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时候一个老者撸着胡子站了起来“各位听我一言,此次日本震灾,为近世大劫,吾人本人类互助及救灾恤邻之谊,理当援助。颇闻同人中有以国耻为恨者,须知不忘国耻,是一事,人道主义又是一事,不妨并行,且此次可为吾人仁义之试验,进德之途径。”

老者说完得到了现场的一致称赞,随后大会在热烈的气氛中开始了。

出了会场的张安乐对于这帮人真是无语至极,现在这个时候居然想起来给日本人捐款?全国有多少人吃不上饭,每天有多少人被逼的卖身为奴,他们又有哪个人会管!

外交总长顾维钧提出,对于日本震灾,“我国本救灾恤邻之义,不容袖手旁观,应由政fǔ下令,劝国民共同筹款赈恤”。

今天的会议从上午一直讨论到下午两点,进一步决定:通令各省区一律筹款赈济;迅速运米30万石到日本;解除粮食输出之禁令;邀请各慈善团体、红十字会及银行、新闻、商会、军警各界组织日灾协济会等。

在政fǔ的强力动员下,中国各界达成了罕见的一致行动。日本驻华使领馆一时门庭若市,前来慰问和表态的人络绎不绝。日本驻华的商业机构、民间团体等,也收到了无数的慰问电、慰问信和慰问品。

正在天津的梁启超于11月7日发出通电:“救灾恤邻,责无旁贷,谓宜尽吾力所能逮,迅派军舰商船,募易服食各物,驰往急赈”。

上海《晨报》在11月7日发表题为《日本大震灾》的社论:“我国国民宜速组急赈会,募集巨款,特派大规模之救护团,驰往赈济,并切实调查灾况,如有缺乏粮食衣服之事,尽量输赠,万一灾后发生时疫,亦当派遣十字队前往医护。款项愈多,人员愈众,时期愈速,则救之范围愈广,效果亦愈大。”

同日,《民国日报》社论标题为《吊日本地震惨灾》,《申报》社论标题为《悲日本地震大火灾》。中国新闻界几乎一致呼吁民众,为日本地震灾区尽己所能献出爱心。

11月8日,《民国日报》呼吁《中国人急宜救济日灾》,“此次日本巨灾,固然是日本的大不幸,然能因此恢复日中亲善,保持东亚永久和平,在中国固有益,在日本也不能谓无利。”“好义之声,一呼百应”,希望日本人能“谅解中国人民的好感”。

就在全国进入狂热的援助热潮的时候,日本灾区却流传着这么一个说法,有朝鲜人往水井里面投毒,而且密谋暴动。在日本政fǔ的秘密策划下,一项针对朝鲜人的大屠杀计划出台。从9月2日下午开始,在军警的配合下,“青年自警团”对朝鲜人聚居区进行了极为冷血的残酷屠杀,大量动用冷兵器,死者几乎都无完整的尸首,死亡人数约在6000~10000人左右。

除了朝鲜人之外他们还预谋屠杀在日本的中国华工和留学生,一共700余人遇难。

不过这些国内并无有人知晓,这几日的报纸除了赞扬中国的的人道、仁义之外就是批判张安乐,作为西北六省的实际掌控者,蒙古一省无一人捐款,青海一省无一人捐款,甘肃、陕西、察哈尔以及绥远合计捐款数额不到2万大洋。全国20多个省的省督军,从1000到10000各有捐款不等,而西北六省无一人捐款。

冷血的人、侩子手、恶毒的军阀、没有人性的禽兽,等等称号全部送给了张安乐。他住的北京大饭店外面成天有学生举着横幅高喊这滚出北京,自动下野的口号。

11月9日段祺瑞内阁决定免除张安乐陆军部次长和蒙古督军的职位。

当天晚上张安乐得到系统提示,位于蒙古库伦的军营已经建好了。现在他就可以生产一战步兵师,如果完全由系统成产士兵,则需要半年的时间才能创造出一个团的兵力,这个部队就和独立团一样,忠诚度毋容置疑,战斗力也绝对能达到一战后步兵师的水平,在现在的中国绝对是精锐中的精锐。但是半年才一个团,速度太慢,要是整编的话就简单的多,一次可以整编一个师,而且时间也仅仅需要3个月。部队的战斗力也能达到一战步兵师的水平,但是忠诚度就不像系统创造出来的那样有保证。优点是产量高,速度快。

当务之急是先整编军队,就这一个军营的话,光整编现在的部队就得3年的时间。

张安乐在西安、宁夏同时兴建2个军营,一下子就用掉了4IC。原本只是温饱的水平,一下子成了贫困。没办法现在一切为扩充实力服务,其他的就只能先放下了。

张安乐决定带着驻扎在直隶和察哈尔的部队先回蒙古整编,等这个部队整编好了,西安、宁夏的军营也造好了。

11月11日西北军驻北京的部队在京城外集合,周围站着很多学生和市民,他们一边喊着口号,一边举着‘打到军阀’、‘滚出北京’的横幅。

张安乐站在临时搭建的站台上,给西北军的将士喊话。

“我知道很多人不能理解我,为什么这个时候不肯给日本人捐款。日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如果今天我们捐了款,他日中日再次爆发战争,射向我们同胞的子弹有可能就是今天我们捐助的。今天我们捐给日本人钱越多,他日日本就会有更多的枪、更多的炮来攻打我们!到那个时候,我们就是民族的罪人!我宁愿把钱扔了,也不会给日本人!现在我命令西北军全体部队撤出直隶,返回蒙古!”张安乐的目光扫过自己的部下,大声命令道。

部队按照序列排成队向蒙古方向进发,张安乐上马之前看着欢呼的人群再次暗自叹气,历史会证明我是正确的。



第四十四章西北军整编

更新时间:2012…8…2118:12:34本章字数:3483

第四十四章西北军整编

………………………………

他的这番言论被一家报纸刊登在了头版,《冷血军阀的自辩——荒谬绝伦》。甚至有一些仁义道德人士在报纸发表文章进行批判,不过他们算是白费功夫了,因为张安乐并没有养成看报纸的好习惯。

部队撤出直隶北京之后,张学良的部队进驻北京,张安乐命令孙岳和张陆峰部在察哈尔驻扎。自己带着独立旅回了蒙古,在路上张安乐就一直在思考究竟怎么整编部队,后来他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自己把人送到军营,不就是整编了,也不知道用的是哪国的编制。

经过10多天的行军部队到达了库伦,可以容纳2万人的军事训练营已经完工。张安乐见到了据说拿着自己书信的教官,这些教官都是外国人的摸样,年纪都在30岁左右。他们自称是退役的军官,负责士兵的训练。

一问他们才发现没有这么简单,这个军事训练营可以训练一个师是指的人数,而所谓的一战步兵师值指的是军队的素质,至于战斗力得看给他们什么装备,而且部队采取什么样的编制他们也是不管的。

就好比现在一个现代化步兵师回到民国,就算是训练的很好,战士们的技能也很强,如果一人发一把鸟枪,战斗力比起一战德国的步兵师也不见得就强。

经过多天的讨论最后决定:

一个师满编12500人,下设3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一个辎重团,1个工兵营和师部营(师部,师参,骑兵连,警卫连,宪兵连,卫生连,2个徒手补充营等)。

一个步兵团满编为3000人,下设3个步兵营,一个轻炮营,一个辎重连,一个工兵连,一个运输班,一个骑兵排和一个团部连。

一个营满编650人下设3个166人的步兵连,1个50人的机枪排,一个50人的供应排,一个16人的侦察班,一个16人的工兵班,一个20人的营部。

一个步兵连满编166人,3个44人步兵排,1个6人迫击炮班,1个10人攻击班,一个18人连部。

一个步兵排满编44人,包括3个12人的步兵班,1个4人火力组,1个4人指挥组(包括排长)。

一个步兵班12人步兵班:12人,班长军士1名,士兵11名。

包括1个4人火力组,2个4人突击组。

4人火力组:精确射手1名,机枪正射手,机枪副射手1名。机枪弹药手1名。

精确射手:精确射击步枪加瞄准镜配两脚架的M1903'1支,标准步枪弹1袋100发。

机枪正射手:轻机枪1挺M1908(250发弹夹)',250发弹鼓1个,手枪1支。

机枪副射手:备用枪管两根,250发弹鼓1个,手枪1支,

机枪弹药手:250发弹箱2个,手枪1支。

4人突击组:

自动步枪(M1908(20发弹夹))1支,手动步枪m1903'3支,标准步枪弹500发,步兵手榴弹6枚

全班合计12人,

配属轻机枪1挺,手枪3支,精确射击步枪1支,标准步枪8支。

弹药基数:标准步枪子弹2100发,标准手枪子弹120发,手榴弹48枚。

整个西北军编为12个师外加一个司令部直属的独立旅,西北军司令部设在西安。西北军总司令张安乐,参谋长**。

魏洪军的原西北军第一军编为西北军第一师和第二师,第一师师长魏洪军,第一师驻扎在榆林道,他本人被任命为榆林道镇守使。

第二师师长柴云升(镇嵩军旧将,被魏洪军收编),第二师驻扎在宁夏道,他被任命为宁夏道镇守使。

原**率领的部队被编为第三师,师长是吴起仁驻扎在关中道,吴起仁被任命为关中道镇守使。

张陆峰收编的部队编为第四和第五师。第四师师长张治公(刘镇华派往山海关增援,兵败在天津被张陆峰收编)驻扎在兰山道和渭川道,他被任命为兰山道兼渭川道镇守使。

第五师师长王镇(刘镇华派往山海关增援,兵败在天津被张陆峰收编)驻扎在安肃道和甘凉道,王镇为安肃道和甘凉道镇守使。

吴新田部为第六和第七师,第六师师长吴新田驻扎在绥远,本人被任命为绥远省督军。

第七师师长吴新亮(不知道怎么着,说起田就想起亮来了)吴新田族弟,驻扎在泾原道,被任命为泾原道镇守使。

孙岳部为第八师,本人被任命为察哈尔的督军驻扎在察哈尔。

孔繁锦部为第九师,本人被任命为青海督军驻扎在青海以及西宁道,治所在西宁。

留守蒙古的部队为第十师,师长吴起仁,驻扎在库伦。

原蒙古陆军编为第十一、十二师。十一师师长博克多格根(吉雅赛音实际掌权)驻扎在库伦。

第十二师师长赵启明驻扎在蒙古各部。

完成了部队的编制,张安乐命令各部尽快完成整编到各地驻扎,准备接受新装备换装。同时他令**立旅赶赴西安,自己和司令卫队暂时停留在蒙古。因为等了很长时间的基础机床这个学说已经完成,他终于可以用系统建造工厂了。基础机床完工之后,系统解锁了发电厂、钢铁厂、机械制造厂、水泥厂等等一些基础行业工厂。

张安乐发现这些工厂所需要的IC都是1,但是事件不同,有的时间长,有的时间短,大都在3个月到半年不等。

看了看各条战线都需要IC,咬咬牙又挤出了3IC用来生产发电厂和水泥厂和钢铁厂。这可是基础中的基础啊,同样是5万千瓦的发电厂仅需要3个月就能完工。年生产10万吨的钢铁厂要半年,年生产50万吨的水泥厂也需要半年的时间。选好了厂址系统派出了负责建厂的专家,在吉雅赛音的配合下开始兴建工厂。

第一个有幸进入军事训练营的部队是第十师,首先他们就在库伦,再者说蒙古可是张安乐最为看中的地方,目前除了这里,他的地盘还没发现可以当做重工业基地的地方,所以保护好蒙古成了重中之重。



第四十五章风头直转

更新时间:2012…8…220:45:36本章字数:3947

张安乐在西北忙着整编部队,因为关东大地震在日本多逗留了几天的孙中山,终于决定在20号回国。他的此次日本之行极为不顺利,他本想借着日本人的帮助实现和平统一的梦想,因为张作霖和段祺瑞的后台都是日本人,如果日本人支持他的话,那么他和平统一的目标会更加容易实现。其实他也知道也不可能和平统一,他此次去日本更多的是为了寻求日本政府的支持,比如钱财、比如军火等等。

他也不想想日本人为什么要支持他,张作霖和段祺瑞已经掌握了政权,而孙中山仅仅掌握一省之地。广东危机四伏,西有陈炯明虎视眈眈,外有英国势力和直系的势力干预,就连广东内部,还有广东民团的叛乱。日本又不是天使,岂会平白无故的帮助他?

孙中山的日本之行遭到官方的冷落,日本政府拒绝他到东京去。就连与孙中山有过联系的政、财、军界实力人物也极力回避,后来爆发了关东大地震,尽管孙中山首先对日本政府表示慰问,还号召全国人民捐款。日本政府的反应依旧冷淡,裕仁亲王也只是礼貌性的回了一封感谢信。

见此情景他只能两手空空地离开日本,他曾经很失望地对马伯援说:“你们国家的政治家眼光肤浅,且能说不能行,不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