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阳光大宋-第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祯太小,一点权力yù都没有。偏偏他是主角,主角都没想要的东西,配角们越是瞎参合越是抢戏。

回到皇宫内院,因为王曾越不说话,大内越是把这笔账算在他头上。幕后主使嘛、暗地cāo纵嘛,小赵祯对他的印象慢慢变得动摇起来。愤愤不平地在思考一个问题:不是都说天下姓赵么?我们家都这么节约了,他们咋还不依涅?我明明知道那些上奏章喊着要艰苦奋斗的大臣们,好多家里都很奢侈豪华啊,为啥不减他们自己?

这个问题抛给了三殿押班张景宗,老张听了呵呵笑道:“官家想得极是。只不过呢,跟老奴听说的道理有些出入。”赵祯听了很好奇,就叫张内侍说来听听。

“老奴听说啊,天命无常,惟有德者居之。其实做官家很辛苦的,老奴从小进宫,眼见太宗皇帝、先帝爷rìrì朝乾夕惕,耗尽心力,图的无非是个国泰民安而已。天下太平了,百姓rì子好过了,就是官家最大的功劳。因此历代明君,都不已享乐为先,反而是那些亡国之君,一个赛一个的声sè犬马,奢靡不思振作。不知道咱们官家是要做哪种呢?”

赵祯听了张景宗的话,回头看看挂在墙上梁丰写的那幅南唐李后主的《破阵子》,对这个老宦官肃然起敬。这时小黄门来传话,太后请官家到慈宁殿叙话。赵祯急忙整理衣冠,带着张景宗一同过去。

来到慈宁殿,原来冯拯也在。见赵祯进来,本来坐着的,急忙起身行礼。赵祯轻轻点头,先向母后大礼参拜问安,方才招呼枢相一同坐下。

刘娥在帘子背后稍微有些歪着,腰下支了个靠垫。看来这几rì真是气得不轻。见赵祯进来,点点头道:“官家来得刚刚好,且听听冯相公奏事。”

原来冯拯是专门来奏报党项边事的,最近文官们的目光都定在计置司及其引发的事情上,根本没有谁留心边事。武将们可不敢大意,这几天兵部跟枢密院接到寇准的报告,赵德明小动作越来越多,今年开始在嵬山下建立嵬城,用来作为他的国都兴州的屏障。

兴州原来只是叫做怀远镇,因其地理位置比较便利,党项同中原交往贸易,所发生的大宗生意和货物都在那里中转,自然而然形成了一个大城市规模。赵德明必须保护自己已经取得的利益,加上党项贵族酷爱奢华享受,就近方便的原则,便把都城设在兴州。又觉得不太安全,必须有个卫星城市做做防卫屏障,因此建立的嵬城。

寇准眼见党项防务一点点加强,对方骑兵又凶又狠,大宋本来就外强中干,军务松弛,朝廷政策又是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要过去打是肯定打不赢的,只能图然兴叹。加上党项世子赵元昊天资雄伟,谋略过人,又已收纳了党项野利部的首领野利荣仁为其臂膀,在西北呼风唤雨,隐隐然有过于其父之风。寇准印证了梁丰的说法,心中焦急,所以专门写了奏章请求朝廷jǐng惕。

赵祯现在对边事一窍不通,还暂时不能理解其中的重要意义。刘娥又跟着赵恒做了许多年的鸵鸟,大凡便将奏事,条件反shè似的先把武官提防一遍再说。况且这几rì又被文官呱噪得不行,一时间还真找不到什么思路来面对此事。因此现在正处于犹豫不决的状态中,不知道是给钱给人支援寇准好呢,还是让他们继续按兵不动静观其变好。

听完冯拯的奏报,刘娥道:“那么枢相之意,该如何为之?”

“回禀太后,老臣观党项不臣之心已昭然若揭,若再任其肆意为之,迟早必生变故,为今之计,莫如多授予寇相临事之权,并加派一二大将协助守之,可暂保无事。”

“授其何权,遣谁去?”

“授其安抚泾原、秦凤路,遣石元孙协防。”

刘娥听了,左思右想,心中觉得把寇准的权利扩大似乎不是什么好事。但一时间又找不到其他能干的人代替,只好道:“如此,枢相且与其余府臣通通气,哀家自当召政事堂商议,兹事体大,轻举妄动不得。”冯拯欠身答应了。

“枢相对这几rì的朝事怎么看?”说完了正事,刘娥开始跟冯拯说说题外话了。还政之风开始蔓延,西府人人闭口不言,刘娥也想试探试探,看看这老儿究竟站在哪一边。

最近一段时间,冯拯因为身体原因,已有数次请求退居二线,是刘娥一直慰留不准。现在又想看看他的态度,假若支持自己呢,就再留他多干两年,若是和文官们一个鼻孔出气,那就顺势把他打发回家享福,换个自己放得心的人来干。

冯拯是真不想干了,但还不至于老糊涂到要惹了太后达到退休的目的。于是谨慎答道:“朝中议论,老臣也听说,只是好像说得都有些漫无边际,故而没往心里去。依老臣愚见,既然是说计置司的事,那就设置便是,何必争吵?”

刘娥听了他的推搪,也不好再深问下去,嗯了一声,又道:“既然计置司可设,枢相以西府眼光看来,谁可担此重任?”

“回太后,计置司之设,臣无异议,当今天下确实该好好盘算一下家当了。不过呢,老臣听说过一段议论,说朝廷机构叠床架屋,已然臃肿不堪,若常设此司,恐怕有多此一举之嫌。莫如由东府相公们领个头,吏部核查推荐些有用、可靠的人出来,事毕则散,既办了事,又不需多加衙门,何乐不为?”

“哦?这是谁的议论,似乎可行呢。”

“禀太后,坊间议论,老臣不知道源于何人,不过好像王相公近来也颇有些赞同此论。”

115、再见狄二郎

瓶颈啊,瓶颈啊,谁谁谁给点票让我冲破这难熬的瓶颈吧!主、阿门、穆罕穆德、玛利亚、佛祖、玉帝、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啊!

~~~~~~~~~~~~~~~~~~~~~~~~~~~~~~~~~~~~~~~~~~~~~~~~~~~~~~~~~~~~~~~~~~~~~~~~~~~~~~~~~~~~~~~~~~~~~~~~~

冯拯语焉不详地支吾两句就告退了。剩下刘娥和赵祯母子二人要说些体己话。

“大娘娘,儿臣以为方才冯相公的法子可行。咱们大宋好像的确有这个毛病,衙门太多了。”

“是啊,皇儿说得不错,衙门太多,相互推诿扯皮,本来好端端的一件事,总有人挑三拣四说长道短,枉自耽误时机。但是皇儿你说说,衙门多有好处么?”

“这个啊,儿臣还看不出有甚好处,只觉得每rì听大娘娘议事很是繁琐,很辛苦。”

“呵呵,辛苦些也没什么,只是咱们不可把权力太集中在旁人手里,得让他们相互有些掣肘才好,遇到个明白事理稳重公允的部堂倒也罢了。若是遇到那贪功冒进或是别有居心的,一路独断专行,怕是惹出天大祸事来方才知晓,那可如何了得?说重一点,或许有一天有人想欺负咱们母子,这衙门一多啊,他们就未必齐心,成事必难。这不是好处么?”

赵祯这才领悟,原来是家里的祖宗们早就想好的呀,再细细回思大宋所设各部、司、堂、台、寺等等,哪一个也独大不起来,大家绕着圈儿转,最后还得把政事都归到自己母子这里决断。原来有这好处,可是小皇帝没有想到的。

“不过,儿臣还是觉得现有三司已经够了,再设计置司,恐怕仍是多余。”

“嗯,明天咱们就召王曾来问问,看他作何想法,言陈利弊。咱们决断物事,切不可听一面之词,多想想方是稳妥。”

“是!”小皇帝赵祯凛然遵命。

第二天小朝会,多是些鸡毛蒜皮的事拿来扯扯,所有人都小心翼翼避开最近的敏感事不谈。这是一个物理现象,但凡风刮得越大,风眼反而一点动静都没有。起码感觉上是这样。

众人都散去,刘娥又留下丁谓、王曾、李谘三人。

刘娥把昨天冯拯的话说了一遍,没提老头的名字,问问这几位是什么看法。

李谘是三司使,反倒不好开口,他要赞成吧,又怕刘娥嫌他推责任,不肯任事;要反对吧,又怕大家说他揽权。闷着头不说话。丁谓揣摩上意,认为此法可行,首先是节约开支,一个临时机构,不必将来再例行拨付经费运转;其次是现下朝廷人手不差,人才很多,随便抓都是一把,拿来用便是,用完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顶多就是履历上多了份工作经验,不至于闹级别闹待遇烦人;第三是事毕则了,那些被动了nǎi酪的部门有气都找不到地方撒,免得将来弹劾攻讦没玩没了。

这是就事论事,大家都很放得开。王曾也赞同丁谓的说法。他只是纳闷,怎么和梁丰跟自己说的法子一样?莫非又是这厮进宫念叨过?

冤枉了,刘娥母子根本不知道这主意是梁丰出的,还以为是他王相公的幕僚呢。大家就这么猜呗!

于是大家就接着讨论如果这样可行的话,下一步该如何做。丁谓是老思路,马上回答说下去政事堂议一议,拟出个名单来,太后画押同意就可了事。至于办公地点么,更是好办,现在三司同户部共用一个大院办公,空房子多得很,随便倒腾几间出来就可以马上开工。

李谘也点头表示同意,就近方便,有资料、账本要查也快些。

独王曾摇头道:“臣有所虑者有三,其一、若此法可行,则当公推吏事jīng熟而无私心者,若由政事堂提名,恐怕今后难以服众。本来此举就必定会得罪许多人,到时候众口悠悠,难断是非曲直,再者,政事堂相公只此几人,所知有限,万一举荐不当,难辞其咎;其二、计置司虽为暂置,却不可忽视参与之人难免有盘根错节,只顾私利之徒,届时互相吵闹争执事小,贻误大计事大,故而还须谏台专门立案监督,纠弹其偏才是;办公场所不宜与户部三司同处,免得人情来往刺探消息等丑陋之举,也免得互相干扰。

刘娥和赵祯听了都点头称是,丁谓李谘见他说得有理,也不反对。于是大家又讨论,那么如何选人、如何设点、如何监督。这个涉及细节,就比较麻烦了,说来说去仍无头绪。这时一直在旁边默不作声的赵祯灵光一闪,脱口道:“遮莫不如就依着《越来草堂笔记》里面所载的法子尝试一下?”

刘娥得了提醒,心中一动,道:“嗯,可以试试,孝先相公,那么这事就交与你办了。这书原是你呈上的,回去细细想个万全的法子呈上来吧。若可,咱们就把计置司改为暂设,若不可,该长设就长设吧,反正朝廷多的都出了,也不在乎这么一个衙门开销。”

说完就宣布散会。下来丁谓、李谘好奇是本什么书,自己也没听说过,就向王曾打听。王曾便把这书简单介绍了一下,丁谓笑道:“不意梁玉田真有恁大本事,居然著书立说成了官家指引。老夫想借阅一番,孝先肯予否?”李谘也表示要看。王曾笑道:“既如此,改rì下官叫人抄来呈给二位便了。”

梁丰在家里根本不知道发生的这些事,这几rì他把狄青叫到家里来了一次。小狄同志住的不是大牢,而是兵营。说是兵营,也有些像大牢,就是专门用来招呼他们这些配军的地方,相对就比大牢管得要宽松些。钱惟演的面子加上张士逊的条子,很轻松地就把狄青提出来送到梁家。只不过仍有人跟随看管,不许留宿过夜而已。那俩押差曾得了梁大少爷的赏,又仰慕名人,来得那叫一个飞快。

上次离开梁家,梁丰悄悄对他说的几句话让他充满了希望,原以为等将来分配到某个边远山区,一辈子抗石头睡草垫到死,就这么算了,哪料到居然有贵人主动替自己想办法谋出路。虽然动机可疑,总比绝望要强啊,因此第二次叫,没什么犹豫就跟了来。

这回来到梁丰家,梁大少爷汲取了教训,听从了小嫦的建议,不再鬼鬼祟祟要女人回避。大大方方把他接到堂上,心里也暗笑自己前番小题大做,别说是狄青了,就算是狄仁杰,现在也才是个孩子啊,至于这么大惊小怪的么?

果然,家里女人们也不过就是惊呼一下而已,钱妈宋妈久经考验,私下夸夸这小屁孩长得挺好看;李萱谨守妇道,不多看一眼。彩云彩屏倒是看得脸红扑扑的跑去报告主母小嫦,被小嫦教训了几句,也就只好放平心态。

一句话,没啥!挺自然。

“汉臣啊,狄青!”梁丰叫一声汉臣,人家还没对这个称呼有啥自觉xìng呢,低着头没反应,无奈只好又叫狄青。狄青这才抬起头来怯怯道:“公子有何吩咐?”

“我知道,你是替你大哥受过才被捕捉进京的。”梁丰说着挥挥手打断狄青惊诧yù辨的表情,接着道:“其实我是听了你们汾州老乡的介绍才知道你有这么个人,说你生xìng敦厚谦和,又习得一身好枪棒,知你是个人才,才托人把你找来说说话,看能不能帮到你。却不须误会我有甚别的目的。呵呵。”

这时候梁丰把小嫦请了出来,小嫦笑笑走到梁丰身后。狄青急忙站起,不知如何称呼。梁丰笑道:“你只管叫嫂嫂好了。”狄青连忙唱个肥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