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鲁迅全集卷野草+朝花夕拾-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物,穿布衣来的,不上十天也大概换上皮袍子了,天气还并不冷。

  我被摆在师范学校校长的饭碗旁边,王都督给了我校款二百元。爱农做监学,还是那件
布袍子,但不大喝酒了,也很少有工夫谈闲天。他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得可以。

  “情形还是不行,王金发他们。”一个去年听过我的讲义的少年来访问我,慷慨地说,
“我们要办一种报〔18〕来监督他们。不过发起人要借用先生的名字。还有一个是子英先
生,一个是德清〔19〕先生。为社会,我们知道你决不推却的。”

  我答应他了。两天后便看见出报的传单,发起人诚然是三个。五天后便见报,开首便骂
军政府和那里面的人员;此后是骂都督,都督的亲戚,同乡,姨太太……。

  这样地骂了十多天,就有一种消息传到我的家里来,说都督因为你们诈取了他的钱,还
骂他,要派人用手枪来打死你们了。

  别人倒还不打紧,第一个着急的是我的母亲,叮嘱我不要再出去。但我还是照常走,并
且说明,王金发是不来打死我们的,他虽然绿林大学〔20〕出身,而杀人却不很轻易。况
且我拿的是校款,这一点他还能明白的,不过说说罢了。

  果然没有来杀。写信去要经费,又取了二百元。但仿佛有些怒意,同时传令道:再来要
,没有了!

  不过爱农得到了一种新消息,却使我很为难。原来所谓“诈取”者,并非指学校经费而
言,是指另有送给报馆的一笔款。报纸上骂了几天之后,王金发便叫人送去了五百元。于是
乎我们的少年们便开起会议来,第一个问题是:收不收?决议曰:收。第二个问题是:收了
之后骂不骂?决议曰:骂。理由是:收钱之后,他是股东;股东不好,自然要骂。

  我即刻到报馆去问这事的真假。都是真的。略说了几句不该收他钱的话,一个名为会计
的便不高兴了,质问我道:

  “报馆为什么不收股本?”

  “这不是股本……。”

  “不是股本是什么?”

  我就不再说下去了,这一点世故是早已知道的,倘我再说出连累我们的话来,他就会面
斥我太爱惜不值钱的生命,不肯为社会牺牲,或者明天在报上就可以看见我怎样怕死发抖的
记载。

  然而事情很凑巧,季茀〔21〕写信来催我往南京了。爱农也很赞成,但颇凄凉,说:

  “这里又是那样,住不得。你快去罢……。”

  我懂得他无声的话,决计往南京。先到都督府去辞职,自然照准,派来了一个拖鼻涕的
接收员,我交出账目和余款一角又两铜元,不是校长了。后任是孔教会〔22〕会长傅力臣


  报馆案〔23〕是我到南京后两三个星期了结的,被一群兵们捣毁。子英在乡下,没有
事;德清适值在城里,大腿上被刺了一尖刀。他大怒了。自然,这是很有些痛的,怪他不得
。他大怒之后,脱下衣服,照了一张照片,以显示一寸来宽的刀伤,并且做一篇文章叙述情
形,向各处分送,宣传军政府的横暴。我想,这种照片现在是大约未必还有人收藏着了,尺
寸太小,刀伤缩小到几乎等于无,如果不加说明,看见的人一定以为是带些疯气的风流人物
的裸体照片,倘遇见孙传芳〔24〕大帅,还怕要被禁止的。

  我从南京移到北京的时候,爱农的学监也被孔教会会长的校长设法去掉了。他又成了革
命前的爱农。我想为他在北京寻一点小事做,这是他非常希望的,然而没有机会。他后来便
到一个熟人的家里去寄食,也时时给我信,景况愈困穷,言辞也愈凄苦。终于又非走出这熟
人的家不可,便在各处飘浮。不久,忽然从同乡那里得到一个消息,说他已经掉在水里,淹
死了。

  我疑心他是自杀。因为他是浮水的好手,不容易淹死的。

  夜间独坐在会馆里,十分悲凉,又疑心这消息并不确,但无端又觉得这是极其可靠的,
虽然并无证据。一点法子都没有,只做了四首诗〔25〕,后来曾在一种日报上发表,现在
是将要忘记完了。只记得一首里的六句,起首四句是:“把酒论天下,先生小酒人。大圜犹
酩酊,微醉合沉沦。”中间忘掉两句,末了是“旧朋云散尽,余亦等轻尘。”

  后来我回故乡去,才知道一些较为详细的事。爱农先是什么事也没得做,因为大家讨厌
他。他很困难,但还喝酒,是朋友请他的。他已经很少和人们来往,常见的只剩下几个后来
认识的较为年青的人了,然而他们似乎也不愿意多听他的牢骚,以为不如讲笑话有趣。

  “也许明天就收到一个电报,拆开来一看,是鲁迅来叫我的。”他时常这样说。

  一天,几个新的朋友约他坐船去看戏,回来已过夜半,又是大风雨,他醉着,却偏要到
船舷上去小解。大家劝阻他,也不听,自己说是不会掉下去的。但他掉下去了,虽然能浮水
,却从此不起来。

  第二天打捞尸体,是在菱荡里找到的,直立着。

  我至今不明白他究竟是失足还是自杀〔26〕。

  他死后一无所有,遗下一个幼女和他的夫人。有几个人想集一点钱作他女孩将来的学费
的基金,因为一经提议,即有族人来争这笔款的保管权,——其实还没有这笔款,——大家
觉得无聊,便无形消散了。

  现在不知他唯一的女儿景况如何?倘在上学,中学已该毕业了罢。

  十一月十八日。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莽原》半月刊第一卷第二十四期。

  〔2〕 《朝日新闻》和《读卖新闻》 都是日本资产阶级报纸。下文的《二六新闻》
应为《二六新报》,以刊载耸人听闻的新闻报道著称。

  一九○七年七月八日和九日的东京《朝日新闻》,都载有报道徐锡麟刺杀恩铭一定的新
闻。

  〔3〕 巡抚 清代的省级最高官员。

  〔4〕 徐锡麟(1873—1907) 字伯荪,浙江绍兴人,清末革命团体光复会
的重要成员。一九○五年,在绍兴创办大通师范学堂,培植反清革命骨干。一九○六年春,
为便于从事革命活动,筹资捐了候补道,同年秋被分发到安徽:一九○七年与秋瑾准备在浙
皖两省同时起义,七月六日(清光绪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他以安徽巡警处会办兼巡警
学堂监督身份为掩护,乘巡警学堂举行毕业典礼之机,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并率少数学生攻
占军械局,弹尽被捕,当天即遭杀害。

  〔5〕 候补道 即候补道员。道员是清代官名,分总管省以下、府州以上一个行政区
域职务的道员和专管一省特定职务的道员。据清代官制,通过科举或捐纳等途径都可以取得
道员官衔,但不一定有实际职务。一般没有实际职务的道员,由吏部抽签分发到某部或某省
,听候差委,称为候补道。

  〔6〕 秋瑾(1879?—1907) 字璇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浙江绍兴
人。一九○四年赴日本留学,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先后加入光复会、同盟会。一
九○六年春回国。一九○七年在绍兴主持大通师范学堂,组织光复军,和徐锡麟分头准备在
安徽、浙江两省起义。徐锡麟起义失败后,秋瑾亦被清政府逮捕,同年七月十五日(清光绪
三十三年六月初六)在绍兴轩亭口就义。

  〔7〕 日本浪人 指日本幕府时代失去禄位、四处流浪的武士。江户时代(1603
—1867),随着幕府体制的瓦解,一时浪人激增。他们无固定职业,常受雇于人,从事
各种好勇斗狠的活动,日本帝国主义向外侵略时,就常以浪人为先锋。

  〔8〕 范爱农(1883—1912) 名肇基,字斯年,号爱农,浙江绍兴人。一
九一二年七月十日与绍兴《民兴日报》友人游湖时淹死。

  〔9〕 横滨 日本本州岛中南部港口城市,神奈川县首府。在东京湾西岸。

  〔10〕 子英 姓陈名捌(1882—1950),浙江绍兴人。

  〔11〕 陈伯平(1885—1907) 名渊,自号“光复子”,浙江绍兴人。他
是大通师范学堂的学生,曾两次赴日本学警务和制造炸弹。一九○七年六月与马宗汉同赴安
徽参加徐锡麟的起义活动;起事时在军械局的战斗中阵亡。

  〔12〕 马宗汉(1884—1907) 字子畦,浙江余姚人。一九○五年去日本
留学,次年回国;一九○七年六月赴安徽参加徐锡麟的起义活动;起事中据守军械局,弹尽
被捕,备受酷刑后于八月二十四日就义。

  〔13〕 神户 日本本州岛西南部港口城市,兵库县首府。在大阪湾西北岸。

  〔14〕 武昌起义 即辛亥革命。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在武昌由同盟会等领导的推翻
清王朝的武装起义。

  〔15〕 绍兴光复 据《中国革命记》第三册(一九一一年上海自由社编印)记载:
辛亥九月十四日(一九一一年十一月四日)“绍兴府闻杭州为民军占领,即日宣布光复”。

  〔16〕 王金发(1882—1915) 名逸,字季高,浙江嵊县人。原为浙东洪
门会党平阳党的首领,后由光复会创始人陶成章介绍加入该会。一九一一年十一月十日,他
率领光复军进入绍兴,十一日成立绍兴军政分府,自任都督。“二次革命”失败后,在一九
一五年七月十三日被袁世凯的走狗、浙江督军朱瑞杀害于杭州。

  〔17〕 都督 官名。辛亥革命时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以后改称督军。

  〔18〕 指《越铎日报》,一九一二年一月三日在绍兴创刊,一九一二年八月一日被
捣毁。作者是该报发起人之一,并曾为撰写《〈越铎〉出世辞》(收入《集外集拾遗补编》
)。

  〔19〕 德清 孙德卿(1868—1932),浙江绍兴人。当时的一个开明绅士
,曾参加反清革命运动。

  〔20〕 绿林大学 西汉末年王匡,王凤等率领农民在绿林山(今湖北当阳县东北)
起义,号“绿林兵”;“绿林”的名称即起源于此,后来用以泛指聚集山林反抗官府或抢劫
财物的人们。王金发曾领导浙东洪门会党平阳党,号称万人,故作者在这里戏称他是“绿林
大学出身”。

  〔21〕 季茀 许寿裳(1882—1948)、字季黻,浙江绍兴人,教育家。作
者留学日本弘文学院时的同学,后又在教育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广东中山大学等处同事
多年。与作者交谊甚笃。著有《我所认识的鲁迅》、《亡友鲁迅印象记》等。抗日战争胜利
后,在台湾大学任教。由于他倾向民主和宣传鲁迅,致遭国民党反动派所忌,在一九四八年
二月十八日深夜被刺杀于台北。此处所说“写信来催我往南京”,是指他受当时教育总长蔡
元培之托,邀作者去南京教育部任职。

  〔22〕 孔教会 一个为袁世凯窃国复辟服务的尊孔派组织,一九一二年十月在上海
成立,次年迁北京。当时各地封建势力亦纷纷筹建此类组织。绍兴的孔教会会长傅励臣是前
清举人,他同时兼任绍兴教育会会长和绍兴师范学校校长。

  〔23〕 报馆案 指王金发所部士兵捣毁越铎日报馆一案。时在一九一二年八月一日
,作者早已于五月离开南京,随教育部迁到北京。这里说“是我到南京后两三个星期了结的
”,记忆有误。

  〔24〕 孙传芳(1885—1935) 山东历城人,北洋直系军阀。一九二六年
夏他盘踞江浙等地时,曾以保卫礼教为由,下令禁止上海美术专门学校采用裸体模特儿。

  〔25〕 作者悼范爱农的诗,实际上是三首。最初发表于一九一二年八月二十一日绍
兴《民兴日报》,署名黄棘,后收入《集外集》。下面说的“一首”指第三首,其五六句是
“此别成终古,从兹绝绪言”。

  〔26〕 关于范爱农之死,一九一二年夏历三月二十七日范爱农在给作者信中,曾有
“如此世界,实何生为?盖吾辈生成傲骨,未能随波逐流,惟死而已,端无生理”等语。作
者怀疑他可能是投湖自杀。

后  记〔1〕
  我在第三篇讲《二十四孝》的开头,说北京恐吓小孩的“马虎子”应作“麻胡子”,是
指麻叔谋,而且以他为胡人。现在知道是错了,“胡”应作“祜”,是叔谋之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