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次奇袭的骑军并不多,只有六千人,因为这次奇袭的目地的攻占咸阳,击败韩腾,因此还是以步战为主,骑战不会太多。不过所有士兵全部都配三匹战马,轮流换乘,驮运物资,另外还有一百辆轻车,这是让白灵族女孑乘坐,以保证全军的行军速度。
这次奇袭一共要用到六万六千余匹战马,不过汉国的国力虽然还比不上秦齐楚等国,但论养马规模,却是首屈一指的,六七万匹战马,到并不算是什么难事。
所有的事情都商议好之后,高原与荷华这才带着精选好的将士军队离开邯郸,不过为了保密,一开始并不告诉士兵,甚致是将领这一次进军的目标,而是先将军队带回到灵寿,然后从灵寿出发。
第八七八章邯郸攻防(一)
就在高原与荷华带领着军队刚刚离开邯郸,秦齐联军果然就出兵向邯郸的城外防御阵地发动了进攻。这也证明了高原与荷华对秦齐联军的估计没有错,尽管荷华出场,沉重的打击了秦齐联军的军心士气,但并不能阻止秦齐联军的进攻,九黎族自然有办法恢复秦齐联军的士气,再次向邯郸发动进攻的。
而这一次汉秦联军并没有出营迎战敌军,毕竟现在秦齐联军的兵力和势头都在汉秦联军之上,而且汉秦联军有坚固的阵地和城防可以做为依托,任务也只是守住邯郸,吸引住秦齐联军,仍至以后的秦齐楚联军就行了,因此没有必要和秦齐联军硬拼。
这一次进攻,秦齐联军出动了十万军队,秦军、齐军各占半数,而主帅仍然是王贲,副帅田克臧,主攻的方向是邯郸的西城阵地,而在其余三方各派了二万军队进行牵制,因此共计出动了十六万军队。
虽然秦齐联军的总兵力接近七十万,但邯郸也是天下有数的大型都城之一,而且防线全部都推到了城外三里左右的距离,守城的总兵力也有近四十万人,因此秦齐联军的兵力也不可能将邯郸完全包围,四面攻打,只能选择一个方向进行主攻。
邯郸城的四面防线各有五万守军,而付责守卫邯郸的司马尚也立刻下令,向西城防线增派三万军队和军械物资,而李瑛鸿也主动请缨,到亲自到西城防线去督战。司马尚想了一想,也同意了李瑛鸿的要求。
虽然李瑛鸿在政务方面还不算太在行,但在军事上的能力却要让人放心得多,绝对可以算是一个合格的指挥官,因此司马尚并不担心李瑛鸿会瞎指挥,影响全军的战斗力。
而这是秦齐联军首次进攻邯郸,自然也需要打一个漂亮的防守胜仗,提振全军的士气,但秦军在其他三面都有军队牵制,难保不会变假为真,司马尚是守卫邯郸的主将,自然不能将精力全都放到一面。因此让李瑛鸿到西城阵地去督战,自然是再好也不过了,毕竞李瑛鸿是高原的正宫王后,又是李牧的唯一后嗣,在汉国的地位十分特殊,她到阵地去督战,当然可以鼓舞全军的斗志。
守卫西城防线的主将是仲孙奇,李瑛鸿和淳于钟秀到了西城防线之后,仲孙奇立刻将李瑛鸿和淳于钟秀请上指挥台,同时又将李瑛鸿和淳于钟秀带来的增援军队分派到防线的各部份去。
站在指挥台上放眼看去,只见秦齐联军在距离邯郸防线约七八百步的距离列阵布置,黑压压的站了一大片,淳于钟秀有些意外,道:“他们为什么在那么远的地方布阵?”
李瑛鸿笑了一笑,指了指台前高高耸立的巨大门梁,道:“因为他们怕我们的雷击车,看来王贲还是学聪明了不少。”
这一点李瑛鸿预料得果然没有错,王贲在守卫大梁的时候,可是没少吃雷击车的苦头,知道这种体形巨大的投石机的可怕威力,可以将石块投出五百步以外的距离,因此看到了汉秦联军的阵地中竖立着的高大门梁,自然不敢靠得太近,离得远远的就停了下来。
秦齐联军在邯郸西城的阵地前布置好了阵列之后,见汉秦联军并没有任何反应,显然表示这一次不会出战和秦齐联军交战,而王贲也稍稍松了一口气,尽管在出战之前,王贲己经做好了再次面对荷华的思想准备,如果荷华再要求王贲到阵前答话,王贲也不会再避而不见,但能够不直面荷华,当然还是不面对为好。
原来就在二天以前,王贲还没有从被荷华的威压中恢复过来,只好在自己的大帐中闷坐,这时卫兵来报,说是仲玄孑要求见王贲。
其实王贲一直对这个仲玄孑的真实身份猜不透,因为他不明白田克臧为什么会对仲玄子这样恭敬,不仅是言听计从,甚致是绝对服从。
虽然说在这个时代己有的历史上,到也不乏有国君对自已的能臣贤相十分恭敬,言听计从,甚致是执兄父之礼相待,如周武王对姜太公、周成王对周公、齐桓公对管仲,都是如此,姜太公、周公、管仲都是天下公认的能臣贤相,可谓是后世人臣的典范,当然受得起国君的优待礼遇。
而王贲也从侧面打听的仲玄孑的来历,知道他是田克臧礼聘的一位贤士,但他投靠田克臧的时间并不长,最多只有一年的时间,当然也为田克臧出过不少的好主意,这次齐国加入三国同盟,共同对抗秦国,虽然是田克臧的决定,但仲玄孑也在其中促成,起了不少作用。
尽管从这些事迹来看,王贲也承认仲玄孑确实有相当的才学,但和姜太公、周公、管仲这样公认的能臣贤相相比,还是有相当的距离。当然享受殊遇的,也未必都是公认的贤臣,比如吕不韦也享受过这样的待遇,但吕不韦显然也是不够资格的,因此姜太公、周公、管仲都能够得到善终,而吕不韦却是死于非命。那么仲玄子会是下一个吕不韦吗?
虽然王贲和仲玄子并没有深交,而且本能的对仲玄孑还有一些排斥,主要是这一次齐国的变化太快太诡异,虽然齐国宣称是汉国首先背叛了三国合纵,和秦国结盟,但王贲知道,汉国实际根本就没有理由和秦国结盟,背叛三国合纵。当然,尽管局势真的发展到了汉秦结盟的地步,但也是齐国背盟再先,其责任并不在汉国。
因此王贲一直都想不通,齐国为什么会毫无理由和征兆的背叛三国合纵,选择和汉国为敌,但见到了仲玄子之后,却隐隐有这样一种感觉,齐国的这种变化,恐怕和这个仲玄孑有相当大的关系。
不过现在王贲和齐国己经结成了同盟,而仲玄子是齐国的重要人物,因此对仲玄子还是保持基本的礼仪,于是立刻下令,请仲玄子进帐,同时也亲自到帐门口迎接。
王贲把闾修弘接进大帐,分宾主落座之后,王贲才道:“仲玄先生来见在下,不知有何赐教?”
闾修弘看着王贲,良久之后才道:“大将军现在是否后悔了,当初大将军如果投奔到荷华公主帐下,而不是追随韩大将军,也就不会有今日的烦恼了。”
王贲怔了一怔,而脸色也变了好几变,终于还是暗淡了下来,叹了一口气道:“现在还说这些有什么用,什么都己经晚了。”
闾修弘笑道:“其实也不算晚,在下可以保证,如果现在大将军现在临阵倒戈,投靠到荷华公主的帐下,荷华公主一定会不计前嫌,仍然接纳大将军,并且优待大将军,而且汉王也同样会对大将军倒履相迎,礼遇有加。”
王贲的嘴角抽动了几下,心里也拿不定闾修弘说这些话是什么用意,难到是试探自己的态度吗?
闾修弘显然是看出了王贲的心里想法,又笑了一笑,道:“在下确实是来试探大将军的心意,但大将军也不必担心,现在大将军手握雄军四十万,实力远在齐军之上,而且这里又是大将军的帐中,心腹众多,又何必害怕在下一人,在下来问大将军,仍是为齐军之故,大将军若真有投奔荷华公主之意,我齐军岂敢仍然留在邯郸城前,当立刻撤军,从此也不敢再管汉秦二国之事。”
见闾修弘这样坦白,王贲也有些意外,盯着闾修弘看了半天,才终于摇了揺头,道:“我也不瞒先生,就算是荷华公主能够做到不计前嫌,接迹谙拢谙氯词翟谑敲挥辛趁嬖偃ネ侗嫉胶苫鞯恼氏拢廾婺咳ゼ羧盏耐排墼瘛!倍倭艘欢伲蹶谟值溃骸昂慰龊和跤朐谙掠猩备钢穑虼嗽谙挛蘼廴绾危簿霾换嵬兜匠鹑说恼氏绿茫蘼壑傩壬庞氩恍牛饩褪窃谙碌男囊狻!�
而听王贲这样一说,闾修弘也暗松了一口气,看来王贲虽然对荷华、对秦国心里有愧,但还没有想到要投靠荷华,无论这是基于什么原因,但事情还大有可以挽回的余地,看来桑青缇提醒得确实很极时,因此闾修弘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大将军为父报仇,才拒绝了荷华公主,到也是情有可缘。如果换了在下,恐怕也会做和大将军同样的选择。”
王贲听了,心里也不禁生出了一些知己的感觉来,因为自从拒绝了荷华的招降之后,王贲就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这几天更是压力大增,现在听到闾修弘理解自己的话,自然感觉不同,人在这个时候,往往都需要他人的理解和支持,因此王贲也不觉对闾修弘的好感大增,道:“多谢先生。”
闾修弘又道:“不过在下还有一言,要奉劝大将军。”
王贲道:“先生还有何言?”
闾修弘道:“自古忠孝难以两全,大将军既然要为父报仇,那么就是与荷华公主为敌,但如果大将军还念及故国之情,犹疑不决,当断难断,恐怕不仅报不了父仇,就连大将军恐怕也难得善终,因此在下奉劝大将军,必须尽早决断,做出取舍,否则必然累及大将军,后悔莫及。”顿了一顿,又道:“等大将军报完父仇之后,大可辞官不做,隐退故里,后世之人也不会怪罪大将军,伍子胥为父兄报仇,回攻楚国,但天下却敬为英雄。可为大将军效仿之。”
第八七九章邯郸攻防(二)
听到王贲举出伍子胥的例孑,王贲的心里确实被触动了一下。
伍子胥名员,字子胥,楚国椒邑人,是春秋末期的楚国大臣。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的太子建的太傅,因受权费无极谗害,楚平王废除太子建,并将伍奢和长子伍尚一同杀害。
而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协同孙武一起带领吴军攻入楚都。这时楚平王已死,继位的楚昭王逃到随地躲避。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随后吴国又倚重伍子胥、孙武等人之谋,西破强楚、北败徐、鲁、齐等国,成为春秋末期的诸侯霸主。
一般来说,春秋五霸通常认为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但也有另一种版本,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吴王阖闾、伍孑胥、孙武等人纵横天下的时代,距离现在己过了近三百年,但其事迹依然在列国间广为流传,虽然后人对伍孑胥的评价虽然褒贬不一,但总体来说还是誊多于毀。只有儒家学者大多从君臣正统的角度出发,认为伍子胥孝知有亲而不知有国,仇一人而戕一国,卒之流毒宗社,不亦甚哉,但大多数人还是认为伍子胥能够弃小义,雪大耻,成兴一国、灭一国之大业,立功当代,名垂于后世,实为大英雄矣。
而王贲现在的情况,到是和伍孑胥确实有几分相似之外,因此闾修弘引用伍子胥的例子来劝告王贲,到是真的让王贲的心结解开了不少,既然伍子胥为了给父兄报仇,可以借他国之兵,与自己的本国为敌,还将楚王鞕尸,反而成就了英雄之名,那么自己也是为父亲报仇,就算是和代表秦王政遗命的荷华为敌,也无须觉得有什么可愧疚的,相反如果自己能够攻破邯郸,杀死高原,灭亡汉国,同样是建立大功,那么后世之人一定会向伍子胥一样,认为自已同样是大英雄。
想通了这一点,王贲只觉茅塞顿开一般,立刻长身而起,向闾修弘深施了一礼,道:“多谢先生教在下,才使在下心结顿开,感激不尽。”
闾修弘见了,也大大的松了一口气,赶忙回了一礼,笑道:“大将军能够想通,自然是再好也不过了,为父报仇,建立功业,就在大将军举手之间。”
第二天,王贲立刻下令,将抓住的秦军逃兵全部斩首,以正军法,同时又通告全军将士,他们的家属都在秦国,如果再敢有擅自逃离营地,不仅处斩,并且还将累及家属,这一下果然震慑了全军,秦军本来就军纪严明,习惯服从,而且王贲在秦军中也素有威名,因此一下孑就让其他秦军士兵打消了出逃的念头,老老实实的在军中听念。
当然王贲也是善于治军的人,知道不能一味的严法惩罚士兵,必须要有奖有惩,才能带好一支军队,于是又向全军许以重奖,凡事在战场上勇敢杀敌者,都将重奖,斩敌首一级,升爵一级,奖铜钱二百枚;生擒一敌,升爵二级,奖铜钱五百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