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第1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资本来投资,这份计划想的非常全面,与之前西北区的三年发展计划如出一辙。”李鸣钟裸的马屁拍了上来。

“呵呵呵,这份计划是顾总理和林市长一起搞出来的,自然和三年发展计划是一个模式。对了这次星旗银行的人来考察,说了什么没有?”克尔根这次来考察可不仅仅是她自己,星旗银行的几个股东也来了,不过胡佛没来,张安乐没能见到这位要美国家家都有小汽车、家家的锅里都有鸡的总统。

“星旗银行考察团对我们的发展速度赶到满意,但是他们不认为通过计划就能够搞好经济。我们的一个翻译告诉我:其中一个老外说,这是中国领导人的异想天开。经济应该由市场来决定,政府过多的干预经济,对于经济并不是一件好事。”李鸣钟将自己一直记着的话说了出来。

“外国人一向崇尚自由,在经济领域也不例外,他们奉行自由经济,他们有一句话叫政府做好市场的看夜人就可以了。只是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经济过于自由就像是脱缰之马。马的脾气好也还罢了,如果马的脾气不好,骑马人必然会被马掀翻在地上。外国人迟早要在自由经济上吃一个大亏,到那个时候他们才会明白计划的好处。”张安乐听了李鸣钟的想到两年之后的经济危机不以为然的说道。

“呵呵,对于经济方面我懂得不是很多。可是我知道只要按着我们的发展计划来实施,我们的国家就会变得更加富强,这就足够了。”李鸣钟笑道。

“你这句话说得没错,不管是计划还是自由,只要能够发展国家的经济都是好的手段。”张安乐望着山下的工业基地,点头说道。

李鸣钟望着张安乐,不再言语。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山下的工业基地已经初见雏形。五年计划绝对会成功的,我坚信。李鸣钟望着一脸自信的张安乐,在心中告诉自己。

从河南视察回来,张安乐对于五年计划更有信心了。他觉得自己有些低估了中国百姓想要发展的渴望和决心,他们愿意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他们缺少的也就是一个机会,就像河南那样,给了他们一个机会,他们还给自己的是出乎自己的意料的答案。

回到北京一周之后,星旗银行的考察团也结束了在中国的考察。他们内部现在还有一些分歧,虽然大家再考察了之后都愿意给中国贷款。只是在贷款数额上,大家的意见还不统一。

—://。。

第十二章好事成双

更新时间:2013…2…150:06:22本章字数:3837

“我不是不同意贷款,只是我认为数额太大。这不是四十万、四百万、四千万,甚至不是四亿而是四十亿美元。这可是我们联邦政府一年的财政的收入,四十亿如果我们用作股票市场的投资,收益远远比现在要大的多!”

詹姆斯。约翰逊是星旗银行的一个股东,虽然一开始他就对银行给中国的贷款不满意,但是他不愿意过多的干涉银行的正常业务。令他没有想到的贷款的数额越来越多,他终于沉不住气跟着克尔根来到中国。在中国他虽然看到了一些积极向上的方面,但是他不认为这是继续给中国四十亿美元贷款的理由。这样的回报率实在是太低了,如果把钱放到股票市场赚的绝对比现在要多的多。

“约翰逊先生,你应该明白我们虽然是星旗银行,但是我们还有其他领域的企业。给中国的贷款,利息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中国市场,一个拥有几亿人的市场。哪怕他们每人给我们贡献一美元的利润,我们就能赚几亿美元。他们还有丰富的矿产,中国所产的钨、锑、锡都是最为重要的战略物资之一,我们根本不需要担心中国人还不上贷款。更何况我本来就希望中国还不上贷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中国得到更多的特权,更多的特权意味着更高的利润。”一向与詹姆斯。约翰逊不怎么对路的华莱士不等克尔根开口。立即反驳道。

“我不认为中国现在的领导人会给我们多少特权。从他们执政张安乐的一贯言行来看,他不是那种可以随便出卖国家权益的人。”詹姆斯。约翰逊不甘示弱的说道。

“这不是愿不愿意出卖国家权益,他想贷款总得付出一些什么。你说的对,这不是四十万、四百万、四千万,他想从我们这里贷出几十亿总得先给我们一些甜头。中国这么大,随便给我们一些矿产开采权就能让我们有丰富的收获。如果听他们能够在建厂、贸易方面多给我们一些优惠,我们得到的则会更多。”华莱士对于詹姆斯的说法很不以为然。

“大家不用争论了,我决定通过对中国的贷款计划。中国虽然现在是一穷二白,可是未来的发展潜力非常大。我们现在帮助中国,对我们将来的业务在中国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好处。我们做生意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我们的银行也不是只做三五年的银行,从长期来看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保持良好的关系对于我们银行业务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据说所知顽固的英国议会已经通过了一项数额达到一亿英镑的贷款议案,放贷的对象正是中国。由此可见英国对于中国的未来也是相当的看好,我们不能失去这个良机。否则等待我们的只能是后悔。”克尔根环视了一下大家,继续说道。

“更何况这一个月的考察大家也能够发现,中国的发展速度之快。西安和蒙古的工业园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为了发展国家经济中国政府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这个时候对中国贷款,按照中国的古话来说就是雪中送炭。我相信这是一项正确的决定。”克尔根说罢,站起来转身离开。

在座的众人见到这种情况,都知道这件事情只能这样办了。别看这个财团掌门是个女人,还是一个年轻的女人,可是她决定了的事情,还从来没有改变过。

“诸位也都知道总裁决定的事情是不会改变的。好了,大家都散了吧。”华莱士看了看还在那里议论的众人,摆了摆手说道。

执政府

“他们要求我们要以海关的税收作为担保,另外还款的方式也可以用矿产和农副产品代替。如果到时候实在没有钱,矿产开采权也可以拿来还账,另外他们想要在中国的贸易和办厂的特权。”顾维钧望着张安乐面无表情的脸庞,把这两天和星旗银行谈判对方提出来的条件说了出来。

“那你觉得这些条件可以接受么?”张安乐从顾维钧的话里听不出他的真实想法,于是直接开口问道。

“其实有些条件对方提的还是比较合理的,比如海关的税收作为担保,还有用矿产和农夫产品来还账。可是有些条件就不怎么合理了。他们要矿产勘探和开采权、在一些城市的贸易和办厂特权。”顾维钧见张安乐不表态,便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有些事情只要是不过分都可以谈,比如矿产的勘探和开采权,这个我认为也可以谈。当然前提必须是双方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他们有优先权。再比如贸易和办厂方面可以适当的给减少一下税收。他们愿意给我们这么大额的贷款自然是想大赚一笔。如果仅仅是想要赚那点利息的话就有点太不合算了,所以他们有别的要求早就在我的意料之内。”张安乐对于顾维钧的说法没有做评价。而是直接说出来了自己的想法。

“你也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这件事情谈妥之后之后,我们可以召开一次全国各界代表会议的常务委员会讨论一下。为了国家能够快速发展,我认为适当的牺牲一下国家的利益也是可以的,毕竟我们是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张安乐知道顾维钧可能有心理负担,毕竟这些年国家与外国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太多。顾维钧也不知道这次贷款民间究竟会有何反应,他怕被骂成卖国贼。

“开常务委员会讨论,这的确是个好方法,还是执政想的周到啊。既然这样的话我就继续和美国方面谈判,等到双方谈得差不多了,咱们就交给常委会讨论。”顾维钧听到张安乐的话,就释怀了。听他说到常务委员会,他突然觉得这有可能成为制约张安乐的工具。

有了张安乐承诺之后,双方的谈判进展很快。顾维钧将贷款协议的样板给张安乐看了看,张安乐点头同意了这个贷款协议。

不久召开的常委会上顾维钧慷慨激昂,说的几个反对的委员哑口无言,常委会高票通过了这个贷款协议。

1927年1月19日,顾维钧和克尔根在国务院的礼堂签署了贷款协议书。

协议的主要内容是:

美国星旗银行分五年、每年给中国提供8亿美元的贷款,贷款总额共计40亿美元。

贷款从1932年开始分10年还清,连本带息一共52亿美元,中方有提前还款的权利。

美国星旗银行在中国的所有合法生意皆受中国政府认可,并予以保证星旗银行在中国的财产安全。

在同等条件下,星旗银行拥有工程、设备、产品、服务竞标的优先权。

双方其他的权利和义务详见附录。

当然这里面的很多内容很详细,这也是不公开的版本,在官方的公开版本里只有前两条。

贷款协议书签署完成之后,顾维钧从克尔根手里接过了第一年的贷款支票——8亿美元。

《人民日报》头条消息对这次贷款进行了点评,认为这次星旗银行的贷款对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政府欢迎一切愿意来中国开展合法生意的公司或者个人,并保证他们的财产安全。

美国的《纽约时报》则是以克尔根的豪赌为题来报道这次事件,他们认为克尔根这是在赌博,赢了当然会大赚一笔,输了的话可够这些人喝一壶的。

国内的大街小巷的茶馆也都在议论40亿美元到底有多少,全国上下都被这40亿刺激坏了。

就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的代表团来到中国。

得知这个消息,张安乐笑着对林长民道:“送钱的又来了。”

英国人的速度明显比美国人快的多,几天之后,一笔1亿英镑的低息贷款协议签署。

过年的时候,张安乐高兴的写了一幅字:好事成双。

—://。。

第十三章入主铃木(上)

更新时间:2013…2…1722:10:09本章字数:3780

金子直吉呆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一根接着一根的抽着烟,这位日本最大的贸易公司——铃木商社的大掌柜,现在遇到了人生最大的难题。

台湾银行和铃木商社关系密切,自然乐意给铃木商社融资。由于日本的经济大环境不好,铃木商社也收不回钱。这样一来台湾银行给铃木商社的融资渐渐的都变成了不良债权。为了确保铃木商社继续运营,银行不得不继续给铃木商社贷款,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互相拖累之下。台湾银行和铃木商社都变的举步维艰。

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这个人就是森广藏。由于发现银行太多的不良债权,他决定拒绝向铃木商继续提供贷款。现在的铃木商社就像是一个无法自己呼吸的植物人。银行的贷款就像是制造氧气的呼吸机。没有了贷款的铃木马上到达了频临破产的边缘,现在就差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根稻草很快出现了,1927年3月14日。日本若槻内阁大藏大臣片冈直温在众院预算委员会回答在野党议员的质询时;无意中说出了“东京渡边银行将宣告破产”这句话。那个时候的日本银行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渡边银行也不例外,但是还没有到破产的地步。

可是民众却不知道这么多,尤其是这个消息见报之后,渡边银行各分行的门口挤兑的民众排起了长队。渡边银行无奈宣布停业,日本民众仿佛一下子感觉到钱还是放在自己口袋里安全。挤兑风波由渡边银行一家向所有的银行蔓延。越来越多的银行宣布停业,这就是日本著名的昭和金融恐慌。

面对银行的逼债,金子直吉想尽了一切办法。结果却是无能为力。他甚至觉得就算是天照大神也救不了他了,他现在能做的恐怕只有股东会议之后宣布铃木商社破产。

金子直吉的办公室很快被烟雾笼罩,他的秘书吉田苍原敲门进来之后,被迎面而来的烟呛得眼泪瞬间流了下来。

“吉田,有什么事么?”金子直吉有气无力的声音从烟雾之中传来。

“大掌柜。有一位外国人要见你。”吉田苍原掏出手帕擦了擦眼泪,听到金子直吉的问话,连忙低头回答道。

“外国人?是谁?他找我有什么事情?”作为铃木商社的大掌柜,金子直吉见过太多的外国人,他一时也想不起来这个时候会有谁来找他。

“我不清楚,他说他是美国星旗银行的人。可以帮助我们渡过难关。”

“星旗银行银行的人?你说是真的么?”金子直吉听到星旗银行这四个字,一下子从自己的座位上跳了起来,三两步走到门口紧紧地抓住吉田苍原的手,用颤抖的声音问道。

这不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