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蛴嗳说木樱褂薪嗤蚱フ铰恚匀恍枰槐什恍〉目А�
但今年获得了燕国的赔偿、另外打压豪强势力也获得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因此在未来的数年时间里,代郡的财政资金物资都非常充足。如果不发生大规模战争的话,保持十年的财政宽松都没有问题。而高原暂时到并不需要为财政操心。
处理完公务之后,高原才转回到内宅,这时李瑛鸿、耿燕羽、云瑶等人也都己经把内宅安置好了,云娟和云娜姑侄两也被李瑛鸿安置在高原的府邸里。反正府邸里还有许多空置的房间,足够她们姑侄两居住了。
安居下来之后,云娜到是十分开心,因为尽管高原并没有对府邸进行大规模的修缮和建设,但这里己是代郡城里最好的住宅了,而云娜过去一直都在白灵族里居住,少有外出,因此对什么都觉得新鲜好奇,云娟在整理房间的时候,云娜就和姜明霞、罗焕一起在府邸里四处参观起来,因为云娜本身就还带着几分孩子气,因此在这段时间以来,她和姜明霞这个小丫头到是十分谈得来,回来以后又加上一个罗焕,结果这三个孩子到是玩到一起去了。而云娟现在也懒得去管她了,一切都随她的便了。
高原和李瑛鸿刚回到內室,就发现蔺文珠正在陪着耿燕羽说话,当然是在等他们,原来是蔺文清派往齐国的商队发回来了消息,代郡出产的纸张在齐国十分好销,己经全部销售一空,而且还有不少商人打听,是否还有纸买,也有几个商人愿意和代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直接向代郡购买纸张。商队的主管人正在和齐国的商人协商。
对于高原来说,这到是一个好消息,虽然代郡己经积攒下来足以支应数年的钱财物资;但这种积攒财富的方法不能重复;而提高代郡地区的税赋也不可取,因此高原必须找到一条能够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而造纸就被高原寄于了很大的厚望,而现在看来,初步取得的成果相当不错。
这时蔺文清又道:“主公,第一批书籍已经印刷出来,我给你带来了几本样本。”说着,从身边拿起了一叠样品书,放在桌孑上。
其实李瑛鸿一直都对高原提出的印刷术非常感兴趣,因此等蔺文清把书拿出来,李瑛鸿立刻道:“我来看看。”说着,就拿起了一本书。
这本书的长度约一尺多,宽度约七寸,厚约有三分,封皮是蓝色,在左侧订着绳线,右侧上方有一块白色的长方条,两道黑线边框,里面竖向写着“孙子兵法”四个字。李瑛鸿翻开了封面,首先是一面绯页,写着孙武的简短生平简绍和【孙子兵法】十三篇的目录,再翻过一页才是第一篇【始计篇】。
【孙子兵法】李瑛鸿当然是读得烂熟了,因此她也没太注意內容,而是关注书的样式,连翻了几页,每一页都是釆用单面印刷,每个字大约有半寸大小,竖向排列,而且按照高原的要求,在断句的地方配上了简单的标点符号,主体的内容用了十七页纸,加上绯页全书共计只有十八页。不过现在生产的纸张很厚,而且加上封皮封底,因此并不觉得薄。
翻了一遍之后,李瑛鸿把书合上,道:“太好了,我这可真的太好了,比木简书要方便多了,我看这样的书一定很好卖的,如果让我来选的话,我一走会买这样的书。”
高原看得要比李瑛鸿要仔细一些,虽然印刷的质量有一些粗糙,每个字都略有一些泌水的毛边,但总体来看,大体还算是过得去,对于阅读并不受影响,因此己经算是相当不错了。甴其是书的封面明显要比里面的纸丕要厚实一些,说明现在造纸术已经有了不小的进步,可以制造两种不同的纸张来。
而且这一次一共印刷了四本书,除了【孙子兵法】以外,还有【论语】、【尚书】、【商君书】四本,当然选择的都是字数较少的书籍,最多的也不到三十页。
蔺文清在一边道:“这次只印了这四本书,每本印刷了二百册,现在正在雕刻其他的书籍,下一批的书籍有【吴起兵法】、【韩非子】、【春秋】、【诗经】、【大学】、【老孑】、【庄孑】这几本。”
高原又问道:“文湥Х蛉耍榈亩ḿ凼嵌嗌伲俊�
蔺文清道:“现在初步按所用的纸张价格的一倍来定,一张两尺见方的大纸,可以裁成六页,这本【孙子兵法】需要三张大纸,一张大纸的价格是二百四十钱,那么三张纸就是七百二十线,把这个价格翻上一倍,再加上封皮封尾,人工费用,共计一千六百钱。其他的书也是按照这样定价。”
高原也点了点头,一千六百钱在这个时代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就是一般的工匠一年也不过几千钱的收入,因此普通的人家根本就买不起,不过和竹简书、木简书比起来,还是要便宜得多,一套木简的【孙子兵法】的市场价格,至少不会低于二千钱。当然买书的利润比纸要更大。
不过对于一般的官员、世族弟子来说,价钱当然不是问题,而书的出售对像也主要就是他们。因为一套木简的【孙子兵法】至少有十几斤,放起来一大堆,包起来一大包,体力稍差一点的人都背不动,纸质书最大的优势也就在这里,因此正如李瑛鸿所说,官员、世族弟子一定会选择这样的纸质书。
以后等纸质书普及起来,而且成本下降之后,再慢慢的把价格降下来,让更多的人都买得起书看。这个过程也许会很长,但和另一时空相比,造纸术己经提前了三百多年,百印刷术更是提前了六七百年,因此也不用急着将造纸术和印刷术遍及,先用这两项技术为自己多创造一点财富才说。
第二四八章准备远袭
随后的时间里,基本没有什么重大的事情,但高原也没有闲下来。虽然姜桓武、凌风还没有回来,当然他们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內回来。但这并不表示高原就只能在代郡等待,而是可以做一些准备工作。首先是为突击阴山的军事行动准备物资。除了最基本的马匹武器之外,还有车辆帐蓬粮草,包括每名士兵的棉衣等等。
这些事情当然都交给宁戚、申慎、耿忠等人去办理。随后高原又下令,各地的驻军集中操练,加紧练军演阵。其实在秋收结束以后,各地的百姓大多基本都没有太多的农事,因此也是组织百姓进行习武练军演阵的时间。毕竟在这个时代,随时都有可能发动战争,百姓的武事练习也必须要抓紧。
百姓是如此,那么专业的军队更是要进行严格的训练,因为马上就要进行对匈奴的阴山营地进攻,当然要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训练。高原还专门对代郡的军队组织了两次为期七天的野外行军拉练,让士兵们习惯这种长距离的行军,并且从中积累长距离行军作战的经验。好在是代郡地区地方广阔,由其是长城以外,有足够的行军拉练的地域空间。
时间也过很快,一转眼就过了二十余天,到了十月底,而就在这时,凌风带着十名士兵回到了代郡,向高原汇报了阴山一行的经过。
阴山山脉是中国北部的重要山脉,呈东西走向,西高东低,西起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中部的狼山,和蒙古高原相连;东止于河北省西北部的桦山,横亘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西长一千二百多公里,南北宽五十至一百公里,是黄河流域的北部天然界线,亦是河套地区的北部屏障。
在中国古代,阴山地区也是内地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交往的重要场所,山脉间的宽谷多为南北交往的通途。由其是阴山山脉的中部地区,即后世的鄂尔多斯一带,因为地势南陡北缓,北坡多以低山和丘陵为主,形成了不少的盆地,集水成湖,水草丰盛,也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一个重要的牧区。这一次匈奴南下,营地也设在这里。
这一次出行,姜桓武和凌风带去了五十名士兵,另外有三名向导,一共带了一百二十六匹马,并且换上了游牧民族的衣服,冒充草原牧民,从雁门关出发,一路向北进发,从阴山山脉的东段峡各穿过,绕到了阴山北部,才转向西行,到达阴山的中段地区,一路上马不停蹄的行走了九天的时间,并且绘制了一份详细的路线地图,标注上了沿途的河流、湖泊的位置。
其实在越过了阴山之后,就己经完全进入了草原,沿路都能发现一些游牧民族放牧,而越接近阴山中段,游牧民族也就越多,而且基本是以匈奴人为主。
到了这里,众人也不敢大意,向一些游牧民族买下了一些牛羊,伪装成放牧的小部落,混如匈奴人当中,找了一个地方驻扎下来。这样的小部落在匈奴人中十分常见,而且是他们当中有不少人都会匈奴语,因此只要是小心翼翼,也混得过去。随后姜桓武才下令,将众人分散,分别去打探匈奴的消息。经过了十余天的打探之后,也得到了不少有用的消息。
虽然匈奴人这次南下阴山有十余万人,但并没有集中在一起,而是分散成几个部份,分别寻找合适的地方驻扎放牧,因此分布极广,相差可能达到数百里。不过这一次匈奴的主将右贤王头须的营地驻扎在乌梁素海边,人数大约有四万余人。
乌梁素海位于后世的内蒙古巴彦淖尔乌拉特前旗境内,古时本是黄河的一部分。后来黄河改道形成了河迹湖,后世是黄河流域中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八大淡水湖之一。
一般游牧民族选择驻地,都会在靠近河流湖泊,因为牲口的生存需要大量的饮用水源,而且河流湖泊边的水草也长得茂盛一些,更适合做牧场。而乌梁素海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不仅湖边的水草丰盛,而且湖里的鱼类众多,同时还栖息着大量的鸟兽,不仅可以放牧,而且还能是游牧民族栖息扎营的最好地区,因此右贤王头须也将自已的主营地也设在这里。
姜桓武和凌风也偷偷的潜入到乌梁素海边,查看匈奴的主营地,并且绘制了一份详细的地图,而且根据两人的观查,匈奴主营地的防备十分松懈,除了头须的王营还有一些卫兵,并且建立了简单的木栅墙之外,其他匈奴居民的帐蓬基本毫无防范。一来匈奴是游牧民族,本来就是居无定所的,不可能每到一处都要建立坚固的营地。二来也是因为现在这一带地区都是匈奴的地盘,其他的游牧民族早就被匈奴赶走出了这一带地区,因此也没有其他的势力可以危胁到匈奴。而代郡的高原,更是没有被匈奴放在心上,这里离代郡足有两千多里的距离,高原的军队怎么可能杀到这里来呢?
因此姜桓武也认为,只要是代郡的军队能够突然到达乌梁素海边,就可以十分轻易的攻破头须的王营。于是姜桓武立刻决定,派凌风带领十个人返回代郡向高原报告,而自己仍然留在匈奴的营地里,一边继缓收集情报,一边等待高原的大军到来。不过在回程的路上,凌风等人一人配三马,轮流换程,结果只用了六天时间就赶回到了代郡。
听完了凌风的汇报之后,高原也十分满意,姜桓武和凌风果然没有让自己失望,他们收集到的情报十分重要,完全可以发动突袭阴山的军事行动。
于是高原也立刻招集李瑛鸿、宁戚、申慎、赵轩等人商议出击的计划。
首先是确定这一次出兵的人数。驻扎在阴山营地的匈奴人口大约有十余万,当然这个数字是包括了所有的男女老幼,按正常比例,青壮年男子应在三至四万人之间,但卡鲁恩部己经全军覆灭,这一支匈奴军全是由青壮年男子组成,因此现在阴山营地的匈奴人中,青壮年男子的数量应该只有两万多人,绝不会超过三万。
不过匈奴民族是全民皆民的,一但发生战争,除了不能骑马作战的老人幼儿之外,男女老少都是可以上阵打仗的,这样箅起来,阴山营地的匈奴人中最多可以出动七到八万军队。虽然战斗力如何很难说,但就看这个数字也绝不能轻视。好在现在匈奴是分散放牧,因此武安军也可以逐个击破。
众人最终决定,武安军这一次出击的兵力为三万人,其中骑军应在二万左右,步军一万,当然步军也都是骑马行走。按一名士兵配两匹战马换程,另外还需耍一匹战马驮运粮食物资,以保证全军的行进速度。而像这样计算的话,如果是出动三万军队,却么需要出动的战马约近十万匹。因此出动三万兵力,差不多也是目前能够出动的极限兵力了。
而这一次出兵,高原也不打算从百姓中征集士兵,而是从各地的驻军中抽集军队,组成这一次出击的远征军。最终出动的兵力为武安军团的骁骑军、胜捷军;雁门军团的飞骑军、长捷军;云中军团的烈骑军;上谷军团的威骑军,总计是四支骑军,二支步军,总兵力约为三万一千余人。而这一次带队出战的主将是高原、李瑛鸿、袁选三人。因为上谷、云中两郡都要预备燕秦两囯的攻击,因此司马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