皇帝若有所思的说了一句,“这样啊……”说完又看着甄应嘉道:“有人托朕做媒。”

甄应嘉皱了皱眉头,很是一幅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