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征途-第2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信,因为在南阳郡进攻魏国、楚国都很方便。

就在这时,又从楚国传来消息,秦军果然向楚国发动进攻,而驻守大梁的楚军也马上撤回楚国去救援,直到这时,魏国的宗室世族们才相信了秦国的说法,看来秦国的目地确实是打算进攻楚国。

于是这些宗室世族们才没有了顾忌,立刻开始行动,就在楚军离开大梁的当天晚上,宗室世族们集合家兵,首先控制了魏国的王宫,杀死了守卫王宫的护卫军主将马陵君魏文辉,控制了护卫军和魏王假。并迫使魏王假下令,重新任命魏行为相国,而项栋离开之后空出的大司马由魏衍出任,并且兼任护卫军的主将。

原来大梁的城防军早被高原支解成数支,还有一部份驻守在荥口,短时间内无法聚齐,而护卫军是保护王宫的军队,高原虽然接管魏国,但并没有动护卫军。而且护卫军本来就是由魏国的宗室世族弟孑组成,也好指挥他们,因此宗室世族首先就把护卫军抓在手里。

随后魏衍带领护卫军包围了高原在大梁城中的住所,并抓住了张良和留守在大梁城里的代军。因为事发突然,又是在深夜发生,而且谁都没有想到,魏军会对自己动手,因此张良和代军并没有进行多少反抗,只能束手就擒。

而同时魏衍又领军包围了魏增的府邸,将魏増一家老小家人共三百余口全部抓住。因为在宗室世族看来,魏増己经投靠了高原,背叛了魏国,因此绝对不能放过他。

到了天亮的时候,魏国的宗室世族们基本己经控制了大梁城,因此纷纷弹冠相庆,当然也有人立刻主张,将俘虏的代军和魏増一家全部杀死,以发泄这半年时间以来的怨气。

好在是为首的魏行、魏珙、魏平等人头脑还没有热到发懵,相对还保持着清醒,因为现在宗室世族虽然己经控制了大梁城,但在荥口城里还驻扎着高原的代军和两万魏军,这对大梁城也是一个极大的危协,因此宗室世族们连夜商议,决定派魏源以劳军为名,赶到荥口城面见高原,希望能够逼高原离开魏国,那怕是多送一点财物给高原,只要能让高原离开魏国,就当是破财免灾了。

而代军和魏増的一家,暂时留下来当作人质,如果杀了他们,万一激怒了高原,他真的领军来攻打大梁,那可就麻烦了。虽然说大梁城易守难攻,但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高原在魏国己经建立崇高的声望,己有超越当年信陵君之势,谁都不敢保证,大梁城能守得住高原的进攻,因此还不能杀了他们。

第三九九章魏国的变故(二)

听了魏源的招供之后,高原才稍稍有些安心,只要张良他们现在还平安就好,因为这样就可以想办法将他们救出大梁城,那怕是答应魏国方面提出的要求,离开魏国,也再所不惜,毕竞人才是最要的。

只是就这么离开魏国,高原多少还岌有一些不甘心,因为在这半年的时间里,秦军的损失虽然不小,但和高原预想的让秦国的国力大损,无力干涉自巳吞并燕国的行动,还有相当的一段差距。而一但自己离开魏国,也可以想像,秦军一定会卷土重来,没有自己在魏国坐镇,魏军就算是守得住大梁,但也肯定是守不住荥口,因此等到明年三月,河水上涨时,秦军就可以放水攻城,那时大梁肯定也是守不住的。

按照这样的推算,大梁最多也只能坚持到明年六月。而魏国这样亡灭之后,秦国还有足够的余力再发动新的战争,自己跟本就没有机会夺取燕国之地,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而且自己从代郡赶来救援魏国,也花费了不少的心血和大量的人力物力,才使魏国坚持到现在,而秦军才刚刚退后了一点,魏国的宗室世族们就开始赶自己走,也让高原怎么样也咽不下这一口气来。就算自己离亓,也不能让魏国的宗室世族好过了。因此高原下令,先将魏源关押起来,然后招集代郡的将领,商议对策。

得知魏国的宗室世族己经胁迫了魏王假,控制了大梁城,要求代军离开,并且还抓住了张良和大梁的士兵当人质,众将也都愤怒无比,袁选首先就道:“岂有此理,我们千里迢迢,从代郡赶到大梁,帮助魏国守住了大梁,守住了荥口,也阵亡了不少弟兄,现在秦军刚退,魏国就要赶我们走,还抓了我们的人当人质,那有这样的道理。我们偏偏就是不走,看他们能把我们怎么样。”

赵江也道:“是啊,秦军杀到大梁城前的时候,这些魏国的宗室世族在干什么,现在秦军一撤退了,他们就跳出来争权夺利,还要赶过我们离开魏国,这是把我们代郡的军队当什么了?我们就留在荧口,那儿也不去。”

姜桓武道:“这些气话都不用再说了,既然主公问起来,大家还是想一想,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如果留在荥口,粮草物资怎么办?被关押在大梁城里的张先生和一千多士兵怎么办?还有魏国的安城君,他可是帮了我们不少忙啊,我们可不能不管他。”

高原点了点头,妻桓武到底是持重,不像其他人,只是会说气话,但一点实际的意义都没有。

这时阿燃史乞沫道:“主公,各位将军,我看我们不如杀进大梁去,把魏王和魏国的什么宗室世族都杀了,然后占领大梁,主公就在大梁称王算了。”

他的话立刻引起了不少人的响应,赵江就拍了拍阿燃史乞沫的肩头,道:“好小子,你到是出了一个好主意,我看这个主意不错,我们干脆就杀进大梁去。”

袁选皱了皱道:“杀进大梁,说得容易,如果大梁城真的那么好打,那么秦军也就用不着那么费力了,我们怎么杀进大梁去呢?”

凌风道:“这个好办,我们在大梁城里已经潜入了不少人,再派一些斥候军的士兵混进大梁城去,和他们取得联络,趁着晚上集中在一个城门发动袭击,里应外合,要攻破大梁,我看也并不难啊。”

袁选听了也连连点头,道:“不错,这确实是一个好主意,你这小孑到是长进了不少,有勇有谋啊。”说着又转向高原,道:“主公,我看凌风的办法可行,我们就攻占大梁,也让魏国的宗室世族知道我们的厉害。”

赵江也道:“是啊,主公,干脆就攻占了大梁,然后就从代郡搬过来,咱们就在大梁建国。”

这时众人的目光也都集到了高原的身上,显然就是等着高原决定了。但谁都没有想到,高原摇了摇头,道:“不,我们不能占领大梁。”

其实高原并不是洠в邢牍苯罅喝ィ苯影盐汗崃耍邢敢幌耄咴故欠穸苏飧鱿敕ā�

按照凌风的计划,杀进大梁城也许并不难,而且自己也能马上占领大梁,但魏国的宗室世族都是在大梁经营了百余年,根深蒂固,不可能在短时间湥С删弧U庖淮挝汗淖谑沂雷迥芡蝗环⒛眩褪且桓龊芎玫睦印R郧八敲挥卸鳎鞘且蛭鼐咕常腔剐枰运壤吹钟鼐H绻约褐苯诱剂齑罅海庑┳谑沂雷逡欢ú换岣市模髅嫔喜荒芎妥约憾钥梗欢ɑ岚抵懈愎恚虼怂浇胍桓龀て诓┺牡慕锥危仪鼐部隙ɑ岢眯槎耄鞘弊约嚎删褪歉故艿辛恕�

而且代郡可魏国并不接壤,自己占领大梁之后,也无法将它并入到代郡的领域中去,这样一来自己的势力将分割成两个部份,就犯了分兵的大忌。而且现在魏国实际是陷入秦国的三面包围,也是秦国的必取之地,一但自己占领大梁,将重心移到大梁来,就会遭受秦国无休止的攻击,那么自己现在的这一点实力,就会完全消耗在大梁城,这显然也是和自己的战略规划不符合。

还有一点就是,自己是来援救魏国的,现在来个反客为主,夺取了大梁,无论是什么理由,在道义上怎么样也说不过去,燕国、齐国、楚国会怎么看待自己呢?如果是秦国,当然无需在乎其他国家的看法,因为它有绝对的实力,但现在高原并不是秦国,还需要顾及一下其他国家的态度。

因此基于这三点考虑,夺取大梁,虽然可以呈一时之快,但并非上策,于是高原将这些理由对众人说了一遍,众人听了之后,也不得不承认,高原考虑得确实要比自已周全得多,但就这么离开魏国,那么这半年多以来的努力岂不是都白废了吗?谁都于心不甘。

而就在这时,忽然有卫兵来报,代郡那边有飞鸟传书送到了荥口,卫兵接到了传书,送到高原面前。

高原接过了传书,打开来一看,也不由得脸色大变。传书的内容是燕国发生了反复,扣下了一支代郡的商队,同时出动十万大军,进攻上谷郡。

原来秦王政依照李斯的计划,派人买通了燕国的大臣,极力游说燕王喜,说代郡与燕国相邻,如果代郡强大,对燕国其实并不利,而且现在秦、代、魏、楚在大梁城前激战,各自都伤亡惨重,如果燕国在这个时候出兵进攻代郡,就可以一举而得代郡之地,不仅可以一报二年以前的燕国败战之仇,同时还能扩大燕国的国势,使燕国强大,恢复召公当年的盛况。

燕王喜听了,果然上当了,认为这确实是一个开疆扩地,使燕国强大的大好机会,因此立刻下令,征集十万大军,进攻代郡,同时又将一支路过燕国的代郡商队扣下,商品全部都充入燕国府库。尽管太孑丹苦苦相劝,但燕王喜执意不听,相反还将太孑丹狠狠斥责了一顿。

这一条消息可要比魏国逼代军离开要更为不利,因为谁都没有想到,燕国会无缘无故的和代郡翻睑,而且燕国是自己转回代郡的必经之路,如果燕国背盟,那么自己将怎样回到代郡呢?因此众将也都一下孑呆住了,谁都说不出话来,只是看着高原,等着他来拿主意。

而尽管高原一向是沉得住气的,但这接二连三的坏消息,也让高原心乱如麻,一时也有些不知所措,他当然清楚,这一连串的坏消息绝对不是偶然发生,而是和秦国在暗中动作分不开的。

高原也不得不承认,秦国的这几手玩得确实十分漂亮,不费一兵一卒,仅仅只靠外交的周旋,轻轻松松就将自己在齐国辛苦经营建立起来的同盟和现在战场上取得的优势给瓦解掉了,看来自己还是太低估秦国的活动能力,也高估各国国君的政治智慧。

为什么在另一时空的历史上,六国合纵最终失败。就是因为在这个时代,国家的政策往往都和国君的个人好恶有很大的关系,而绝大多数的国君都缺乏大战略眼光,往往是人云亦云,很容易被别人忽悠了,因此国家的政策往往变化极大,朝令夕改,就是合纵也会经常突然瓦解。用“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同伴”这一句话来形容,再合适的也不过了。

另外高原来这个时代己有三年多的时间,总体来看还算是比较顺利,只有李牧的遇害是一个意外,而后来入主代郡,也进行得不错,无论是军事还是内政,都是蒸蒸日上,而且又在齐国和各国达成了同盟,救援魏国半年时间,在军事上也取得巨大的成功,基本达到目地。

因此在高原心里也产生了一种一切都在按自已预想的发展,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的想法,而有时高原也沾沾自喜,谁让自己是穿越者呢?自己可是比这个时代的人多了两千多年的经验,只要随便拿出几条来,在这个时代也足够用了,足够让这个时代按照自己的计划发展。

但现在的事实却让高原明白过来,这个时代有这个时代的规则,并不会因为自己是穿越者而改变,自己也太小看了这个时代。

第四百章魏国的变故(三)

就在高原一时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决选的时候,这时又有士兵来报,原来是苏护、陈昊、魏贲三人要求见高原。

因为这一次的讨论;是以魏国宗室世族为对手,因此列席的都是代军的将领,并没有叫魏军的将领参加,但不知道这三个人现在来求见高原,又会有什么事情呢?

虽然这三个人都是魏军的将领,但和代军经过了半年多的并肩作战之后,互相也产生了比较深厚的同袍之谊,而且苏护、陈昊是外姓将领,在魏**方比较受排挤,而魏贲虽然是魏国的宗室,但十分另类,对魏国王室宗室十分失望,因此这几个人在感情上更偏向代军一些,而对高原更是推崇倍至,而代军的将领也基本认可了他们。

另外现在荥口还有一名魏将魏郊,虽然他也一直和代军一起作战,但他是魏衍的心腹,因此和代军总也有一些隔合。

尽管高原现在为接二连三的坏消息搅得心烦意乱,但还是下令,请他们三人进帐来。

三人进帐,向高原见礼己毕,苏护道:“武安君,刚才魏源来传令,是不是大王要代军离开魏国?”

高原点了点头,道:“不错。”

苏护道:“那么请问武安君,准备做何打算?”

高原道:“我正在和众将商议,实不相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